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中音乐考生声乐学习的三个重要问题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l9820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的声乐教学主要是通过讲授声乐技能,使学生掌握科学正确的歌唱方法,初步培养其分析、理解和表现声乐作品的能力,为高等音乐艺术院校输送合格的艺术人才。
  【关键词】声音观念;自我感觉;客观效果;统一;說与唱;语言关
  本文拟从声乐学习中的生理、心理等方面,结合本人的教学经历和实践体会 ,提出了在声乐学习中树立正确的声音观念、自我感觉与客观效果的统一、理清说与唱的辩证关系,顺利过好语言关这三个重要问题。 希望能引起声乐初学者的注重并提供一些借鉴,以此来促进高中音乐考生在学习中密切配合教师的教学,加强与教师的沟通,进一步达到提高声乐学习的效率和目的,以便顺利地考上自己理想的学校。
  1. 树立正确的声音观念
  首先,声乐学习者要树立正确的声音观念。在我国声乐界,时至今日,有一个历史问题要克服,那就是唱法问题。过去人们把声乐分成“民族”和“美声”两大类,后来又有了“通俗”唱法。致使长时期以来,不管学生还是教师,在声乐教学活动中,常常说某某学生适合唱美声,而某某学生适合唱民歌;嗓门大的、粗犷的、宏亮的便是好的“美声”料子,嗓门不大,但优美、细腻、抒情、嘹亮的则是民歌料子。在教学方法上也一味去追求某一方面的东西,去“造声音”。其结果是将音乐教学引入误区。正确的发声体系,要尊重实际,尊重民族,尊重发声的科学原理,切不可人为的、主观的去认识。
  要建立正确的发声体系,老师是关键。初学者若不通过教师的指点,几乎不可能正确把握自己的声音,自己听与别人听是有区别的。因此,老师必须有相当灵敏的耳朵和聪明的智慧,对学生美好的声音能自如把握、准确分析,然后让学生通过锻炼得以和稳定笔者认为这种唱法分类不是太科学的,因为,从声乐学习者的心理定势上来说,这种唱法分类容易形成几种固定的框架,使得大部分学习者在进行科学的声乐练习之前,将自己束缚在这几种固定唱法的定义中,造成干扰,极其不利于挖掘演唱者的个人风格。
  其次,学生要勤于思考,勇于尝试。知识积累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改变思维方式与思维定势的过程,它要求经常打破惯常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突破旧的框框和常规模式,声音训练尤其如此。因此,教师不仅要把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其用于尝试、积极思考习惯意识。
  2. 自我感觉与客观效果的统一
  第一,歌唱活动的乐器是歌者自身,歌唱者歌唱时的自我感觉和听众接收到客观效果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第 二,歌唱的发声机能复杂,难于用语言和文字准确表达。即使能描述得较清晰,在实际的学 习中我们的理解也仍有一定距离,所以怎样解决好“自我感觉”和“客观效果”这一对矛盾 ,就成了声乐学习中的重要问题。歌唱是声乐学习中最为重要的实践活动。“歌唱者是否能了解自己声音在听众耳中的听觉效果是怎样的”这一问题将始终摆在声乐学习者面前,因为它决定着个人声音是否能沿着科学正确的方向发展。为便于表述,在此把歌唱者自身在歌唱中 的心理、生理体验称为“自我感觉”;把声音接收者所感受到的声音形象叫“客观效果”。
  在声乐教学活动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自我感觉”和“客观效果”往往是 统一的,有时更是相去甚远、甚至相反 。简单的实例就是歌者自己觉得唱得很响时,认为别人听起来也一定响。这是每个声乐初学者 的习惯心理表现。为什么会这样呢?从人体生理上就能很好地解释这个问题:因为人的口腔 里面的咽鼓管与耳朵是相通的,如果声音没有完全释放出来,而是闷在口腔里面,那时歌者 觉得自己的声音很响,而听众接受到的却是一种发闷的声音。既然感觉这样“不可信”,我 们是否应当抛弃它呢?回答是否定的。相反,大量的实践事实证明声乐教师最准确的描述歌 唱和发声的手段、学生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往往就得从“感觉”入手。许多时候在一些“不易 言传”的情况下,单凭感觉就会有一个基本理解,甚至准确判断。相信我们的老师与同学在 教学和学习活动中都遇到过此类现象。所以我们就必须正确处理好理论和感觉的关系,让抽 象的科学理论通过具体的正确感觉来体现。由此可见,“自我感觉”与“客观效果”之间的统一对声音的塑造具有决定性意义,而“感 觉”这一中介很大程度上支配着歌者声音的发展方向。在这实践活动中,只有自身对发声器官的局部 感受与心理状态通过意识这一桥梁有机结合,才能加强对声音形象的整体认识,巩固正确的 声音调动能力。
  概括来说,声乐学习的首要作用就是学会客观地辨别自己声音的 能力,寻求一种“自我感觉”与“客观效果”的统一。更浅显的说法就是要在老师的指导下 形成对声部、音色、共鸣音响等正确声音观念,从而确定正确的学习发展方向。
  3. 理清说与唱的关系,顺利过好语言关
  绝大多学生对“说”与“唱”的关系持对立的态度,认为“说”是“说”、“唱”是“唱”,“说”与“唱”是完全不一样的。凡有此种认识的学生,其歌唱嗓音及歌唱潜能,均不得充分发挥,歌唱嗓音能力均显不足。也有些学生因为怕下巴紧张,在咬字吐字时不敢用力,造成歌唱时的语言模糊,声音线条不清晰。“说”与“唱”是不一样的,但这个不一样仅仅是节拍的长短、频率的高低、震幅的大小等不一样。因为歌唱与说话均使用着同一的呼吸器官,同一的发音器官,同一的共鸣器官。所以在声乐教学中,从第一节课开始,就要教导学生从思维上树立“说”与“唱”的同步感。努力寻找“说”与“唱”的共性感觉处。因为对一个正常人来讲“说话”是最方便的了,如何将自然说机能的灵活运用能力,歌唱机能的起动技巧上,以及如何将说机能的高位置定位能力,运用到歌唱的发音定位延长走动能力上,都是快速获得教学效果的极佳手段。重要的是如何能正确的认识这一对关系。
  为了弄明白这个问题,我们也需要对“字”与“声”有个正确的认识。在声乐教学中,绝对不可将“说”与“唱”对立起来。但是不对立起来不等于要求只有说话懒散的方法去唱歌;更不能将这样懒散的方法认为就是我们要获得的正确的歌唱方法,歌唱时要依靠“字”依靠“语音”去进行音乐感情的表现。由此我们可以下此结论:科学的歌唱方法,实际就是探讨研究将精确、纯正、美好的字音在旋律上延长走动的技巧。嗓音的训练重点是“语言”、“语音”等发音技法的训练。而“语言”、“语音”等发音方法,直接表现在“说字”或“说话”上,由此得出说与唱是统一的,说是唱的前提,是唱的必要条件。只有说的好才能唱的好,把“说”与“唱”统一起来的桥梁就是说机能的起动。声乐就是歌唱语言在旋律上的延长走动,而说机能的起动就是强调歌唱语言在旋律上延长走动的功力。说机能的起动是歌唱语言的发音练习。通过对字头、字腹、字尾的技术处理,达到字字清晰悦耳,声音集中、明亮、圆润,从而完成歌唱字音的咬、吐、开、走、收的运转回旋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算过了语言关,才能达到歌唱艺术所需要的字正腔圆、声情并茂的要求。总之,就是要过歌唱的语言关。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就要养成良好的歌唱型说话的习惯,注意气息的支持,注意语音音位的准确,注意高位置的集中,注意整体泛音共振声道的使用。克服那种懒散、松懈、毫无打远的暗淡沙哑语音出现。在说话高位置集中的良好习惯带动下,将怎样“说”——已进入歌唱的感觉——就怎样唱,放入歌唱的初级阶段,使学生从学唱的第一天起,就养成使用自然歌唱嗓音机能的习惯,从而完成好自然歌唱的整体艺术训练。
  总之,高中音乐考生在声乐学习中只要理清以上三个重要问题,再加上师生间的良好的交流与沟通,才能达到歌唱的最佳状态,以大幅度提高声乐学习的效率,使考生考上理想的音乐院校。以上所谈到的只是自身对这些问题的体会,与大家交流。
  参考文献
  [1] 《咽音技法与艺术歌唱》王宝璋著
  收稿日期:2013-06-27
其他文献
中学时代,是一个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发展迅速的时期,令人烦恼,又充满希望。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尊重了学生在这一特殊时期心理发展的需要,教材、教法、学法上的改革,使我们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机动、灵活的设计情景、变换角色,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知识、掌握技能,进行审美体验。  但是在新课程教学中,我们往往会碰到这样的情况:有时学生课堂表现过于兴奋,不听从老师的指导;有时又精神不振,不愿上课……这是什么原因呢?在多年的教
期刊
综观教育学文献,关于教育实质的讨论已有很长的历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工作者运用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审视教学过程,促进教学理论现代化,对教学实质的认识正在不断深化。本文主要结合英语教学,对教学的实质进行探讨。  1. 教学与交际  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过程。教与学、师与生在教学过程中有着本质的联系,这种联系就是师生教学活动的交际。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一种关系,教与学是互为影响的一种
期刊
【摘 要】作文水平是衡量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尺度,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在作文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丰富生活体验,培养习作兴趣。习作的内容就是生活。只要我们用心提炼生活,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就必然会发现“处处景语皆情语”的丰富素材;只要我们精心引导学生积累生活素材,表达真情实感,就必然会让学生感到“我手写
期刊
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这一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  英语专业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英语口语课的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和交际 的能力。如何搞好英语口语教学,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是实现英语专业教学目的的关键。  1. 交际能力的含义  “交际能力”这一概念最初是由美国社会语言学家Dwell Hymes 提出的。他认为,交际能力不仅包括对一 种语言的语言形式的理解和
期刊
【摘 要】本文围绕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新课程视界下就如何引领学生自主学习语文,对语文教学过程中设疑发问,变“无意’’为“有心”,从“演讲”走向“教练”,引领自主,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等三方面作了一一探索。  【关键词】语文;自主;课堂  新一轮语文教改,更注重观念的更新。“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育理念,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旋律。“自主探究”不仅是学习方式,而且是一种深层次的教学理念。“自主”即
期刊
【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是在封建社会中产生和形成的,为封建经济和政治服务,会对中国档案文化产生消极影响。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档案工作;档案保管;社会体制  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是在封建社会中产生和形成的,必然是为封建经济和政治服务,为巩固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的经济剥削和政治统治服务。出于这种认识,就不难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为什么会对中国档案文化产生消极影响。  第一,传统农耕文化。  封建私有制
期刊
【摘 要】阅读是人类谋求发展的第一需要,是人们终生学习必须掌握的技能,是素质教育中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训练。那么,如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并在阅读中不断培养创新能力,使阅读深入到学生生活之中,成为未来学习的主要技能呢?行之有效的做法:引导学生读书时,抓住重点词、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抓住作者思路,引导学生在默读或朗读过程中掌握课文内容,培养阅读能力,创设情境,在身临其
期刊
【摘 要】教师运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对教学活动进行创造性设计,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有功能,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可以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有利于充分揭示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数学思维的过程和实质,展示数学思维的形成过程,使数学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数学;多媒体  教师运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对教学活动进行创造性设计,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
期刊
学校的兴旺关键是教师,而不是学生,有了优秀的教师,不用担心没有优秀的学生。学校不在于它外表的华丽,而在于它有没有一批具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治校之本,动力之源,是学校工作的核心,尤其是知识经济和学生生源竞争的今天,教师无论在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业人才方面,还是在提高创新能力方面都处在十分重要的地
期刊
教育培养的人才能否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昼衡量教育成败的主要标志,未来学家认为:21世纪将是智能革命的世纪。信息更新之快,智能发展之速,要求未来公民终身学习,具有应变力与创造性。英国教育家布鲁纳在《关于学习的学习》一书中,就十分强调学生学习方法的重要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72年提供的报告书《学会生存》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而要学会学习,就不能不掌握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