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改进措施

来源 :考试·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uming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二氧化碳试验是中学化学实验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实验,但教材中所设计的二氧化碳制取装置存在一定的弊端,笔者结合多年实践教学经验,结合教材内容及原装置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整合改进,创造性地設计了具有较强实践意义的二氧化碳制取新装置。
  关键词:化学;二氧化碳制取;装置改进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6-0231-02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创新在社会中的作用已经越来越重要,不仅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不竭之力,更是推动国家逐渐走向繁荣昌盛的根本保证。伴随着素质教育的改革步伐,创新也成为了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而要真正实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这就必须依靠教育教学活动来推动[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尤其针对中学阶段的学生,通过化学实验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且在培养学生探索性和创新性思考上具有重要意义。
  在初中化学教材中,将二氧化碳制作划分为重要的学习内容,也是考试中非常容易出现的内容。为了使学生真正掌握二氧化碳的相关知识,教材中通过二氧化碳制取实验进行探究,这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究习惯,同时能够更加将看不见摸不着的二氧化碳形象化[2]。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教材中所设计的二氧化碳制取装置存在一定的弊端,例如:尽管制取方法非常简单,但却无法做到随用随取,且在二氧化碳制取时,非常不容易因密闭性不强而将制作好的二氧化碳流失,使得准备好的二氧化碳气体浓度变小,使得实验效果不明显或失败。加之,制取装置均为玻璃器材,稍有不慎,就会损坏器材。不仅如此,制作时无法准确取舍用量,使得大量化学药品被浪费等。为了避免这些情况的再次出现,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经验及教材内容,对化学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进行了改进,具体改进措施如下。
  1 教材中二氧化碳制取装置的不足之处
  教材中二氧化碳制取装置如图1所见:
  上述装置非常单一,操作方法可以说也非常简单,但这两套装置均存在无法有效控制反应的共通点,即无法做到随用随取,不用即停。只要在锥形瓶或试管中加入稀盐酸溶液后,固体与液体将随即进行反应,尽管反应迅速,但却无法控制瓶内反应,唯有将液体倒掉才能够停止反应;无法自动排泄液体,使用后清理非常不方便。
  2 二氧化碳制取装置的改进设计
  根据教材内容以及教材中原装置的弊端,对二氧化碳制取装置进行改进,改进装置如图2所见:
  经过改进的二氧化碳制取装置,不仅克服了教材中制取装置的弊端,并在两点上进行了改进。就性能而言,能够做到随用随取,快速反应,且能满足教学中不用即停的要求,是固体与液体迅速分离,并且对排泄液体进行了改进,可以非常迅速地处理。在反应瓶B中接入玻璃弯管是该装置的一大改进亮点,通过弯管可以仅对液体进行处理,也就是说固体颗粒是无法进入到弯管内的,当需要停止制取时,可随时停止瓶内反应。剩余的液体还能够通过乳胶管回流,只需要用止血夹B将导管夹闭即可,液体将逐渐回流至漏斗A瓶内,以此来达到固液分离的目的。该方法结合了物理学中的气压和连通器原理,这也是该装置非常值得一提的改进地方。此外,在排泄反应后液体的改进设计上,同样是结合了物理学中的气压和连通器原理。
  3 改进装置二氧化碳的制取
  改进装置所使用的材料为250mL雪碧瓶,其中漏斗瓶A与反应瓶B均为雪碧瓶,漏斗瓶A是雪碧瓶的瓶口部位,将其倒置安装在装置上即可,保留雪碧瓶的瓶盖,在盖上取小孔,将Y型玻璃管倒插在瓶盖上。反应瓶B则为雪碧瓶的底部和瓶口部,在瓶底上取小孔,将U型玻璃管和隔板安装到相应位置。再在反应瓶B瓶盖上取小孔,将玻璃弯管插入其中,后将反应B的上下两个部分用胶粘合起来。密封处除了发挥瓶盖的密闭效果外,还在装置连接与玻璃管连接处运用上乳胶管,使得密封效果效果非常理想。反应瓶B中的多孔隔板也选择了塑料制作,在塑料上取小孔,将弯管插入其中,再用弯管对多孔隔板进行固定。随后将反应瓶A上的Y型管用两支乳胶管连接起来,夹上止水夹A,这分支为液体排泄管。将反应瓶B下的玻璃管与乳胶管连接起后,该装置即可完成。
  4 改进装置的使用说明
  4.1 气密性的检验 用夹子将导管夹闭,排液管也同时夹闭,在漏斗A中加入适量的水,观察漏斗中水高度变化,若无任何变化,则表示装置气密性良好,反之漏气。将排泄管的止水夹打开,将漏斗A中的水排尽(反应瓶B的底部比Y型管的分支高),排尽后即可用止水夹A将导管夹闭。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完毕。
  4.2 添加药品,制取气体 用镊子取适量石灰石放置在反应瓶B中,将瓶盖拧紧,在漏斗A内加入少量的稀盐酸,将导气管的夹子打开,漏斗A中的液体将经过乳胶管流入反应瓶B中,两者即可开始反应,即可制取二氧化碳。
  4.3 反应随时停止,随时发生的操作 在二氧化碳的制取过程中,若需要立即停止制取,则可运用止水夹B将导气管夹闭,此时,液体将在压力的作用下,逐渐回流至漏斗内,使固体与液体快速分离。若需再次制作,则将止水夹B打开即可。
  4.4 反应后余液的回收 当课堂教学完成后,需要对未使用的试液进行回收,只需要调整支架,使漏斗A底部连接的Y型分支管低于反应瓶B即可,再将A、B两支止水夹同时打开,液体将在气压的作用下,逐渐通过排泄液流出。随后将试验药品从反应瓶B中取出,完成装置的清洗即可。
  5 实践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使用该装置进行二氧化碳的制取,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不仅具备了环保理念,同时大大节约了化学药品。此外,经过实践验证,在完成药品的放置后,几天内均能够正常使用。
  6 改进反思
  在装置改进中,所选择的材料符合当前环保理念,避免了在制取中出现损坏教具的情况。同时非常利于课堂教学使用,避免了实验不停反应过多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情况。在装置改进中,结合了物理学科,使学生意识到学科之间的相通性,学习思维更加开阔。
  参考文献
  [1] 余利军. 二氧化碳性质实验创新设计[J]. 浙江教育技术, 2012,08(15).
  [2] 王士富. 二氧化碳性质实验的研究性创新[J]. 中学教学参考, 2009,12(1).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6-0218-01  教学的有效性是个永恒的话题,大面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新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也是教学有效性的具体体现。由于客观原因,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受到了束缚,小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受到限制;所以,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师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的首要工作和任务就是提高小学数学教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6-0215-01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化学课堂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且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课下的作业负担,让同学们在快乐中学习,而这也是新课标赋予高中化学的教学任务之一。  高中的课程较多,而且也比较深,如果在课堂上不能有效的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6-0217-02  随着中学数学教材改革的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效率是数学教改的一个重要问题。而课堂教学过程是信息转化过程,接受教育信息则通过视觉、听觉获得。因此,多媒体的推广和使用是数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数学新课程改革的必然结果。  1 深层次挖掘多媒体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1.1 化抽象为具体、化枯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6-0220-01  数学的产生和发展与现实生活密不可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生活中处处皆有数学。《数学课程标准》中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其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使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不仅要求选材必须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利用学生熟悉的生
期刊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建设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创新教育的良 好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坚持鼓励与支持,并努力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 数学教学;创新能力;师生关系;创新兴趣;鼓励支持;合作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6-0221-01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数
期刊
摘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关键是:激发并保持持久的兴趣和为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情境、发展学生探索、求知的内在动力。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做好开始阶段的工作,其中包括:上好绪言课; 及时组织学生实验,让学生体验化学的乐趣; 重视第一次评价工作。其次,做好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的选择工作:适时、有选择的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努力为学生营造问题情境;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  关键词:兴趣;实验教学;多媒体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6-0226-01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数学思维,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建立数感、符号意识和空间观念,初步形成几何直观性和运算能力,发展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课标这一基本观念,凸显了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6-0223-01  为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需要不断的改革,我们提倡的创新教育,不但在教育的设备、手段、工具要更新,更重要的是教育观念的更新。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主要内容,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发展创造力是时代对我们教育提出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
期刊
摘要:新课标是当前教学的重要目标。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形成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新课标指导下我大胆尝试了初中数学活动与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现体会如下。  关键词:中学数学;思维;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6-0225-01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根据初中数学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期刊
摘要:数学课也存在阅读理解的问题,数学阅读理解能力是发挥数学潜能的重要前提。在新课程实施的今天,我们的课堂内、课堂外仍然存在一些偏见,认为阅读只是语文、英语教学的事。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注意数式的演算步骤,只注重逻辑的严密推理,而忽略对数学语言的理解。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阅读理解;数学文本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6-02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