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卓越计划”的课程改革研究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4710859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卓越工程师计划”是由国家教育部提出的重大计划,旨在于培养国内实践型工程人才,通过改革工程专业课程设置、突出实践课程、创新授课方式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强化企业实习环节、完善毕业设计环节及考核方式等方法培养未来的卓越工程师。本文是根据“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培养大纲来探索课程教学改革,并以安阳工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卓越计划”为例进行简单分析,以便总结经验,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卓越计划;培养方案;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摇 ?摇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8-0047-02
  一、引言
  教育部在全国高校推行的“卓越计划”,旨在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提高他们的工程素质,进而增强其工程实践能力。《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及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为此引发了在教育方面,诸如培养计划、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教学内容等方面的变革,本文是在卓越计划的背景下,面向课程改革的研究。首先分析课程改革的依据和方向,其次阐述课程改革的依据和方向,最后分析课程改革的方案及实施过程,以期为“卓越计划”参与高校其他课程改革,培养更多高层次人才。
  二、课程改革的依据和方向
  1.“卓越计划”培养要求。“卓越计划”主要是强调培养一批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这批人才要具备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等素质,并能够服务于国家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等方面。既强调培养不同类型工程人才,又要求培养的各种类型工程技术人才具备高素质、高质量等素质要求。要求培养的工程师既能满足未来发展需要,又能够适应和引领未来工程技术发展方向,培养的工程技术人才既能够在多语言环境下工作,又具备国际竞争能力,此外还要能够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2.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的要求。教学培养方案及课程结构体系是培养人才和组织教学的主要依据,并体现办学专业的定位,规定了人才培养的目标、模式及规格,是一所学校教育教学的指导性文件。针对“卓越计划”,有很多专家提出了新的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如模块化课程体系结构[3],其课程体系的形式是由若干个完整的课程模块组成。提出了采用模块化课程体系结构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自顶向下、分解集成”课程体系设计和构建的思路。对于课程体系来说,改变了教学课程顺序和课程内容,甚至有可能不符合工程知识的认知规律。每门课程又有可能各成学科体系,教学内容与专业联系不密切,或者课程之间相对独立、缺乏联系等。这样的话,我们更应该思考课程改革以便应对这些问题。
  3.课程内容与企业学习相结合。创立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针对本科工程型的工程师培养体系,其培养模式为“3 1”模式,既学生在校学习3年,在与行业有关的企业实习及毕业设计共1年。在这里企业的参与是非常重要的,首先企业可以根据市场及行业现状,指导人才培养的层次、类型等,再者企业所拥有的真实工程环境,是高校所不具备的,这种环境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课程改革方案及要求
  “卓越计划”与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同,其教学方法主要强调符合工程能力培养规律的学习方法,传统的课堂教学以讲授为主,而综合性的案例和结合实际项目的教学不多,卓越计划强调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要求在建立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按照工程问题、工程案例和工程项目组织教学内容,着力推行基于案例的讨论式学习,以问题为引导的探究式学习等多种研究性学习方法。为此,以“卓越计划”的理念为引导,对该课程进行初步的课程改革尝试,尝试运用实例模拟的教学方式,意在检验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
  1.课程教学环节。课程教学过程中,一改传统纯理论教学模式,强调理论结合实例,教师精心编写任务书,对于学生来讲,他们可以自行分组,以小组为单位将任务书下发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收集资料,每个小组对自己的案例进行分析,小组之间相互分析点评,最后将案例中设计的理论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对理论知识融会贯通,达到理论结合实践的目的。课程辅导采用集体参与的方式,让学生编制成果、讲解汇报、集体讨论评析,培养学生思考、分析、合作、表达、沟通等多方面能力。在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上,充分利用信息时代网络的优势,建立专门用于专业学习与交流的空间及讨论群组,如对于国际工程承包课程,介绍有关国际工程的案例、各国文化、法律法规、国际工程趣闻等,为学生提供网站、空间、博客等,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建立知识学习途径,形成专业提升的“第二课堂”。
  2.教学活动环节。针对培养方案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教研项目,关注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的新探索。并邀请相关教授及高级工程师开展专题讲座,与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惑与难题,拓展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此外,学校组织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也为相关理论知识的渗透提供了平台。在此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进行辅导,对专业相关热点问题进行研究,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专业思维。
  3.课程体系的整合重组[3]。此外,对于一些联系不紧密的课程,为了强化理论知识运用于专业实践的能力,并且使学生更好地依据认知规律学习并掌握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结合传统的课程教学,组建新的课程体系。对于理论课程以建筑工程为背景,可大量引入工程实例,进行课程整合重组,使学生更有效地掌握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学生工程思维的方法和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成效分析
  以安阳工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卓越班”2013届教学情况为例。其采用的培养模式为“3 1”模式。“卓越建造工程师”学生学习内容在学校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增加了应用规范、新型材料、先进施工工艺等方面不断增加,学生也可以借助网络和企业所有的资料进行学习。并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不断拓展自己的视野,增强了学生学习本专业的信心和兴趣。在企业时间过程中教学方式更加直观,根据遇到的问题,一一讲解,内容上更加丰富,而且与实践密切结合。从考核方式及考核结果情况看,进入企业学习考核方式分为各个学习项目考核和综合考核两个阶段,此处主要分析其学习项目考核,考核项目根据培养计划而定,此部分考核主要是通过学生撰写的各个学习项目的总结及企业辅导老师针对项目所出试卷为依据。学生所撰写的实习报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更多地突出实践中常常涉及到的知识和内容,并且多数与自己所做的工程项目紧密结合,突出实践应用,突出自己的所学、所思。查看企业指导老师所出的试题,也都是实践应用性较强并且在实践中经常涉及到的题目。总之,企业实践阶段的学习,对课程本身而言,学习的内容广泛,学生在实践应用中掌握,能够快速记住并应用。
  基于“卓越计划”的课程改革研究,教育部大力推行的“卓越计划”,将在出台的各种发展规划纲要、各高校专家学者成熟理论研究的背景下完成。在实践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有些未尽事宜需要完善。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才培养新目标的提出,为了实现“卓越计划”中高校制定的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在不断设计研究及制定满足高校培养标准的同时,要求不断深化课程改革,保证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的实现,培养适应形势发展、走向国际的高层次工程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林健.谈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引发的若干变革[J].中国高等教育,2010,(17).
  [2]林健.注重卓越工程教育本质创新工程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11,(6).
  [3]林健.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5).
  [4]张彦春.工程管理专业产教结合模式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
  [5]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4).
  [6]吴绍芬.校企深度合作培养卓越工程人才的思考[J].现代大学教育,2011,(6).
  作者简介:董晓宇,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建造与管理专业,获硕士研究生学历,于2010年8月任教于安阳工学院,至今两年有余。
其他文献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所在,是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慢慢积淀下来的精神财富,甚至是物质财富。培养中学生的文化意识,对弘扬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提高国民文化素养具
介绍了水稻抗病品种沈农9816的特征特性和产量表现,并总结了与之相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包括育苗地选择与营养土配制、种子处理、播种育苗、整地插秧、合理施肥、水分管理、病
目的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realbumin,PAB)、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载脂蛋白A1(Apolipoprotein-A1,ApoA1)对重症肺炎患者生存状况的评估价值。方法将重症肺炎患者根据入
通过大量的统计数据和图表回顾了2012年全球电解二氧化锰的市场,指出未来市场对电解二氧化锰的需求。但由于中国电解二氧化锰产能的过度扩张,市场竞争将日益加剧,电解二氧化锰生
进行600g/L高巧悬浮种衣剂拌种防治地下害虫和黄曲条跳甲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600g/L高巧悬浮种衣剂拌种可以有效防治黄曲条跳甲和地下害虫,拌种剂量以15mL/kg为宜,播后5、10d
调查结果显示,男性居民网络购物频率超过女性,青年人网络购物最频繁,高学历者相比低学历者更倾向于网络购物,年收入在1万以下的大学生群体是网络购物重要组成部分。网络购物已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