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很高兴有机会参加这次国家治理高峰论坛,听了各位嘉宾的发言,看了琼海的相关材料,很有感触。我想以“打造中国特色的琼海模式”为主题谈几个问题。
第一,琼海模式需要总结提炼。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我们的城市建设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如何理解把握习近平总书记讲的“强”和“富”,如何理解把握总书记讲的城镇化要看得见山,看得见水?我以为,我们需要认真总结提炼。我想琼海的经验和琼海的实践,已经给我们提供了又一个中国城市化发展的道路。这个模式,我以为有四句话:第一句话,以山水田园风光为基础;第二句话,以观光休闲为主导产业;第三句话,以生产生活生态生命力为理念;第四句话,打造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发展道路。那么,这四句话概括起来,我以为这个模式确确实实推广得下去。事实上,在我们中国,我们不缺上海、北京这样的都市化模式,我们也不缺钢铁、水泥,包括家电产品、高铁、港口、核电建设的工业化基础,甚至我们也不缺粮油等这样的大宗产品,我们比较缺的是田园风光。换句话讲,我们不缺城市风光,不缺工业景观,我们缺的是农业景观、田园风光,缺的是类似于琼海这样的中国城镇化的道路模式。
第二,要把握琼海模式的深刻内涵。一是中国之大,以多样化为特点。资源禀赋和条件决定了不同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其优势是不一样的。琼海的比较优势是什么,显然不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例如,一谈到海南就谈到海南的农业,说海南的农业是蔬菜、是瓜。我认为琼海所谓的比较优势就是田园风光,所以,怎么发挥琼海的比较优势?我觉得要发挥山水田园风光的优势,将其作为琼海城镇化发展的道路,并坚持走下去。琼海模式如果说具有相对优势的话,那么,它在全国应该有绝对的优势。
二是物质生产最大化。这点我们做到了,我们现在工业有去产能的问题,农业同样有结构调整的问题。我们不缺低端的农产品生产,我们要提供高端的农副产品。中国人多地少的地方,特别是在琼海这个地方,农业不仅具有提供农产品的功能,而且应该具有提供非产品以外的功能。换句话讲,把观光休闲作为琼海主导产业,充分体现了琼海产业应该是在非物质生产方面作贡献。农业不仅要提供种子、林业、畜牧业,包括渔业生产,还要提供观光、旅游休闲,提供文化传承,提供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功能。最近几年,这些理念在东亚地区,包括日本、韩国、中国大陆、中国台湾,越来越深入人心。
三是我们提“生产、生活、生态、生命力”这四个新的概念。“生产”——从生产力的角度来讲,琼海的生产不仅是农产品的生产,它可能是农家乐、休闲观光产业,也可能是“一村一品”,也可能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所以,在琼海这个特定的内涵里,概念是收缩的。
“生活”——琼海怎么让生活得到提高?这就要不断缩小城镇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同时,我们还要考虑到农村的和谐稳定。
“生态”——我们不仅要建设生态环境,更应该保护生态环境。关于保护的概念,张国有校长已经谈了很深刻的想法,我也是这样的感受。在现实的城市化过程中,有时候我们不是从保护的角度出发,而是从参与的角度出发。琼海说的不砍树、不占田、不拆房、就地城镇化,都体现出了良好生态循环的理念。
“生命力”——一个模式打造出来,一年、两年、三年可以维持,但是我们希望一个好的模式可以不断的延续下去,成为一个地方的特色,而且是可以传承的。
城镇化的模式在中国绝不是单一的,我们不能仅仅追求钢筋水泥的城镇化,我们还要追求类似于琼海这样的田园城市的城镇化。在这个理念之下,我们的产业、我们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公共服务都应该是共享的。换句话讲,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要并行不悖,城镇居民要共享现代化的成果,这是琼海模式给我们的启迪。
第三,琼海模式需要呵护。一是要秉承创新,生态的理念包括共享的理念是我们应该要紧紧抓住的。二是要加强规划设计。琼海模式的目标是什么,方向是什么,理想状态是什么?如果琼海模式处于一个始发状态、初始状态,那么,有没有升级版?这个升级版的过程怎么规划、怎么设计?三是要强化。我认为中国的城镇化道路已经有很多范例,其中有一些范例是成功的,有些案例是失败的。但是,像琼海这样的田园城市的城市化道路,在中国还是比较稀缺的资源,我们需要认真地呵护。
責编/刘瑞一 美编/李祥峰
第一,琼海模式需要总结提炼。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我们的城市建设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如何理解把握习近平总书记讲的“强”和“富”,如何理解把握总书记讲的城镇化要看得见山,看得见水?我以为,我们需要认真总结提炼。我想琼海的经验和琼海的实践,已经给我们提供了又一个中国城市化发展的道路。这个模式,我以为有四句话:第一句话,以山水田园风光为基础;第二句话,以观光休闲为主导产业;第三句话,以生产生活生态生命力为理念;第四句话,打造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发展道路。那么,这四句话概括起来,我以为这个模式确确实实推广得下去。事实上,在我们中国,我们不缺上海、北京这样的都市化模式,我们也不缺钢铁、水泥,包括家电产品、高铁、港口、核电建设的工业化基础,甚至我们也不缺粮油等这样的大宗产品,我们比较缺的是田园风光。换句话讲,我们不缺城市风光,不缺工业景观,我们缺的是农业景观、田园风光,缺的是类似于琼海这样的中国城镇化的道路模式。
第二,要把握琼海模式的深刻内涵。一是中国之大,以多样化为特点。资源禀赋和条件决定了不同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其优势是不一样的。琼海的比较优势是什么,显然不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例如,一谈到海南就谈到海南的农业,说海南的农业是蔬菜、是瓜。我认为琼海所谓的比较优势就是田园风光,所以,怎么发挥琼海的比较优势?我觉得要发挥山水田园风光的优势,将其作为琼海城镇化发展的道路,并坚持走下去。琼海模式如果说具有相对优势的话,那么,它在全国应该有绝对的优势。
二是物质生产最大化。这点我们做到了,我们现在工业有去产能的问题,农业同样有结构调整的问题。我们不缺低端的农产品生产,我们要提供高端的农副产品。中国人多地少的地方,特别是在琼海这个地方,农业不仅具有提供农产品的功能,而且应该具有提供非产品以外的功能。换句话讲,把观光休闲作为琼海主导产业,充分体现了琼海产业应该是在非物质生产方面作贡献。农业不仅要提供种子、林业、畜牧业,包括渔业生产,还要提供观光、旅游休闲,提供文化传承,提供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功能。最近几年,这些理念在东亚地区,包括日本、韩国、中国大陆、中国台湾,越来越深入人心。
三是我们提“生产、生活、生态、生命力”这四个新的概念。“生产”——从生产力的角度来讲,琼海的生产不仅是农产品的生产,它可能是农家乐、休闲观光产业,也可能是“一村一品”,也可能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所以,在琼海这个特定的内涵里,概念是收缩的。
“生活”——琼海怎么让生活得到提高?这就要不断缩小城镇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同时,我们还要考虑到农村的和谐稳定。
“生态”——我们不仅要建设生态环境,更应该保护生态环境。关于保护的概念,张国有校长已经谈了很深刻的想法,我也是这样的感受。在现实的城市化过程中,有时候我们不是从保护的角度出发,而是从参与的角度出发。琼海说的不砍树、不占田、不拆房、就地城镇化,都体现出了良好生态循环的理念。
“生命力”——一个模式打造出来,一年、两年、三年可以维持,但是我们希望一个好的模式可以不断的延续下去,成为一个地方的特色,而且是可以传承的。
城镇化的模式在中国绝不是单一的,我们不能仅仅追求钢筋水泥的城镇化,我们还要追求类似于琼海这样的田园城市的城镇化。在这个理念之下,我们的产业、我们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公共服务都应该是共享的。换句话讲,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要并行不悖,城镇居民要共享现代化的成果,这是琼海模式给我们的启迪。
第三,琼海模式需要呵护。一是要秉承创新,生态的理念包括共享的理念是我们应该要紧紧抓住的。二是要加强规划设计。琼海模式的目标是什么,方向是什么,理想状态是什么?如果琼海模式处于一个始发状态、初始状态,那么,有没有升级版?这个升级版的过程怎么规划、怎么设计?三是要强化。我认为中国的城镇化道路已经有很多范例,其中有一些范例是成功的,有些案例是失败的。但是,像琼海这样的田园城市的城市化道路,在中国还是比较稀缺的资源,我们需要认真地呵护。
責编/刘瑞一 美编/李祥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