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虽说立秋已过,但是北方的“秋老虎”依旧来势汹汹,俗话说“立秋之后还一伏”,所以气温有增无减也就不奇怪了。也许是天热的关系,最近很容易失眠,半夜上MSN,依旧看见有人在线,好友的签名档里写着“没有人应该是寂寞的,我在这个午夜和孤单一起漫游”,不觉心有戚戚。
这个城市太大了,每个人都知道不应该孤单,却还是在临睡的时候只能拥抱自己……
邂逅蓝叔叔
拥抱陈幸福
如果幸福必须变成一种具体的物质,那一定是布娃娃,年少时,有没有想过,有一天你会这么孤独,孤独到无以表达……
“谁是你的朋友,谁是你藏着秘密的树洞?你想说的我都想听,你愿意倾诉的,我都愿意懂。我不能说,不能写,我只能用我的双手,好好地把你包起来。让我们拥抱,你的表达我都懂。
别放弃自己做个孩子的权利,让我们一起把快乐冉冉升起……”
很意外,在国内大肆流行SD娃娃的时候,手工布偶却以它特有的小众和限量备受追捧,由此而诞生的个人品牌陈幸福,还被冠以了文化创意产业标兵的封号。
2004年,张啸吟带着简单的行李和1200块钱来到北京,开始了“北漂”生活。他曾经做过地下通道的流浪歌手,后海酒吧刷杯子的侍应生,以及很多讨生活的角色。在北京的孤独漂泊的日子,他的身边没有朋友,陪他一起艰苦一起快乐的只有他的猫。因此他想为他的猫做一只布偶,于是那年的冬天,他的第一只布偶猫在酒吧里悄然诞生。他为它取名“陈幸福”。
不知道是这个名字让人怦然一动,还是布偶本身引起了大家的兴趣,总之那一年,他和他的非主流布偶伴随着“创意市集”从北京火到了上海,火到了广州,而他也一跃转身成了“幸福玩具车间”的总管。似乎是一瞬之间他就得到了“幸福”,而那些以“陈幸福”的名义被买走的布偶,也许只是人们为自己的幸福买一个期许吧。
抱着你,是否就能真的拥有幸福?
如果说陈幸福的走红是应了非主流布偶和创意文化产业的朝阳时分,那么蓝叔叔的走红则是网络、平面、出版,甚至多个跨界合作的终极产物。
关于蓝叔叔的团队,有人说这个团队不过是三两个人嘻天笑地不正不经的一场天真游戏。做手工画插画,谱曲作词编童话,烧陶制衣来逃避现实规条,以为全凭微小的独立力量可以改变自我生存的世界;也有人说蓝叔叔其实不过是个天天装老的天真少年,混迹广告界多年却一无所得,于是金盆洗手,携着同样发过白日梦的已婚妈妈Cocoidoor,拿起针线,缝制布偶,闯荡创意市集。还有人说,他们以淘宝网店为核心,以豆瓣小组为宣传,贩卖手工布艺以及一颗寂寞的眼泪。
所有口径不一的版本,所传达出的共同信息是,蓝叔叔漫游是一个极其理想主义的原创设计团队,用“玩”的姿势,完成了一种乌托邦式的生活态度和生存方式。而他们的追随者也大多是对乌托邦生活方式的向往者。
在蓝叔叔的BLOG里,他以爱文字的男巫自居,他的每个布偶都有名字,都有各自的故事,而蓝叔叔也会把这些布偶的故事写在书里,写成童话,配上插图,他们还会为这些童话作曲,配上好听的音乐。当然,最后这些美丽的插图会变成好看的明信片,那些音乐会变成集合型的CD,他们也会把布偶的形象印到衣服上,做成自己的原创服装,印到杯子上、花瓶上,于是你就有了最个性的记忆的见证,似乎你不再是买了一件商品,而是买了一个有自我生活的布偶的一段人生记忆。
他用了从博客到文字出版物乃至插图和音乐等多种包装形式,为布偶做了一份厚厚实实的情感档案,而衣服和陶艺等作品则是布偶最好的衍生品,他们的故事里没有现实,没有社会,只有孤单和寂寞的心情。
那些爱上蓝叔叔布偶的人,内心里都藏着一个孤单而且长不大的孩子,他们躲在阳光的背面,只在夜晚时分孤独地无法睡,他们需要那种稍带热度的拥抱、温暖,但是不至于烫伤……
穿上30年前的旧衣
对话古老的灵魂
我参加这个插图师的聚会实在源于一次意外邀请,朝外SOHO的白色建筑楼群中一些打扮各异的男女画师,现场作画,现场拍卖,只为挽救一位身患绝症、素未谋面的同行。几位穿着早年流行图案以及古典旗袍的旧识,改变风格之大让我差点没认出。几个姑娘笑笑说,这叫古着风,很有个性吧?
当时尚潮人厌倦了一丝不苟的奢华简约之后,灵感乍现地翻出祖母年代的流行图案,洗褪色般的模糊色彩更有年代久远的味道,据说真正的古着的衣物至少要有20年以上的历史,并能反映出鲜明的年代特征,例如30年代流行的是长及小腿的裙子;而40年代则是及膝中裙的天下。
起源于日语的“古着”,有“古老而有价值的”意思。这股风潮短期之内迅速红遍纽约、东京和巴黎。它的出现满足了新一代年轻人表达独立个体的愿望,也丰富了后现代主义在解构与重建上的意义。
据说每一件有故事的衣服里都蕴藏着一个古老的灵魂。那些穿着早年旧衣的女子,不知道内心里是不是也和那些古老灵魂一般孤寂。三毛说,女人如果想引人注意,可以通过奇装异服来打扮自己,古着风的爱好者和追随者,则往往比素人更有表达自己的勇气。
而那些五四时代学生旗袍和布鞋的背后,更多还是一个等人发现,期望别人注意的孤单灵魂吧?
DIY的皮包和戒指
自己能给的不假他人之手
“DIY”这个词最早起源于19世纪60年代,原本指不依靠专业的工匠,利用适当的工具与材料,靠自己来进行居家住宅的修缮工作。后来很多领域都引入了这一概念,提倡自己动手,从最开始的陶艺到蛋糕,逐渐演变成如今个性的皮具皮包甚至戒指和项链。很难想象一个女子为自己缝制一个皮包,或者是为自己打造一枚戒指的心情,那中间或许有着对市面上工业商品的厌倦,力求表达自己独一无二的想法,也许还掺杂了“凡事都可自己完成,一切都与他人无关”的独立,抑或是最终得不到只能自己给自己的落寞。始终记得我在三十岁生日当天,在一家DIY的银饰吧里,自己为自己精心制作的一枚尾戒,坐在旁边的陌生女人,正等待着自己精心制作的项链出炉。戴上项链的一瞬间,忽然地潸然泪下,且不说到底这各中发生了几多故事,只是自己在拿到烧好的戒指之后,看着内侧自己刻上的数字密码,也难免一阵心酸。
终究还是等不到你给我,最后还是我自己给自己……有人说,喜欢布偶的人,他们不过是在死命地抓着少年的记忆反刍而不想长大,在这个连代表幸福的戒指都能自己给予的时代,还有多少事情是值得期待的?我们隐匿脆弱的心情,收拾满地的心伤,穿上古老的华服,只为最终人海里的一瞥,却终归还是要在寂寞的午夜,自我温暖,孤单地低空飞行……据说城市越大便越让人觉得寂寞,我们孤独,是因为幸福的人,永远都太少……
这个城市太大了,每个人都知道不应该孤单,却还是在临睡的时候只能拥抱自己……
邂逅蓝叔叔
拥抱陈幸福
如果幸福必须变成一种具体的物质,那一定是布娃娃,年少时,有没有想过,有一天你会这么孤独,孤独到无以表达……
“谁是你的朋友,谁是你藏着秘密的树洞?你想说的我都想听,你愿意倾诉的,我都愿意懂。我不能说,不能写,我只能用我的双手,好好地把你包起来。让我们拥抱,你的表达我都懂。
别放弃自己做个孩子的权利,让我们一起把快乐冉冉升起……”
很意外,在国内大肆流行SD娃娃的时候,手工布偶却以它特有的小众和限量备受追捧,由此而诞生的个人品牌陈幸福,还被冠以了文化创意产业标兵的封号。
2004年,张啸吟带着简单的行李和1200块钱来到北京,开始了“北漂”生活。他曾经做过地下通道的流浪歌手,后海酒吧刷杯子的侍应生,以及很多讨生活的角色。在北京的孤独漂泊的日子,他的身边没有朋友,陪他一起艰苦一起快乐的只有他的猫。因此他想为他的猫做一只布偶,于是那年的冬天,他的第一只布偶猫在酒吧里悄然诞生。他为它取名“陈幸福”。
不知道是这个名字让人怦然一动,还是布偶本身引起了大家的兴趣,总之那一年,他和他的非主流布偶伴随着“创意市集”从北京火到了上海,火到了广州,而他也一跃转身成了“幸福玩具车间”的总管。似乎是一瞬之间他就得到了“幸福”,而那些以“陈幸福”的名义被买走的布偶,也许只是人们为自己的幸福买一个期许吧。
抱着你,是否就能真的拥有幸福?
如果说陈幸福的走红是应了非主流布偶和创意文化产业的朝阳时分,那么蓝叔叔的走红则是网络、平面、出版,甚至多个跨界合作的终极产物。
关于蓝叔叔的团队,有人说这个团队不过是三两个人嘻天笑地不正不经的一场天真游戏。做手工画插画,谱曲作词编童话,烧陶制衣来逃避现实规条,以为全凭微小的独立力量可以改变自我生存的世界;也有人说蓝叔叔其实不过是个天天装老的天真少年,混迹广告界多年却一无所得,于是金盆洗手,携着同样发过白日梦的已婚妈妈Cocoidoor,拿起针线,缝制布偶,闯荡创意市集。还有人说,他们以淘宝网店为核心,以豆瓣小组为宣传,贩卖手工布艺以及一颗寂寞的眼泪。
所有口径不一的版本,所传达出的共同信息是,蓝叔叔漫游是一个极其理想主义的原创设计团队,用“玩”的姿势,完成了一种乌托邦式的生活态度和生存方式。而他们的追随者也大多是对乌托邦生活方式的向往者。
在蓝叔叔的BLOG里,他以爱文字的男巫自居,他的每个布偶都有名字,都有各自的故事,而蓝叔叔也会把这些布偶的故事写在书里,写成童话,配上插图,他们还会为这些童话作曲,配上好听的音乐。当然,最后这些美丽的插图会变成好看的明信片,那些音乐会变成集合型的CD,他们也会把布偶的形象印到衣服上,做成自己的原创服装,印到杯子上、花瓶上,于是你就有了最个性的记忆的见证,似乎你不再是买了一件商品,而是买了一个有自我生活的布偶的一段人生记忆。
他用了从博客到文字出版物乃至插图和音乐等多种包装形式,为布偶做了一份厚厚实实的情感档案,而衣服和陶艺等作品则是布偶最好的衍生品,他们的故事里没有现实,没有社会,只有孤单和寂寞的心情。
那些爱上蓝叔叔布偶的人,内心里都藏着一个孤单而且长不大的孩子,他们躲在阳光的背面,只在夜晚时分孤独地无法睡,他们需要那种稍带热度的拥抱、温暖,但是不至于烫伤……
穿上30年前的旧衣
对话古老的灵魂
我参加这个插图师的聚会实在源于一次意外邀请,朝外SOHO的白色建筑楼群中一些打扮各异的男女画师,现场作画,现场拍卖,只为挽救一位身患绝症、素未谋面的同行。几位穿着早年流行图案以及古典旗袍的旧识,改变风格之大让我差点没认出。几个姑娘笑笑说,这叫古着风,很有个性吧?
当时尚潮人厌倦了一丝不苟的奢华简约之后,灵感乍现地翻出祖母年代的流行图案,洗褪色般的模糊色彩更有年代久远的味道,据说真正的古着的衣物至少要有20年以上的历史,并能反映出鲜明的年代特征,例如30年代流行的是长及小腿的裙子;而40年代则是及膝中裙的天下。
起源于日语的“古着”,有“古老而有价值的”意思。这股风潮短期之内迅速红遍纽约、东京和巴黎。它的出现满足了新一代年轻人表达独立个体的愿望,也丰富了后现代主义在解构与重建上的意义。
据说每一件有故事的衣服里都蕴藏着一个古老的灵魂。那些穿着早年旧衣的女子,不知道内心里是不是也和那些古老灵魂一般孤寂。三毛说,女人如果想引人注意,可以通过奇装异服来打扮自己,古着风的爱好者和追随者,则往往比素人更有表达自己的勇气。
而那些五四时代学生旗袍和布鞋的背后,更多还是一个等人发现,期望别人注意的孤单灵魂吧?
DIY的皮包和戒指
自己能给的不假他人之手
“DIY”这个词最早起源于19世纪60年代,原本指不依靠专业的工匠,利用适当的工具与材料,靠自己来进行居家住宅的修缮工作。后来很多领域都引入了这一概念,提倡自己动手,从最开始的陶艺到蛋糕,逐渐演变成如今个性的皮具皮包甚至戒指和项链。很难想象一个女子为自己缝制一个皮包,或者是为自己打造一枚戒指的心情,那中间或许有着对市面上工业商品的厌倦,力求表达自己独一无二的想法,也许还掺杂了“凡事都可自己完成,一切都与他人无关”的独立,抑或是最终得不到只能自己给自己的落寞。始终记得我在三十岁生日当天,在一家DIY的银饰吧里,自己为自己精心制作的一枚尾戒,坐在旁边的陌生女人,正等待着自己精心制作的项链出炉。戴上项链的一瞬间,忽然地潸然泪下,且不说到底这各中发生了几多故事,只是自己在拿到烧好的戒指之后,看着内侧自己刻上的数字密码,也难免一阵心酸。
终究还是等不到你给我,最后还是我自己给自己……有人说,喜欢布偶的人,他们不过是在死命地抓着少年的记忆反刍而不想长大,在这个连代表幸福的戒指都能自己给予的时代,还有多少事情是值得期待的?我们隐匿脆弱的心情,收拾满地的心伤,穿上古老的华服,只为最终人海里的一瞥,却终归还是要在寂寞的午夜,自我温暖,孤单地低空飞行……据说城市越大便越让人觉得寂寞,我们孤独,是因为幸福的人,永远都太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