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通过对糖尿病疗养员实行程序护理,达到减轻和控制糖尿病疗养员的症状及病情,增强自我保健意识的目的。方法 运用护理程序对糖尿病疗养员进行综合因素评估,找出护理问题,作出护理诊断,有计划地对其饮食、运动、心理等方面进行护理和健康指导。结果 通过15 d的临床护理干预,糖尿病疗养员的临床症状、体重、腰围、空腹血糖、尿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等明显改变,糖尿病保健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结论 护理程序在对糖尿病疗养员的康复护理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为疗养员出院后的健康保健也起到积极影响。
【关键词】 程序护理; 糖尿病疗养员; 护理干预
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综合征,久病易导致多系统损害,特别是眼、肾、神经、心脏及血管等组织的功能缺陷及衰竭[1]。据WHO估计,当前全世界约有1.5亿糖尿病患者,预测到2025年将上升到3亿。据我国局部地区普查,糖尿病的发病率为3.21%[2],其患患者数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身体的老化、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诊断技术的进步而迅速增加。目前,糖尿病已成为发达国家继心脑血管病和肿瘤之后的第三大非传染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社会公共卫生问题[3]。来本院疗养的干部疗养员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笔者所在科通过对短期疗养的糖尿病疗养员实施程序护理,对易诱发加重糖尿病的相关因素,如肥胖、精神压力、不合理膳食、缺乏运动、保健知识缺乏等进行系统的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5月~2011年7月来本院疗养的69位糖尿病疗养员中,男48例,女21例,年龄59~78岁,病程1~32年,所有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高中以上文化程度62例,初中文化程度7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治疗,病情稳定。
1.2 方法 运用护理程序对糖尿病疗养员进行综合因素评估,找出护理问题,作出护理诊断,有计划地对其饮食、运动、心理等方面进行护理和健康指导。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结果进行处理,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
2 护理干预
2.1 护理评估 通过对糖尿病疗养员护理查房、问卷、查看病历等形式收集糖尿病疗养员疾病相关资料,包括病史、症状体征、体格检查、生化检查、血糖监测、用药情况等。了解和收集疗养员的个性心理特征、社会环境因素、心理因素、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以及对糖尿病保健知识了解程度等,将收集到的资料,分析整理并进行综合评估,找出护理问题。
2.2 作出护理诊断 根据不同糖尿病疗养员现存和潜在的健康问题,作出护理诊断。来本院疗养的糖尿病疗养员在护理问题上主要存在以下特征。
2.2.1 对糖尿病保健知识认知上存在着认识不全面或者有以点带面的错误认识。大多数疗养员年龄较大、文化层次较高、病史较长,他们虽然通过电视、报刊杂志学习,对糖尿病保健知识有所了解,甚至有的已形成了一套自认为“科学”的糖尿病保健方法,由于他们对糖尿病知识没有系统学习,有的已走入误区,对其自身糖尿病的保健起到了负面影响。
2.2.2 在饮食管理上有的疗养员病情较轻,缺乏自制力和轻视心理,对饮食治疗不够重视,有的由于疾病原因控制不了自己的食欲,存在暴饮暴食的现象。也有的糖尿病疗养员没有掌握正确的控制饮食方法,存在饮食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如有的糖尿病疗养员动物蛋白限制过度,造成缺铁性贫血、低蛋白血症等。有的认为水果、瓜菜含糖量高不敢食用影响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的吸收,造成严重的营养不良,加重了糖尿病病情发展和并发症的发生。
2.2.3 在运动方面很多老年糖尿病疗养员年轻时忙于工作和学习,无暇顾及自己的身体,许多人都患有心脑血管疾病、腰腿痛、关节炎等疾病,影响了他们的运动能力。还有的糖尿病疗养员没有掌握正确的运动方法,存在运动量过度和运动量不足现象,对糖尿病保健带来不利影响。
2.2.4 在心理方面主要表现为有的糖尿病疗养员刚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由于承担的社会角色改变有些不适应,自我实现的欲望得不到满足易产生失落和被社会遗弃感。还有的糖尿病疗养员正处于人生空巢期,子女在外地工作不能到身边陪伴,易产生孤独、郁闷、忧郁感。再加上糖尿病是慢性终身性疾病,久治不愈,易产生不安、多疑、焦虑、恐惧感等不良情绪。
2.3 拟定护理计划 根据每个糖尿病疗养员需要解决的护理问题制定护理计划,并组织实施。计划包括运动计划、饮食计划、心理干预计划、健康讲座安排计划、血糖监测、出院指导等。拟定护理计划要具体,要有护理目标和护理措施。
例1,1周内该疗养员每天中速步行早、晚各1 h。
例2,今日始该疗养员糖尿病饮食。
例3,周二、周五下午安排该疗养员听健康讲座。
2.4 组织实施 针对来本院疗养员的不同特点,在护理措施上做以下干预。
2.4.1 认知干预 针对本院糖尿病疗养员文化程度较高,容易接受糖尿病保健知识系统教育的特点,由责任护士通过护理查房的机会,主动与他们沟通交流,建立相互信任的护养关系。要尊重和理解他们,避免说教和指责。宜采用诱导和启发式教育,根据他们接受程度不同,分别向他们介绍糖尿病的概念、发生机制、症状、并发症及诱发因素和保健方法等,还可制作糖尿病健康教育小册子,供他们学习参考。定期组织糖尿病疗养员保健知识讲座,在病区走廊内张贴设置糖尿病健康教育专栏,组织糖尿病疗养员相互间的学习交流,介绍有效控制症状成功经验,增强他们控制糖尿病病情的信心,对于年龄较大的疗养员给予反复讲解、示范,不断强化和转变他们的健康理念。
2.4.2 心理干预 心理因素对人体血糖控制非常重要,乐观平和的心态能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而焦虑、烦躁、愤怒等不良情绪可剧烈、持久地影响内分泌,使肾上腺皮质激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等分泌增加。这些有拮抗胰岛素作用,可能诱发和加重糖尿病[4]。本院针对每个糖尿病疗养员不同心理特点,积极做好心理护理,首先在全院营造一种尊重疗养员、理解疗养员、关心疗养员的氛围,使疗养员每到一处都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对于忧郁、孤独、情绪低落的疗养员采用个别沟通交流,进行心理疏导,并鼓励老年朋友在一起娱乐、健身等,并定期组织棋牌、书法、绘画、歌舞等活动,一方面展示他们才华,体现自身价值,满足自我实现欲望。另一方面愉悦他们的心情,用积极的心态代替不良的情绪,对糖尿病疗养员起到积极的保健作用。
2.4.3 饮食干预 饮食治疗是糖尿病基础治疗措施,它主要是通过控制总热量和糖类食物,从而达到降低血糖、减轻胰岛素负担的目的。笔者根据每个糖尿病疗养员身高、体重结合他们的劳动强度算出每日总热量计算方法: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每日总热量(kcal)=标准体重×每日需要的热量(kcal/kg)。重体力劳动者为40 kcal/kg,中体力劳动者为35 kcal/kg,轻体力劳动者为30 kcal/kg,使每日总热量的限制以维持或低于标准体重原则。制定出规范的食谱处方,食谱体现(1)“三高两低”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素低糖、低脂肪。(2)食物多样化以谷类为主。适量补充含糖量少的素菜、水果以补充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等。膳食纤维虽然没有营养,但能够促进肠蠕动,促进肠道排空,调节脂质代谢,有利于控制血糖。水果可在两餐之间血糖峰值低时吃。有利于控制血糖。(3)补充富含植物蛋白的低脂肪的大豆及其制品。(4)补充富含优质蛋白的奶及制品。(5)烹调宜选用植物油。(6)合理分配餐次。根据糖尿病疗养饮食习惯可按每日三餐分配为1/5、2/5、2/5或1/3、1/3、1/3,做到定餐定量。
2.4.4 运动干预 运动疗法可以改善葡萄糖的利用率,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心肺功能及血脂代谢紊乱,有利于糖尿病的病情控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运动可以愉悦人的心情,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增强机体免疫力。笔者根据疗养员的身体状况、体重、血糖、血脂等,结合疗养员的运动喜好,设计出运动方案,确定运动类型、运动量、运动时间,开出运动处方。对于年轻老人或体质较好的可进行快步走、健身操、打乒乓球、组织观光旅游等,对于年老体质弱,可进行散步、气功、太极拳、养生操等。每天分钟运动应选择低至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运动可以减少胰岛素抵抗、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肌肉对葡萄糖的利用,以利血糖的控制。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新陈代谢,对于改善体重和血脂有很好的作用。
2.4.5 做好体重、血糖、尿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监测。根据每个疗养员情况,每周测2~3次体重、血糖。每1~2天测尿糖1次。用以作为饮食干预、运动干预的参考指标。
2.5 护理评价 评价贯穿于护理干预的全过程,2~3 d进行阶段评价,及时评价护理干预效果是否满意,并根据其身体状况、体重、血糖、血脂情况及时调整护理措施,出院前要做好终末评价,为疗养员出院指导提供依据。
2.6 出院指导 指导糖尿病疗养员出院后自我保健方法,严格执行制订的饮食及运动方案。讲解糖尿病并发症的先兆及预防、护理措施,防止慢性并发症发生。指导其定期复查,外出时随身携带甜食及病情卡,注明姓名、地址及家人、医院联系的方法等。
3 结果
患者干预前后生理、生化指标比较,见表1。
4 讨论
护理程序是以促进和恢复患者的健康为目标所进行的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的护理活动,是一个综合的、动态的、具有决策和反馈功能的过程,对护理对象进行主动、全面的整体护理,使其达到最佳健康状态。笔者所在科运用程序护理对来院糖尿病疗养员进行护理干预,是对糖尿病疗养员的个性化、系统化、整体化的身心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提高了疗养质量,为疗养员出院后的健康保健也起到积极影响
参 考 文 献
[1] 王颖惠.护理程序在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0,8(20):145-146.
[2] 纪玉秀.运用护理程序对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4):180-181.
[3] 范丽凤.糖尿病护理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1997,32(10):613-617.
[4] 包丽萍,白青,张卫兵.整体疗养护理对老年离退休糖尿病患者疗效观察[J].中国疗养医学,2010,19(1):33-34.
(收稿日期:2011-10-26)
(本文编辑:郎威)
【关键词】 程序护理; 糖尿病疗养员; 护理干预
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综合征,久病易导致多系统损害,特别是眼、肾、神经、心脏及血管等组织的功能缺陷及衰竭[1]。据WHO估计,当前全世界约有1.5亿糖尿病患者,预测到2025年将上升到3亿。据我国局部地区普查,糖尿病的发病率为3.21%[2],其患患者数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身体的老化、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诊断技术的进步而迅速增加。目前,糖尿病已成为发达国家继心脑血管病和肿瘤之后的第三大非传染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社会公共卫生问题[3]。来本院疗养的干部疗养员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笔者所在科通过对短期疗养的糖尿病疗养员实施程序护理,对易诱发加重糖尿病的相关因素,如肥胖、精神压力、不合理膳食、缺乏运动、保健知识缺乏等进行系统的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5月~2011年7月来本院疗养的69位糖尿病疗养员中,男48例,女21例,年龄59~78岁,病程1~32年,所有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高中以上文化程度62例,初中文化程度7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治疗,病情稳定。
1.2 方法 运用护理程序对糖尿病疗养员进行综合因素评估,找出护理问题,作出护理诊断,有计划地对其饮食、运动、心理等方面进行护理和健康指导。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结果进行处理,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
2 护理干预
2.1 护理评估 通过对糖尿病疗养员护理查房、问卷、查看病历等形式收集糖尿病疗养员疾病相关资料,包括病史、症状体征、体格检查、生化检查、血糖监测、用药情况等。了解和收集疗养员的个性心理特征、社会环境因素、心理因素、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以及对糖尿病保健知识了解程度等,将收集到的资料,分析整理并进行综合评估,找出护理问题。
2.2 作出护理诊断 根据不同糖尿病疗养员现存和潜在的健康问题,作出护理诊断。来本院疗养的糖尿病疗养员在护理问题上主要存在以下特征。
2.2.1 对糖尿病保健知识认知上存在着认识不全面或者有以点带面的错误认识。大多数疗养员年龄较大、文化层次较高、病史较长,他们虽然通过电视、报刊杂志学习,对糖尿病保健知识有所了解,甚至有的已形成了一套自认为“科学”的糖尿病保健方法,由于他们对糖尿病知识没有系统学习,有的已走入误区,对其自身糖尿病的保健起到了负面影响。
2.2.2 在饮食管理上有的疗养员病情较轻,缺乏自制力和轻视心理,对饮食治疗不够重视,有的由于疾病原因控制不了自己的食欲,存在暴饮暴食的现象。也有的糖尿病疗养员没有掌握正确的控制饮食方法,存在饮食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如有的糖尿病疗养员动物蛋白限制过度,造成缺铁性贫血、低蛋白血症等。有的认为水果、瓜菜含糖量高不敢食用影响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的吸收,造成严重的营养不良,加重了糖尿病病情发展和并发症的发生。
2.2.3 在运动方面很多老年糖尿病疗养员年轻时忙于工作和学习,无暇顾及自己的身体,许多人都患有心脑血管疾病、腰腿痛、关节炎等疾病,影响了他们的运动能力。还有的糖尿病疗养员没有掌握正确的运动方法,存在运动量过度和运动量不足现象,对糖尿病保健带来不利影响。
2.2.4 在心理方面主要表现为有的糖尿病疗养员刚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由于承担的社会角色改变有些不适应,自我实现的欲望得不到满足易产生失落和被社会遗弃感。还有的糖尿病疗养员正处于人生空巢期,子女在外地工作不能到身边陪伴,易产生孤独、郁闷、忧郁感。再加上糖尿病是慢性终身性疾病,久治不愈,易产生不安、多疑、焦虑、恐惧感等不良情绪。
2.3 拟定护理计划 根据每个糖尿病疗养员需要解决的护理问题制定护理计划,并组织实施。计划包括运动计划、饮食计划、心理干预计划、健康讲座安排计划、血糖监测、出院指导等。拟定护理计划要具体,要有护理目标和护理措施。
例1,1周内该疗养员每天中速步行早、晚各1 h。
例2,今日始该疗养员糖尿病饮食。
例3,周二、周五下午安排该疗养员听健康讲座。
2.4 组织实施 针对来本院疗养员的不同特点,在护理措施上做以下干预。
2.4.1 认知干预 针对本院糖尿病疗养员文化程度较高,容易接受糖尿病保健知识系统教育的特点,由责任护士通过护理查房的机会,主动与他们沟通交流,建立相互信任的护养关系。要尊重和理解他们,避免说教和指责。宜采用诱导和启发式教育,根据他们接受程度不同,分别向他们介绍糖尿病的概念、发生机制、症状、并发症及诱发因素和保健方法等,还可制作糖尿病健康教育小册子,供他们学习参考。定期组织糖尿病疗养员保健知识讲座,在病区走廊内张贴设置糖尿病健康教育专栏,组织糖尿病疗养员相互间的学习交流,介绍有效控制症状成功经验,增强他们控制糖尿病病情的信心,对于年龄较大的疗养员给予反复讲解、示范,不断强化和转变他们的健康理念。
2.4.2 心理干预 心理因素对人体血糖控制非常重要,乐观平和的心态能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而焦虑、烦躁、愤怒等不良情绪可剧烈、持久地影响内分泌,使肾上腺皮质激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等分泌增加。这些有拮抗胰岛素作用,可能诱发和加重糖尿病[4]。本院针对每个糖尿病疗养员不同心理特点,积极做好心理护理,首先在全院营造一种尊重疗养员、理解疗养员、关心疗养员的氛围,使疗养员每到一处都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对于忧郁、孤独、情绪低落的疗养员采用个别沟通交流,进行心理疏导,并鼓励老年朋友在一起娱乐、健身等,并定期组织棋牌、书法、绘画、歌舞等活动,一方面展示他们才华,体现自身价值,满足自我实现欲望。另一方面愉悦他们的心情,用积极的心态代替不良的情绪,对糖尿病疗养员起到积极的保健作用。
2.4.3 饮食干预 饮食治疗是糖尿病基础治疗措施,它主要是通过控制总热量和糖类食物,从而达到降低血糖、减轻胰岛素负担的目的。笔者根据每个糖尿病疗养员身高、体重结合他们的劳动强度算出每日总热量计算方法: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每日总热量(kcal)=标准体重×每日需要的热量(kcal/kg)。重体力劳动者为40 kcal/kg,中体力劳动者为35 kcal/kg,轻体力劳动者为30 kcal/kg,使每日总热量的限制以维持或低于标准体重原则。制定出规范的食谱处方,食谱体现(1)“三高两低”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素低糖、低脂肪。(2)食物多样化以谷类为主。适量补充含糖量少的素菜、水果以补充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等。膳食纤维虽然没有营养,但能够促进肠蠕动,促进肠道排空,调节脂质代谢,有利于控制血糖。水果可在两餐之间血糖峰值低时吃。有利于控制血糖。(3)补充富含植物蛋白的低脂肪的大豆及其制品。(4)补充富含优质蛋白的奶及制品。(5)烹调宜选用植物油。(6)合理分配餐次。根据糖尿病疗养饮食习惯可按每日三餐分配为1/5、2/5、2/5或1/3、1/3、1/3,做到定餐定量。
2.4.4 运动干预 运动疗法可以改善葡萄糖的利用率,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心肺功能及血脂代谢紊乱,有利于糖尿病的病情控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运动可以愉悦人的心情,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增强机体免疫力。笔者根据疗养员的身体状况、体重、血糖、血脂等,结合疗养员的运动喜好,设计出运动方案,确定运动类型、运动量、运动时间,开出运动处方。对于年轻老人或体质较好的可进行快步走、健身操、打乒乓球、组织观光旅游等,对于年老体质弱,可进行散步、气功、太极拳、养生操等。每天分钟运动应选择低至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运动可以减少胰岛素抵抗、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肌肉对葡萄糖的利用,以利血糖的控制。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新陈代谢,对于改善体重和血脂有很好的作用。
2.4.5 做好体重、血糖、尿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监测。根据每个疗养员情况,每周测2~3次体重、血糖。每1~2天测尿糖1次。用以作为饮食干预、运动干预的参考指标。
2.5 护理评价 评价贯穿于护理干预的全过程,2~3 d进行阶段评价,及时评价护理干预效果是否满意,并根据其身体状况、体重、血糖、血脂情况及时调整护理措施,出院前要做好终末评价,为疗养员出院指导提供依据。
2.6 出院指导 指导糖尿病疗养员出院后自我保健方法,严格执行制订的饮食及运动方案。讲解糖尿病并发症的先兆及预防、护理措施,防止慢性并发症发生。指导其定期复查,外出时随身携带甜食及病情卡,注明姓名、地址及家人、医院联系的方法等。
3 结果
患者干预前后生理、生化指标比较,见表1。
4 讨论
护理程序是以促进和恢复患者的健康为目标所进行的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的护理活动,是一个综合的、动态的、具有决策和反馈功能的过程,对护理对象进行主动、全面的整体护理,使其达到最佳健康状态。笔者所在科运用程序护理对来院糖尿病疗养员进行护理干预,是对糖尿病疗养员的个性化、系统化、整体化的身心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提高了疗养质量,为疗养员出院后的健康保健也起到积极影响
参 考 文 献
[1] 王颖惠.护理程序在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0,8(20):145-146.
[2] 纪玉秀.运用护理程序对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4):180-181.
[3] 范丽凤.糖尿病护理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1997,32(10):613-617.
[4] 包丽萍,白青,张卫兵.整体疗养护理对老年离退休糖尿病患者疗效观察[J].中国疗养医学,2010,19(1):33-34.
(收稿日期:2011-10-26)
(本文编辑:郎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