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从小学数学创造教学的整体思路谈起,其后诠释了让学生乐于学习的方法,分析了其中大量细节,最后以论述变书本数学为生活数学结尾。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创造教学 艺术教学 书本数学 生活数学
一、小学数学创造教学的整体思路
“能力总是指进行某种特定活动的能力,它只存在于一个人的特定活动中,而且是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着的”,“从某种程度来讲,研究学生的数学能力,也就是研究他的数学活动”。
创造能力应该是某种特定的创造活动的能力,它只存在于一个人的特定的创造活动中,而且在创造活动中形成和发展。从历史发展的层面看,小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索发现活动是一种再创造活动,对人类数学知识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几乎没有什么意义,然而,从学生发展的层面上看,小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索发展活动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创造活动,对学生个体数学知识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就是“发现不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确切地说,它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方式”。
布鲁纳说:“通过大量的数学学习实验,总结出四条数学学习原理:一是建构原理,学生开始一个概念、原理或法则时,要以最合适的方法建构其代表;二是符号原理,从简单的记号逐渐抽象成符号体系;三是比较和变式原理,通过比较和变式学习数学概念、原理或法则;四是关联原理,把各种概念、原理联系起来,在统一的系统中学习。”
二、变被动为主动,变怕学为乐学
小学生建构数学认知结构的一般过程:输入新内容、新知识同原有认知结构的相互作用、强化巩固、反馈检查,建构数学的认知过程应该修正一下:通过感知获得信息,根据需要加工信息(实现交流目的完成交流任务、寻求方法解决问题、发现本质特征、揭示相互联系……),借助经验引申拓展,反思感悟数学创造的动力源泉提炼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内容走进学生生活让学生感悟数学的价值。由于传统的数学教学过分注重机械的技能训练与抽象的逻辑推理,而忽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以致使许多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枯燥无用、神秘难懂的印象,从而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为此,我们必须摒弃过去“斩头去尾烧中段”的做法,力求做到数学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让学生感悟和体验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生活中处处要用到数学,必须认真学好数学。
1.寻求知识背景,激起学生内需。小学数学中的许多概念、算理、法则等都可通过追根寻源找到其知识背景,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把数学知识向前延伸,寻求它的源头,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从何处产生,为什么会产生。在此基础上再来教学新知,学生就会产生内在学习动力。
2.用于现实生活,领略数学风采。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了解知识从哪里来,更要让学生知道用于何处,并能灵活运用这些知识顺利地解决“怎样去”的问题,这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和归宿。从而力求让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拓宽学生的视野。
3.利用生活原型,帮助学生建构。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为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数学学科的抽象性与小学生以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心理特征之间的矛盾,是造成许多学生被动学习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实,很多抽象的数学知识,只要教师善于从学生生活中寻找并合理利用它的“原型”进行教学,就能变抽象为形象,学生的学习也就能变被动为主动、变怕学为乐学。
4.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用科学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际,研究学生的学习规律,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比如教分数百分数应用题设计了两道这样的习题。1.将含盐率是15%的盐水30千克,变成含盐率60%的盐水,需蒸发掉多少千克水?2.将含盐率是15%的盐水30千克变成含盐60%的盐水怎么办?这两题出示后,大部分同学都沉静在思考中,这样一个灵活性较强的问题打破了旧矩的束缚。我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思考,要使盐的浓度提高有两种做法。学生立即说道:要么加盐,要么蒸发水。对,提高浓度的途径有:使盐水中的盐变多——加盐,使盐水中的水变少——蒸发水。这样就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要加多少盐?二是要蒸发多少水?从而使问题的思路明朗化。当加盐时,盐水中的水的重量不变,当蒸发水时盐水中的盐的重量不变。学生的思维沿着不同方向展开。经过讨论最终得出两种正确的答案,找到了解决这种问题的方法。
通过这两道题的练习,在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必要的训练,使学生积累一定数量的解题“模式”。但更需要学生掌握一类问题的内部表征,引导学生思考时直通问题的数学核心,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学生如果没有这些知识储备,就很难对问题进行分析,抽取特征加以合并,很难真正学会解决问题。
三、变书本数学为生活数学
现实世界是数学的丰富源泉,儿童学习的数学应是生活的数学,是他们自己的数学。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是以课本为依据的。人们习惯性地认为,数学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课本上的知识,课本几乎成了教育的全部。而课本提供给学生的是那些完善的数学概念和既成的数学结果,它们大多处于一个封闭的系统之内,学生看不到出口和入口,既体会不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体会不到“数学服务于生活”,体会不到数学的价值和意义。其实,课本的数学只是生活数学的一种影射、提取、概括和应用,他无非是给我们提供了一种视角,搭起了一座平台。它只是在喻示、任何现实的、贴近儿童生活的素材,都可以成为数学学习内容,都具有鲜明的教育意义;而那种脱离儿童熟悉的情境和生活经验的数学内容,学生学得越多,生活能力越低。基于以上认识,在构建新的艺术课堂时应以儿童日常生活为起点,而不应该以学生对正规、抽象的数学概念、公式的学习为起点;在选择数学教学内容时,应该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选择一些与他们生活相关联的知识、传授一些实用技能,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在数学学习中体验生活。
总之,教师要在课堂上注入生活内容,顺其自然,引导学生学有所用,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使数学课堂生机勃勃。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创造教学 艺术教学 书本数学 生活数学
一、小学数学创造教学的整体思路
“能力总是指进行某种特定活动的能力,它只存在于一个人的特定活动中,而且是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着的”,“从某种程度来讲,研究学生的数学能力,也就是研究他的数学活动”。
创造能力应该是某种特定的创造活动的能力,它只存在于一个人的特定的创造活动中,而且在创造活动中形成和发展。从历史发展的层面看,小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索发现活动是一种再创造活动,对人类数学知识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几乎没有什么意义,然而,从学生发展的层面上看,小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索发展活动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创造活动,对学生个体数学知识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就是“发现不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确切地说,它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方式”。
布鲁纳说:“通过大量的数学学习实验,总结出四条数学学习原理:一是建构原理,学生开始一个概念、原理或法则时,要以最合适的方法建构其代表;二是符号原理,从简单的记号逐渐抽象成符号体系;三是比较和变式原理,通过比较和变式学习数学概念、原理或法则;四是关联原理,把各种概念、原理联系起来,在统一的系统中学习。”
二、变被动为主动,变怕学为乐学
小学生建构数学认知结构的一般过程:输入新内容、新知识同原有认知结构的相互作用、强化巩固、反馈检查,建构数学的认知过程应该修正一下:通过感知获得信息,根据需要加工信息(实现交流目的完成交流任务、寻求方法解决问题、发现本质特征、揭示相互联系……),借助经验引申拓展,反思感悟数学创造的动力源泉提炼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内容走进学生生活让学生感悟数学的价值。由于传统的数学教学过分注重机械的技能训练与抽象的逻辑推理,而忽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以致使许多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枯燥无用、神秘难懂的印象,从而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为此,我们必须摒弃过去“斩头去尾烧中段”的做法,力求做到数学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让学生感悟和体验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生活中处处要用到数学,必须认真学好数学。
1.寻求知识背景,激起学生内需。小学数学中的许多概念、算理、法则等都可通过追根寻源找到其知识背景,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把数学知识向前延伸,寻求它的源头,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从何处产生,为什么会产生。在此基础上再来教学新知,学生就会产生内在学习动力。
2.用于现实生活,领略数学风采。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了解知识从哪里来,更要让学生知道用于何处,并能灵活运用这些知识顺利地解决“怎样去”的问题,这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和归宿。从而力求让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拓宽学生的视野。
3.利用生活原型,帮助学生建构。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为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数学学科的抽象性与小学生以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心理特征之间的矛盾,是造成许多学生被动学习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实,很多抽象的数学知识,只要教师善于从学生生活中寻找并合理利用它的“原型”进行教学,就能变抽象为形象,学生的学习也就能变被动为主动、变怕学为乐学。
4.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用科学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际,研究学生的学习规律,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比如教分数百分数应用题设计了两道这样的习题。1.将含盐率是15%的盐水30千克,变成含盐率60%的盐水,需蒸发掉多少千克水?2.将含盐率是15%的盐水30千克变成含盐60%的盐水怎么办?这两题出示后,大部分同学都沉静在思考中,这样一个灵活性较强的问题打破了旧矩的束缚。我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思考,要使盐的浓度提高有两种做法。学生立即说道:要么加盐,要么蒸发水。对,提高浓度的途径有:使盐水中的盐变多——加盐,使盐水中的水变少——蒸发水。这样就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要加多少盐?二是要蒸发多少水?从而使问题的思路明朗化。当加盐时,盐水中的水的重量不变,当蒸发水时盐水中的盐的重量不变。学生的思维沿着不同方向展开。经过讨论最终得出两种正确的答案,找到了解决这种问题的方法。
通过这两道题的练习,在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必要的训练,使学生积累一定数量的解题“模式”。但更需要学生掌握一类问题的内部表征,引导学生思考时直通问题的数学核心,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学生如果没有这些知识储备,就很难对问题进行分析,抽取特征加以合并,很难真正学会解决问题。
三、变书本数学为生活数学
现实世界是数学的丰富源泉,儿童学习的数学应是生活的数学,是他们自己的数学。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是以课本为依据的。人们习惯性地认为,数学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课本上的知识,课本几乎成了教育的全部。而课本提供给学生的是那些完善的数学概念和既成的数学结果,它们大多处于一个封闭的系统之内,学生看不到出口和入口,既体会不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体会不到“数学服务于生活”,体会不到数学的价值和意义。其实,课本的数学只是生活数学的一种影射、提取、概括和应用,他无非是给我们提供了一种视角,搭起了一座平台。它只是在喻示、任何现实的、贴近儿童生活的素材,都可以成为数学学习内容,都具有鲜明的教育意义;而那种脱离儿童熟悉的情境和生活经验的数学内容,学生学得越多,生活能力越低。基于以上认识,在构建新的艺术课堂时应以儿童日常生活为起点,而不应该以学生对正规、抽象的数学概念、公式的学习为起点;在选择数学教学内容时,应该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选择一些与他们生活相关联的知识、传授一些实用技能,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在数学学习中体验生活。
总之,教师要在课堂上注入生活内容,顺其自然,引导学生学有所用,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使数学课堂生机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