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职院校开展定向运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xen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我省高职院校开展定向运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论证了定向运动对培养现代化的新型人才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适合在我省高职院校中进行开展。
  关键词 江苏省 高职院校 定向运动 可行性
  
  定向运动是一项体力与智力相结合的新兴体育项目,运动员在一张详细精确的地图和指南针的帮助下,以最短的时间,按顺序到访地图上所标示路线的各个点标,在每一个点标之间选择自己认为的最佳路线直到终点。定向运动最早起源于瑞典和挪威,最初只是一项军事体育活动,随后慢慢发展成为一项体育运动。定向运动1983年引入我国,1991年成立中国定向运动委员会,1992年中国成为国际定向运动联合会的正式成员国。而后定向运动在我国迅速推广,并且成为迅速蓬勃发展的一个新兴运动项目。目前在我省一些本科院校如东南大学等高校定向运动开展的较好,而大部分高职院校因受办学资源和观点的制约,定向运动的开展不容乐观。本文就我省高职院校开展定向运动的可行性进行研究,为加快定向运动进驻我省高职院校提供参考。
  
  1 研究方法
  
  1.1文献资料法
  查阅体育期刊,定向网站,阅读了国内外有关定向运动书籍和教育部有关开展定向运动文件,为本课题研究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1.2逻辑分析法
  在充分查阅文献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
  
  2 结果与分析
  
  2.1我省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开设定向运动的必要性
  2.1.1定向运动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需要
  当代大学生特点解明,个性突出,对未知事物有强烈好奇心并富挑战性和冒险精神。而定向运動是一项智力性体育运动,它本身的特点不是一味地拼体力,而是利用自己的智慧、一丝不苟的精神和认真的态度去分析和解决问题。项目的挑战性、冒险性、知识性和竞争性符合当代大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大学生在生理、心理和知识方面完全具备这些条件,只要予以正确指导,他们就能理解并接受这项运动。因此,定向运动进驻高职院校体育课堂有其适应的土壤。
  2.1.2定向运动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性,提高学生独立能力
  定向运动要求参加者在路途中必须独立地频繁读图,对照地形,以确定自己所在的方位,快速决定前进完全靠自己来判断所有事情,没有任何提示,只有自己独立处理路线中所发生的各种问题,依次一个一个点标的不停判断寻找。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自己的果断独立能力决定了路线的正确与否,从而影响整个比赛的进程。所以说,定向运动对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判断能力非常有效。我们可以想象得出,当你一个人置身在大自然中没有方向时,这时所能做的就是依靠自己,相信自己。
  2.1.3定向运动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耐力素质的发展
  随着现代化的飞速发展,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工作学习压力越来越大,现代社会对人体抗疲劳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作为提高耐力的有效手段——长跑运动,由于其枯燥乏味的特点,又加上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吃不了苦,很难吸引广大学生的积极参与。随着定向运动这一新鲜时尚的运动加入到课堂教学内容中,使学生对提高自己的耐力素质不再因枯燥乏味的长跑而发愁。定向运动所特有的趣味性使学生乐于坚持长时间的耐力锻炼,她们穿梭于空气清新的丛林、山地、溪流、沙滩、湖泊等自然风光之间,角逐着体力,较量着智力。学生在不断的判断地形和选择路线中,快乐地接受野外生存训练,不知不觉中锻炼了耐力,同时也提高了意志力。
  2.1.4定向运动能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结协作意识
  体育教学过程中有时进行各种教学比赛,往往忽略了学生身体素质的差异,过分强调比赛的名次、成绩,比赛成了一小部分身体素质好的学生表演的舞台,更多的学生只能沦为看客、配角。久而久之,产生了厌倦体育课的不良情结。定向运动从学生具体情况出发,在比赛活动前,进行合理搭配,体力好的与体力弱的(可能智力高的)同学分在同一组。活动过程中,学生之间可进行协调分工,体力与智力进行有机结合,提高了学生的竞争意识,竞争中团体成员相互配合,群策群力,让每个学生都真真切切的体会到自己的价值,发挥自己的优势,充分认识到竞争机制协作的效率高于单纯的竞争。
  
  2.2江苏省高职院校开展定向运动的可行性
  2.2.1有明确的政策保障
  2002年9月,教育部以教体艺[2002]13号文件下发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纲要中提出在全国高等学校的体育课程中开发自然环境资源,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开展野外生存。生活方面的教育与训练。2003年7月教育部又以教体艺[2003]7号文件下发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方案中把定向运动列为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必修课程”中的“主干课程”。2004年教育部又将定向运动列入全国中小学“2 1”项目教材内容。以上一系列政策与法规,为定向运动在各级各类学校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2.2.2场地、器材便利适合高职院校开展此项目
  定向运动是一项“回归自然体育”的运动项目,要求学生放松身心,融入自然,在自然这个大环境中,培养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由于定向运动需要的场地简洁、便利,可根据教学内容、人数,有选择的灵活进行,加上学校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教学场地广阔,周边又有很多可利用的自然环境,有这些基本条件作保证,定向运动得以在学校的体育教学中顺利实施。而且定向运动项目所需器材——指南针。价格便宜,且久经耐用,在开展此项目的同时,避免了体育器材的二次投入,节约体育经费。经济实惠就我们国家目前的现状而言,是十分可取的,有助于得到学校主管部门、领导的认可,保证这项运动的顺利开展。
  2.2.3有较为完善的学科体系
  定向运动经过百年的发展,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学科体系,理论部分主要包括:定向运动基础理论、地理知识、电脑绘图、竞赛组织与裁判、场地设施布置等;实践部分主要包括:运动器材的使用、实地识图、路线选择、定向技能、体能训练等。通过教学和竞赛,主要培养大学生五大技能:一是熟练地使用地图和指南针;二是在野外能迅速地辨别方向;三是在野外迅速、果断又细心地选择最佳行进路线;四是具有良好的越野奔跑的体能和野外生存技能;五是较全面地掌握组织和开展定向运动的知识。完整的学科体系使大学体育课程开设定向运动变得实际又可行。
  2.2.4有较好的定向运动环境和师资队伍
  我省本科院校的定向运动开展的非常好,特别是东南大学等高校。2005年1月和2006年7月我省教育厅在东南大学分别举办了两次普通高校“定向运动”师资培训班,为我省特别是高职院校培养了一批定向运动教师,为定向运动在我省高职院校的开展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
  
  3 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定向运动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需要,能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竞争意识,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性,提高学生独立能力。
  3.1.2定向运动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耐力素质的发展和身心发展。
  3.1.3我省良好的定向运动环境和定向师资培训,为我省高职院校定向运动的开展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
  
  3.2建议
  3.2.1在高职院校加大宣传力度,印发相关资料书籍,在校园内营造学习推广定向运动的氛围,让广大大学生对定向运动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3.2.2尽可能的利用学校周边的自然环境,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增加社会阅历。
  3.2.3定向运动教学应以增强学生体质,为首要任务;要与高职教育特点相结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其他文献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网络文学已经形成自己的生产机制,这种机制以网络技术为基础,既根植于原有的文学生产机制,又突破了传统的模式和限制,形成了以受众、资本、技术和政策等为核心的生产机制。这种新的生产机制虽然释放了巨大的文学生产力,在短期内占有了可观的市场份额,但是尚未形成独立、成熟和系统的评价体系,存在亟需解决的难题。   一、文学生产机制的建立与变革  生产机制是一个经济学概念,马克思、恩格斯等早就从
日前,食品集团津港公司与四川省天兆畜牧科技公司就生猪养殖基地项目签订长期战略协议。项目位于北大港农场,规划面积2.1万平方米,总投资3800万元,现存栏原种猪约2400头,预计年提供
免疫无口蹄疫就是通过对动物进行免疫接种的方式来控制、扑灭和消灭口蹄疫疫病。免疫接种,就是将人工制备的某种病原的抗原或抗体注入机体,使机体获得对该疾病的特异免疫力;
后危机时代下,从法理上阐释市场监管体系,对重建新型市场监管体系、解决监管失灵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市场的扩张和社会的转型,市场监管失灵频频出现,因此,市场经济的正常
羔羊出生后,要立即清除口腔中的粘液,并在母羊舐干羔羊的同时帮助擦干。健康的羔羊生后很快就能站立起来找乳吃。应当在羔羊生后30 min内吃饱第一次初乳。初乳里含有丰富的蛋
半坡之上,乡中学校舍简陋。整个校园三栋房子,第一栋是教室,第二栋是教师兼男生宿舍,第三栋是食堂兼女生宿舍。没有茂盛而硕大的树木,更没有红花绿草,只有零零落落的几棵水桐树形色疲惫。操场难得的开阔、大气,没有环形跑道,篮球架上的球篮破烂得只剩下几根细绳子有一搭没一搭地吊在空中。整个乡中学没有围墙,左面凌空修砌了一堵青石堡坎,右面和一大片桔子林为邻,风从四面八方吹过来,又无遮无拦地吹过去。也时不时有走散
"世界上最可怕的东西,是你十七岁的女儿——田妍靠在卫生间门外,自认为明白了一个真理。"周李立的中篇新作《布鲁克林宝贝》开篇即给出了小说的主人公田妍的现实情境——日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