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敦煌石窟,在丝绸之路上已伫立千年,如今“移驾”成都。与麦积山石窟、克孜尔石窟联袂“闪耀”蓉城。近期成都博物馆以“丝路之魂”为主题的敦煌艺术大展,具象化了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与互动的累累硕果,是展示中国佛教艺术发生发展、风格演化、美学传承的经典范本,是一部将佛教艺术、文化交流与价值关怀、现实考虑融贯一体的鸿篇巨制。因此缘起,藉此构想,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之中,在成都与丝稠之路甚深的缘分里,举办了迄今国内最大规模的展览。本次策展从敦煌石窟、克孜尔到麦积山,布局井然,佛教艺术与南、北、海上丝路的发展脉络清晰,且紧扣“丝路之魂”的主题展开。如果说把这次展览看作一个“文本”呈现,它无疑是汇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文化,聚建筑、雕塑、绘画,集经卷、器皿、纸本等珍贵文物于一体的开放的“文化文本”。这个“文本”无疑是一个意义的载体,一个丰富的意义系统。它背后所呈现的不仅是文化史、美术史的知识,而且彰显出佛教艺术美学的思想精华。
《丝路之魂——敦煌艺术大展》,是何种缘由籍南、北、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70余家文博机构之力,集体推出了这一“文本”。历史告诉我们:当中国的丝绸沿着汉王朝打通的丝绸之路络绎不绝地抵达地中海岸的古罗马帝国时,佛教亦从印度顺着丝绸之路传入中国。随着佛教的传入,印度所创造的石窟佛雕艺术也开始在中国生根开花。由此,东西方文化以“佛教艺术”为媒介,以“丝绸之路”为通道,几个文明古国携手,将散落的“艺术之珠”连缀起来,共同孕育了辉煌灿烂的中国化的佛教石窟艺术——敦煌石窟、克孜尔石窟、麦积山石窟。
以克孜尔石窟为代表的龟兹石窟,具有浓郁的中亚风格。敦煌石窟艺术则融汇了东西方文化,成就了其独特的中国风格。麦积山石窟以其精美细腻的泥塑艺术闻名中外,是佛教艺术中国化的杰作。从克孜尔到麦积山,中国佛教石窟艺术呈现“西域风”向“汉风”的演变。此次展览通过典型的作品次第展开,层层贯通,显示出策展者刻意布局的匠心。
以麦积山壁画为例,壁画以大型经变画和本生故事画为主,如《西方净土变》《维摩诘经变》及《萨陲太子本生》《睒子本生》等。《西方净土变》,其人物建筑、花卉树木都清晰可见,画面完整,构图错落有致,线描如春蚕吐丝,曲折摇曳,显示出技法的娴熟。《维摩诘经变》中的故事人物都以《维摩诘经》诸品中的内容为主。画面人物形象和绘画技法具有典型的中国气派,情节布置巧妙,绘画技艺精湛,是早期经变画中的杰作。
本生故事画《萨陲太子本生》,依据《贤愚经摩诃萨陲以身饲虎缘》绘制。太子萨陲那与兄城外游猎,遇一群饥饿觅食的老虎,萨陲那舍身饲虎,二兄迅疾返回禀报。城内国王闻讯率众赶到。图中故事情景相生,构图巧妙,描绘生动,画面崇高悲壮。《睒子本生》,据《佛说睒子经》绘制。画面通过影像将迦夷国王进山狩猎、追猎、误伤了睒子,盲父母因睒子遇难而大恸,感动四天王,赐神药于盲父母后复明,接往王宫等复杂情景一一再现,场面生动自然,影像叙事流畅,人物情节及自然山水融为一体。它既是一幅长卷故事画,又是一幅山水人物画。这些经变画对敦煌莫高窟隋唐以后的大型经变画有着积极影响。
现成都博物馆展览的敦煌石窟按照原样复制。中唐第158窟是莫高窟最负盛名的涅槃窟,佛陀塑像栩栩如生再现了佛陀的“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及涅槃的场景。佛陀右胁卧,威仪庠序,寂静涅槃,安宁祥和自在。而围绕释迦摩尼佛四周的是大乘菩萨、小乘声闻众弟子及世间帝王,或搥胸痛哭悲痛不已或庄严肃穆或以寂灭为乐,壁画具象了涅槃的场景和众弟子对“寂静涅槃”的各自体悟及境界高下。
盛唐第45窟,此窟为覆斗型顶,西璧龛内塑结跏趺坐的佛陀、阿难尊者、迦叶尊者、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南北天王各一尊,以结跏趺坐的佛陀为中心成放射状布局。南璧画《观音经变》,北璧画《观无量寿经变》,东壁门北画地藏、观音菩萨各一,南璧画一观音菩萨。人物形象千姿百态,性格各各有别。佛陀的庄严、菩萨的慈悲、弟子的虔诚以及佛法天王的英武勇猛,一一彰显得淋漓尽致。尤其是观音菩萨塑像柔美阿娜,衣袂飘飘,下摆衣纹生动刻画出丝织袈裟的柔软光滑,且透露出衣饰下的肌体美感,完美彰显了塑像的内涵与外在,是唐代彩塑的上乘之作。右壁的观无量寿经变是根据《观无量寿经》绘制的。其中作为主体部分的 “西方极乐世界”,画面上七寶池内,胜莲花中,宫殿楼阁,曲栏平台,气势磅礴,辉煌壮丽。第45窟作为莫高窟盛唐时期的代表窟之一,其形神兼备的塑像和壁画中刻画精细的各种人物形象,以及昭示目前的“西方圣境”,令观者“澄怀味象”,留下了极为美好的回忆。
作为世界级艺术瑰宝,敦煌石窟艺术千百年来于永恒不灭的意义传承与人文关怀中陶养着人心。自由的个体经由观赏和在场的意义体验收获思想养料,含摄心灵阳光,提升精神境界,传承文化经典。
现如今一幅气韵生动、蔚为壮观的佛教石窟艺术图景及其气势磅礴的石窟艺术共同体,在成都博物馆静候我们,连贯道来,娓娓如絮,栩栩如生,将“神圣”回归亲切平实……
感恩!珍惜!亲临!百“闻”不如一“见”。
《丝路之魂——敦煌艺术大展》,是何种缘由籍南、北、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70余家文博机构之力,集体推出了这一“文本”。历史告诉我们:当中国的丝绸沿着汉王朝打通的丝绸之路络绎不绝地抵达地中海岸的古罗马帝国时,佛教亦从印度顺着丝绸之路传入中国。随着佛教的传入,印度所创造的石窟佛雕艺术也开始在中国生根开花。由此,东西方文化以“佛教艺术”为媒介,以“丝绸之路”为通道,几个文明古国携手,将散落的“艺术之珠”连缀起来,共同孕育了辉煌灿烂的中国化的佛教石窟艺术——敦煌石窟、克孜尔石窟、麦积山石窟。
以克孜尔石窟为代表的龟兹石窟,具有浓郁的中亚风格。敦煌石窟艺术则融汇了东西方文化,成就了其独特的中国风格。麦积山石窟以其精美细腻的泥塑艺术闻名中外,是佛教艺术中国化的杰作。从克孜尔到麦积山,中国佛教石窟艺术呈现“西域风”向“汉风”的演变。此次展览通过典型的作品次第展开,层层贯通,显示出策展者刻意布局的匠心。
以麦积山壁画为例,壁画以大型经变画和本生故事画为主,如《西方净土变》《维摩诘经变》及《萨陲太子本生》《睒子本生》等。《西方净土变》,其人物建筑、花卉树木都清晰可见,画面完整,构图错落有致,线描如春蚕吐丝,曲折摇曳,显示出技法的娴熟。《维摩诘经变》中的故事人物都以《维摩诘经》诸品中的内容为主。画面人物形象和绘画技法具有典型的中国气派,情节布置巧妙,绘画技艺精湛,是早期经变画中的杰作。
本生故事画《萨陲太子本生》,依据《贤愚经摩诃萨陲以身饲虎缘》绘制。太子萨陲那与兄城外游猎,遇一群饥饿觅食的老虎,萨陲那舍身饲虎,二兄迅疾返回禀报。城内国王闻讯率众赶到。图中故事情景相生,构图巧妙,描绘生动,画面崇高悲壮。《睒子本生》,据《佛说睒子经》绘制。画面通过影像将迦夷国王进山狩猎、追猎、误伤了睒子,盲父母因睒子遇难而大恸,感动四天王,赐神药于盲父母后复明,接往王宫等复杂情景一一再现,场面生动自然,影像叙事流畅,人物情节及自然山水融为一体。它既是一幅长卷故事画,又是一幅山水人物画。这些经变画对敦煌莫高窟隋唐以后的大型经变画有着积极影响。
现成都博物馆展览的敦煌石窟按照原样复制。中唐第158窟是莫高窟最负盛名的涅槃窟,佛陀塑像栩栩如生再现了佛陀的“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及涅槃的场景。佛陀右胁卧,威仪庠序,寂静涅槃,安宁祥和自在。而围绕释迦摩尼佛四周的是大乘菩萨、小乘声闻众弟子及世间帝王,或搥胸痛哭悲痛不已或庄严肃穆或以寂灭为乐,壁画具象了涅槃的场景和众弟子对“寂静涅槃”的各自体悟及境界高下。
盛唐第45窟,此窟为覆斗型顶,西璧龛内塑结跏趺坐的佛陀、阿难尊者、迦叶尊者、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南北天王各一尊,以结跏趺坐的佛陀为中心成放射状布局。南璧画《观音经变》,北璧画《观无量寿经变》,东壁门北画地藏、观音菩萨各一,南璧画一观音菩萨。人物形象千姿百态,性格各各有别。佛陀的庄严、菩萨的慈悲、弟子的虔诚以及佛法天王的英武勇猛,一一彰显得淋漓尽致。尤其是观音菩萨塑像柔美阿娜,衣袂飘飘,下摆衣纹生动刻画出丝织袈裟的柔软光滑,且透露出衣饰下的肌体美感,完美彰显了塑像的内涵与外在,是唐代彩塑的上乘之作。右壁的观无量寿经变是根据《观无量寿经》绘制的。其中作为主体部分的 “西方极乐世界”,画面上七寶池内,胜莲花中,宫殿楼阁,曲栏平台,气势磅礴,辉煌壮丽。第45窟作为莫高窟盛唐时期的代表窟之一,其形神兼备的塑像和壁画中刻画精细的各种人物形象,以及昭示目前的“西方圣境”,令观者“澄怀味象”,留下了极为美好的回忆。
作为世界级艺术瑰宝,敦煌石窟艺术千百年来于永恒不灭的意义传承与人文关怀中陶养着人心。自由的个体经由观赏和在场的意义体验收获思想养料,含摄心灵阳光,提升精神境界,传承文化经典。
现如今一幅气韵生动、蔚为壮观的佛教石窟艺术图景及其气势磅礴的石窟艺术共同体,在成都博物馆静候我们,连贯道来,娓娓如絮,栩栩如生,将“神圣”回归亲切平实……
感恩!珍惜!亲临!百“闻”不如一“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