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朗:织城转身

来源 :中国纺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raph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座小镇,被人们唤为“织城”,作为中国式产业集群的代表,近几年发生着悄然的改变。成果确是显著,引得全国其他兄弟城镇纷纷前来取经。让镇委书记尹景辉感到自豪的是,大朗镇的产业升级走在了前头,并且很好地把握了节奏,没有大张旗鼓而是一步步平稳中进行。
  
  毛织业,大朗的注脚
  
  已经过了荔枝飘香的季节,大朗镇还有别的迷人。
  大朗行政服务中心,尹景辉等几位镇政府领导和行业相关领导正在介绍第九届中国(大朗)国际毛织产品交易会的筹备情况。据了解,目前“织交会”的招展工作基本结束,展位预定已超过100%,与往届相比,本届展会的机械展位仍旧出现一位难求的场面。其实,在第八届“织交会”结束后,部分参展企业已提前预订了今年的展位。鉴于此,在展位规划时,组委会还适当增加了机械展位的数量,总数达108个,比去年增长了20%,再创历届之最。尽管如此,机械展位在招展工作启动的第一个月内就被全部预订,结果仍有相当数量的机械企业无缘第九届“织交会”。
  面对这样令人满意而欣慰的招展成果,尹景辉显得格外高兴,坐在台上的他脸上多次出现了笑容,当记者问他“织交会”如此受到欢迎的主要原因时,他提高声音说到:“应该得益于我们毛织业的蓬勃发展。”今年1~8月,大朗规模以上毛织业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60.7%,利润同比增长85.7%,1~7月毛织品出口总额同比增长66.1%。而大朗上半年毛织业的工业总产值增长71%,比全国毛织行业的平均水平高出21个百分点,比2008年同期增长115%。
  回到过去,曾经的1979年,一个香港企业家在大朗开设第一家毛织厂并取得成功之后,星星之火有了燎原之势,让这个原本以农业为主的小镇,找到了新的生机和希望……一转眼,三十多年过去了,这个小镇也已变得更加成熟、更加迷人: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毛织产品生产基地,全国首批“产业集群试点单位”,全国首批“中国羊毛衫名镇”之一,全国唯一的“中国毛衫流行趋势发布基地”,全省创建区域国际品牌3个试点单位之一……这些都足以看出她成长后的优秀,还有这样的一些事例可以证明:在大朗土生土长的毛织业户陈锡培所经营的兴业针织有限公司,在1987年刚起步时,只是1间仅有8台织机、10多个工人的小厂,而到2008年,厂房面积达到20000多平方米,员工1200余人,年产毛衣超400万件。其生产的“天朗”、“纪帆登”品牌毛衣不仅走俏国内市场,而且在欧美、港澳等发达地区享有盛誉。另一位同样在大朗土生土长的毛织业户钟秋明所经营的众圣针织有限公司,在1990年起步时是仅有几十人和简单生产设备的小厂,而发展到2008年,工厂占地已经达到13000多平方米,有工人1000多名,拥有200多台日本岛精电脑程控平针横编织机,毛衣年产量达600万件,成为大朗有代表性的毛织企业。
  这座织城的确很优秀,而她更令人着迷的魅力是其聪明、踏实和从未停止向前的努力。就如全国各地集群纷纷响应国家的政策,开始做调整升级的准备之时,大朗镇早已开始优雅的转身了。
  镇委书记尹景辉说:“大朗的转型升级工作之所以反应快,是因为我们提前做了很多工作。我们从2006年就开始默默进行。后来,省市领导多次到镇里调研,我们感觉契机来了,就在市里的精神下达后迅速启动计划,我们的工作应该说确实走在了前面。”
  
  转身,全力以赴
  
  这是一个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样本,有的放矢,按部就班,不仅仅是在表面上做功夫,不仅仅是在口头上说行动,如果说大朗的产业转型升级是成功的,那么她的成功正是因为比别人来的更踏实,也更扎实。
  
  调整升级 初见曙光
  
  “如果只满足于现状,是没有前途的,任何转型升级都无从谈起。在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前,大朗的思想就非常明确,今天不调整产业结构,明天就将被产业结构所调整。经过几年的阵痛期,大朗已经初步看到转型成功的曙光。”大朗镇镇长谢锦波如是说。
  经过多年的发展,大朗的毛织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单一到多元,发展成为规模庞大的产业集群,目前,以大朗为中心、涵盖周边镇街的产业集群内,有近万家毛织企业,仅大朗就有3000多家,从业人员10多万人。整个产业集群毛衣年销售量超过12亿件,在大朗集散的有8亿件,大朗毛衣60%出口意大利、美国、日本、加拿大、法国、东南亚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际市场上赢得了盛誉,据测算,近五年,大朗生产的毛衣,全国平均每3个人就有2件,全世界平均每5个人就有1件。
  在大朗毛织产业集群内,产业链完整而又紧密呼应,包含研发、设计、生产、辅料、机械、印花、洗水、检验检测、物流配送、展销贸易、人才培训、信息咨询等一条龙产业配套,并且在镇政府的支持下,大力完善研发设计、质量检测、人才培训、信息咨询、展销物流、融资服务“六大公共服务平台”,成立了中国(大朗)毛纺织产品研发中心、广东省质量监督毛织品检验站(东莞)、东莞市毛纺织行业协会、东莞市毛织服装设计师协会、大朗镇毛纺织技术创新中心、毛织贸易中心等,建设了大朗毛织服装时尚设计创意区,具备了毛织行业的各个环节、要素,为毛织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坚实平台。
  为了发挥产业集群优势,大朗镇政府正在进一步完善城市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努力打造以毛织贸易中心为龙头的毛织商贸区,促进毛织高端资源要素向这个片区集聚。现已形成了以巷头社区为中心的总面积89平方公里的毛织商贸区,包括2个毛织专业市场、6个毛织生产片区和12条毛织专业街。“高端的产业形态需要高端的城市空间来承载。”谢锦波说,大朗非常注重通过城市升级推动产业升级,近年来不断加快推进城市空间的再造,增强城市对各种资源要素的集聚能力和配置能力。
  如今大朗毛织业产业集群正在实现从产品经营走向品牌经营,从生产基地向现代毛纺商贸城的转变。
  
  集群联动 产业链延伸
  
  大朗作为毛织业的集群地,随着行业本身蓬勃发展的需要,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联动效应,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不断提高的信息化使大朗的毛织产业链有所延伸,培育了缝神等一批数控织机生产企业。盛星科技(东莞)有限公司就是其中~家典型代表。该公司总经理袁祖成此前连续多年参加“织交会”,大朗这个“全球毛织业最集中的地方”,令他看到了其中的商机,“2008年初,会使用国产数控织机的毛织业企业还很少,但当地政府却看得很远,极力鼓动我们到这里投资。”当年底,正值国际金融危机袭来之时,这家在江苏已经有20年历史的专门生产全自动电脑横编织机的企业,在大朗的分公司正式成立,年产能达到1500台。
  目前,共有59个数控织机品牌在大朗设立了9个生产企业、54个销售机构和5个独立维修服务机构,而在银朗路这条数控织机专业街上, 就已经汇集了聚龙、慈星、海森、明德、大玮、飞虎、巨能等35家数控织机销售服务企业,其中还包括国外项尖数控织机在大朗设立全球一级销售部。2009年,在大朗销售的数控织机达到2.89万台,大朗已成为华南地区数控织机的集散地。
  大朗镇为了推进信息业与毛织业相融合,今年,镇财政安排1000万元,用于鼓励企业引进数控织机。2005年全镇电脑织机总量不足1000台,2005年后企业大规模地更新设备,截至今年年初,全镇共购置数控织机6200多台套,总投资达20亿元,预计年底总量达1万台。数字化设计、数字化生产、网络化销售已成为大朗毛织行业的发展趋势。数控织机生产销售服务的集聚,完善并延伸了大朗的毛织产业链,促进了行业的良性发展,标志着大朗的毛织产业转型和升级在新设备、新技术的引进方面,已经进入了集聚发展的新阶段。
  近两年,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以及出现的“民工荒”,让原本依靠劳动密集型生产的纺织服装行业深受重创。而大朗以现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生产方式,成了东莞大朗镇毛纺企业缓解用工压力的“救星”,就像一部电脑编织机可以替代十名工人工作。
  
  思路转变 带来出路
  
  “上世纪90年代初,一件毛衣可以赚到30元左右。到了2002、2003年,只可赚到3至5元。如今,一件毛衣普遍只有1元左右的利润。一方面生产成本上涨,另一方面企业增多竞争变得更激烈,毛纺业利润日益萎缩。”大朗镇镇委委员林熙仿说,“在目前大环境下,靠低价竞争将难以维系,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牌附加值来提高利润才是出路。”
  一直以来,大朗毛织同东莞这个外向型城市中其他传统产业一样,以贴牌生产为主,缺乏自创的知名品牌。受此制约,大朗毛织曾经长期处于产业链的低端,企业缺乏话语权,只能赚取微薄的加工费。“我们在高兴之余未免有一点遗憾,就是没有自己的品牌。”镇长谢锦波说:“创出自己的品牌是我们多少人共同的努力和愿望。”为打响“大朗”这个区域品牌,大朗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推“大朗”这个区域品牌,另一方面则鼓励企业自创品牌。
  为了大力创建区域品牌,大朗镇特意安排150万元作为启动经费,全面开展创建区域国际品牌工作。委托广州美术学院专家,完成了“大朗”图形商标及VI系统的设计制作。拨出专项资金,在国内的所有类别提出了“大朗”、“大朗毛织”的商标注册申请,在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大朗”图形商标进行国际注册,打通大朗毛织通向世界经济贸易链的通道。大朗的毛织企业经常在海内外参展、接单,但在大朗区域品牌形成之前,企业都是单打独斗、各自为战,数量虽多,却难以发挥集群效应。自从区域品牌创建工作启动以来,大朗镇政府积极作为,大力推动企业抱团发展,组织毛织企业组团亮相国内外市场,以“大朗毛织”统一形象参加国内外重要展会。在2008年中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展览会(巴黎)上,4家参展的大朗毛织企业,除了带去自家企业设计的毛织服装,他们同时还代表着“大朗”区域品牌的形象亮相国际舞台。这4家企业参展的毛织服装,每一件都印制着”大朗”图形商标,而且还统一印制大朗毛织产业的宣传画册,向欧洲消费者介绍“中国羊毛衫名镇”。为了更突出“大朗毛织”整体形象,扩大大朗毛织产业集群在国内外服装市场的声誉和影响,今年8月在上海举办的中国国际针织博览会,大朗毛织再次集体亮相,组织了中国(大朗)毛纺织产品研发中心的7家毛织企业、行业机构参展,展位在展会核心的区域,以统一的标识集体亮相,醒目耀眼的统一包装布置,突出了“大朗毛织”的区域品牌形象。在3天的展览期内,大朗展团共接待洽谈客商3000人,其中有意向下订单的专业客商近150人,他们大多是来自欧美,俄罗斯,巴西和香港的贸易商、经销商和批发商,还有来自国内著名品牌的经销商、加盟商、代理商、批发商、商场采购商。
  而在鼓励企业自刨品牌方面,2002年、2003年大朗政府曾动员企业申报品牌,当时动员了5家企业,却没有一家企业上报自己的牌子。从2007年起这一情况有所转变,现在很多企业品牌意识增强,开始主动报牌。为了调动企业创建个体品牌的积极性,政府对获得“广东省名牌产品”、“广东省著名商标”的企业,一次性奖励30万元,对获得“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一次性奖励100万元。
  
  政府搭台 企业唱戏
  
  “在产业转型升级中,政府扮演的角色应是服务的角色,统筹协调的角色,导演的角色。”镇长谢锦波说。
  大朗政府曾牵头集聚在“数控织机一条街”的35家数控织机销售服务企业结成联盟,让这些企业形成良性的竞争。不仅如此,还鼓励毛织企业加强品牌创建,努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设立了“创新型大朗”工程专项资金,镇财政每年投入2000万元,连续五年共投入1亿元,支持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大朗毛织时尚创意区的成立,到目前已引进了拓美、东晟羊绒(印象草原)、迪美龙、沃龙、登喜龙、梦绮人、上达等10家企业和广东工业大学、广州纺织服装职业学校、深圳泛美职业学校、惠州学院、大朗职中5所院校入驻毛织创意区,面积约4500平方米,形成一定的商业氛围。同时,政府还通过对毛织创意区进行统一包装,营造整体气氛,得到了企业和客商的一致肯定。据了解,该镇政府针对毛织服装产业时尚创意区专门制订了多方面的优惠措施,从对进驻企业的租售价格优惠,到装修费用补贴、研发费用补贴,再到政府协助申请东莞市创意设计资金奖励,还专门成立了营运推广专项基金,用于创意区的日常运作、整体包装和宣传推广。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创意区设立“服装设计院校及专业机构区”,计划引进10~20家院校或专业机构在区内设立产学研联系点或办事机构,以进一步推动毛织行业的“产学研”合作,“创意区将为服装院校的师生提供一个展示作品的平台和面对面接触市场的机会,院校可在创意区内设立办事处和展示厅,用于展示或销售校内师生设计的毛衣款式,推广学校的课程,也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课程。”大朗镇毛织办负责人介绍说,“创意区还可以作为院校的实习基地,让学生拥有一个直接接触市场的平台,有利于其设计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近年来,大朗镇加大以城市升级推动产业升级,通过城市空间的再造,实现城市功能、形象、品位的改善和提升,增强对人才等各种资源要素的集聚与配置能力,最终目的就是以高端产业和高品位城市集聚高素质的人才。现在,在大朗镇的毛织行业中,从业人员的素质明显提高,对比2007年,2009年大专以上从业人员的比重从2.8%提高到5.7%,设计人才从750人增加到1300人。在大朗的毛织企业中,其中125家规模以上毛织企业有80%以上都设立了研发部或设计部,其中有中高级设计师1300多人,2009年设计毛衣20万款,大朗镇也被中国流行色协会列为全国唯一的“中国毛衫流行趋势发布基地”。
  镇委书记尹景辉曾说:“大朗的毛织业发展到今天,取得这样的成就不容易。无论大朗今后如何发展,毛织业都将是大朗的一块金字招牌。”就像这座织城优雅转身之后,也势必会掀开大朗更为精彩轰烈的新篇章。
其他文献
4月28日,第二届中国工业大奖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在获评中国工业大奖的7家企业中,波司登公司成为国内消费品领域首个获此殊荣的企业。
近年来,笔者采用自制蒲茜花仙散外敷治疗肛肠病出血15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目的:探讨雾化吸入联合机械深部排痰对预防开胸术后肺部并发症的效果.方法:将120例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行常规拍背辅助排痰,
春晚,一顿越来越"有意思"的年夜饭。不知道是做饭人的"不务正业",还是吃饭人的"众口难调",总之,在这年夜饭上,吃正餐得越来越少,花边的小料确大有喧兵夺主之势。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老年胆囊炎胆石症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86例老年胆囊炎胆石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00例和治疗组86例,对照组采用急诊手术,治疗组采用自拟中药疏肝
结合临床实际经验,介绍了口喝通气管在神经内科昏迷患者抢救中的应用与护理方法,确保患者呼吸道畅通,提高抢救质量。
11月中国纺织业两项重要的科技大奖陆续颁发,一是以“科教兴纺”为宗旨的香港桑麻基金会在东华大学举行颁奖大会,二是“纺织之光”2009年度中纺协科学技术奖在北京人大会堂颁奖。在后危机时代,创新尤其是科技创新显得犹为重要。在前不久温家宝总理也讲到,要靠创新开拓经济增长新领域。  中国纺织协会会长杜钰洲也表示,“这些获奖项目和大批参选项目的整体水平,充分反映出运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纺织工业已经成为中国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