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提到维系中国社会演进的两种情结,一是故土情结,二是历史情结。前者促使中国历史在安土重迁的圆规下行走着完整而残缺的圆圈,后者则以“祖制”和“圣言”囿禁着延续千年、行将就木的传统世界。
以费氏的理论看来,刘迪生长篇报告文学《南国高原》中的徐克成无疑属于异类。因为他不仅是故土的叛逃者,客家人似的从江苏南通辗转沿海乃至世界;更是红色正统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叛逆者,在社会主义体制下竟然首开 “私”立医院的先河并张扬得如此辉煌!“时哉,时哉!”徐克成有幸与这个“拨乱反正”的非常时代天衣无缝地对接,让自己的非凡人生“羽(异)化”得面目全非而喜、惊失措。
他应该是那一代曾渴想“世界一片红”的经典遗民。堂吉诃德的喜剧是阿Q永远也看不懂的有字天书。是不是骨子里的“叛逆”情结呢?徐克成选择了这一条布满荆棘的生命旅途:他在最得意时背井离乡,在最信守处遭际合作伙伴的背弃,在最艰难境况下创办复大肿瘤医院,却又自身遭遇癌症的挟持折磨……他的全部生活总是充满逼仄与险阻。
刘迪生在文章中将他与普罗米修斯相提并论。普氏盗取“天火”的那一刻,他背弃了神界的冠冕,然而当无情的风沙吹起,当高加索山上的神鹰啄食他的心脏时,他却对着宙斯的方向发出轻蔑的微笑,因为在他殷红的血迹上,倒映着苍生顶礼膜拜的余影。于是我们在此领悟到,有时候的叛逆是为了成就另一种皈依,背弃是为了完成另一种拯救。
南粤这片土地,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客家人大海朝宗的文化家园。正是在这里,徐克成受知于袁庚等先贤的青眼,让他的后半生告别平庸,当然也堕入炼狱。完全是 “盗火者”情彩的徐克成,将
东洋、 南洋、 西洋一切医学成果的“洋”玩意—硬件、软件,几乎 “全盘接受”地搬上了他的“复大”盛宴。让无数癌症患者在死亡的阴影中死里逃生,一个个生命的歌谣缠绵悱恻,动人魂魄,我在这里看到的是一滴青灯的微明和万缕佛光的普照。最令人惊讶的是,“复大”“红包”的绝迹,让据说是“中国国情”的“国情”,在此情何以堪?
作者在书中也毫不避讳地指出:“徐克成和他的医学世界,是一块突兀在东方文化版块的精神高原,一千个作者笔下会有一千个徐克成,在我的眼里,徐克成是这个时代极为罕见的南国地标式人物。”
读完这部文笔酣畅淋漓的书稿,静下心来独自坐在茶室一隅,相伴满室茗香,“地标式人物”这5个字,久久地萦绕于怀。所谓的“地标”,与高度大抵是密不可分的。刘迪生笔下的“高原”和这个“地标式人物”呢?在我看来,仅仅是一种精神文化的心理高度—并不是古人自况的虚幻无极而高不可攀,有如创世纪鸿蒙中普度众生的一块安全高地罢了,对我们凡俗而言,其实是可以一蹴而就的。但是,就这举步之劳,三尺之远,却是多少人一辈子也跨不过的天堑鸿沟、走不完的万里征途。那是因为,东方成王败寇的功利哲学,从来就不知私有制为何物的伦理报复,在传统价值观颠覆之后, 政治操守的堕落和文化常识的沉降,道德底线的崩溃,人格的矮化、蜕化与白化,已经怵目惊心。
有人认为此类文字是没有文学价值的。我不敢苟同。不管是茨威格的《三作家》,还是夏托布里昂的自传以及我们的《哥德巴赫猜想》,它们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有目共睹的。我如此看好《南国高原》,是这部作品的思想张力和艺术构建的独具匠心。
(作者系鲁迅文学院副院长)
《西方政治思想史》(上下册)
【英】约翰·麦克里兰 著
彭淮栋 译
中信出版社
2014年8月版
从苏格拉底到马基雅维利,从霍布斯到马克思,麦克里兰将42位人类历史上“最睿智的心灵”置于故事的中心;他带领我们发现,在历史的舞台上,每位政治思想家的观念创造背后的灵魂血肉以及智慧热情,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政治思想史入门读物。
【《叶:百年动荡中的一个中国家庭》
美】周 锡 瑞 著 史金金 孟繁之 朱琳菲 译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14年7月版
本书透过中国百年历史中一个家庭的变迁,从晚清到“文革”结束,把整个国家史诗般的记述人性化地展示出来。作者周锡瑞是当今美国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中最有成就的学者之一,曾获美国中国学研究的两个最高奖—费正清奖和列文森奖。
《探访美国政党政治:美国两党精英访谈》
赵忆宁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4年8月版
本书作者在2013年6~7月到访美国8个城市,对50多位美国民主、共和两党在联邦、州、县三级的精英面对面深度访谈。主题侧重涵盖两党的社会基础、基本理念、组织架构、运作规则、经费来源等方面,窥视并探寻了美国政党政治生态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