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一位擅长心理描写的作家,他在心理描写过程中展现人物内心的矛盾冲突,这与他的生活经历和亲身感受密切相关。《罪与罚》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中具有世界声誉的长篇心理小说。本文从《罪与罚》中心理描写的角度分析陀思妥耶夫斯基常用心理描写的特点和表现内容,突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病态心理描写艺术。
【关键词】: 心理描写;内心独白;写作艺术
陀思妥耶夫斯基不是思想家、哲学家,更不是心理学家,然而他却运用文学的方式对人的心理和人性进行了深层次的剖析。鲁迅称他为“人类灵魂伟大的审问者”。《罪与罚》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最具代表性的心理小说之一,它既是一部文学著作,也是一部心理学著作,尤为突出的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对主人公拉斯科尔尼科夫的病态心理描写,真实地刻画了杀人犯拉斯科尔尼科夫的犯罪心理,捕捉到了人类心灵的隐秘,揭露了人性中的善与恶、美与丑、崇高与卑鄙。作者擅长运用不同形式的心理描写反映人物的真实的内心世界,全面展现复杂的人物性格和心理活动,这对俄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有着重大贡献。
一、陀氏心理描写手法的形成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一位擅长探索人类心灵奥秘的作家。病态心理对他的文学创作有着深刻地影响,他的作品中对人物的病态心理的描写构建了独特的陀氏创作风格。陀思妥耶夫斯基把自己对生活、社会的感受和看法融入到文学作品的描写中,真实地展现出了这些人物的痛苦与挣扎。
(一)陀氏的贫困的人生与其心理描写手法
陀思妥耶夫斯基出生在一个贫民医生家庭,他目睹了在贫民医院里的生老病死,明白贫困与病痛带给人们内心的折磨。当他离开贫病交加的环境,生活在被富贵子弟包围的彼得堡时,他感受最深的是贫穷带来的屈辱。他就把这样的心理感受融入到《罪与罚》中,具体表现为社会底层人物对贵族阶级的不满,但又对这样的现实感到无耐的心理。
(二)陀氏的精神疾病与其心理描写手法
陀思妥耶夫斯基从小体弱多病,他患有癫痫病和神经功能失调,癫痫病是构成陀思妥耶夫斯基病态心理的原因之一。然而,他对癫痫病并不忌讳,在他的作品中,许多人物也患有癫痫病。他承认疾病给他在创作上带来的的益处,这使他能真切深刻描绘出人物在发病时的心理感受。在《罪与罚》中,就是主人公拉斯科尔尼科夫的双重人格和无意识行为。
(三)陀氏的宗教观与其心理描写手法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主观意识中有两股彼此斗争的力量,即有神论和无神论,这是他基本的历史哲学观或宗教观。他认为人类历史就是一部宗教发展史,宗教形态的道德力量推动了人类历史发展。上帝代表了人类永恒的道德规范,人们用上帝约束自身的意识和行为,但有时人们就会陷入现实的矛盾与痛苦。
也就是说有神与无神成了陀思妥耶夫斯基思想斗争中的重大主题。这样的观点直接影响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学创作,主要表现为作品中人物的双重人格和心理变态。《罪与罚》中主人公拉斯科尔尼科夫陷入了“平凡的人”和“不平凡的人”的内心冲突之中。
二、运用多种形式来表现人物心理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罪与罚》中运用了多种形式来表现人物的
心理。
(一)内心独白来表现心理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罪与罚》中主要运用了内心独白这种心理描写表现形式。陀氏为了更真实地刻画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用内心独白去显示人物的不同思想在一起的交织和碰撞。拉斯科尔尼科夫的病态心理是在日积月累的痛苦、绝望、压抑、挣扎中形成的,最终导致他做出了过激的杀人行为,他的病态心理和双重人格是他杀人的重要原因。作者对拉斯科尔尼科夫杀人犯罪前后的内心活动做了精心细致的心理描写。
陀氏的内心独白的特点是由双引号引出独白内容,以对话形式出现。这一类内心独白最具代表性的例子是主人公拉斯科尔尼科夫与侦探波尔菲里的对话中的心理较量。作为杀人犯的拉斯科尔尼科夫在面对侦探波尔菲里咄咄逼人的询问时,他的内心十分紧张而敏感,但他表面上佯装得镇定自若。
他的内心独白揭示了与波尔菲里之间的心理战的激烈。这些插入对话的内心独白不仅是对话的补充,也表达出了与对话内容相反的心理活动,这些内心独白是在对话中没有也不能说出口的内容。
(二)运用梦境或幻觉来突出人物心理
《罪与罚》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心理小说的典范,作品中除了用大量的内心独白和对话来反映心理。还运用了大量的对人物梦境和幻觉的描写来突出心理,梦境和幻觉把人物经历的现实和复杂内心联系起来,是人物内心理想受到压抑,精神受到各种刺激下表现出来的。主人公拉斯科尔尼科夫在犯罪前后的不同阶段做了一连串的梦,这些梦也正是他内心世界最真实的反应。陀思妥耶夫斯基用梦境和幻觉突出心理的创作手法,从侧面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是人物形象更加全面而生动。
(三)运用笑来凸显人物心理
陀思妥耶夫斯基对人的笑有自己独特的看法,他认为笑与人的性格和心理密切相关。有的人的笑是真诚的、直接的,能够揭露一个人真实的本性。而有的人的笑却是深藏不漏,让人无法猜透,那么这个人的笑与其心理存在各种各样复杂联系。在《罪与罚》中用笑来凸显人物心理,有的笑简单,一笔带过,没有太多含义,有的笑却内容丰富,反映出了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例如,拉斯科尔尼科夫费尽心思掩埋犯罪证据,他便“笑了起来”,“他的这次笑,是内心的、脆弱的,没有声音的”,“走过广场时,他的笑就没有中止过”。
在19世纪的俄国文坛上,陀思妥耶夫斯基无疑是颗璀璨的星星。他对人性深刻地剖析是他创作中最大的思想特色,其中融入了他自身的经历和独特感受,尤为突出的是他的病态心理。《罪与罚》中,陀思妥耶夫斯基主要运用心理描寫去表现人物的病态心理。并且运用了多种形式心理描写展现人物性格,如:笑、内心独白、梦境、幻觉。尤其是拉斯科尔尼科夫的心理描写,这个人物身上也承载了作者对人性的深层次地剖析,作者借这个人物揭露了人类灵魂深处真实地善与恶,展现了一个杀人犯内心世界的痛苦与挣扎。
参考文献:
[1] 夏仲翼.窥探心灵奥秘的艺术—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散论[J].上海:苏商时代书报出版社,1981.
[2] 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全译本)[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14.
[3] 张唤民、陈伟奇.佛洛依德论美文选[M].北京:知识出版社,1987.
【关键词】: 心理描写;内心独白;写作艺术
陀思妥耶夫斯基不是思想家、哲学家,更不是心理学家,然而他却运用文学的方式对人的心理和人性进行了深层次的剖析。鲁迅称他为“人类灵魂伟大的审问者”。《罪与罚》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最具代表性的心理小说之一,它既是一部文学著作,也是一部心理学著作,尤为突出的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对主人公拉斯科尔尼科夫的病态心理描写,真实地刻画了杀人犯拉斯科尔尼科夫的犯罪心理,捕捉到了人类心灵的隐秘,揭露了人性中的善与恶、美与丑、崇高与卑鄙。作者擅长运用不同形式的心理描写反映人物的真实的内心世界,全面展现复杂的人物性格和心理活动,这对俄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有着重大贡献。
一、陀氏心理描写手法的形成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一位擅长探索人类心灵奥秘的作家。病态心理对他的文学创作有着深刻地影响,他的作品中对人物的病态心理的描写构建了独特的陀氏创作风格。陀思妥耶夫斯基把自己对生活、社会的感受和看法融入到文学作品的描写中,真实地展现出了这些人物的痛苦与挣扎。
(一)陀氏的贫困的人生与其心理描写手法
陀思妥耶夫斯基出生在一个贫民医生家庭,他目睹了在贫民医院里的生老病死,明白贫困与病痛带给人们内心的折磨。当他离开贫病交加的环境,生活在被富贵子弟包围的彼得堡时,他感受最深的是贫穷带来的屈辱。他就把这样的心理感受融入到《罪与罚》中,具体表现为社会底层人物对贵族阶级的不满,但又对这样的现实感到无耐的心理。
(二)陀氏的精神疾病与其心理描写手法
陀思妥耶夫斯基从小体弱多病,他患有癫痫病和神经功能失调,癫痫病是构成陀思妥耶夫斯基病态心理的原因之一。然而,他对癫痫病并不忌讳,在他的作品中,许多人物也患有癫痫病。他承认疾病给他在创作上带来的的益处,这使他能真切深刻描绘出人物在发病时的心理感受。在《罪与罚》中,就是主人公拉斯科尔尼科夫的双重人格和无意识行为。
(三)陀氏的宗教观与其心理描写手法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主观意识中有两股彼此斗争的力量,即有神论和无神论,这是他基本的历史哲学观或宗教观。他认为人类历史就是一部宗教发展史,宗教形态的道德力量推动了人类历史发展。上帝代表了人类永恒的道德规范,人们用上帝约束自身的意识和行为,但有时人们就会陷入现实的矛盾与痛苦。
也就是说有神与无神成了陀思妥耶夫斯基思想斗争中的重大主题。这样的观点直接影响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学创作,主要表现为作品中人物的双重人格和心理变态。《罪与罚》中主人公拉斯科尔尼科夫陷入了“平凡的人”和“不平凡的人”的内心冲突之中。
二、运用多种形式来表现人物心理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罪与罚》中运用了多种形式来表现人物的
心理。
(一)内心独白来表现心理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罪与罚》中主要运用了内心独白这种心理描写表现形式。陀氏为了更真实地刻画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用内心独白去显示人物的不同思想在一起的交织和碰撞。拉斯科尔尼科夫的病态心理是在日积月累的痛苦、绝望、压抑、挣扎中形成的,最终导致他做出了过激的杀人行为,他的病态心理和双重人格是他杀人的重要原因。作者对拉斯科尔尼科夫杀人犯罪前后的内心活动做了精心细致的心理描写。
陀氏的内心独白的特点是由双引号引出独白内容,以对话形式出现。这一类内心独白最具代表性的例子是主人公拉斯科尔尼科夫与侦探波尔菲里的对话中的心理较量。作为杀人犯的拉斯科尔尼科夫在面对侦探波尔菲里咄咄逼人的询问时,他的内心十分紧张而敏感,但他表面上佯装得镇定自若。
他的内心独白揭示了与波尔菲里之间的心理战的激烈。这些插入对话的内心独白不仅是对话的补充,也表达出了与对话内容相反的心理活动,这些内心独白是在对话中没有也不能说出口的内容。
(二)运用梦境或幻觉来突出人物心理
《罪与罚》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心理小说的典范,作品中除了用大量的内心独白和对话来反映心理。还运用了大量的对人物梦境和幻觉的描写来突出心理,梦境和幻觉把人物经历的现实和复杂内心联系起来,是人物内心理想受到压抑,精神受到各种刺激下表现出来的。主人公拉斯科尔尼科夫在犯罪前后的不同阶段做了一连串的梦,这些梦也正是他内心世界最真实的反应。陀思妥耶夫斯基用梦境和幻觉突出心理的创作手法,从侧面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是人物形象更加全面而生动。
(三)运用笑来凸显人物心理
陀思妥耶夫斯基对人的笑有自己独特的看法,他认为笑与人的性格和心理密切相关。有的人的笑是真诚的、直接的,能够揭露一个人真实的本性。而有的人的笑却是深藏不漏,让人无法猜透,那么这个人的笑与其心理存在各种各样复杂联系。在《罪与罚》中用笑来凸显人物心理,有的笑简单,一笔带过,没有太多含义,有的笑却内容丰富,反映出了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例如,拉斯科尔尼科夫费尽心思掩埋犯罪证据,他便“笑了起来”,“他的这次笑,是内心的、脆弱的,没有声音的”,“走过广场时,他的笑就没有中止过”。
在19世纪的俄国文坛上,陀思妥耶夫斯基无疑是颗璀璨的星星。他对人性深刻地剖析是他创作中最大的思想特色,其中融入了他自身的经历和独特感受,尤为突出的是他的病态心理。《罪与罚》中,陀思妥耶夫斯基主要运用心理描寫去表现人物的病态心理。并且运用了多种形式心理描写展现人物性格,如:笑、内心独白、梦境、幻觉。尤其是拉斯科尔尼科夫的心理描写,这个人物身上也承载了作者对人性的深层次地剖析,作者借这个人物揭露了人类灵魂深处真实地善与恶,展现了一个杀人犯内心世界的痛苦与挣扎。
参考文献:
[1] 夏仲翼.窥探心灵奥秘的艺术—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散论[J].上海:苏商时代书报出版社,1981.
[2] 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全译本)[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14.
[3] 张唤民、陈伟奇.佛洛依德论美文选[M].北京:知识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