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武术作为一种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运动体系,其价值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目前,高校武术公共课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必须推进高校武术公共课教学改革与创新。在优化师资队伍、增加武术器材投入基础上,创新教学内容及方式方法,通过武术公共课教学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和进取精神,促进学生良好身心素质的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关键词:高校;武术教学;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37(2017)02-0045-03
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中国武术的独特价值引起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然而,中国不少高校对于武术公共课还不够重视,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武術价值的发挥。
一、高校武术公共课教学现状及问题
(一)教学内容枯燥无味
第一,教学内容不能与时俱进,实现多样化发展。目前,由于高校武术公共课教学内容多以太极拳、初级长拳为主,散打、自由搏击等竞技类武术运动项目内容涉及很少,没有全面展现中国武术派系繁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特点,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教学内容未能充分体现中国武术文化博大精深的特点。以太极拳教学为例,教学内容也只是停留在表面的套路与形式。太极拳拳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阴阳相生相克的哲学理念。迄今为止,太极拳经历数百年的传承和发展,其技击原理得到不断丰富和发展,而目前,高校武术教学中多强调太极拳的健身作用,对其技击及文化内涵极少涉及。第三,缺乏系统的武术理论教学。武术发源于中国,融健身、技击和人格修养为一体,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密不可分,同时还与中医经络学说有很深的渊源。经过历朝历代的传承,中国武术的流派纷繁复杂,各具特点。深入学习和了解武术理论知识,对于培养高校学生的武术兴趣和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高校武术公共课理论教学多沦为一种表面形式,不够深入和系统。
(二)教学方法缺少创新
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我国高校对于武术公共课普遍不够重视。教学方法和手段较为单一,教学形式缺乏创新,侧重于技术动作的教学,多数是照本宣科。大学生认知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喜欢拓展和尝试新事物,呆板的教学方法不适应大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无法体验到武术的独特内涵和乐趣,进而对学习武术失去兴趣。
(三)武术器材添置不足
由于对武术公共课教学不够重视,不少高校不同程度地存在武术器材陈旧落后、添置不足等现象,这也是导致高校学生对武术学习兴趣不浓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高校体育设施多表现为“大件新、中件缺、小件旧”(其中大件包括塑胶跑道、篮球场、体操馆等,中坚包括乒乓球台、杠铃等,小件包括羽毛球拍、哑铃、刀、剑、篮球等),特别是武术专用的刀、红缨枪、剑、棍等“冷门”武术器械更是更新不足,较为陈旧。
二、高校武术公共课教学改革及创新路径
(一)优化师资队伍
高校武术公共课教学改革及创新离不开一支强大的师资队伍。高校要高度重视武术公共课教学,着力建设一支既掌握系统武术理论知识,又精通武术实践的师资队伍。第一,严格对武术公共课教师队伍中非武术专业教师的准入,对不具备相应武术理论及实践能力者不得安排其从事武术公共课教学。第二,对现有师资力量进行系统培训,包括传统文化、教学方法、教育心理学等方面的培训,分批次组织教师到国内体育类重点高校去观摩学习。第三,从国内体育类重点高校引进高层次武术专业人才担任武术公共课教师。第四,定期开展教学质量考核工作。考核的重点是教师的教学能力。对于无法胜任武术公共课教学工作的教师,要及时调整到其他岗位。
(二)创新教学内容
1.进一步强化武术理论教学
首先,把传统文化与武术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武术学习中领略到传统文化精神,增强学习乐趣和效果;其次,将中医经络学说与武术联系起来,既让学生认识到武术独特的健身价值,又让他们了解到传统医学的博大精深;再次,将武术技击与哲学联系起来,让学生认识到攻与防、矛与盾的辩证关系,不单从武术动作形式上学习到武术的“形”,更要从武术动作含义上领会到武术的“神”。
2.将传统气功锻炼融入到武术教学内容中
武术起源于中国古代,人们通过观察分析人与野兽、人与人的搏斗技巧而创造了各种武术技术。在这个过程中,由于人们对人类身体机能认识的不断加深,形成了融合呼吸、意识、动作为一体的独特锻炼方法——传统气功。传统气功在增强人体机能,提高攻防能力上体现出了较高的价值,从这一角度上理解,武术与气功的关系非常密切。因此,高校应把传统气功锻炼方法和手段融入到武术教学内容之中。
3.挖掘武术精华,促进学生个人修养的提升
中国武术在传承过程中,经过长时间的积淀,形成了独特道德文化——武德。不少武术流派在其门规中对武德都有专门的规定,其中包括保护弱者,不得依仗技艺实施偷盗、抢劫等违法乱纪的行为等。这些要求体现了中国传统道德的精华,也符合当今的时代要求。高校在开展武术公共课教学的时候,要依托武术培养学生坚韧不拔、顽强不屈、坚守正义的个人品质,促进学生个人修养的提升。
(三)改革教学方法
1.课前活动新颖多样
课前活动指的是武术课的准备活动。从武术运动的角度来看,准备活动的功能主要是使运动者全身各主要肌群、关节和韧带在正式运动之前得到充分舒展,从而预防和避免出现运动损伤。从这一目标出发,教师可以把一些模仿性、诱导性或者是分解练习列入准备活动内容,还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爱好,充分发挥自己的运动特长,有选择性地进行准备活动,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武术特长和兴趣。
2.课中教学生动活泼
高校学生正处于对外界充满好奇和探究的年龄阶段,对于具备“新、奇、美”特点的事物有着强烈的兴趣。武术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在武术课上运用优美动作示范来提高学生对于武术的兴趣。例如,在腾空外摆腿的教学中,武术教师可以选派运动技术较好的学生进行动作示范,当学生们见到自己的同龄人以潇洒、利落的动作完成腾空摆腿以后,内心会产生一种敬佩和羡慕的感受,并自然生发出一种学习和效仿的冲动。除了充分发挥示范作用,教师在武术课上的讲解同样重要。在对武术知识和动作的讲解过程中,教师既要做到耐心细致,又要注意尽量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阐述武术专业知识,做到深入浅出。另外,教师在讲解中还要把教学和学生的课余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明白武术锻炼与自己日常生活、学习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四)增加武术器材投入
为提高武术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对武术的兴
趣,学校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有针对性地添置武术器材。具体操作上,可以采取先调查后投入的办法。首先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学生爱好调查,同时让学生填写最为喜爱的武术器材,在调查统计基础上,学校进行统一询价,根据学校的经济情况做好预算,最后通过招标统一采购武术器材。采取这种办法添置武术器材,一是针对性强,能够保证增加的武术器材满足学生需要;二是可以节约经费,避免浪费。
(五)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融洽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在武术教学中兴趣的保持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学生对教师充分信任,有利于师生沟通互动,这对于教师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很有帮助。教师可以据此来调整教学安排,做到因材施教。其次,教師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关心和帮助,能够避免和减少学生的运动损伤。最后,教师和学生之间关系融洽,学生在身心愉悦的环境中学习和锻炼,有助于学生树立信心,强化学习兴趣和动力。根据教学内容,教师可以立足现代人际交往原则并结合中华传统美德来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一是立言立德。武术公共课教师应该具有正直谦逊的个人品德,为学生树立道德榜样,这对教师赢得学生的信任无疑会起到重要作用。二是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不管在教学还是在生活中,要主动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充分理解学生和信任学生。三是教师要多关心和鼓励学生。随着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运动的难度也越来越大。老师不但传授学生武术技法,更要从精神上给予学生鼓励和支持,帮助学生克服困难,不断提高技术水平。
三、结束语
高校武术公共课教学改革及创新必须多管齐下,在优化师资队伍基础上,创新教学内容及方式方法,通过武术公共课教学带给学生畅快的情绪体验,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和进取精神,促进学生良好身心素质的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周大坤,学校武术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淡化套路、突出方法、强调应用[J].时代教育,2013(17):20-21.
[2]杨少雄,普通高校太极拳运动发展现状与对策浅探[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1(05):11-13.
[3]王征,曹蕾蕾,齐建勇.辽宁省五所高等院校武术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4(01):44-46.
[4]王建军,东北三省普通高等院校武术教学现状与发展趋势的研究[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04):33-34.
[5]张艳红.呼和浩特市普通高校太极拳课程普及现状及推广对策研究[D]. 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6]黄懿,雷涛.独立学院体育专业武术普修课教学改革与创新[J].安顺学院学报,2010(03):55-56.
关键词:高校;武术教学;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37(2017)02-0045-03
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中国武术的独特价值引起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然而,中国不少高校对于武术公共课还不够重视,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武術价值的发挥。
一、高校武术公共课教学现状及问题
(一)教学内容枯燥无味
第一,教学内容不能与时俱进,实现多样化发展。目前,由于高校武术公共课教学内容多以太极拳、初级长拳为主,散打、自由搏击等竞技类武术运动项目内容涉及很少,没有全面展现中国武术派系繁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特点,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教学内容未能充分体现中国武术文化博大精深的特点。以太极拳教学为例,教学内容也只是停留在表面的套路与形式。太极拳拳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阴阳相生相克的哲学理念。迄今为止,太极拳经历数百年的传承和发展,其技击原理得到不断丰富和发展,而目前,高校武术教学中多强调太极拳的健身作用,对其技击及文化内涵极少涉及。第三,缺乏系统的武术理论教学。武术发源于中国,融健身、技击和人格修养为一体,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密不可分,同时还与中医经络学说有很深的渊源。经过历朝历代的传承,中国武术的流派纷繁复杂,各具特点。深入学习和了解武术理论知识,对于培养高校学生的武术兴趣和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高校武术公共课理论教学多沦为一种表面形式,不够深入和系统。
(二)教学方法缺少创新
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我国高校对于武术公共课普遍不够重视。教学方法和手段较为单一,教学形式缺乏创新,侧重于技术动作的教学,多数是照本宣科。大学生认知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喜欢拓展和尝试新事物,呆板的教学方法不适应大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无法体验到武术的独特内涵和乐趣,进而对学习武术失去兴趣。
(三)武术器材添置不足
由于对武术公共课教学不够重视,不少高校不同程度地存在武术器材陈旧落后、添置不足等现象,这也是导致高校学生对武术学习兴趣不浓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高校体育设施多表现为“大件新、中件缺、小件旧”(其中大件包括塑胶跑道、篮球场、体操馆等,中坚包括乒乓球台、杠铃等,小件包括羽毛球拍、哑铃、刀、剑、篮球等),特别是武术专用的刀、红缨枪、剑、棍等“冷门”武术器械更是更新不足,较为陈旧。
二、高校武术公共课教学改革及创新路径
(一)优化师资队伍
高校武术公共课教学改革及创新离不开一支强大的师资队伍。高校要高度重视武术公共课教学,着力建设一支既掌握系统武术理论知识,又精通武术实践的师资队伍。第一,严格对武术公共课教师队伍中非武术专业教师的准入,对不具备相应武术理论及实践能力者不得安排其从事武术公共课教学。第二,对现有师资力量进行系统培训,包括传统文化、教学方法、教育心理学等方面的培训,分批次组织教师到国内体育类重点高校去观摩学习。第三,从国内体育类重点高校引进高层次武术专业人才担任武术公共课教师。第四,定期开展教学质量考核工作。考核的重点是教师的教学能力。对于无法胜任武术公共课教学工作的教师,要及时调整到其他岗位。
(二)创新教学内容
1.进一步强化武术理论教学
首先,把传统文化与武术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武术学习中领略到传统文化精神,增强学习乐趣和效果;其次,将中医经络学说与武术联系起来,既让学生认识到武术独特的健身价值,又让他们了解到传统医学的博大精深;再次,将武术技击与哲学联系起来,让学生认识到攻与防、矛与盾的辩证关系,不单从武术动作形式上学习到武术的“形”,更要从武术动作含义上领会到武术的“神”。
2.将传统气功锻炼融入到武术教学内容中
武术起源于中国古代,人们通过观察分析人与野兽、人与人的搏斗技巧而创造了各种武术技术。在这个过程中,由于人们对人类身体机能认识的不断加深,形成了融合呼吸、意识、动作为一体的独特锻炼方法——传统气功。传统气功在增强人体机能,提高攻防能力上体现出了较高的价值,从这一角度上理解,武术与气功的关系非常密切。因此,高校应把传统气功锻炼方法和手段融入到武术教学内容之中。
3.挖掘武术精华,促进学生个人修养的提升
中国武术在传承过程中,经过长时间的积淀,形成了独特道德文化——武德。不少武术流派在其门规中对武德都有专门的规定,其中包括保护弱者,不得依仗技艺实施偷盗、抢劫等违法乱纪的行为等。这些要求体现了中国传统道德的精华,也符合当今的时代要求。高校在开展武术公共课教学的时候,要依托武术培养学生坚韧不拔、顽强不屈、坚守正义的个人品质,促进学生个人修养的提升。
(三)改革教学方法
1.课前活动新颖多样
课前活动指的是武术课的准备活动。从武术运动的角度来看,准备活动的功能主要是使运动者全身各主要肌群、关节和韧带在正式运动之前得到充分舒展,从而预防和避免出现运动损伤。从这一目标出发,教师可以把一些模仿性、诱导性或者是分解练习列入准备活动内容,还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爱好,充分发挥自己的运动特长,有选择性地进行准备活动,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武术特长和兴趣。
2.课中教学生动活泼
高校学生正处于对外界充满好奇和探究的年龄阶段,对于具备“新、奇、美”特点的事物有着强烈的兴趣。武术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在武术课上运用优美动作示范来提高学生对于武术的兴趣。例如,在腾空外摆腿的教学中,武术教师可以选派运动技术较好的学生进行动作示范,当学生们见到自己的同龄人以潇洒、利落的动作完成腾空摆腿以后,内心会产生一种敬佩和羡慕的感受,并自然生发出一种学习和效仿的冲动。除了充分发挥示范作用,教师在武术课上的讲解同样重要。在对武术知识和动作的讲解过程中,教师既要做到耐心细致,又要注意尽量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阐述武术专业知识,做到深入浅出。另外,教师在讲解中还要把教学和学生的课余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明白武术锻炼与自己日常生活、学习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四)增加武术器材投入
为提高武术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对武术的兴
趣,学校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有针对性地添置武术器材。具体操作上,可以采取先调查后投入的办法。首先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学生爱好调查,同时让学生填写最为喜爱的武术器材,在调查统计基础上,学校进行统一询价,根据学校的经济情况做好预算,最后通过招标统一采购武术器材。采取这种办法添置武术器材,一是针对性强,能够保证增加的武术器材满足学生需要;二是可以节约经费,避免浪费。
(五)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融洽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在武术教学中兴趣的保持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学生对教师充分信任,有利于师生沟通互动,这对于教师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很有帮助。教师可以据此来调整教学安排,做到因材施教。其次,教師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关心和帮助,能够避免和减少学生的运动损伤。最后,教师和学生之间关系融洽,学生在身心愉悦的环境中学习和锻炼,有助于学生树立信心,强化学习兴趣和动力。根据教学内容,教师可以立足现代人际交往原则并结合中华传统美德来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一是立言立德。武术公共课教师应该具有正直谦逊的个人品德,为学生树立道德榜样,这对教师赢得学生的信任无疑会起到重要作用。二是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不管在教学还是在生活中,要主动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充分理解学生和信任学生。三是教师要多关心和鼓励学生。随着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运动的难度也越来越大。老师不但传授学生武术技法,更要从精神上给予学生鼓励和支持,帮助学生克服困难,不断提高技术水平。
三、结束语
高校武术公共课教学改革及创新必须多管齐下,在优化师资队伍基础上,创新教学内容及方式方法,通过武术公共课教学带给学生畅快的情绪体验,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和进取精神,促进学生良好身心素质的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周大坤,学校武术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淡化套路、突出方法、强调应用[J].时代教育,2013(17):20-21.
[2]杨少雄,普通高校太极拳运动发展现状与对策浅探[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1(05):11-13.
[3]王征,曹蕾蕾,齐建勇.辽宁省五所高等院校武术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4(01):44-46.
[4]王建军,东北三省普通高等院校武术教学现状与发展趋势的研究[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04):33-34.
[5]张艳红.呼和浩特市普通高校太极拳课程普及现状及推广对策研究[D]. 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6]黄懿,雷涛.独立学院体育专业武术普修课教学改革与创新[J].安顺学院学报,2010(03):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