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有很多重要的发明,20世纪后期的计算机就是其中的一项,而后电子化的全球通信网络的形成又成为通信技术发展过程中的一次质的飞跃,然后,这两项重要的技术——网络与计算机联姻,发展成为全球联通的互联网。互联网的诞生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的又一次技术革命,同时也成为人类传播媒介发展过程中的又一次革命,被人们称为新媒介、第四媒介。
互联网具有强大的功能,它能够连接全球的计算机,使它们能够交换信息并分享计算机数据文件。它不仅能够提供文字与图形,而且也能够提供声音与影像供人们使用。通过它,人们可以自由地读新闻,看电影故事,听音乐,与家人、朋友、同事交流。互联网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传播活动和方式,使大众传播活动更多地卷入人们的生活,使人们可以更方便、更快捷地获得信息。而与此同时,人们也更关注这一新技术本身带给人类的影响。新媒介的影响可以说渗透到从个人的生活、思维方式、人类的历史及人类社会的结构到文化的走向的方方面面。
其实早在互联网诞生前的20世纪60年代,当广播、电视等电子媒介开始显露出它们的优势时,加拿大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已经在他的名作《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中指出媒介的本质及力量,分析了媒介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并大胆地预言了电子媒介的影响。在这部著作中,麦克卢汉以其独特的形象性的语言表达和非逻辑的思维方式提出了他对媒介的独特看法。他认为媒介是人的延伸,媒介可以超越时间、空间,延伸人们的视觉、听觉和触觉;他认为媒介就是讯息,是媒介本身而不是媒介传递的信息在改变着人类社会;他预言,随着电子媒介的发展,世界将日益变为一个地球村。
网络时代的“地球村”
麦克卢汉在1964年预言:随着电子媒介的发展,世界将日益成为一个地球村。他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部落化——非部落化——重新部落化的过程,最终整个世界变成一个新的“地球村”。在原始社会,口语是主要的传播媒介,由于听力有限,人们必须生活在小空间的部落群体之中,相互保持着近距离的密切联系。文字和印刷媒介产生之后,人类可以分散到广阔的地域,部落社会便发生了解体。电子媒介的普及再次改变了这种状况,它们的传播速度和实时性再次将遥远的世界拉得很近,人与人的距离大大缩小,于是重新“部落化”,形成“地球村”。在电子媒介刚刚崭露头脚的时候,大部分人并不相信他的这一预言,但新媒介正在把这一预言变成现实。
电子化的、通过电线、光纤、无线电和微波传送信息的网络,使得任何种类的信息都可以突破时空的局限自由地从一地传到另一地。“如今只要通上电,信息就可以迅速地从世界各地流过来,并能被储存和检索。时空已无法限制信息的交换了。麦克卢汉的‘地球村’在技术上已经实现了。”
技术的可能同时也带来了现实的可能。今天的“地球村”首先指的是由新媒介塑造的一种后工业时代、信息时代的生存环境。这是一种“电子村落”,在这里,电子远程出席和非同步出席代替了真实的“出席”;电子图书馆、电子博物馆以及电子影剧院为人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工作、学习和娱乐生活。在一个偏远的村落生活,却能与整个地球(世界)同步,这就是网络时代的地球村的形态之一。现在在各个网站上通过聊天工具,人们不用露面就可以寻找志同道合者进行通讯。这正是印刷文明所培育起来的人们在遭遇网络时代之后在寻找一种重新部落化的状态,在寻找失落的口头文化传统。
麦克卢汉地球村的预言还不仅仅是简单地向我们展现一幅未来世界的图景,因为我们看到,不管是哪一种形态的地球村,没有电脑网络这种新媒介的存在,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地球村。更重要的是,他让我们看到了媒介的巨大影响力和创造力,电子媒介已经在悄悄对人类进行着另一种形式的异化。
媒介即讯息
当麦克卢汉提出“媒介即讯息”这一论断时,很多人感到难以理解,媒介就是媒介,讯息是媒介传递的内容,媒介怎么又成了讯息了呢?在通常情况下,人们都认为媒介传播的讯息是决定人类生存发展的关键,讯息是非常重要的,而媒介则仅仅是传递信息的一个工具。然而,在麦克卢汉看来,媒介本身的形式就是在传递着一种讯息,他认为人类每引入或发明一种媒介,那么媒介本身会作为人的某种功能的延伸,必然会为人类的社会或生活带来某种新的尺度和形态。麦克卢汉是用这样一种看起来不合逻辑的判断来说明媒介对人类的重要影响。至于“媒介即讯息”的具体内容,麦克卢汉既有许多抽象的论述,又做了很多相关的形象化的说明。他认为媒介本身就在塑造和控制着人的组合和行为的尺度和形态。在印刷品时代,由于人们习惯于进行机械的、线性的思考,因而对于媒介自身的形式缺乏关注;但是随着电子时代的到来,电子媒介带给人们更多的是一种整体的、集合的感觉,媒介本身的结构和外形越来越凸显出来了。麦克卢汉在此举了立体派画家与传统画家的区别:他们不再强调透视的技巧,而是迅速抓住事物的整体感觉将其呈现出来。这与网络和传统纸质媒体的区别何其相似!比如对于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读者在传统媒体上只能按部就班地读一篇报道及相关评论,在网络媒体上,人们可以看到很多相关的链接,为人们所带来立体感、整体感,正如麦克卢汉评价立体派绘画所说的那样,“它抓住迅疾的整体知觉,猛然宣告:媒介即是讯息”。由此可见,麦克卢汉的所谓“媒介即讯息”的内涵并非如字面义所显示的那样,而是着重阐明媒介给人类带来巨大影响这一事实。今天,他的这一观点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理解、认可,“他对新媒介技术在我们个人经历、社会结构和文化方面产生的深刻而最终是积极的变化上抱有非常乐观的态度——他认为技术不可避免地会在人们如何思考、社会如何构成以及文化形式的创造方面产生具体的影响”。某项研究表明,1/3的互联网用户看电视的时间实际上比以前少了。现在有成千上万的人“在网上”工作、形成社会关系、建立新身份并发展新文化。所有这一切都意味着更多的生活选择、更便宜的商品和服务以及对中产阶级家庭来说更高质量的生活。
媒介:人的延伸
面对网络带给人们的这些改变,很多人感到兴奋,但也有很多人感到困惑。说到底,我们将生活在一个地球村里,在那里,读书写字就像在文字产生前的部落村庄里一样是不必要的。当电视明显地比它所代替的旧媒介优越时,为什么要担心电视带来的负面影响呢?想想印刷媒介强加给人类的限制吧。线性的、逻辑的思维太有局限性了。如果电子媒介的胜利不可避免,为什么不和它友好相处呢?
对此,麦克卢汉认为媒介是人的延伸。他说任何媒介都是人的某种功能的延伸,比如书本是人的视觉的延伸,广播是人的听觉的延伸,电子媒介是人类中枢神经系统的延伸,而人类就是通过不断地创造新技术扩展了自己的身体与能力的,人类自身的每一次延伸必将在人类的事务中引入一种新的尺度。在《理解媒介:人的延伸》一书中,麦克卢汉一再强调应对媒介本身的性质予以重视和研究。他一再批评别人“忽视了媒介的性质,忽视了任何媒介和一切媒介的性质”。麦克卢汉创造性地提出,“媒介是人的延伸”。从这一意义上来看新媒介,我们发现互联网是人的各种器官的综合延伸,它同时延伸着我们的眼睛、耳朵和中枢神经系统,为人类插上了自由飞翔的翅膀,使人类可以在“赛柏空间”里畅意翱翔,使人类可以在“地球村”里自由生活。
那么网络迅猛发展的今天,网络究竟是人类什么功能的延伸呢?又为人们的生活引入了什么样的新尺度?在网上下载一个聊天软件,人们可以通过它与不同的人进行文字聊天,如果有麦克风的话还可以语音聊天,更进一步,有摄像头的话还可以视频聊天。当人的思想、言语、外貌全部可以通过网络来传递的时候,网络延伸的不仅仅是人类某一种功能甚至是中枢神经,网络延伸的就是人类自己;网络将人们虚幻的自己延伸到社会的各个层面。
技术性传播媒介的发明和使用,的确极大地扩展了人类进行信息交流的能力。用“人体的延伸”来概括技术性媒介的根本特性,无疑是抓住了要害。而且更值得注意的是,正因为媒介首先是“人的延伸”,是人的力量技能的延伸,所以它也就成为一种给人类社會带来巨大改变的延伸。
麦克卢汉在谈到《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一书的主旨时说:“本书研究的是人的一些主要延伸及其心理影响和社会后果。”在论述各种延伸的过程中,他始终围绕着作为人的延伸的媒介给人类社会所带来的影响来展开。在今天,重读麦氏,并不只是重温一段历史知识,也不只是接受一种理论思想的熏陶,更重要的在于,我们在和一种用心感受时代变动的智慧对话,由此更全面地、清晰地理解互联网这一新时代的新媒介,这才是意义所在。
(作者单位:河南电视台)
编校:施宇
互联网具有强大的功能,它能够连接全球的计算机,使它们能够交换信息并分享计算机数据文件。它不仅能够提供文字与图形,而且也能够提供声音与影像供人们使用。通过它,人们可以自由地读新闻,看电影故事,听音乐,与家人、朋友、同事交流。互联网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传播活动和方式,使大众传播活动更多地卷入人们的生活,使人们可以更方便、更快捷地获得信息。而与此同时,人们也更关注这一新技术本身带给人类的影响。新媒介的影响可以说渗透到从个人的生活、思维方式、人类的历史及人类社会的结构到文化的走向的方方面面。
其实早在互联网诞生前的20世纪60年代,当广播、电视等电子媒介开始显露出它们的优势时,加拿大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已经在他的名作《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中指出媒介的本质及力量,分析了媒介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并大胆地预言了电子媒介的影响。在这部著作中,麦克卢汉以其独特的形象性的语言表达和非逻辑的思维方式提出了他对媒介的独特看法。他认为媒介是人的延伸,媒介可以超越时间、空间,延伸人们的视觉、听觉和触觉;他认为媒介就是讯息,是媒介本身而不是媒介传递的信息在改变着人类社会;他预言,随着电子媒介的发展,世界将日益变为一个地球村。
网络时代的“地球村”
麦克卢汉在1964年预言:随着电子媒介的发展,世界将日益成为一个地球村。他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部落化——非部落化——重新部落化的过程,最终整个世界变成一个新的“地球村”。在原始社会,口语是主要的传播媒介,由于听力有限,人们必须生活在小空间的部落群体之中,相互保持着近距离的密切联系。文字和印刷媒介产生之后,人类可以分散到广阔的地域,部落社会便发生了解体。电子媒介的普及再次改变了这种状况,它们的传播速度和实时性再次将遥远的世界拉得很近,人与人的距离大大缩小,于是重新“部落化”,形成“地球村”。在电子媒介刚刚崭露头脚的时候,大部分人并不相信他的这一预言,但新媒介正在把这一预言变成现实。
电子化的、通过电线、光纤、无线电和微波传送信息的网络,使得任何种类的信息都可以突破时空的局限自由地从一地传到另一地。“如今只要通上电,信息就可以迅速地从世界各地流过来,并能被储存和检索。时空已无法限制信息的交换了。麦克卢汉的‘地球村’在技术上已经实现了。”
技术的可能同时也带来了现实的可能。今天的“地球村”首先指的是由新媒介塑造的一种后工业时代、信息时代的生存环境。这是一种“电子村落”,在这里,电子远程出席和非同步出席代替了真实的“出席”;电子图书馆、电子博物馆以及电子影剧院为人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工作、学习和娱乐生活。在一个偏远的村落生活,却能与整个地球(世界)同步,这就是网络时代的地球村的形态之一。现在在各个网站上通过聊天工具,人们不用露面就可以寻找志同道合者进行通讯。这正是印刷文明所培育起来的人们在遭遇网络时代之后在寻找一种重新部落化的状态,在寻找失落的口头文化传统。
麦克卢汉地球村的预言还不仅仅是简单地向我们展现一幅未来世界的图景,因为我们看到,不管是哪一种形态的地球村,没有电脑网络这种新媒介的存在,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地球村。更重要的是,他让我们看到了媒介的巨大影响力和创造力,电子媒介已经在悄悄对人类进行着另一种形式的异化。
媒介即讯息
当麦克卢汉提出“媒介即讯息”这一论断时,很多人感到难以理解,媒介就是媒介,讯息是媒介传递的内容,媒介怎么又成了讯息了呢?在通常情况下,人们都认为媒介传播的讯息是决定人类生存发展的关键,讯息是非常重要的,而媒介则仅仅是传递信息的一个工具。然而,在麦克卢汉看来,媒介本身的形式就是在传递着一种讯息,他认为人类每引入或发明一种媒介,那么媒介本身会作为人的某种功能的延伸,必然会为人类的社会或生活带来某种新的尺度和形态。麦克卢汉是用这样一种看起来不合逻辑的判断来说明媒介对人类的重要影响。至于“媒介即讯息”的具体内容,麦克卢汉既有许多抽象的论述,又做了很多相关的形象化的说明。他认为媒介本身就在塑造和控制着人的组合和行为的尺度和形态。在印刷品时代,由于人们习惯于进行机械的、线性的思考,因而对于媒介自身的形式缺乏关注;但是随着电子时代的到来,电子媒介带给人们更多的是一种整体的、集合的感觉,媒介本身的结构和外形越来越凸显出来了。麦克卢汉在此举了立体派画家与传统画家的区别:他们不再强调透视的技巧,而是迅速抓住事物的整体感觉将其呈现出来。这与网络和传统纸质媒体的区别何其相似!比如对于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读者在传统媒体上只能按部就班地读一篇报道及相关评论,在网络媒体上,人们可以看到很多相关的链接,为人们所带来立体感、整体感,正如麦克卢汉评价立体派绘画所说的那样,“它抓住迅疾的整体知觉,猛然宣告:媒介即是讯息”。由此可见,麦克卢汉的所谓“媒介即讯息”的内涵并非如字面义所显示的那样,而是着重阐明媒介给人类带来巨大影响这一事实。今天,他的这一观点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理解、认可,“他对新媒介技术在我们个人经历、社会结构和文化方面产生的深刻而最终是积极的变化上抱有非常乐观的态度——他认为技术不可避免地会在人们如何思考、社会如何构成以及文化形式的创造方面产生具体的影响”。某项研究表明,1/3的互联网用户看电视的时间实际上比以前少了。现在有成千上万的人“在网上”工作、形成社会关系、建立新身份并发展新文化。所有这一切都意味着更多的生活选择、更便宜的商品和服务以及对中产阶级家庭来说更高质量的生活。
媒介:人的延伸
面对网络带给人们的这些改变,很多人感到兴奋,但也有很多人感到困惑。说到底,我们将生活在一个地球村里,在那里,读书写字就像在文字产生前的部落村庄里一样是不必要的。当电视明显地比它所代替的旧媒介优越时,为什么要担心电视带来的负面影响呢?想想印刷媒介强加给人类的限制吧。线性的、逻辑的思维太有局限性了。如果电子媒介的胜利不可避免,为什么不和它友好相处呢?
对此,麦克卢汉认为媒介是人的延伸。他说任何媒介都是人的某种功能的延伸,比如书本是人的视觉的延伸,广播是人的听觉的延伸,电子媒介是人类中枢神经系统的延伸,而人类就是通过不断地创造新技术扩展了自己的身体与能力的,人类自身的每一次延伸必将在人类的事务中引入一种新的尺度。在《理解媒介:人的延伸》一书中,麦克卢汉一再强调应对媒介本身的性质予以重视和研究。他一再批评别人“忽视了媒介的性质,忽视了任何媒介和一切媒介的性质”。麦克卢汉创造性地提出,“媒介是人的延伸”。从这一意义上来看新媒介,我们发现互联网是人的各种器官的综合延伸,它同时延伸着我们的眼睛、耳朵和中枢神经系统,为人类插上了自由飞翔的翅膀,使人类可以在“赛柏空间”里畅意翱翔,使人类可以在“地球村”里自由生活。
那么网络迅猛发展的今天,网络究竟是人类什么功能的延伸呢?又为人们的生活引入了什么样的新尺度?在网上下载一个聊天软件,人们可以通过它与不同的人进行文字聊天,如果有麦克风的话还可以语音聊天,更进一步,有摄像头的话还可以视频聊天。当人的思想、言语、外貌全部可以通过网络来传递的时候,网络延伸的不仅仅是人类某一种功能甚至是中枢神经,网络延伸的就是人类自己;网络将人们虚幻的自己延伸到社会的各个层面。
技术性传播媒介的发明和使用,的确极大地扩展了人类进行信息交流的能力。用“人体的延伸”来概括技术性媒介的根本特性,无疑是抓住了要害。而且更值得注意的是,正因为媒介首先是“人的延伸”,是人的力量技能的延伸,所以它也就成为一种给人类社會带来巨大改变的延伸。
麦克卢汉在谈到《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一书的主旨时说:“本书研究的是人的一些主要延伸及其心理影响和社会后果。”在论述各种延伸的过程中,他始终围绕着作为人的延伸的媒介给人类社会所带来的影响来展开。在今天,重读麦氏,并不只是重温一段历史知识,也不只是接受一种理论思想的熏陶,更重要的在于,我们在和一种用心感受时代变动的智慧对话,由此更全面地、清晰地理解互联网这一新时代的新媒介,这才是意义所在。
(作者单位:河南电视台)
编校: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