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燕山下,京密渠畔,半个多世纪的坚守,服务区域教育;远喧嚣,农村学校,勇敢聚智慧的改革,潜心育人树德。北京市昌平区上苑中学地处昌平最东部,是一所普通的农村中学。这里依山傍水,百花竞放,空气怡人,画韵悠然,书香满溢。课程改革,给学校带来生机;多种活动,为学生树立自信;自主教育,促学生增长能力,改变人生。学校积极探索农村学校的办学思路,在改革实践中不断地改变着,给师生和家长带来了欣喜,为学校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希望。
依托自主管理,构建特色教育
学校结合初中学生的特点,制定年级、班级德育目标和内容,构建了校德育教育体系。三个年级分别以“我的生活我做主”“我的青春我做主”“我的人生我做主”为大主题,每月设有年级教育的小主题。系列主题教育犹如航标,引领着班主任的班级管理,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指明了方向。
学校还采用部委制的学生会班级管理模式,学生自主申报竞聘上岗,进行日常学习生活管理。就这样,在学生会各部委的管理下,各班级设有部委委员,带动全班的同学进行班级管理。这里每人都是“干部”,班里的每一件事,都有人主动认领,各自结合部委职能特点,设计并开展部委活动。自学校实施自主管理以来,学生的主动性得以激发,在他们内心想做事的动机下,做起事来一板一眼。学校的自主管理,不仅得到了学生们的喜爱,更得到了家长的赞誉。
融入传统教育,潜心育人树德
五千年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孕育出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这一中华民族的瑰宝历久弥新,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中华传统文化当中,许多理念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对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学校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作为重要抓手,开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
琅琅的读书声在清晨荡漾,《弟子规》开启了一天的学习生活,规范着学生们的言行礼仪。图书馆里,那印满铅墨的本本书中,留下了学生的手香,筑造着学生们的智慧空间。中华传统文化已被巧妙地融入到校园的各个角落,校园的藤廊、楼道等处的墙壁上都张贴有国学经典的名句。通过课堂教学和校园文化活动,校园处处洋溢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气息,学生们不仅阅读了传统文化典籍,领悟传统文化的魅力,而且潜移默化中受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在育人树德方面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巧用学校资源,搭建成长平台
学校是一所农村中学,虽然学生土生土长在小乡村,但是身为家中的小独子,又来自经济快速发展的京城,使得他们娇生惯养,俨然成为不懂农事生活的农村学生。学校结合实际情况,在校园内开垦一片土地,成立了劳动实践基地,基地由各班级认领,给学生提供一个个鲜活的教育场景。班级又以小组为单位,划分田地,明确责任分工。各小组在老师们的技术指导下,亲手种植责任田。挖地叠畦、点种浇水、松土除虫,每一环节都让学生感受到劳动的艰辛,认识到劳动中充满着智慧,仅凭蛮干不行,做个农民是不容易的;漫长的管理与等待,让学生们动心忍性,培养了意志品质,消磨了浮躁的棱角;果实的收获,又让他们又体验了收获的喜悦,验证了有付出就有收获的真谛,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了劳动的价值。
学校巧用劳动基地,开展了很多有意义的活动,同时它也是学生们的第二课堂。劳动实践活动让同学们学到了许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更重要的是,大家在集体劳动中学会了自理与自立,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学会了实践,孩子们品味了劳动的快乐。这既是劳动的收获和快乐,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自主体验,获得自我教育和自我激励的机会,在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的关键时期,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最终实现全面发展。
多年的推进,使这个远离城市的农村学校,悄悄地发生了变化。过去沉寂的校园变得书声琅琅,过去不善言辞的学生如今滔滔不绝,过去扭扭捏捏的行为变得落落大方。学校不仅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搭建了一个又一个的平台,更让学生收获了一个又一个的惊喜。如今,上苑中学正以新的姿态崛起,探索农村学校资源短缺下的教育新路子。
(作者单位:北京市昌平区上苑中学)
依托自主管理,构建特色教育
学校结合初中学生的特点,制定年级、班级德育目标和内容,构建了校德育教育体系。三个年级分别以“我的生活我做主”“我的青春我做主”“我的人生我做主”为大主题,每月设有年级教育的小主题。系列主题教育犹如航标,引领着班主任的班级管理,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指明了方向。
学校还采用部委制的学生会班级管理模式,学生自主申报竞聘上岗,进行日常学习生活管理。就这样,在学生会各部委的管理下,各班级设有部委委员,带动全班的同学进行班级管理。这里每人都是“干部”,班里的每一件事,都有人主动认领,各自结合部委职能特点,设计并开展部委活动。自学校实施自主管理以来,学生的主动性得以激发,在他们内心想做事的动机下,做起事来一板一眼。学校的自主管理,不仅得到了学生们的喜爱,更得到了家长的赞誉。
融入传统教育,潜心育人树德
五千年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孕育出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这一中华民族的瑰宝历久弥新,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中华传统文化当中,许多理念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对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学校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作为重要抓手,开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
琅琅的读书声在清晨荡漾,《弟子规》开启了一天的学习生活,规范着学生们的言行礼仪。图书馆里,那印满铅墨的本本书中,留下了学生的手香,筑造着学生们的智慧空间。中华传统文化已被巧妙地融入到校园的各个角落,校园的藤廊、楼道等处的墙壁上都张贴有国学经典的名句。通过课堂教学和校园文化活动,校园处处洋溢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气息,学生们不仅阅读了传统文化典籍,领悟传统文化的魅力,而且潜移默化中受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在育人树德方面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巧用学校资源,搭建成长平台
学校是一所农村中学,虽然学生土生土长在小乡村,但是身为家中的小独子,又来自经济快速发展的京城,使得他们娇生惯养,俨然成为不懂农事生活的农村学生。学校结合实际情况,在校园内开垦一片土地,成立了劳动实践基地,基地由各班级认领,给学生提供一个个鲜活的教育场景。班级又以小组为单位,划分田地,明确责任分工。各小组在老师们的技术指导下,亲手种植责任田。挖地叠畦、点种浇水、松土除虫,每一环节都让学生感受到劳动的艰辛,认识到劳动中充满着智慧,仅凭蛮干不行,做个农民是不容易的;漫长的管理与等待,让学生们动心忍性,培养了意志品质,消磨了浮躁的棱角;果实的收获,又让他们又体验了收获的喜悦,验证了有付出就有收获的真谛,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了劳动的价值。
学校巧用劳动基地,开展了很多有意义的活动,同时它也是学生们的第二课堂。劳动实践活动让同学们学到了许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更重要的是,大家在集体劳动中学会了自理与自立,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学会了实践,孩子们品味了劳动的快乐。这既是劳动的收获和快乐,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自主体验,获得自我教育和自我激励的机会,在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的关键时期,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最终实现全面发展。
多年的推进,使这个远离城市的农村学校,悄悄地发生了变化。过去沉寂的校园变得书声琅琅,过去不善言辞的学生如今滔滔不绝,过去扭扭捏捏的行为变得落落大方。学校不仅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搭建了一个又一个的平台,更让学生收获了一个又一个的惊喜。如今,上苑中学正以新的姿态崛起,探索农村学校资源短缺下的教育新路子。
(作者单位:北京市昌平区上苑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