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总结应用环乳晕切口行乳腺良性病变切除术的方法及美学效果。方法:回顾分析75例乳腺良性病变手术患者,均应用环乳晕切口,对手术切口设计、手术步骤、手术效果等进行总结。结果:75例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手术后经过6~15个月的随访观察,乳晕周围瘢痕不明显,乳房外观形态理想。结论:经乳晕缘切口切除乳腺良性病变,切口设计简单,而且部位隐蔽,瘢痕不明显,乳房外观形态满意,取到了美容与治疗的双重效果。
关键词 乳腺良性病变 手术切口 治疗 美容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29.033
2009年9月~2011年9月开展环乳晕切口切除乳腺良性病变75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就手术经验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75例,男5例,年龄35~49岁,均为乳腺增生症;女70例,年龄16~50岁,其中乳腺纤维腺瘤58例,乳腺增生症12例。所有病例术前均行体格检查、乳腺彩超、钼靶摄影及肿物细胞学穿刺检查,以排除恶性可能。
方法:本组病例术前均行B超定位行体表标记,采用皮下浸润麻醉,较大手术加静脉麻醉及硬膜外麻醉。①乳腺增生症手术方法:沿乳晕旁作内下侧1/2周长切口切开至乳腺组织后作钝(锐)性分离,掀起乳头乳晕及乳房皮瓣在皮下作乳腺切除术。②乳腺纤维腺瘤的手术方法:采取与之相对应的环乳晕切口,根据瘤体距乳晕的距离,决定切口的长度,一般不超过乳晕周长的1/2。切开切口深达乳腺组织的浅面,在皮下脂肪层深面与腺体组织之间分离乳房皮瓣至腺瘤附近,确定其位置,沿乳管走行作楔形切除瘤体及周围少许乳腺组织,如瘤体距切口较远时,助手将其瘤体推至切口下进行切除。相邻的象限存在多个腺瘤时,通过拉钩牵拉移动切口,依上述方法逐个切除。③女性乳腺增生症的手术方法:依上述方法游离皮瓣(如作小叶切除者),确定切除小叶组织沿乳管走行方向切除小叶,可先切开切口下部分再将远侧腺叶边切边拉至切口下进行切除。较大腺叶不宜暴露作切除操作时,于切口的一端作2~3cm同乳房轮辐走向的皮肤附加小切口。以上手术切口均行DJ线美容缝合,以减少手术瘢痕的形成。
结 果
本组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早期局部可出现皮肤瘀血斑或硬结,后者属局部纤维机化所致,可持续3~6个月。术后通过体检、电话随访6~15个月,乳晕周围瘢痕不明显,乳房外观形态理想。
讨 论
采用经乳晕旁弧形切口切除乳腺良性病变,因乳晕区皮肤薄,弹性和韧性好,易于伸展,即使切口小,暴露的范围也比较大,更主要的是该切口可以切除任何区域的肿块1,一个切口可以切除集中在一个象限的多个乳腺肿块或相邻的两个象限的多个肿块。如果是在不相邻的两个象限,也只需做两个切口,即两个切口可以切除单侧乳房上所有肿块。
通过本组病例,体会到:环乳晕切口切除乳腺良性病变的手术技巧主要有以下几点:①手术前用超声定位标出需要切除病变的体表投影,以利于在术中准确分离到达病变部位。②麻醉时尽量避免因局部组织肿胀而导致寻找肿块的困难。③切口的长度一般不要超过乳晕周长的1/2,以免影响乳头乳晕的血液供应,深度达乳腺组织浅表为宜。自切口向肿瘤方向钝性游离皮瓣时,尽可能贴近腺体表面,保留皮下脂肪层,既有利于保护皮瓣的血运,又可减少切口缝合后的塌陷。④乳腺腺体表面潜行分离时要适度,既要暴露充分,同时又要尽量少切断cooper韧带,以避免出现韧带维持乳房形态功能的能力下降。⑤显露出肿瘤部分的腺体后,要放射状切开腺体组织,以避免切断乳腺导管,影响日后哺乳;切除肿瘤时,应距肿瘤0.5~1.0cm处切除,以免残留;术中不要锐器夹持瘤体,以免破损。⑥对于残腔的渗血可采用电刀电凝止血为主,对于明显的出血点采用缝扎处理,务必彻底处理好每一个出血点。对于残腔缝合与否的问题,在乳腺纤维腺瘤切除术后只作残腔的两轮辐线方向一致的对缘简单缝合,少许残腔任其自行闭合;小叶切除时作扩大化分离乳房皮瓣,残腔处理时仅作近乳晕部分切口对缘缝合,此处边距不大但较厚,不做修复可引起皮肤凹陷,周边边距较远且较薄,拉拢缝合反而导致皮肤皱褶,故不予拉拢缝合,可在基底部留置细引流管负压引流。经术后随访,乳房表面无明显变化。⑦乳腺小叶切除手术时,部分病例由于暴露欠佳,可在切口一端附加小切口2,但仍然以乳晕缘切口为主,在瘢痕掩饰方面优于其他入路切口。⑧术后多头胸带加压包扎,能缩小与乳腺组织之间的间隙,减少血清和淋巴液渗出,防止淋巴液聚集于皮瓣下。
有研究表明,乳晕边缘切口为乳房自然轮廓线,为乳房手术首选的切口线3。从本组病例中随访6~15个月证实,经乳晕缘切口切除乳腺良性病变,切口设计简单,而且部位隐蔽,瘢痕不明显,乳房外观形态满意,取到了美容与治疗的双重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岗,彭志海,候明钟.乳晕周围双环切口乳房肿块切除术[J].临床外科杂志,2003,11(3):199.
2 田福年.经乳晕旁切口切除乳腺良性病变技术改进及远期效果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4):1634—1635.
3 亓发芝,顾连美.乳房手术的美容选择[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02,80:5.
关键词 乳腺良性病变 手术切口 治疗 美容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29.033
2009年9月~2011年9月开展环乳晕切口切除乳腺良性病变75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就手术经验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75例,男5例,年龄35~49岁,均为乳腺增生症;女70例,年龄16~50岁,其中乳腺纤维腺瘤58例,乳腺增生症12例。所有病例术前均行体格检查、乳腺彩超、钼靶摄影及肿物细胞学穿刺检查,以排除恶性可能。
方法:本组病例术前均行B超定位行体表标记,采用皮下浸润麻醉,较大手术加静脉麻醉及硬膜外麻醉。①乳腺增生症手术方法:沿乳晕旁作内下侧1/2周长切口切开至乳腺组织后作钝(锐)性分离,掀起乳头乳晕及乳房皮瓣在皮下作乳腺切除术。②乳腺纤维腺瘤的手术方法:采取与之相对应的环乳晕切口,根据瘤体距乳晕的距离,决定切口的长度,一般不超过乳晕周长的1/2。切开切口深达乳腺组织的浅面,在皮下脂肪层深面与腺体组织之间分离乳房皮瓣至腺瘤附近,确定其位置,沿乳管走行作楔形切除瘤体及周围少许乳腺组织,如瘤体距切口较远时,助手将其瘤体推至切口下进行切除。相邻的象限存在多个腺瘤时,通过拉钩牵拉移动切口,依上述方法逐个切除。③女性乳腺增生症的手术方法:依上述方法游离皮瓣(如作小叶切除者),确定切除小叶组织沿乳管走行方向切除小叶,可先切开切口下部分再将远侧腺叶边切边拉至切口下进行切除。较大腺叶不宜暴露作切除操作时,于切口的一端作2~3cm同乳房轮辐走向的皮肤附加小切口。以上手术切口均行DJ线美容缝合,以减少手术瘢痕的形成。
结 果
本组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早期局部可出现皮肤瘀血斑或硬结,后者属局部纤维机化所致,可持续3~6个月。术后通过体检、电话随访6~15个月,乳晕周围瘢痕不明显,乳房外观形态理想。
讨 论
采用经乳晕旁弧形切口切除乳腺良性病变,因乳晕区皮肤薄,弹性和韧性好,易于伸展,即使切口小,暴露的范围也比较大,更主要的是该切口可以切除任何区域的肿块1,一个切口可以切除集中在一个象限的多个乳腺肿块或相邻的两个象限的多个肿块。如果是在不相邻的两个象限,也只需做两个切口,即两个切口可以切除单侧乳房上所有肿块。
通过本组病例,体会到:环乳晕切口切除乳腺良性病变的手术技巧主要有以下几点:①手术前用超声定位标出需要切除病变的体表投影,以利于在术中准确分离到达病变部位。②麻醉时尽量避免因局部组织肿胀而导致寻找肿块的困难。③切口的长度一般不要超过乳晕周长的1/2,以免影响乳头乳晕的血液供应,深度达乳腺组织浅表为宜。自切口向肿瘤方向钝性游离皮瓣时,尽可能贴近腺体表面,保留皮下脂肪层,既有利于保护皮瓣的血运,又可减少切口缝合后的塌陷。④乳腺腺体表面潜行分离时要适度,既要暴露充分,同时又要尽量少切断cooper韧带,以避免出现韧带维持乳房形态功能的能力下降。⑤显露出肿瘤部分的腺体后,要放射状切开腺体组织,以避免切断乳腺导管,影响日后哺乳;切除肿瘤时,应距肿瘤0.5~1.0cm处切除,以免残留;术中不要锐器夹持瘤体,以免破损。⑥对于残腔的渗血可采用电刀电凝止血为主,对于明显的出血点采用缝扎处理,务必彻底处理好每一个出血点。对于残腔缝合与否的问题,在乳腺纤维腺瘤切除术后只作残腔的两轮辐线方向一致的对缘简单缝合,少许残腔任其自行闭合;小叶切除时作扩大化分离乳房皮瓣,残腔处理时仅作近乳晕部分切口对缘缝合,此处边距不大但较厚,不做修复可引起皮肤凹陷,周边边距较远且较薄,拉拢缝合反而导致皮肤皱褶,故不予拉拢缝合,可在基底部留置细引流管负压引流。经术后随访,乳房表面无明显变化。⑦乳腺小叶切除手术时,部分病例由于暴露欠佳,可在切口一端附加小切口2,但仍然以乳晕缘切口为主,在瘢痕掩饰方面优于其他入路切口。⑧术后多头胸带加压包扎,能缩小与乳腺组织之间的间隙,减少血清和淋巴液渗出,防止淋巴液聚集于皮瓣下。
有研究表明,乳晕边缘切口为乳房自然轮廓线,为乳房手术首选的切口线3。从本组病例中随访6~15个月证实,经乳晕缘切口切除乳腺良性病变,切口设计简单,而且部位隐蔽,瘢痕不明显,乳房外观形态满意,取到了美容与治疗的双重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岗,彭志海,候明钟.乳晕周围双环切口乳房肿块切除术[J].临床外科杂志,2003,11(3):199.
2 田福年.经乳晕旁切口切除乳腺良性病变技术改进及远期效果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4):1634—1635.
3 亓发芝,顾连美.乳房手术的美容选择[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02,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