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语言艺术美的追求

来源 :数理化学习·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pelesscp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教学是通过教师的口才(有声语言)及形体动作(无声语言即肢体语言)来进行的,一堂课的好坏主要表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使用语言(包括上述两种语言以下皆同)是否具有艺术之美.而教师的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是知识信息的载体,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是接通师生心灵的桥梁.虽说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的语言没有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显得那么重要,但是它的重要作用还是不容忽视.因此教师数学教学语言的表达对学生数学学习有着直接的影响.要想讲出数学的魅力,使学生感到上数学课是一种享受,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这种愉悦感和美的享受呢?以下几点是我的一些肤浅的认识:
  
  一、数学教学语言的基础——语言要准确,具有科学性
  
  数学是一门学科,数学教学也是一门科学.数学具有高度的科学性,每个概念都有确定的含义,每个性质都有确定的条件,因此数学语言务必清楚、准确、符合科学性.
  例如,一位老师在讲“时、分的认识”时,为了使学生认识“时、分”之间的关系,老师让学生观察分针的运行规律,引导学生发现“1小时=60分”.观察后,老师问:“时针走一大格多少时间?”学生回答说:“1小时.”老师接着问:“分针走一圈是多少时间?”学生回答说:“1小时.”这样绕来绕去,学生始终没能发现“1小时=60分”,最后老师没办法只好自己交代.其实这种局面正是这位老师提问模糊不清所造成的,其实这位老师只要直接问“1小时是多少分”不就行了?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老师的语言切忌模棱两可,给学生造成误导,结果不但浪费自己的教学时间,而且学生也被搞得满头雾水,何必呢?
  
  二、语言要鲜明,具有启发性
  
  教师的教学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学习,并在一定程度上着重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这就要求教学语言应当耐人寻味,发人深思,含蓄不露,达到富有启发性的艺术效果.
  例如,在讨论一道估算题时,先在情景中出示两个数据:复读机542元和单车387元.教师可以这样启发学生:“你们想要这两样东西吗?”“买这两样东西,你们估估要多少钱?”“还有其他的估法吗?”“这也是一种估法,但与前面相比,哪种方法好?为什么?”“怎么列算式?”“542+387=929是这样吗?”“老师把算式中‘=’改写‘≈’,这就是今天要给你们介绍的新符号——约等号.”“它很漂亮,你们想一想,它象什么?”……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可用鼓励的语言去启发学生,例如“他的方案很有道理,谁还能补充?”“我相信你们能自己想出来.”“能不能想出更好的解法?”等等.教师应注意把握启发的火候,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抓住时机启发,才能充分发挥教学语言的启发作用.
  
  三、语言要有情趣,具有趣味性
  
  热烈、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舒畅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学生在充满情趣气氛中完成学习任务.教师的一句妙语、客串一段幽默小品、自编一个顺口溜,会让学生在一笑中放松紧绷的思维,在品味中调动积极思考的弦索.
  有一次在听一位优秀教师讲课,这位教师在教过平面图形后说:同学们,世界上的图形千千万万,端端正正数正方形,四平八稳显端庄;上窄下宽是梯形,脚儿蹬开,有如钢梁铁架;扭腰变态是平行四边形、不是东倒就是西歪;身材苗条是长方形,横也顺眼竖也好看.说到这儿教师停了下来,学生嘀咕了:怎么不说圆形?这时教师说了:你们看圆形怎么样?古代数学家说过,圆是世界上最美的图形,我们看它美在何处?教师轻而易举地把教学引入了正题,使听课的每一位于会者都记忆犹新.
  许多优秀教师讲课,其特点除具有趣味性外,还充满幽默与风趣.独具匠心、独具特性的教学幽默语既是一种教学的艺术,也是一种教学风格.其每一点无不闪耀着教师思维的智慧火花,无不激荡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这就是幽默的魅力.
  
  四、数学语言要简练,具有鲜明性
  
  老师在讲数学概念时,语言要简明清晰,越是罗嗦,越是讲不明、道不清.鲁讯先生说的好:“用最简练的语言表现最丰富的内容!”所以,优秀的数学教师的语言必须精练简明、条理分明、思路清晰,绝不是罗里罗嗦,老是讲不清楚、讲不到重点,这样反而浪费了很多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时间.
  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这节课中,教师直接问小朋友说:“拿三根小棒,围一个图形,谁愿意到前面来做?”单刀直入,开门见山,直入课题,没有浪费学生宝贵的时间.有的教师话就比较多,语言不够精炼.比如有的教师会说:“今天,我们要在这里上一节数学课.大家看一下,教室里来了很多领导和老师,还有校长,希望同学们就象在自己班级上课一样不要紧张害怕,积极思考,主动发言,让领导和老师们看一看我们的表现,好不好?”与这堂课的知识内容没有关系的话,请不要说,不要浪费大家的时间,上课的时间多么宝贵,就40分钟啊!
  
  五、重视肢体语言的作用
  
  教学语言给我们的第一反应是有声语言——“说”.而有一种无声语言——“肢体语言”却往往被我们忽视.根据研究的资料显示,在讯息的传达中,说一句话只表达了说话者要表达内容的7%,声音占38%,而那剩下的55%是来自说话者姿态、表情和动作等.由此可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肢体语言是吸引同学们注意力的一项利器.
  现在对教师最大的挑战不是能不能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能不能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所以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语言,达到数学教学语言科学性、艺术性的辨证统一.如今的教师要学会运用语言的艺术,真正地在每一堂课中,把学生引领到丰富多彩的知识海洋之中,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吸取到丰富的知识食粮!
其他文献
在高三总复习过程中,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含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是每个高三学生都必需掌握的一个知识点,对于有些与一元二次不等式或绝对值不等式有关的恒成立问题,学生们在对其进行分离参变量等技巧变形时,极易发生一些“不为人知”的迷惑性错误,从而导致该问题的解答错误。事实上,若能直接从求解不等式的解集出发,再利用集合间的包含关系便可以顺利的解决这类恒成立问题。这种解法思路简单,过程明了,学生容易接受并且不易发生
期刊
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通过实验探究,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和方法,进一步体验实验探究的基本过程,认识实验在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化学实验能力。”因此,新课标理念下的化学教学要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激发学习情趣,强化科学探究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是照本宣科、单调僵化,束缚学生思维,扼杀学生的实
期刊
数学作为一门具有抽象性、逻辑性、严密性的基础学科,在学校学科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通过对教学内容中基础知识的消化,对定义、公式、解题技巧和思想方法的灵活掌握,从而增强学生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学生具有的这种能力不是完全通过教师的“教”而获得的,而是需要学生更加主动地“学”,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的过程,更好地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本人认为教师在教学中要按照新课程理念
期刊
一、判断同一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微粒之间的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将浮力内容安排在力和压强之后,这样处理,学生知识储备已经封位了。但教师在实际授课中会发现,学生对浮力的难题不能较快地掌握和灵活变通。究其原因,在于计算浮力的方法很多、情境很多、变化很多。因而部分学生不能适时地根据情境选择合适的方法,导致解决问题有困难。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例题承载着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是知识运用的载体,充分发挥例题的示范功能,对于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将终生受益。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
体验是人类对事物感知的一种心理感受,是主观经验和感情色彩的认识,体验具有对学习个体的重视、行为,认知与情感的整体参与和体验中的合作与交流活动等三个特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是学生简单的听讲而获得,而是学生在学习中进行联系、理解、思考等体验活动中获得学习的真谛。《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采取多种策略
期刊
小结:作为二面角的平面角,几乎每年高考题都有,上面的三种方法就是最常规、最常用的方法.  总结与思考:本道题目典型,几乎包含立体几何的所有问题:角(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所成的角)、距离(点到面的距离)、直线与直线的垂直问题;其中每一种解法又把常规的通性通法包括在里面,充分挖掘题目的功能,提高课堂效率.也可以说,只要剖析好这道题目,学生就可以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功效.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
期刊
思维的独创性是学生最可贵的思维品质,具有明显的后天性,是在主体思维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稳定化的,因而在其形成和发展时期具有可培养性.对一些问题,教师要帮助学生多方位观察,积极思考,展现出新颖独特的思维风格和纵横驰聘的思想态势,从而培养他们的思维的独特性.    点评:上例没有受去掉根号这一框框的束缚,大胆而又科学地联想到均值定理,产生了瞬间的思想火花,思维中出现了一刹那的解题方法,开辟了一条新思路.
期刊
摘要:论述了在物理教学中渗透STS教育的重要性,并从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两方面谈了在物理教学中如何渗透STS教育.  关键词:STS教育;物理教学;渗透    STS是一门研究“科学-技术-社会”相互关系的交叉学科,其基本观点是“科学解决理论问题,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科学最终受惠的是社会,使人类生活进一步得到改善和提高,从而形成了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学科.如果说社会教育是一种对成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