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段时间,各类媒体将一款成人内容过滤软件《绿坝·花季护航》炒得沸沸扬扬,支持者有之,反对者也大有人在。其实支持也好,反对也罢,此款软件之所以在网络中引起轩然大波,主要是因为两个醒目的关键字“全国预装”和“4170万元”。中国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后简称“工信部”)要求所有中国生产或进口的电脑于7月1日起,应预先安装《绿坝·花季护航》软件;工信部等几部委斥资4170万元人民币买断其一年服务供全社会免费使用。
工信部的这一善意似乎不少网民并不领情,各界质疑的声音亦此起彼伏。那么,人们对“绿坝”究竟存在着哪些疑问?
政府部门的善意不能伤害民众选择的自由—《中国青年报》
工信部可以提倡普及过滤软件,也可以在其下属部门率先推行使用过滤软件,但这种权力不能强制性地进入百姓私生活之中,无论其初衷是多么良好,都不应该随意强制。公权如果一定要干预百姓的私生活,那么就应该由法律授权。换而言之,必须出台相关法律,明确工信部的强制权力,下发《通知》强制预装的行为才是依法行政的行为。
其实,工信部毫无必要采取这种极端方式推行过滤软件,完全可以通过自由下载的方式,让公民自己选择是否使用这款过滤软件。美国公民权利联盟在《儿童在线保护法案》被判违宪后说出的一番话,对我们有启发意义:民众能看什么东西,不应该由政府说了算,那些属于个人决定,应该由个人和他们的家庭来决定。从这个角度看,政府部门的善意不能伤害民众选择的自由,否则就会异化为不民主的“家长制”善意。
这种花销是否经过了论证以及审核?—《中国经营报》
4170万元只是购买了一年的免费使用权。这笔钱花在一个完全有可能没有效果的地方,是否经过了论证以及审核?由于国家的每一分钱都是老百姓创造的财富,这种花销是我们非常关注的。
在电脑技术领域有个专有的术语,叫做“捆绑效应”,这说的是如果你对某种软件的使用形成了习惯,就会一直使用这个软件,其他软件即使更加好用,也很难让你改变选择。因为软件使用是个习惯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种成本。如果我们用这种思考方式来看待这个所谓的“免费”使用一年就大概明白了其中的奥秘。这是利用政府机构的强制力使得该软件完全占领市场,免费一年就是个噱头而已。当人们真的使用习惯了,升级收钱就该来了。到那个时候,工信部还会免费替大家埋单吗?最有意思的是,就这么个垄断市场的动作,居然还是用老百姓的钱去埋单,未免有欺人太甚的嫌疑。
离开了绿色环境,其免疫力还能有多少?—人民网访谈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谢新洲
假设这种软件真的能做到如其所说的过滤效果,网络内容长期、有效地被过滤,未成年人长期生活在一个“无菌”的环境中。一旦有一天离开了这个软件,离开了“绿色”的环境,其免疫力还能有多少?著名作家董桥在《真难得》一文中说:“我儿子六七岁就跟我一起看《花花公子》和《阁楼》,成长得很健康,当了律师。”董桥认为,看所谓的“淫书淫画”没有什么不好,用不着谈虎色变。说起免疫力,不得不说美国。网络上大量的色情暴力内容都源自美国,但并为见到美国出台强制安装类似软件的法案,而那里的青少年还在茁壮成长,教育水平居高不下,以至于国内的父母千方百计把孩子送出国。如果美国的网络环境恶劣到那种程度,是不是我们还得出台另一个文件,要求留学生出国时必须安装“绿坝”?如果说东西方文化存在差异,我们就该把目光拉近。目前国内网站上的色情内容,很多都是从我们的东边的邻居舶来的,为何外国网民能安之若素,国内的网民就如临大敌?我们国家的网民素质真的低到连邻居都不如的程度了么?
在我国政府大力推进政治民主化之时,在中国政府树立亲民形象之日,政府部门应该树立起为大众的服务意识,要去掉多年积累的管理欲望与权力欲望。政府部门每一项政策的出台,应该考虑社发展现状与公民的社会意识,不能武断。
“绿坝”容易“溃堤”?—《法制晚报》
当媒体和公众还在为这款软件强制安装后能否卸载、是保护消费者还是监控用户而争论不休的时候,一些电脑爱好者坐不住了,他们开始摩拳擦掌地检验这个“绿坝”到底有多“牛”。据报道,检验的结果令人大跌眼镜——短短几天内,网上就出现了各种破解方法。虽然这些破解方法尚未得到权威部门的认证,其效果如何还很难确定,但这么多人都宣称找到了破解软件的不同方法,还是难免加深公众的疑虑。
其一,“绿坝”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到底如何?假如该软件反而被黑客操纵利用,后果会不会不堪设想?
其二,如果“绿坝”真的很容易“溃堤”,还值得相关部门强力推广吗?因此投入的财政资金,最后会不会打了水漂?
存在安全漏洞,5000万用户可能被黑客攻击—《北京日报》
日前,国外研究人员发现,“绿坝”软件存在安全漏洞。黑客可利用该漏洞,以“网页挂马”的方式传播病毒,中毒电脑将存在严重泄密或被黑客远程控制的危险。
研究人员发现,该漏洞存在于“绿坝”过滤功能中,在开启“绿坝”过滤功能后,打开经过特别设置的网页,可以导致“绿坝”软件相关模块缓冲区出现漏洞。据介绍,目前通过各种途径安装“绿坝”软件的用户已有5000万,这意味着至少5000万用户可能被黑客攻击。反病毒专家研究后表示,“绿坝”确实存在上述漏洞,建议“绿坝”软件开发者能够尽快拿出补丁程序。在补丁出来之前,用户可以暂停使用“绿坝”的过滤功能。
涉嫌剽窃问题,“我们没偷他们的代码”—《南方都市报》
有测试报告称美国上网过滤软件CyberSitter的部分代码与“绿坝”重合,开发CyberSitter的Solid Oak软件公司就此进行核实后对“绿坝”提出质疑。“绿坝使用了CyberSitter的dll文件后连名字都不改,更荒谬的是绿坝的更新还要访问我们服务器更新黑名单”,该公司总裁米尔伯恩表示。
“我99.99%地确定,就算不是整个软件,也有很大一部分是窃取了CyberSiitter‘的代码。”米尔伯恩说。该公司的工程师们也比较了这两款软件,并发现了一些相似之处,其中包括关键词列表、软件升级说明,甚至一条推广软件的旧新闻简报。
对于这些指责,郑州金惠总经理张晨民回应称,“不否认,两款滤网软件的黑名单数据库中的地址可能类似,但这些世界上知名的色情网址是所有上网过滤软件都屏蔽的”,张晨民说,“但我们没偷他们的软件代码”。
工信部的这一善意似乎不少网民并不领情,各界质疑的声音亦此起彼伏。那么,人们对“绿坝”究竟存在着哪些疑问?
政府部门的善意不能伤害民众选择的自由—《中国青年报》
工信部可以提倡普及过滤软件,也可以在其下属部门率先推行使用过滤软件,但这种权力不能强制性地进入百姓私生活之中,无论其初衷是多么良好,都不应该随意强制。公权如果一定要干预百姓的私生活,那么就应该由法律授权。换而言之,必须出台相关法律,明确工信部的强制权力,下发《通知》强制预装的行为才是依法行政的行为。
其实,工信部毫无必要采取这种极端方式推行过滤软件,完全可以通过自由下载的方式,让公民自己选择是否使用这款过滤软件。美国公民权利联盟在《儿童在线保护法案》被判违宪后说出的一番话,对我们有启发意义:民众能看什么东西,不应该由政府说了算,那些属于个人决定,应该由个人和他们的家庭来决定。从这个角度看,政府部门的善意不能伤害民众选择的自由,否则就会异化为不民主的“家长制”善意。
这种花销是否经过了论证以及审核?—《中国经营报》
4170万元只是购买了一年的免费使用权。这笔钱花在一个完全有可能没有效果的地方,是否经过了论证以及审核?由于国家的每一分钱都是老百姓创造的财富,这种花销是我们非常关注的。
在电脑技术领域有个专有的术语,叫做“捆绑效应”,这说的是如果你对某种软件的使用形成了习惯,就会一直使用这个软件,其他软件即使更加好用,也很难让你改变选择。因为软件使用是个习惯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种成本。如果我们用这种思考方式来看待这个所谓的“免费”使用一年就大概明白了其中的奥秘。这是利用政府机构的强制力使得该软件完全占领市场,免费一年就是个噱头而已。当人们真的使用习惯了,升级收钱就该来了。到那个时候,工信部还会免费替大家埋单吗?最有意思的是,就这么个垄断市场的动作,居然还是用老百姓的钱去埋单,未免有欺人太甚的嫌疑。
离开了绿色环境,其免疫力还能有多少?—人民网访谈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谢新洲
假设这种软件真的能做到如其所说的过滤效果,网络内容长期、有效地被过滤,未成年人长期生活在一个“无菌”的环境中。一旦有一天离开了这个软件,离开了“绿色”的环境,其免疫力还能有多少?著名作家董桥在《真难得》一文中说:“我儿子六七岁就跟我一起看《花花公子》和《阁楼》,成长得很健康,当了律师。”董桥认为,看所谓的“淫书淫画”没有什么不好,用不着谈虎色变。说起免疫力,不得不说美国。网络上大量的色情暴力内容都源自美国,但并为见到美国出台强制安装类似软件的法案,而那里的青少年还在茁壮成长,教育水平居高不下,以至于国内的父母千方百计把孩子送出国。如果美国的网络环境恶劣到那种程度,是不是我们还得出台另一个文件,要求留学生出国时必须安装“绿坝”?如果说东西方文化存在差异,我们就该把目光拉近。目前国内网站上的色情内容,很多都是从我们的东边的邻居舶来的,为何外国网民能安之若素,国内的网民就如临大敌?我们国家的网民素质真的低到连邻居都不如的程度了么?
在我国政府大力推进政治民主化之时,在中国政府树立亲民形象之日,政府部门应该树立起为大众的服务意识,要去掉多年积累的管理欲望与权力欲望。政府部门每一项政策的出台,应该考虑社发展现状与公民的社会意识,不能武断。
“绿坝”容易“溃堤”?—《法制晚报》
当媒体和公众还在为这款软件强制安装后能否卸载、是保护消费者还是监控用户而争论不休的时候,一些电脑爱好者坐不住了,他们开始摩拳擦掌地检验这个“绿坝”到底有多“牛”。据报道,检验的结果令人大跌眼镜——短短几天内,网上就出现了各种破解方法。虽然这些破解方法尚未得到权威部门的认证,其效果如何还很难确定,但这么多人都宣称找到了破解软件的不同方法,还是难免加深公众的疑虑。
其一,“绿坝”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到底如何?假如该软件反而被黑客操纵利用,后果会不会不堪设想?
其二,如果“绿坝”真的很容易“溃堤”,还值得相关部门强力推广吗?因此投入的财政资金,最后会不会打了水漂?
存在安全漏洞,5000万用户可能被黑客攻击—《北京日报》
日前,国外研究人员发现,“绿坝”软件存在安全漏洞。黑客可利用该漏洞,以“网页挂马”的方式传播病毒,中毒电脑将存在严重泄密或被黑客远程控制的危险。
研究人员发现,该漏洞存在于“绿坝”过滤功能中,在开启“绿坝”过滤功能后,打开经过特别设置的网页,可以导致“绿坝”软件相关模块缓冲区出现漏洞。据介绍,目前通过各种途径安装“绿坝”软件的用户已有5000万,这意味着至少5000万用户可能被黑客攻击。反病毒专家研究后表示,“绿坝”确实存在上述漏洞,建议“绿坝”软件开发者能够尽快拿出补丁程序。在补丁出来之前,用户可以暂停使用“绿坝”的过滤功能。
涉嫌剽窃问题,“我们没偷他们的代码”—《南方都市报》
有测试报告称美国上网过滤软件CyberSitter的部分代码与“绿坝”重合,开发CyberSitter的Solid Oak软件公司就此进行核实后对“绿坝”提出质疑。“绿坝使用了CyberSitter的dll文件后连名字都不改,更荒谬的是绿坝的更新还要访问我们服务器更新黑名单”,该公司总裁米尔伯恩表示。
“我99.99%地确定,就算不是整个软件,也有很大一部分是窃取了CyberSiitter‘的代码。”米尔伯恩说。该公司的工程师们也比较了这两款软件,并发现了一些相似之处,其中包括关键词列表、软件升级说明,甚至一条推广软件的旧新闻简报。
对于这些指责,郑州金惠总经理张晨民回应称,“不否认,两款滤网软件的黑名单数据库中的地址可能类似,但这些世界上知名的色情网址是所有上网过滤软件都屏蔽的”,张晨民说,“但我们没偷他们的软件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