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不同倍性及其非整倍体的ITS序列变异研究

来源 :云南植物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oto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不同倍性及其非整倍体韭Allium tuberosum和野韭Allium ramosum核糖体DNA的内部转录区(ITS)进行了PCR扩增和克隆,并测定10个ITS1和ITS2的序列,用ITS1+ITS2的序列探讨Allium tuberosum和Allium ramosum的系统发育关系.研究表明,Allium tuberosum与Allium ramosum种间的平均Kimura遗传距离仅为0.0146,二者是一对近缘种.虽然韭经历了长期的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但与野韭的分化仍然较小.韭不同倍性及其非
其他文献
研究了半夏悬浮培养过程中细胞鲜重的变化和MS培养基组分中碳源、钙盐、Fe盐及肌醇变化对半夏悬浮培养细胞生长及总生物碱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半夏细胞的生长曲线呈“S”型,
对我国西南特有的菊科单种属植物栌菊木10个居群、14 9个个体、11个酶系统及16个酶位点的水平淀粉凝胶电泳分析表明,栌菊木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在特有种中较高,在居群水平上,平
柽柳是荒漠地区主要的灌木资源树种.以刚毛柽柳为代表,运用RAPD技术分析了广布于新疆境内9个刚毛柽柳(Tamarix hispida L.)天然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及居群间的遗传分化.10条随机
目的探讨延髓内脏带(MVZ)中即刻早期基因Fos和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在针刺足三里穴保护应激大鼠胃黏膜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应激组
从清香木姜子(Litsea euosma W.W.Smith)的枝叶中分离得到1个新化合物-α-吡喃酮衍生物(1)以及3个已知化合物:阿魏酸酯衍生物(2),6-氧-棕榈酰-β-胡萝卜甙(3)和葡萄糖(4).经
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由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以及经济政策的正确性,旅游业与农业得到了高速发展,具备良好的投资环境,主要发展旅游业与短期生产的农作物栽培。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