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德育课由于其较强理论性与系统性,中职学生似乎对其有一种天生的“抗拒”。这就需要教师摒弃传统的“一言堂”和“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发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积极创设情境,提高教学艺术,将丰富生动的案例、时政、多种开放式活动引入课堂,化枯燥为生动,化理论为实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进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中职学校 德育课 案例 时政 活动
对中职学生而言,德育课因为其较强的理论性和系统性,往往是枯燥乏味的代名词。每次上课之前,总能听到一些学生的抱怨:“又要听天书了。”“德育课真的好没劲哦!”……很多学生上课无精打采,有的一脸木然,有的一脸疲惫,有的干脆趴在课桌上。教师喊学生起来回答问题,要么“沉默是金”,要么有气无力,要么答非所问……每一堂课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几乎成了教师一厢情愿的事。
中职学生对德育课如此“抗拒”,其实是有多种原因的。德育课尽管重要,关系着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但其内容往往比较抽象而深奥,条条框框的居多,坐而论道的居多,许多教学内容显得“大而空”,与学生知识面和生活接触面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对学生缺乏足够的吸引力。此外,我们很多教师把德育课上成了思想“灌输”课,只是一味地照本宣科,“填鸭式”教学,毫无趣味可言,课后作业的答案是告知学生的。作业抄答案,考试背答案,学生们对德育课不感兴趣、消极对待乃至产生抵触情绪,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由此可见,怎样上好德育课,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教师倘若能够发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积极创设情境,提高教学艺术,化枯燥为生动,化理论为实用,使课堂充满期待和趣味,学生自然会爱上德育课。
一、将案例引入我们的课堂
案例教学法实质是“启发式”、“协作式”的综合运用,体现了教学论的人本化思想和现代心理学的建构主义认识论思想。将案例引入课堂,学习的过程就变成了探究的过程。学生参与其中,课堂上也就充满了跌宕,充满了趣味。
当前中职学生法制观念淡薄,做事冲动鲁莽,有时触犯了法律法规也不自知。因此,我教学“法律基础知识”是以一则案例进行导入的。
湖南某县一村民赵强,骑摩托车不小心撞坏了邻村一崔姓村民家的车棚,被对方多人围住,要求赔偿,赵强无奈,只好掏出随身携带的1200多元人民币。回到家后,和哥哥赵刚谈起此事,赵刚听了大怒,随即赶往邻村,发现对方的车棚很破旧,根本不值几个钱,弟弟1200多元的“赔偿”,实属崔家敲诈勒索。于是就闯入对方家中,要求还钱。崔家人不愿还钱,赵刚便操起厨房中的一把菜刀,逼迫对方还钱。崔家人在赵刚走后,随即报警。
讲完这则案例,教师让学生思考:觉得赵刚的行为是一般的违法行为,还是触犯了刑律(犯罪),或者他所做的一切出于维护正当权益,是合法的?
学生们纷纷表明自己的态度,大多数同学认为赵刚的行为是合法的;有少数同学认为赵刚的行为是违法的,但情有可原;只有个别同学认为那是犯罪行为,应受到法律的制裁。
让学生充分阐明他们观点及理由之后,教师郑重地告诉他们,赵刚因为触犯了刑法,一审法院宣判其有期徒刑10年。10年?判這么重?学生大多觉得不可思议,教师严肃地跟他们分析,赵刚的行为属于入室抢劫,而入室抢劫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罪行,10年的刑期已经是最轻的了。最后告知他们,这个案例是央视“今日说法”播放的节目,非常具有典型性,赵刚之所以犯罪,是因为他对法律的无知,我们一定要引以为戒。整个教室一下子都安静下来,学生们都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显而易见,这样的案例教学,不仅能够吸引学生,更能促其反思,认识懂法、守法的重要。
二、将时政融入课堂
德育课是一门时代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脱离时事的德育课就像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我们必须把握时代脉搏,使德育课永远充满浓郁的时代气息。我们可以水乳交融地“化”时政知识于德育课的基本观点和原理之中,把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经济、哲学、文化、政治现象的一般规律,还要让活生生的事实感染学生,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其积极思考的习惯。
例如,讲解“经济政治与社会”课时,我结合“河南瘦肉精事件”,利用多媒体手段,与学生一道探讨了其生成原因、影响及应对措施,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激发出来了,使学生既深刻地掌握了书本知识,又联系实际了解了社会热点问题,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样既可以与经济生活中的商品基本属性、宏观调控、消费者的安全权等知识点结合,又可以与哲学生活中的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联系的观点等知识点结合;也可以与政治生活中的我国国家性质、政府的原则、党的性质、宗旨等知识点结合;还可以与文化生活中的文化的作用、文化市场与传媒商业化的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荣辱观、精神文明建设等知识点结合。
在讲解“哲学与人生”中关于“人生价值”这一问题时,我以“2011年杭州最美妈妈吴菊萍”为例,根据课堂需要有针对性地设计了几个问题:杭州最美妈妈的人生价值在哪里?能否仅用贡献来界定她的人生价值?社会对最美妈妈有哪些尊重和满足?奉献和索取的关系可以用唯物辩证法中哪个知识来进行分析?作为矛盾的双方,奉献和索取哪一个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为什么?使学生每回答一个问题后又遇到新的理论“难点”,从而不断分析、不断思考,抽丝剥茧般逐步得到“人生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这一结论。这样的教学既用最美妈妈的感人事迹教育了学生,又使抽象理论的得出变得水到渠成、易于接受,从而收到了较好的德育效果。
三、将丰富多彩的开放式活动引入课堂
以学生为主体,实施开放式教学,摒弃传统的“一言堂”与“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这是教育改革的大势所趋。教师必须不断地探索并采用符合中职学生实际的教学方式,强调师生共同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致,从而使双方真正领略愉快教学的美学价值。为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并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1.小组辩论。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原理分析实际的能力、辩证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让学生在辩论中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观点。
2.专题讨论。通过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基本原理分析实践中的重大问题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表达能力。例如,我在讲到“哲学与人生”中“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这一基本哲学原理时,在学生初步了解了原理内容后,引入当前的社会热点:“2011年我国为抑制房价过快上涨的限购令”的内容,然后让学生探讨:“限购令属于物质现象还是意识现象?”“限购令提出的依据是什么?”“限购令将会给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何种影响?”“我国应对房价过快上涨的限购令是如何体现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的?”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师生双方畅所欲言,沟通思想,增进理解,掌握知识。
3.组织学生制订理财方案。让学生运用经济学所学的股票、债券、储蓄等知识,结合家庭经济收入或个人零用錢制订一个理财方案,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社会调查。理论只有和实际相结合才能永葆活力。例如,讲解“经济政治与社会”关于“物价上涨的原因”这一问题时,让学生组成小组进行专题调查,调查的方式可以是记录家庭收支,走访商户、厂家,搜集资料、网上查询等,教师适时指导,使学生分析CPI上涨的原因、影响及应对措施,真正地理解商品的价格由价值决定又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
此外,还有知识竞赛、新闻播报等诸多形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这样不仅让学生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大大增加了德育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而且帮助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理解和记忆,提高了他们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结语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相信,只要努力发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积极创设情境,提高教学艺术,不断开拓创新,就一定能够激发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德育课堂一定会充满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黄蓉生.中学德育课教学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7.
[2]陈宁童.职业中学德育课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实施途径[J].职教通讯,2002,06.
[3]肖振高.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中的情感应用[J].怀化学院学报,2005,02.
[4]谢慧良.浅谈初中思想德育课如何把时事政治引入课堂[J].西江教育论丛,2002,01.
[5]陶新军.案例教学法,让“应用文写作”生动起来[DB/OL].http://150175441.qzone.qq.com/infocenter?ADUIN=150175441
关键词: 中职学校 德育课 案例 时政 活动
对中职学生而言,德育课因为其较强的理论性和系统性,往往是枯燥乏味的代名词。每次上课之前,总能听到一些学生的抱怨:“又要听天书了。”“德育课真的好没劲哦!”……很多学生上课无精打采,有的一脸木然,有的一脸疲惫,有的干脆趴在课桌上。教师喊学生起来回答问题,要么“沉默是金”,要么有气无力,要么答非所问……每一堂课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几乎成了教师一厢情愿的事。
中职学生对德育课如此“抗拒”,其实是有多种原因的。德育课尽管重要,关系着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但其内容往往比较抽象而深奥,条条框框的居多,坐而论道的居多,许多教学内容显得“大而空”,与学生知识面和生活接触面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对学生缺乏足够的吸引力。此外,我们很多教师把德育课上成了思想“灌输”课,只是一味地照本宣科,“填鸭式”教学,毫无趣味可言,课后作业的答案是告知学生的。作业抄答案,考试背答案,学生们对德育课不感兴趣、消极对待乃至产生抵触情绪,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由此可见,怎样上好德育课,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教师倘若能够发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积极创设情境,提高教学艺术,化枯燥为生动,化理论为实用,使课堂充满期待和趣味,学生自然会爱上德育课。
一、将案例引入我们的课堂
案例教学法实质是“启发式”、“协作式”的综合运用,体现了教学论的人本化思想和现代心理学的建构主义认识论思想。将案例引入课堂,学习的过程就变成了探究的过程。学生参与其中,课堂上也就充满了跌宕,充满了趣味。
当前中职学生法制观念淡薄,做事冲动鲁莽,有时触犯了法律法规也不自知。因此,我教学“法律基础知识”是以一则案例进行导入的。
湖南某县一村民赵强,骑摩托车不小心撞坏了邻村一崔姓村民家的车棚,被对方多人围住,要求赔偿,赵强无奈,只好掏出随身携带的1200多元人民币。回到家后,和哥哥赵刚谈起此事,赵刚听了大怒,随即赶往邻村,发现对方的车棚很破旧,根本不值几个钱,弟弟1200多元的“赔偿”,实属崔家敲诈勒索。于是就闯入对方家中,要求还钱。崔家人不愿还钱,赵刚便操起厨房中的一把菜刀,逼迫对方还钱。崔家人在赵刚走后,随即报警。
讲完这则案例,教师让学生思考:觉得赵刚的行为是一般的违法行为,还是触犯了刑律(犯罪),或者他所做的一切出于维护正当权益,是合法的?
学生们纷纷表明自己的态度,大多数同学认为赵刚的行为是合法的;有少数同学认为赵刚的行为是违法的,但情有可原;只有个别同学认为那是犯罪行为,应受到法律的制裁。
让学生充分阐明他们观点及理由之后,教师郑重地告诉他们,赵刚因为触犯了刑法,一审法院宣判其有期徒刑10年。10年?判這么重?学生大多觉得不可思议,教师严肃地跟他们分析,赵刚的行为属于入室抢劫,而入室抢劫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罪行,10年的刑期已经是最轻的了。最后告知他们,这个案例是央视“今日说法”播放的节目,非常具有典型性,赵刚之所以犯罪,是因为他对法律的无知,我们一定要引以为戒。整个教室一下子都安静下来,学生们都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显而易见,这样的案例教学,不仅能够吸引学生,更能促其反思,认识懂法、守法的重要。
二、将时政融入课堂
德育课是一门时代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脱离时事的德育课就像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我们必须把握时代脉搏,使德育课永远充满浓郁的时代气息。我们可以水乳交融地“化”时政知识于德育课的基本观点和原理之中,把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经济、哲学、文化、政治现象的一般规律,还要让活生生的事实感染学生,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其积极思考的习惯。
例如,讲解“经济政治与社会”课时,我结合“河南瘦肉精事件”,利用多媒体手段,与学生一道探讨了其生成原因、影响及应对措施,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激发出来了,使学生既深刻地掌握了书本知识,又联系实际了解了社会热点问题,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样既可以与经济生活中的商品基本属性、宏观调控、消费者的安全权等知识点结合,又可以与哲学生活中的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联系的观点等知识点结合;也可以与政治生活中的我国国家性质、政府的原则、党的性质、宗旨等知识点结合;还可以与文化生活中的文化的作用、文化市场与传媒商业化的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荣辱观、精神文明建设等知识点结合。
在讲解“哲学与人生”中关于“人生价值”这一问题时,我以“2011年杭州最美妈妈吴菊萍”为例,根据课堂需要有针对性地设计了几个问题:杭州最美妈妈的人生价值在哪里?能否仅用贡献来界定她的人生价值?社会对最美妈妈有哪些尊重和满足?奉献和索取的关系可以用唯物辩证法中哪个知识来进行分析?作为矛盾的双方,奉献和索取哪一个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为什么?使学生每回答一个问题后又遇到新的理论“难点”,从而不断分析、不断思考,抽丝剥茧般逐步得到“人生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这一结论。这样的教学既用最美妈妈的感人事迹教育了学生,又使抽象理论的得出变得水到渠成、易于接受,从而收到了较好的德育效果。
三、将丰富多彩的开放式活动引入课堂
以学生为主体,实施开放式教学,摒弃传统的“一言堂”与“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这是教育改革的大势所趋。教师必须不断地探索并采用符合中职学生实际的教学方式,强调师生共同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致,从而使双方真正领略愉快教学的美学价值。为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并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1.小组辩论。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原理分析实际的能力、辩证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让学生在辩论中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观点。
2.专题讨论。通过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基本原理分析实践中的重大问题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表达能力。例如,我在讲到“哲学与人生”中“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这一基本哲学原理时,在学生初步了解了原理内容后,引入当前的社会热点:“2011年我国为抑制房价过快上涨的限购令”的内容,然后让学生探讨:“限购令属于物质现象还是意识现象?”“限购令提出的依据是什么?”“限购令将会给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何种影响?”“我国应对房价过快上涨的限购令是如何体现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的?”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师生双方畅所欲言,沟通思想,增进理解,掌握知识。
3.组织学生制订理财方案。让学生运用经济学所学的股票、债券、储蓄等知识,结合家庭经济收入或个人零用錢制订一个理财方案,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社会调查。理论只有和实际相结合才能永葆活力。例如,讲解“经济政治与社会”关于“物价上涨的原因”这一问题时,让学生组成小组进行专题调查,调查的方式可以是记录家庭收支,走访商户、厂家,搜集资料、网上查询等,教师适时指导,使学生分析CPI上涨的原因、影响及应对措施,真正地理解商品的价格由价值决定又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
此外,还有知识竞赛、新闻播报等诸多形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这样不仅让学生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大大增加了德育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而且帮助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理解和记忆,提高了他们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结语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相信,只要努力发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积极创设情境,提高教学艺术,不断开拓创新,就一定能够激发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德育课堂一定会充满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黄蓉生.中学德育课教学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7.
[2]陈宁童.职业中学德育课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实施途径[J].职教通讯,2002,06.
[3]肖振高.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中的情感应用[J].怀化学院学报,2005,02.
[4]谢慧良.浅谈初中思想德育课如何把时事政治引入课堂[J].西江教育论丛,2002,01.
[5]陶新军.案例教学法,让“应用文写作”生动起来[DB/OL].http://150175441.qzone.qq.com/infocenter?ADUIN=150175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