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 探究周围性面瘫恢复不同时期理疗的治疗效果。 方法 将50例面瘫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选择常规药物治疗和面肌功能训练,治疗组除了药物治疗和面肌训练外,再加物理因子治疗,比较2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和治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物理因子对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显著。
【关键词】 理疗 面瘫 周围性
面瘫,学名面神经麻痹,也称面神经炎、贝尔氏麻痹、亨特综合症,俗称歪嘴巴等,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引起面神经麻痹的病因有多种,临床上分为中枢型面神经麻痹和周围型面神经麻痹两种。常见病因为:(1)感染性病变,感染性病变多由潜伏在面神经感觉神经节内休眠状态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被激活引起;(2)耳源性疾病,(3)自身免疫反应;(4)肿瘤;(5)神经源性;(6)创伤性;(7)中毒,如酒精中毒,长期接触有毒物;(8)代谢障碍,如糖尿病、维生素缺乏;(9)血管机能不全;(10)先天性面神经核发育不全。
多数患者往往于清晨洗脸、漱口时突然发现一侧面颊动作不灵、嘴巴歪斜。病侧面部表情肌完全瘫痪者,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病侧不能作皱额、蹙眉、闭目、鼓气和噘嘴等动作。鼓腮和吹口哨时,因患侧口唇不能闭合而漏气。进食时,食物残渣常滞留于病侧的齿颊间隙内,并常有口水自该侧淌下。由于泪点随下睑外翻,使泪液不能按正常引流而外溢。其中周围性面瘫发病率很高,而最常见者为面神经炎或贝尔麻痹。部分患者可有舌前2/3味觉障碍,外耳道疱疹等。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临床常采用糖皮质激素、抗病毒药、B族维生素、巴氯芬及理疗等常规方法,康复训练作为治疗各种原因所致周围性面瘫的一个重要方法,在创伤性面瘫以及面神经——舌下神经吻合术造成的运动不协调的治疗方面,已有报道取得了很好疗效。但是面肌功能锻炼治疗等康复训练的效果对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效果研究较少,因此本文收集门诊病例50例,以物理因子为主配合药物治疗及面肌功能锻炼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周围性面瘫患者50例,男26例,女24例;年龄15~73岁;病程1~90天,以发病2~25天者居多;其中左侧21例,右侧29例。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强的松片2片/tid,每3~4天减半至停药;弥可保1片/tid至恢复;面肌功能训练:闭眼、吹口哨、鼓腮、示齿等自我锻炼。[1]
治疗组:除了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面肌功能训练外,还给予物理因子治疗。
具体方法如下:
急性期:(病程1~15天)理疗方法:
①五官超短波:上海医疗器械技术公司生产,行患侧乳突区及面神经额支、下颌支并置,温热量,各8分钟。
②超声波:日本伊藤公司生产,US-700型,3MHz,1.0~1.05W/cm2,5min,将探头沿面神经走向移动。
③He-Nel激光:上海嘉定光电仪器有限公司生产,功率30mw,波长632.8nm,用光纤作穴位照射,分别取三组穴位:(1)四白、阳白(2)颊车、地仓(3)翳风、下关,每组照射5分钟。
恢复期:(病程大于15天)理疗方法:
①电刺激:
a.中频电刺激:北京奔奥新技术有限公司生产,BA2008-Ⅲ型,处方29周围神经损伤,20分钟,电极分别沿面神经走形贴至脸部,强度调节至患者耐受量。
b.低频脉冲电刺激:北京御健康复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DXZ-2型,波形方波,频率0.5Hz,脉宽300ms,圆形电极是阴极,分别放至面神经的3个分支的运动点上,强度调节至患者耐受量,每个分支治疗时间为5分钟。
②超声波:治疗方法同急性期。
③He-Nel激光:治疗方法同急性期。
1.3 治疗效果
参照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标准进行评定。[2]痊愈:面部两侧对称,各区功能正常;有效:额纹及鼻唇沟基本纠正,闭眼及露齿仅有轻度障碍,较前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无效:额纹及鼻唇沟不对称,闭眼及露齿严重障碍,较前恢复不明显。总有效率=(痊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结果
对照组中,痊愈6例(24%),有效7例(28%),无效12例(48%),总有效率为52%。治疗组中,痊愈21例(84%),有效3例(12%),无效1例(4%),总有效率(96%)。治疗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由于对照组(P<0.01)。
结论
部分学者认为在面瘫患者发生症状的初始阶段是不适合进行康复训练的,甚至是有害的。认为康复性训练加强了健侧肌肉运动,加剧了面部的运动不协调性,但是本研究的实验中并没有发现这个现象。作者认为,在进行康复训练的过程中,健侧肌肉的运动是很难避免的,这样也可以使患者正确地掌握运动患侧肌肉的方法,但是这也提示医生一旦患者掌握了肌肉正确运动的技巧,就应该在康复训练中更多地单独训练患侧肌肉,避免使用检测肌肉。因此在掌握正确的训练方法的同时,早期进行康复训练是非常有效的,医生要注意确保正确的方法即可。
有学者认为面部肌肉系统在其支配神经病变及恢复的过程中,不仅接收原来的神经支配,诸如蝶腭神经、三叉神经等原本不该对面部肌肉进行支配的神经也参与到支配行为中,这是导致面瘫后连带运动或面肌抽搐等并发症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康复训练可以抑制这些神经的支配过程,减少额外的神经对面部肌肉运动的干扰,减轻并发症的症状。同时康复训练还能够促进面部的血液循环,延缓或组织面瘫后面部肌肉的萎缩现象,对面部神经麻痹之后产生的面部肌肉不协调也有很好的改善效果。
现代医学认为周围性面瘫是人体在疲劳、熟睡、头面部受风、凉刺激等条件下,免疫力下降,病毒趁机而入,引起面神经水肿、髓鞘或轴突不同程度变性,之面神经压迫、缺血、麻痹甚至变性而引起临床症状。故早期治疗主要控制炎症,消除水肿,改善血供。中后期治疗主要是恢复神经传导功能和加强肌肉收缩力。针对周围性面瘫患者发病的不同时期,用康复训练等物理因子配合药物治疗及面肌功能锻炼的疗法,具有明显的治愈好转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温昌明,张保朝。康复训练治疗不同程度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疗效比较 J 中国临床康复,2004,8(13):2446-2447
[2]王声强,白亚平,王子臣。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评估及疗效判定标准方案(草案)(J) 中国针灸,2006,26(1):829-832.
【关键词】 理疗 面瘫 周围性
面瘫,学名面神经麻痹,也称面神经炎、贝尔氏麻痹、亨特综合症,俗称歪嘴巴等,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引起面神经麻痹的病因有多种,临床上分为中枢型面神经麻痹和周围型面神经麻痹两种。常见病因为:(1)感染性病变,感染性病变多由潜伏在面神经感觉神经节内休眠状态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被激活引起;(2)耳源性疾病,(3)自身免疫反应;(4)肿瘤;(5)神经源性;(6)创伤性;(7)中毒,如酒精中毒,长期接触有毒物;(8)代谢障碍,如糖尿病、维生素缺乏;(9)血管机能不全;(10)先天性面神经核发育不全。
多数患者往往于清晨洗脸、漱口时突然发现一侧面颊动作不灵、嘴巴歪斜。病侧面部表情肌完全瘫痪者,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病侧不能作皱额、蹙眉、闭目、鼓气和噘嘴等动作。鼓腮和吹口哨时,因患侧口唇不能闭合而漏气。进食时,食物残渣常滞留于病侧的齿颊间隙内,并常有口水自该侧淌下。由于泪点随下睑外翻,使泪液不能按正常引流而外溢。其中周围性面瘫发病率很高,而最常见者为面神经炎或贝尔麻痹。部分患者可有舌前2/3味觉障碍,外耳道疱疹等。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临床常采用糖皮质激素、抗病毒药、B族维生素、巴氯芬及理疗等常规方法,康复训练作为治疗各种原因所致周围性面瘫的一个重要方法,在创伤性面瘫以及面神经——舌下神经吻合术造成的运动不协调的治疗方面,已有报道取得了很好疗效。但是面肌功能锻炼治疗等康复训练的效果对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效果研究较少,因此本文收集门诊病例50例,以物理因子为主配合药物治疗及面肌功能锻炼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周围性面瘫患者50例,男26例,女24例;年龄15~73岁;病程1~90天,以发病2~25天者居多;其中左侧21例,右侧29例。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强的松片2片/tid,每3~4天减半至停药;弥可保1片/tid至恢复;面肌功能训练:闭眼、吹口哨、鼓腮、示齿等自我锻炼。[1]
治疗组:除了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面肌功能训练外,还给予物理因子治疗。
具体方法如下:
急性期:(病程1~15天)理疗方法:
①五官超短波:上海医疗器械技术公司生产,行患侧乳突区及面神经额支、下颌支并置,温热量,各8分钟。
②超声波:日本伊藤公司生产,US-700型,3MHz,1.0~1.05W/cm2,5min,将探头沿面神经走向移动。
③He-Nel激光:上海嘉定光电仪器有限公司生产,功率30mw,波长632.8nm,用光纤作穴位照射,分别取三组穴位:(1)四白、阳白(2)颊车、地仓(3)翳风、下关,每组照射5分钟。
恢复期:(病程大于15天)理疗方法:
①电刺激:
a.中频电刺激:北京奔奥新技术有限公司生产,BA2008-Ⅲ型,处方29周围神经损伤,20分钟,电极分别沿面神经走形贴至脸部,强度调节至患者耐受量。
b.低频脉冲电刺激:北京御健康复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DXZ-2型,波形方波,频率0.5Hz,脉宽300ms,圆形电极是阴极,分别放至面神经的3个分支的运动点上,强度调节至患者耐受量,每个分支治疗时间为5分钟。
②超声波:治疗方法同急性期。
③He-Nel激光:治疗方法同急性期。
1.3 治疗效果
参照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标准进行评定。[2]痊愈:面部两侧对称,各区功能正常;有效:额纹及鼻唇沟基本纠正,闭眼及露齿仅有轻度障碍,较前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无效:额纹及鼻唇沟不对称,闭眼及露齿严重障碍,较前恢复不明显。总有效率=(痊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结果
对照组中,痊愈6例(24%),有效7例(28%),无效12例(48%),总有效率为52%。治疗组中,痊愈21例(84%),有效3例(12%),无效1例(4%),总有效率(96%)。治疗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由于对照组(P<0.01)。
结论
部分学者认为在面瘫患者发生症状的初始阶段是不适合进行康复训练的,甚至是有害的。认为康复性训练加强了健侧肌肉运动,加剧了面部的运动不协调性,但是本研究的实验中并没有发现这个现象。作者认为,在进行康复训练的过程中,健侧肌肉的运动是很难避免的,这样也可以使患者正确地掌握运动患侧肌肉的方法,但是这也提示医生一旦患者掌握了肌肉正确运动的技巧,就应该在康复训练中更多地单独训练患侧肌肉,避免使用检测肌肉。因此在掌握正确的训练方法的同时,早期进行康复训练是非常有效的,医生要注意确保正确的方法即可。
有学者认为面部肌肉系统在其支配神经病变及恢复的过程中,不仅接收原来的神经支配,诸如蝶腭神经、三叉神经等原本不该对面部肌肉进行支配的神经也参与到支配行为中,这是导致面瘫后连带运动或面肌抽搐等并发症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康复训练可以抑制这些神经的支配过程,减少额外的神经对面部肌肉运动的干扰,减轻并发症的症状。同时康复训练还能够促进面部的血液循环,延缓或组织面瘫后面部肌肉的萎缩现象,对面部神经麻痹之后产生的面部肌肉不协调也有很好的改善效果。
现代医学认为周围性面瘫是人体在疲劳、熟睡、头面部受风、凉刺激等条件下,免疫力下降,病毒趁机而入,引起面神经水肿、髓鞘或轴突不同程度变性,之面神经压迫、缺血、麻痹甚至变性而引起临床症状。故早期治疗主要控制炎症,消除水肿,改善血供。中后期治疗主要是恢复神经传导功能和加强肌肉收缩力。针对周围性面瘫患者发病的不同时期,用康复训练等物理因子配合药物治疗及面肌功能锻炼的疗法,具有明显的治愈好转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温昌明,张保朝。康复训练治疗不同程度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疗效比较 J 中国临床康复,2004,8(13):2446-2447
[2]王声强,白亚平,王子臣。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评估及疗效判定标准方案(草案)(J) 中国针灸,2006,26(1):829-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