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虽然未来由很多元素和机遇组成,然而未来最终的取决还系于人类的心灵和智慧。我们要用知识和智慧,赋予科技与时间新的意义,为自己、国家与全人类社会建造共同的尊严和福祉。”这是十年前李嘉诚出席清华大学活动时所说。
李嘉诚基金会(Li Ka Shing Foundation,简称LKSF)由李嘉诚于1980年创立于香港,是一家致力于教育、医疗、文化及其他公益事业的慈善机构。在2006年,李嘉诚将其资产的1/3投入基金会。
成立30多年以来,基金会之所以能取得较大的成就,就是因为它以致力带动社会进步,缔造社会良性循环为宗旨,以捐款资助教育、医疗、文化、公益等项目为服务方式。通过项目资助提高受助单位的项目管理能力,倡导改善下一代的生活,提升能力。同时,针对突发事件建立了特设项目,基金会加强了对自然灾难的紧急援助,直接扶助受灾者。迄今为止,李嘉诚基金会支持的款额已超过150亿港元,连同李嘉诚推动属下的长江集团的捐款,总支持款额已经超过182亿港元,而其中有近90%用于支持大中华区的教育改革和医疗服务项目。
基金会的目标
早年经历让李嘉诚深深体会到健康和知识的重要,他认为教育及医疗两者是国家富强之本。多年来,李嘉诚一直试图将教育、医疗扶贫和医疗科研的关系搭建起来,实现1+1+1>3。正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校长Robert J.Birgeneau所言,改善人类生活质素、推动社会发展的两个重要元素,就是医疗与教育。自李嘉诚基金会成立以来,医疗和教育也一直是其项目发展的核心部分。
李嘉诚基金会有三个目标,或者说有三个主要的核心策略:一是培育崭新的奉献文化;二是推动教育改革,倡导思维范式的转变,令人力资源更持续发展,以发展积极可持续的革新;三是支持医疗发展,鼓励探索追求更健康的世界的医疗研究服务。迄今为止,基金会已经横跨19个国家及地区,协助了多家医院、学校和大学,使之能更好地影响社会。
基金会的运作管理
李嘉诚基金会的机构总部设在香港,其余18个分部遍布在各大洲。基金会的运作管理相当独特,采取从不动用基金会现有资产的原则,如果基金会在一年捐出10亿元,第二年李嘉诚就会再放10亿元来补足基金会的本金。并且,李嘉诚表示,基金会百分百做捐献,无论其家族成员或是董事,都不能从基金会拿取一分一毫。李嘉诚基金会内拥有股票和现金,筹集资金相对容易。有了充足的资金后,如何进行良好的运作以保持高效就变得至关重要。
李嘉诚基金会有其自身的运作特点,其一就是发展有重点(教育与医疗),其二是项目选择高效,其三就是要有全面分析。而其中的关键就是对项目的选择。首先,基金会小组会对项目进行甄选,并优先考虑符合其使命及目标的医疗教育项目。通过成熟的筛选机制筛选出项目后,由李嘉诚本人亲自判定,以确定最终的资助项目。之后,基金会小组对资助范畴内的项目进行分析,其分析标准主要有三个,即项目的目的是什么,项目的方法是否可行,项目的社会效益有多大。分析结果最终汇总提交给李嘉诚,包括每个项目的最基础元素(5W:who、how、when、what、why),即谁受益,如何受益,何时受益,受益价值是什么,为什么能受益等。
自成立以来,李嘉诚基金会一直坚持严格的资助原则,即有关项目必须能推动社会改革进步,确保投入的社会资本能缔造最大的效益;项目必须获得政府在政策层面或以配对基金形式的支持,同时受助单位须显示其有效管理及有效运用受助资金,没有浪费资源。基金会尤其注重政府对项目的支持。在决定投入后,如项目在国内,李嘉诚通常会选择与国内相关部门合作,以此强化项目的落实。项目在国外,也是如此。比如2011年捐助4000万美元在美国伯克利大学建立生命科学中心,对方也会按捐助作出相应的配套。
基金会的捐助方向及主要项目
教育
教育是百年大业。人类文化和科技得以承先启后,继往开来,都有赖于良好的教育基础,而教育与地方、社会和国家的富强进步,更是息息相关。只有加强教育、创新科技,才能开拓无限的发展空间。多年来,李嘉诚深深感到教育的重要,认为教育是培养国民慎思明辨和具创意的思维方式、广阔的胸襟视野和正确的价值观,掌握科技创念和专业技能的最基本因素,其发展不单要依靠政府提供资源,亦有赖于企业及个人投入心思和资助。在教育领域,李嘉诚一直是尽心尽力,立志于带动社会的良性的循环,他深信,投资优质教育是改善人类状况的最佳投资。在李嘉诚的理念指引下,基金会对推动教育发展不遗余力,其积极深远的影响不容置疑。其中,几个标志性的项目尤其引人注目。
为推动中国教育制度的改革,李嘉诚于1981年在中国汕头创办了中国唯一一所由私人捐资的公立大学——汕头大学。多年来,李嘉诚基金会向汕头大学捐资逾62亿港元。迄今,汕头大学已经培养了超过10万学生,其中医科学生超过3.5万。在2013年,基金会更是捐款超过10亿港元,资助汕头大学与全球知名的以色列理工学院联合创办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TGIT),以引领中国发展在工程、科学和生命科学等领域的教育改革进程,推动科研和创新。
1998年,李嘉诚基金会与教育部合作,开展专项高层次人才计划——“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这是基金会在教育方面的一个标志性项目,在中国高等学府重新燃起以学者为本、奖励优秀学术成就为志向的教育宗旨。这一计划为提高中国高等学校学术地位,振兴中国高等教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启动以来每年均从海外吸引留学生归国研究,至今数量已经超过千人。这些海内外中青年学界精英多数已成为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同时带动了国家重点建设学科,使其赶超或保持国际先进水平。许多学者评价,这一计划开辟了人才使用的新模式,是集选才、引才、奖励、支持四位一体的高层次人才计划。
而李嘉诚基金会的另一个带有“长江”字样的标志性项目是2002年创办的长江商学院。作为一家非赢利性教育机构,长江商学院是国际管理教育协会(AACSB)和欧洲管理发展基金会的成员,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工商管理硕士授予单位”。同时,长江商学院是国内第一所,也是惟一的一所实行教授治校而非行政治校体制的商学院。在“在中国创办一所世界级的商学院”的梦想召唤下,一批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管理学教授学者纷纷回国加盟长江。截至2013年底,长江商学院已拥有30多位常驻教授学者。如今,长江商学院成为中国培养世界级企业家的摇篮,国内知名的企业家马云、傅成玉等都曾就读于此。 李嘉诚有一句名言“知识改变命运”。他认为,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1999年,李嘉诚基金会推出励志纪录片《知识改变命运》,由国际级摄影大师顾长卫担纲导演。李嘉诚希望通过这一行动,使重视和学习知识成为一股风气,并传达到每一个角落,从而对整个社会和每个个体都产生正面作用。正是因为这一项目,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开始为社会服务,为教育出力。后来,基金会于2001年捐资3亿港元,倡导实施“大山挡不住知识”计划。该计划在国家的进一步推展下,由240个县扩展至全国,建立起了高速、互动的优质多媒体科技学习平台,让广大西部农村的孩子也能享用到平等的数码学习机会。从2003年开始,受助学童已经超过1.2亿。
医疗
医疗服务是基本的民生需要。一个地方的医疗质素水平,是衡量当地先进程度的指标之一。而具有优秀的医疗人才和先进的仪器设备,是优质医疗服务的保证,这有助病人减少痛苦,恢复健康,重拾自信和尊严。李嘉诚基金会成立至今,已经拨款逾53亿港元用于资助全球的医疗项目,受惠医院441家,参与医生5538名,参与的义工更是多达将近20万人。
在医疗方面,李嘉诚基金会一方面关注最先进的医学研究,比如曾经捐助的英国剑桥大学癌病研究、美国伯克利大学生物医学和健康科学研究中心、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圣米高医院知识研究院、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病毒学研究、美国耶鲁大学和康奈尔大学的尖端医学科研、斯坦福大学与牛津大学“大数据”医学合作研究等;另一方面也关注国内贫困地区医疗条件的改善,比如针对西部贫困家庭疝气儿童的手术康复计划、针对全国贫困家庭唇腭裂儿童的手术康复计划——重生行动,以及医疗扶贫计划“启璞计划”和“展璞计划”。同时,基金会还关注末期癌症患者,开展“人间有情”临终关怀计划,其宁养服务已遍及国内42年医院,每年有2万名患者受惠。
文化
文化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象征,一个国家文化的承传,更是每一代国民应有的天职。多年来,李嘉诚对于文物的保护、维修以至宗教哲学研究、艺术、体育发展及文化交流活动的推广,均给予大力赞扬和支持。基金会开展的主要文化项目包括捐资潮州开元寺修复工程、资助中央芭蕾舞团、捐建潮州广济桥修复工程、创办中国文化论坛、建立广东省潮剧发展与改革基金会、设立中国文化交流基金、修复甘肃省敦煌榆林石窟、修缮塔尔寺藏经阁等。在海外,基金会是位于美国华盛顿的肯尼迪表演艺术中心的捐助者,还曾捐助位于美国纽约的哈林舞蹈剧院。
公益项目
李嘉诚深信众擎易举,众志成城。可以说,他将自己的公司以“长江”命名便是对这一信念的体现,因为长江是不择细流、汇聚百川的中国大河。李嘉诚一直认为,帮助社会上无助的人是最有意义的事。历年来国内多次严重的天然灾害如水灾、地震等,基金会及李嘉诚旗下集团都会率先作出捐献,救灾赈济。例如2008年5月四川省汶川县发生地震时,基金会免费为所有断肢灾民提供轮椅及义肢装配服务,并设立助学金资助受灾学生,以支持灾区的震后重建工作。2013年4月,基金会积极参与四川省芦山县地震赈灾工作。
科技
从2006年开始,李嘉诚改变回馈社会的策略,通过投资科技,希望促成科技、政府和社会三方共同努力,以解决贫富差距、粮食安全、生态环保、信誉缺失等问题。2014年5月和10月,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支持与领导下,国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经济年鉴社与李嘉诚基金会合作,举办了两次“科技创新日”系列活动。在活动中,李嘉诚基金会作为公益基金,其与风险投资结合的运营模式,兼顾了商业价值和公益价值。
李嘉诚曾经说过,“谁都知道,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或任何一种制度,能够全面改变贫困的存在,不论是制度上的不足或是个人努力不够,我们绝对不能漠视这个日益严重的问题。”而李嘉诚基金会董事周凯旋女士说,“基金会在李先生看来,是个人信念的延伸。每个基金会不是讲求你有多少钱、多少能力,最重要的反而是,你自己相信什么?你想改变世界上哪一个你不满的现实?”
李嘉诚基金会(Li Ka Shing Foundation,简称LKSF)由李嘉诚于1980年创立于香港,是一家致力于教育、医疗、文化及其他公益事业的慈善机构。在2006年,李嘉诚将其资产的1/3投入基金会。
成立30多年以来,基金会之所以能取得较大的成就,就是因为它以致力带动社会进步,缔造社会良性循环为宗旨,以捐款资助教育、医疗、文化、公益等项目为服务方式。通过项目资助提高受助单位的项目管理能力,倡导改善下一代的生活,提升能力。同时,针对突发事件建立了特设项目,基金会加强了对自然灾难的紧急援助,直接扶助受灾者。迄今为止,李嘉诚基金会支持的款额已超过150亿港元,连同李嘉诚推动属下的长江集团的捐款,总支持款额已经超过182亿港元,而其中有近90%用于支持大中华区的教育改革和医疗服务项目。
基金会的目标
早年经历让李嘉诚深深体会到健康和知识的重要,他认为教育及医疗两者是国家富强之本。多年来,李嘉诚一直试图将教育、医疗扶贫和医疗科研的关系搭建起来,实现1+1+1>3。正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校长Robert J.Birgeneau所言,改善人类生活质素、推动社会发展的两个重要元素,就是医疗与教育。自李嘉诚基金会成立以来,医疗和教育也一直是其项目发展的核心部分。
李嘉诚基金会有三个目标,或者说有三个主要的核心策略:一是培育崭新的奉献文化;二是推动教育改革,倡导思维范式的转变,令人力资源更持续发展,以发展积极可持续的革新;三是支持医疗发展,鼓励探索追求更健康的世界的医疗研究服务。迄今为止,基金会已经横跨19个国家及地区,协助了多家医院、学校和大学,使之能更好地影响社会。
基金会的运作管理
李嘉诚基金会的机构总部设在香港,其余18个分部遍布在各大洲。基金会的运作管理相当独特,采取从不动用基金会现有资产的原则,如果基金会在一年捐出10亿元,第二年李嘉诚就会再放10亿元来补足基金会的本金。并且,李嘉诚表示,基金会百分百做捐献,无论其家族成员或是董事,都不能从基金会拿取一分一毫。李嘉诚基金会内拥有股票和现金,筹集资金相对容易。有了充足的资金后,如何进行良好的运作以保持高效就变得至关重要。
李嘉诚基金会有其自身的运作特点,其一就是发展有重点(教育与医疗),其二是项目选择高效,其三就是要有全面分析。而其中的关键就是对项目的选择。首先,基金会小组会对项目进行甄选,并优先考虑符合其使命及目标的医疗教育项目。通过成熟的筛选机制筛选出项目后,由李嘉诚本人亲自判定,以确定最终的资助项目。之后,基金会小组对资助范畴内的项目进行分析,其分析标准主要有三个,即项目的目的是什么,项目的方法是否可行,项目的社会效益有多大。分析结果最终汇总提交给李嘉诚,包括每个项目的最基础元素(5W:who、how、when、what、why),即谁受益,如何受益,何时受益,受益价值是什么,为什么能受益等。
自成立以来,李嘉诚基金会一直坚持严格的资助原则,即有关项目必须能推动社会改革进步,确保投入的社会资本能缔造最大的效益;项目必须获得政府在政策层面或以配对基金形式的支持,同时受助单位须显示其有效管理及有效运用受助资金,没有浪费资源。基金会尤其注重政府对项目的支持。在决定投入后,如项目在国内,李嘉诚通常会选择与国内相关部门合作,以此强化项目的落实。项目在国外,也是如此。比如2011年捐助4000万美元在美国伯克利大学建立生命科学中心,对方也会按捐助作出相应的配套。
基金会的捐助方向及主要项目
教育
教育是百年大业。人类文化和科技得以承先启后,继往开来,都有赖于良好的教育基础,而教育与地方、社会和国家的富强进步,更是息息相关。只有加强教育、创新科技,才能开拓无限的发展空间。多年来,李嘉诚深深感到教育的重要,认为教育是培养国民慎思明辨和具创意的思维方式、广阔的胸襟视野和正确的价值观,掌握科技创念和专业技能的最基本因素,其发展不单要依靠政府提供资源,亦有赖于企业及个人投入心思和资助。在教育领域,李嘉诚一直是尽心尽力,立志于带动社会的良性的循环,他深信,投资优质教育是改善人类状况的最佳投资。在李嘉诚的理念指引下,基金会对推动教育发展不遗余力,其积极深远的影响不容置疑。其中,几个标志性的项目尤其引人注目。
为推动中国教育制度的改革,李嘉诚于1981年在中国汕头创办了中国唯一一所由私人捐资的公立大学——汕头大学。多年来,李嘉诚基金会向汕头大学捐资逾62亿港元。迄今,汕头大学已经培养了超过10万学生,其中医科学生超过3.5万。在2013年,基金会更是捐款超过10亿港元,资助汕头大学与全球知名的以色列理工学院联合创办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TGIT),以引领中国发展在工程、科学和生命科学等领域的教育改革进程,推动科研和创新。
1998年,李嘉诚基金会与教育部合作,开展专项高层次人才计划——“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这是基金会在教育方面的一个标志性项目,在中国高等学府重新燃起以学者为本、奖励优秀学术成就为志向的教育宗旨。这一计划为提高中国高等学校学术地位,振兴中国高等教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启动以来每年均从海外吸引留学生归国研究,至今数量已经超过千人。这些海内外中青年学界精英多数已成为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同时带动了国家重点建设学科,使其赶超或保持国际先进水平。许多学者评价,这一计划开辟了人才使用的新模式,是集选才、引才、奖励、支持四位一体的高层次人才计划。
而李嘉诚基金会的另一个带有“长江”字样的标志性项目是2002年创办的长江商学院。作为一家非赢利性教育机构,长江商学院是国际管理教育协会(AACSB)和欧洲管理发展基金会的成员,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工商管理硕士授予单位”。同时,长江商学院是国内第一所,也是惟一的一所实行教授治校而非行政治校体制的商学院。在“在中国创办一所世界级的商学院”的梦想召唤下,一批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管理学教授学者纷纷回国加盟长江。截至2013年底,长江商学院已拥有30多位常驻教授学者。如今,长江商学院成为中国培养世界级企业家的摇篮,国内知名的企业家马云、傅成玉等都曾就读于此。 李嘉诚有一句名言“知识改变命运”。他认为,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1999年,李嘉诚基金会推出励志纪录片《知识改变命运》,由国际级摄影大师顾长卫担纲导演。李嘉诚希望通过这一行动,使重视和学习知识成为一股风气,并传达到每一个角落,从而对整个社会和每个个体都产生正面作用。正是因为这一项目,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开始为社会服务,为教育出力。后来,基金会于2001年捐资3亿港元,倡导实施“大山挡不住知识”计划。该计划在国家的进一步推展下,由240个县扩展至全国,建立起了高速、互动的优质多媒体科技学习平台,让广大西部农村的孩子也能享用到平等的数码学习机会。从2003年开始,受助学童已经超过1.2亿。
医疗
医疗服务是基本的民生需要。一个地方的医疗质素水平,是衡量当地先进程度的指标之一。而具有优秀的医疗人才和先进的仪器设备,是优质医疗服务的保证,这有助病人减少痛苦,恢复健康,重拾自信和尊严。李嘉诚基金会成立至今,已经拨款逾53亿港元用于资助全球的医疗项目,受惠医院441家,参与医生5538名,参与的义工更是多达将近20万人。
在医疗方面,李嘉诚基金会一方面关注最先进的医学研究,比如曾经捐助的英国剑桥大学癌病研究、美国伯克利大学生物医学和健康科学研究中心、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圣米高医院知识研究院、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病毒学研究、美国耶鲁大学和康奈尔大学的尖端医学科研、斯坦福大学与牛津大学“大数据”医学合作研究等;另一方面也关注国内贫困地区医疗条件的改善,比如针对西部贫困家庭疝气儿童的手术康复计划、针对全国贫困家庭唇腭裂儿童的手术康复计划——重生行动,以及医疗扶贫计划“启璞计划”和“展璞计划”。同时,基金会还关注末期癌症患者,开展“人间有情”临终关怀计划,其宁养服务已遍及国内42年医院,每年有2万名患者受惠。
文化
文化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象征,一个国家文化的承传,更是每一代国民应有的天职。多年来,李嘉诚对于文物的保护、维修以至宗教哲学研究、艺术、体育发展及文化交流活动的推广,均给予大力赞扬和支持。基金会开展的主要文化项目包括捐资潮州开元寺修复工程、资助中央芭蕾舞团、捐建潮州广济桥修复工程、创办中国文化论坛、建立广东省潮剧发展与改革基金会、设立中国文化交流基金、修复甘肃省敦煌榆林石窟、修缮塔尔寺藏经阁等。在海外,基金会是位于美国华盛顿的肯尼迪表演艺术中心的捐助者,还曾捐助位于美国纽约的哈林舞蹈剧院。
公益项目
李嘉诚深信众擎易举,众志成城。可以说,他将自己的公司以“长江”命名便是对这一信念的体现,因为长江是不择细流、汇聚百川的中国大河。李嘉诚一直认为,帮助社会上无助的人是最有意义的事。历年来国内多次严重的天然灾害如水灾、地震等,基金会及李嘉诚旗下集团都会率先作出捐献,救灾赈济。例如2008年5月四川省汶川县发生地震时,基金会免费为所有断肢灾民提供轮椅及义肢装配服务,并设立助学金资助受灾学生,以支持灾区的震后重建工作。2013年4月,基金会积极参与四川省芦山县地震赈灾工作。
科技
从2006年开始,李嘉诚改变回馈社会的策略,通过投资科技,希望促成科技、政府和社会三方共同努力,以解决贫富差距、粮食安全、生态环保、信誉缺失等问题。2014年5月和10月,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支持与领导下,国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经济年鉴社与李嘉诚基金会合作,举办了两次“科技创新日”系列活动。在活动中,李嘉诚基金会作为公益基金,其与风险投资结合的运营模式,兼顾了商业价值和公益价值。
李嘉诚曾经说过,“谁都知道,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或任何一种制度,能够全面改变贫困的存在,不论是制度上的不足或是个人努力不够,我们绝对不能漠视这个日益严重的问题。”而李嘉诚基金会董事周凯旋女士说,“基金会在李先生看来,是个人信念的延伸。每个基金会不是讲求你有多少钱、多少能力,最重要的反而是,你自己相信什么?你想改变世界上哪一个你不满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