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数学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方法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主题,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己经成为重要任务。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的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进行生活化的课堂教学势在必行。教师要深挖教材、创设生活情景,结合生活经验进行生活化教学。
关键词:数学生活化教学现状;必要性;实施策略
一、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数学的发展是由两股力量推动的:一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一是纯数学的研究。数学只有在生活中,才能展示出它的魅力所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受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观念的桎梏,只要求学生熟记课本概念或者是知识点,对于上课方法等都不关注,培养的是应试人才,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要求,严重限制了学生的自由发挥。由于小学生大多处于爱动的年龄段,因此在课堂学习中不可能认真的学习听讲,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是简单的老师在讲台上授课,学生在做笔记的方式,不仅不能保证教学的效率,而且不能吸引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导致大部分学生数学成绩不好,不能实现各科全面均衡的发展。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必要性
近年来,社会的飞速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主题,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已经成为重要任务,课程改革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并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课堂教学要联系学生生活,强调学生充分运用经验潜力进行建构性学习。倡导将数学学习回归于儿童的生活,己经成为了当今转变小学数学教育观念的一个重大命题。 数学教学生活化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有重要的作用,生活化的数学教学在这些方面体现出其重要的效果。
“数学源于生活,启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可见,数学学习与生活息息相关。学生需要在生活化的具体情景中“体验”,在生活化的能力训练中“探索”,在生活化的练习中“拓展”,在生活化应用教学中“创新”。课堂教学生活化也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符合现代家庭孩子脱离生活实际的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的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进行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打通数学与生活的无形屏障,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领悟数学的魅力。现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策略做简单的阐述。
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策略
1.创设生活情境,体验生活化数学。兴趣是一种具有积极作用的情感,而人的情感又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尽可能地创设一些贴近生活的情境,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形生动地展现在课堂中,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从而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如上《小数的初步认识》时,创设了去商场购物的生活情境,看到物品价格选取学生生活熟悉的一组直接导入,如:练习本定价0.45元 一瓶矿泉水1.05元 一片创可贴0.1元 一本书25.25元 ……让学生找出哪些是小数,并观察今天所学的小数与以前认识的数有什么不同,通过引导对小数的特征及意义有了初步的认识。接着老师从“元角分”这些生活常识入手,建立这些小数的实际价值,如0.45元其实就是4角5分,0.1元就是1角也是1/10元等,让学生在熟悉的商品价格背景中借助直观的图示去体会分数与小数的内在联系点,从而为后续的利用分数来理解小数做充分的准备。达到了生活经验和数学经验的自然链接,学生学得生动,学得精彩。
2.借助生活经验,思考数学问题。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生活即教育”。儿童亲身经历,感悟所获得的知识,是儿童的直接经验。这直接经验不仅属于认知、理性的范畴,而且要扩展到情感、生理和性格等领域,是儿童自我拥有的聪明才智,小学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有着密切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学生生活经验是否丰富,将影响着学习的效果。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注重联系学生实际,借助他们头脑中的已有的积累经验,让学生去学会思考数学问题,从而强化学生的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而言通过生活化的方式加深、提炼情感体验,会让学生生成的体验与丰富的情感不断地交融、丰富自己的知识。如“认识图形”,在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初步建立了感官之后,我就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小朋友,你能在你的身上找到这些熟悉的图形吗?”,“你能在教室里找到这些熟悉的图形吗?”,“你还在哪儿看过这样的图形?”让学生通过寻找、想象、回忆,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体会成功的快乐,增强了自信心,更加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3.增加学生的生活体验,让数学不再抽象。教师要尽量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学生更加易于理解的内容,帮助学生最终获得数学问题的答案,锻炼学生的数学分析能力,使学生在潜意识中形成数学是来源于生活并且能够应用于生活的,以此形成对生活中的各种数学难题加以利用,通过数学的方式来进行解答。
比如,在学习两位数乘法时,可以利用当前比较热门的“节能”话题做引子,通过节水问题来让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让学生计算在水龙头没有关紧的情况会造成多少水资源的浪费。学生针对这样的题目,学习热情瞬间高涨起来,热烈议论。有的说是4千克,有的说是6千克,有的说是15千克等等。然后再根据学生的状态继续进行提问,“你们想知道以这样的滴水速度一年会浪费多少水吗?”学生们很快便计算出结果,大家通过预习得出结果,然后又问:“如果一个小区有3000户居民,那么一个小区一年会浪费多少水呢?”学生们通过自己的计算结果给出答案,然后教师在黑板上列出算式,并求得结果。学生们看着结果都非常惊讶,不禁感叹:“原来一年浪费的水有这么多呀!”学生们看着黑板上繁琐的计算,并未表现出抵制的情绪,反而学习热情更加高涨。由此可见,小学生对能够与生活相结合的实际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对生活中简单的问题通过数学计算能够让学生了解节约用水的必要性,并且帮助他们使用数学方法得到了节约用水的最终值,使同学们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增强了环保意识,从思想上接受了节约用水的教育。
4.挖掘教材中的生活资源。现在的教材越来越注重技能培养和生活化教学,但由于地域不同,学生个体不同等因素影响,教材在全面结合学生实际教学上还存在一些漏洞,需要教师根据特点,学生群体及质量等方面综合考虑,深入挖掘,整合,优化教材。老师备课要深挖教材,尽可能让上课所讲的内容联系到他们的生活实际,备好课,设计好情景,教学时可恰当的用设计好的生活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在实践活动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如:在教学“毫米的认识”时,让学生用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测量周围物体的长度,当学生量到数学书的厚度还不到1厘米时,就会感觉到测量某些物体的长度用厘米作单位还不够精确,自然会产生问题:“有没有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如果有,那1毫米有多长?”
“毫米与厘米之间有联系吗?”“有怎样的关系?”、“还有比毫米更小的单位吗?”通过实践,让学生体验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总之,小学数学的教学必须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数学生活化,力争课堂联系生活,课外走入生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活学活用,这样有利于学生终生发展和创造思维的培养。
关键词:数学生活化教学现状;必要性;实施策略
一、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数学的发展是由两股力量推动的:一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一是纯数学的研究。数学只有在生活中,才能展示出它的魅力所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受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观念的桎梏,只要求学生熟记课本概念或者是知识点,对于上课方法等都不关注,培养的是应试人才,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要求,严重限制了学生的自由发挥。由于小学生大多处于爱动的年龄段,因此在课堂学习中不可能认真的学习听讲,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是简单的老师在讲台上授课,学生在做笔记的方式,不仅不能保证教学的效率,而且不能吸引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导致大部分学生数学成绩不好,不能实现各科全面均衡的发展。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必要性
近年来,社会的飞速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主题,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已经成为重要任务,课程改革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并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课堂教学要联系学生生活,强调学生充分运用经验潜力进行建构性学习。倡导将数学学习回归于儿童的生活,己经成为了当今转变小学数学教育观念的一个重大命题。 数学教学生活化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有重要的作用,生活化的数学教学在这些方面体现出其重要的效果。
“数学源于生活,启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可见,数学学习与生活息息相关。学生需要在生活化的具体情景中“体验”,在生活化的能力训练中“探索”,在生活化的练习中“拓展”,在生活化应用教学中“创新”。课堂教学生活化也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符合现代家庭孩子脱离生活实际的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的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进行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打通数学与生活的无形屏障,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领悟数学的魅力。现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策略做简单的阐述。
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策略
1.创设生活情境,体验生活化数学。兴趣是一种具有积极作用的情感,而人的情感又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尽可能地创设一些贴近生活的情境,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形生动地展现在课堂中,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从而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如上《小数的初步认识》时,创设了去商场购物的生活情境,看到物品价格选取学生生活熟悉的一组直接导入,如:练习本定价0.45元 一瓶矿泉水1.05元 一片创可贴0.1元 一本书25.25元 ……让学生找出哪些是小数,并观察今天所学的小数与以前认识的数有什么不同,通过引导对小数的特征及意义有了初步的认识。接着老师从“元角分”这些生活常识入手,建立这些小数的实际价值,如0.45元其实就是4角5分,0.1元就是1角也是1/10元等,让学生在熟悉的商品价格背景中借助直观的图示去体会分数与小数的内在联系点,从而为后续的利用分数来理解小数做充分的准备。达到了生活经验和数学经验的自然链接,学生学得生动,学得精彩。
2.借助生活经验,思考数学问题。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生活即教育”。儿童亲身经历,感悟所获得的知识,是儿童的直接经验。这直接经验不仅属于认知、理性的范畴,而且要扩展到情感、生理和性格等领域,是儿童自我拥有的聪明才智,小学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有着密切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学生生活经验是否丰富,将影响着学习的效果。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注重联系学生实际,借助他们头脑中的已有的积累经验,让学生去学会思考数学问题,从而强化学生的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而言通过生活化的方式加深、提炼情感体验,会让学生生成的体验与丰富的情感不断地交融、丰富自己的知识。如“认识图形”,在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初步建立了感官之后,我就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小朋友,你能在你的身上找到这些熟悉的图形吗?”,“你能在教室里找到这些熟悉的图形吗?”,“你还在哪儿看过这样的图形?”让学生通过寻找、想象、回忆,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体会成功的快乐,增强了自信心,更加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3.增加学生的生活体验,让数学不再抽象。教师要尽量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学生更加易于理解的内容,帮助学生最终获得数学问题的答案,锻炼学生的数学分析能力,使学生在潜意识中形成数学是来源于生活并且能够应用于生活的,以此形成对生活中的各种数学难题加以利用,通过数学的方式来进行解答。
比如,在学习两位数乘法时,可以利用当前比较热门的“节能”话题做引子,通过节水问题来让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让学生计算在水龙头没有关紧的情况会造成多少水资源的浪费。学生针对这样的题目,学习热情瞬间高涨起来,热烈议论。有的说是4千克,有的说是6千克,有的说是15千克等等。然后再根据学生的状态继续进行提问,“你们想知道以这样的滴水速度一年会浪费多少水吗?”学生们很快便计算出结果,大家通过预习得出结果,然后又问:“如果一个小区有3000户居民,那么一个小区一年会浪费多少水呢?”学生们通过自己的计算结果给出答案,然后教师在黑板上列出算式,并求得结果。学生们看着结果都非常惊讶,不禁感叹:“原来一年浪费的水有这么多呀!”学生们看着黑板上繁琐的计算,并未表现出抵制的情绪,反而学习热情更加高涨。由此可见,小学生对能够与生活相结合的实际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对生活中简单的问题通过数学计算能够让学生了解节约用水的必要性,并且帮助他们使用数学方法得到了节约用水的最终值,使同学们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增强了环保意识,从思想上接受了节约用水的教育。
4.挖掘教材中的生活资源。现在的教材越来越注重技能培养和生活化教学,但由于地域不同,学生个体不同等因素影响,教材在全面结合学生实际教学上还存在一些漏洞,需要教师根据特点,学生群体及质量等方面综合考虑,深入挖掘,整合,优化教材。老师备课要深挖教材,尽可能让上课所讲的内容联系到他们的生活实际,备好课,设计好情景,教学时可恰当的用设计好的生活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在实践活动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如:在教学“毫米的认识”时,让学生用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测量周围物体的长度,当学生量到数学书的厚度还不到1厘米时,就会感觉到测量某些物体的长度用厘米作单位还不够精确,自然会产生问题:“有没有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如果有,那1毫米有多长?”
“毫米与厘米之间有联系吗?”“有怎样的关系?”、“还有比毫米更小的单位吗?”通过实践,让学生体验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总之,小学数学的教学必须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数学生活化,力争课堂联系生活,课外走入生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活学活用,这样有利于学生终生发展和创造思维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