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素注射剂的配伍禁忌

来源 :中华内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ch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抗菌素注射给药后,能使血液中药物浓度迅速达到要求,便于控制严重感染,已成为重要给药途径。近年来,临床上为了减少病人多次注射,常将抗菌素与其他药物混合注射,尤以在抢救危急病情时,更为需要。但是,混合注射,往往易致产生配伍禁忌,影响疗效,甚至有害病人健康。为此,抗菌素注射剂的配伍禁忌问题,亟待研究解决。

其他文献
一、本文介绍14例长期服用激素的哮喘患者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撤除激素情况,其中撤除成功者10例,减量者3例,未撤除者1例。二、治疗方法包括以气功为主的综合疗法与中药补肾为主或中药结合气功个别辅导法。撤除激素成功的关键在于坚持气功锻炼或应用中药恰当,对气功的作用以及中药的应用作了分析。三、探讨了有关哮喘患者撤除激素的一些具体问题。
期刊
根据1965年上海市治疗乙型脑炎的经验总结及本科工作中的点滴经验,针对本病治疗中的几个问题,谈一些体会,供作参考。
期刊
葡萄球菌易对常用抗菌素产生耐药性,成为目前急性化脓性心包炎最常见的病原菌之一,自1962年9月以来,金华医院收治证实为葡萄球菌心包炎11例,金华县人民医院3例,共14例,兹分析如下。
期刊
本期刊登了几篇有关抗菌素在临床应用中产生不良作用和后果的文章,包括过敏反应和毒性作用、细菌耐药率的上升和耐药谱的增广,从而导致抗菌素的疗效下降,以及在使用抗菌素过程中发生耐药菌或霉菌的二重感染和菌群失调等。此外,我们注意不够的还有抗菌素对人体免疫力的影响和有些抗菌素引起原浆体(Protoplast即细菌L型)的感染,等等。所有这些都严重地影响病人健康甚至危及生命。抗菌素用于临床仅20多年,开始时人
期刊
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内科学会一九六五年年会于二月中旬举行。年会期间曾就肝炎的防治问题举行了两次座谈会。与会者来自县医院、厂矿企业及大专院校的医院或医务所,以及各级医疗单位代表共80余人。会上发言十分踊跃,发言者根据自己近年来在防治肝炎的实际工作中提出一些体会和经验,并提出了一些意见。这次座谈会体现了突出政治,以政治统帅业务,多数发言都能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探讨肝炎的防治问题,受到与会者的普遍欢迎。本
期刊
赣榆县人民医院1963~1965年间用保泰松治疗86例乙型脑炎患者,年龄8个月~65岁。约半数为4~9岁。其中重型及极重型患者,用药后有74.5%的病例于24小时内降温,23.2%的病例于24~72小时内降温,同时中枢神经系症状也随之好转。保泰松的用法以20~40毫克/公斤体重/日,首剂应根据病型及发热程度可采用全日量的1/3作突击量。用药72小时不退热时即认为无效,考虑改用其它药物。
期刊
作者建议将非结核性常见感染所需的抗菌药物分为第一线和第二线两类。第一线抗菌药物(用于临床一般常见的多种感染)包括除半合成青霉素外的各种青霉素,磺胺及呋喃类药物。第二线抗菌药物分两组:第一组为防止细菌产生耐药性的新产品,或经广泛使用后易于发生耐药现象以及毒性较大的一些药物,包括链霉素、氯(合)霉素、杆菌肽、新霉素、万古霉素、瑞斯托霉素、卡那霉素、红霉素、竹桃霉素、新生霉素、半合成新型青霉素等。此外,
期刊
掌握抢救处于临床死亡期患者的复苏术对每个临床工作者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尤其在设备还未十分完善的农村医院的临床工作者更属必要。最近我们以简易复苏术救治了一例两次处于临床死亡期的患者,兹介绍于下。
期刊
我院内科于1955~1964年共治疗急性传染性肝炎1,062例,其中无黄疸型980例,黄疸型82例,两者之比为11.9∶1。我院几年来对所治疗的急性无黄疸型传染性肝炎病例进行了随访观察,今就其中追踪观察4~7年、资料较完整的596例,整理报告如下。
期刊
近十余年来,关于发热原因的研究,主要有这样一些看法:①正常体温应该用一个范围来表示,不宜用单一数值来表示。②体温调节系统是一种自动控制系统。③丘脑下部有温度感受器和调节体温的控制中枢。④细菌内毒素通过损伤白细胞,从白细胞中释放出内生热原质,因而引起发热。⑤内生热原质直接作用于丘脑下部体温中枢。⑥内生类固醇激素代谢产物,象原胆烷醇酮在其非结合形式下有发热的活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