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大量译制片不断涌入中国,为中国观众带来了一道道异城文化大餐,然而,西片的翻译却受到影视画面、语言形式和观众层次等因素的制约。因此具有不同于文学翻译的一些特点,在实际翻译过程中除了考虑影视语言的特点之外,还要考虑口型制约及观众的接受等因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翻译出有创造性的译作来。
【关键词】西片翻译 制约因素 策略
前言
电影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形式。它融合多种艺术手段,传播着西方的文化知识和风土人情、反映丰富多彩的大众生活,观众从中可以得到艺术上的享受。译制片如今已经成为我国电影界一道亮丽的风景。它开阔了中国观众的眼界,让我们感受到了语言带来我们的无穷魅力,成为不同文化层次观众雅俗共赏的文化大餐。
影视翻译是近年来兴起的一个新的翻译领域,受影视画面、语言行式和观众层次等因素的制约,影视翻译与一般文学翻译相比具有相当难度,同时也具备自身的一些特点。
1、语言形式的不同
从接受途径来看,电影的语言不同于文学的语言。小说、故事的语言要比影视的语言更为正式和规范,因为人们通常读小说和故事,而看影视,这就对影视的译文形式有了要求。同样一句译文,用眼睛去看时觉得没什么不妥,可当你用耳朵去听时就也许会觉得不自然。电影的故事情节,是由人物或人物之间的道白和对话表现的。其语言具有通俗化和口语化,而且,影视作品的观众的范围也很广,从孩子到老人都是潜在的观众“观众的大众化分布必然要求影视语言的大众化。”这就要求影视语言要通俗易懂,符合大众的文化期待。如影片《蝙蝠侠》中的一段对白,
Batman:How much do youweight?
Vicky:About 1 20 pounds,I think
Batman:Hold On
Vicky:AAHI OOH!
译文:蝙蝠侠:多重?
维其:120磅吧
蝙蝠侠:抓紧。
维其:啊!噢!
在译文中将“you”省略,将“I think”译为“吧”,简洁明了,很符合汉语的口语特点。观众更容易接受。
2、口型的制约
一部译制片的成功有多种因素:除了原剧本和演员的表演之外,剧本的翻译与配音演员的再表演起了重要的作用。电影译文还要受到时间、演员口型、字幕字数等因素的严格限制。最重要因素就是要对口型。所谓口型“主要就是汉语配音的时间长度和原声完全一致,同时照顾到每句台词第一个音节和最后一个音节的开合”。
由于口型的制约,影视剧本的翻译与其它文学作品就大不相同了。在文字处理时首先要看演员的口型变化及言语的长度,然后再在力求忠实的基础上译出通顺的中文!有时,由于演员的语速太快,我们为了与其口型吻合,只好将原来的“一个完整的句子”简译为“一个短语或词组”:或者有时,为了吻合演员夸张的表演,我们往往根据演员口型的张合的特点将一个很短的句子添加一些词语,让它读起来更长一些,从而增强译片的真实感!
如:在电影《马戏团疑案》(Hor ror ofcl rCUS)中:女主人公指责男主人公背信奔义。
He roine:You son Of a bitchgone back on your words!
译文:女主人公:你这畜生,说话像放屁!
译成“说话像放屁”,既符合口语的特点,又显得有气势,符合人物的性格特点。
然而,当口型的制约与忠实原文出现不可调和的矛盾,我们一般采取“放弃口型的吻合,尊重译文的表达习惯”的原则。下边是电影《飘》(Gone with the wind)中的一段对白:
Mammy:You done had a baby,MissSca rlett,and you ain’t neve r aom‘tObe No 18 and a half inches a,qain, Never,And there ain’t nothina tO do about it
奶妈:你生过孩子了,小姐,你永远也不能回到18寸半了!永—远!我——没——有——办——法!
这位老黑奴奶妈的话语中含有浓浓的黑人英语气息,根据剧情,译语观众可以了解到斯嘉丽刚刚生完孩子没多久,腰围也增加了,正急得让奶妈给量尺寸、想办法。画面中奶妈说这句话时语气坚定,且为自己的正确判断而洋洋得意。译者在处理时结合了画面中奶妈口型的开合程度。运用“一”这一符号来对口型,“永一远!我一没一有一办一法!”,再结合配音演员栩栩如生的配音效果,巧妙处理了口型开合和意义传达的矛盾,把精彩的银屏形象也栩栩如生地传达了出来。
3、接受者不同
一般说来,阅读翻译文字作品的人都是热爱文学、文化程度较高且能欣赏文学的人。如果译文中出现一些西式结构的句子,这并不影响他们对译文的理解。然而,影视片的观众却很难做到这一点。由于影视片的大众化和普及化,各种文化层次的观众都加入译制片的大军中来。所以,。译文的通俗易懂“就显得尤为重要。若不考虑这一点,可能会影响其收视率!
3.1.1 片名的翻译既要高度概括原片内容,又能吸引观众的眼球
译者在翻译片名的时候,要充分考虑观众的因素,从观众的角度出发,好的电影译名应该能够概括影片的内容,给观众一个线索,使观众可以有选择地看自己感兴趣的影片。如Speed译为《生死时速》The Rock译为《石破天惊》,让喜爱警匪片的观众一听名字就有惊险刺激的感觉。Waterloo Bridge译为《魂断蓝桥》The Bridge of Madison County《廊桥遗梦》,光看片名就给人浪漫缠绵,哀婉动人的感受,必定会赚取喜爱爱情片的观众的大把眼泪。
3.1.2 片名的翻译要符合观众的欣赏水平和欣赏习惯
电影片名一般比较简短,有些影片名并不需要译者另行设计,直接翻过来即可,但是即使如此,电影片名的翻译也需要一番功夫的。如Hamlet译为《王子复仇记》就比《哈姆雷特》好,因为前者的合适。
应广大的观众,照顾到了没有接触过英国文学的观众;Gone with the Wind译为《乱世佳人》也颇为传神,“乱世”交待故事发生的背景,“佳人”又点明了影片的女主角,形象地展示出女主人公的坎坷的经历。
3.1.3 台词的不同文化背景
英语影视作品中大量的文化因素的典故、双关语等对译者的文化素养和翻译技巧提出了挑战。译文如不能表达到位,不仅会让中国观众产生误解、曲解,还会降低译制片的艺术性。如在《阿甘正传》中,小阿甘和珍妮在校车上相识,珍妮邀阿甘坐在她旁边,从此两人成为好朋友。阿甘独白了这样句话:
From that day on,we we re alwaystogethe r,Jenny and me flke peas andcarrots She taught me how lO climb
译文:从那天起,我们总是在一起。我们形影不离。珍妮教我爬树。
这里,不可译成“像豌豆和胡萝卜一样”,造成理解上的障碍。可在欧美国家中,豌豆和胡萝卜常用在一起做菜,原文用此比喻形容两个人关系亲密,在译文中,只能改用意译,易于观众理解。
4、结语
电影翻译不同于文学作品的翻译。由于受到影视作品特殊特点的制约,我们在实际翻译过程中除了考虑影视语言的特点之外,还要考虑口型制约及观众的接受等因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翻译出有创造性的译作来。相信在将来,随着电影翻译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我们会欣赏到更多优秀的外国电影。
【关键词】西片翻译 制约因素 策略
前言
电影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形式。它融合多种艺术手段,传播着西方的文化知识和风土人情、反映丰富多彩的大众生活,观众从中可以得到艺术上的享受。译制片如今已经成为我国电影界一道亮丽的风景。它开阔了中国观众的眼界,让我们感受到了语言带来我们的无穷魅力,成为不同文化层次观众雅俗共赏的文化大餐。
影视翻译是近年来兴起的一个新的翻译领域,受影视画面、语言行式和观众层次等因素的制约,影视翻译与一般文学翻译相比具有相当难度,同时也具备自身的一些特点。
1、语言形式的不同
从接受途径来看,电影的语言不同于文学的语言。小说、故事的语言要比影视的语言更为正式和规范,因为人们通常读小说和故事,而看影视,这就对影视的译文形式有了要求。同样一句译文,用眼睛去看时觉得没什么不妥,可当你用耳朵去听时就也许会觉得不自然。电影的故事情节,是由人物或人物之间的道白和对话表现的。其语言具有通俗化和口语化,而且,影视作品的观众的范围也很广,从孩子到老人都是潜在的观众“观众的大众化分布必然要求影视语言的大众化。”这就要求影视语言要通俗易懂,符合大众的文化期待。如影片《蝙蝠侠》中的一段对白,
Batman:How much do youweight?
Vicky:About 1 20 pounds,I think
Batman:Hold On
Vicky:AAHI OOH!
译文:蝙蝠侠:多重?
维其:120磅吧
蝙蝠侠:抓紧。
维其:啊!噢!
在译文中将“you”省略,将“I think”译为“吧”,简洁明了,很符合汉语的口语特点。观众更容易接受。
2、口型的制约
一部译制片的成功有多种因素:除了原剧本和演员的表演之外,剧本的翻译与配音演员的再表演起了重要的作用。电影译文还要受到时间、演员口型、字幕字数等因素的严格限制。最重要因素就是要对口型。所谓口型“主要就是汉语配音的时间长度和原声完全一致,同时照顾到每句台词第一个音节和最后一个音节的开合”。
由于口型的制约,影视剧本的翻译与其它文学作品就大不相同了。在文字处理时首先要看演员的口型变化及言语的长度,然后再在力求忠实的基础上译出通顺的中文!有时,由于演员的语速太快,我们为了与其口型吻合,只好将原来的“一个完整的句子”简译为“一个短语或词组”:或者有时,为了吻合演员夸张的表演,我们往往根据演员口型的张合的特点将一个很短的句子添加一些词语,让它读起来更长一些,从而增强译片的真实感!
如:在电影《马戏团疑案》(Hor ror ofcl rCUS)中:女主人公指责男主人公背信奔义。
He roine:You son Of a bitchgone back on your words!
译文:女主人公:你这畜生,说话像放屁!
译成“说话像放屁”,既符合口语的特点,又显得有气势,符合人物的性格特点。
然而,当口型的制约与忠实原文出现不可调和的矛盾,我们一般采取“放弃口型的吻合,尊重译文的表达习惯”的原则。下边是电影《飘》(Gone with the wind)中的一段对白:
Mammy:You done had a baby,MissSca rlett,and you ain’t neve r aom‘tObe No 18 and a half inches a,qain, Never,And there ain’t nothina tO do about it
奶妈:你生过孩子了,小姐,你永远也不能回到18寸半了!永—远!我——没——有——办——法!
这位老黑奴奶妈的话语中含有浓浓的黑人英语气息,根据剧情,译语观众可以了解到斯嘉丽刚刚生完孩子没多久,腰围也增加了,正急得让奶妈给量尺寸、想办法。画面中奶妈说这句话时语气坚定,且为自己的正确判断而洋洋得意。译者在处理时结合了画面中奶妈口型的开合程度。运用“一”这一符号来对口型,“永一远!我一没一有一办一法!”,再结合配音演员栩栩如生的配音效果,巧妙处理了口型开合和意义传达的矛盾,把精彩的银屏形象也栩栩如生地传达了出来。
3、接受者不同
一般说来,阅读翻译文字作品的人都是热爱文学、文化程度较高且能欣赏文学的人。如果译文中出现一些西式结构的句子,这并不影响他们对译文的理解。然而,影视片的观众却很难做到这一点。由于影视片的大众化和普及化,各种文化层次的观众都加入译制片的大军中来。所以,。译文的通俗易懂“就显得尤为重要。若不考虑这一点,可能会影响其收视率!
3.1.1 片名的翻译既要高度概括原片内容,又能吸引观众的眼球
译者在翻译片名的时候,要充分考虑观众的因素,从观众的角度出发,好的电影译名应该能够概括影片的内容,给观众一个线索,使观众可以有选择地看自己感兴趣的影片。如Speed译为《生死时速》The Rock译为《石破天惊》,让喜爱警匪片的观众一听名字就有惊险刺激的感觉。Waterloo Bridge译为《魂断蓝桥》The Bridge of Madison County《廊桥遗梦》,光看片名就给人浪漫缠绵,哀婉动人的感受,必定会赚取喜爱爱情片的观众的大把眼泪。
3.1.2 片名的翻译要符合观众的欣赏水平和欣赏习惯
电影片名一般比较简短,有些影片名并不需要译者另行设计,直接翻过来即可,但是即使如此,电影片名的翻译也需要一番功夫的。如Hamlet译为《王子复仇记》就比《哈姆雷特》好,因为前者的合适。
应广大的观众,照顾到了没有接触过英国文学的观众;Gone with the Wind译为《乱世佳人》也颇为传神,“乱世”交待故事发生的背景,“佳人”又点明了影片的女主角,形象地展示出女主人公的坎坷的经历。
3.1.3 台词的不同文化背景
英语影视作品中大量的文化因素的典故、双关语等对译者的文化素养和翻译技巧提出了挑战。译文如不能表达到位,不仅会让中国观众产生误解、曲解,还会降低译制片的艺术性。如在《阿甘正传》中,小阿甘和珍妮在校车上相识,珍妮邀阿甘坐在她旁边,从此两人成为好朋友。阿甘独白了这样句话:
From that day on,we we re alwaystogethe r,Jenny and me flke peas andcarrots She taught me how lO climb
译文:从那天起,我们总是在一起。我们形影不离。珍妮教我爬树。
这里,不可译成“像豌豆和胡萝卜一样”,造成理解上的障碍。可在欧美国家中,豌豆和胡萝卜常用在一起做菜,原文用此比喻形容两个人关系亲密,在译文中,只能改用意译,易于观众理解。
4、结语
电影翻译不同于文学作品的翻译。由于受到影视作品特殊特点的制约,我们在实际翻译过程中除了考虑影视语言的特点之外,还要考虑口型制约及观众的接受等因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翻译出有创造性的译作来。相信在将来,随着电影翻译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我们会欣赏到更多优秀的外国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