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踪印度核试验

来源 :兵器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sswyj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8年5月11日,印度在拉贾斯坦邦博克兰基地进行了3次核试验。2天后印度又进行了2次核试验。连续5次核试验引起了世界舆论的一片哗然。那么,印度何以在国际形势十分不利的情况下成功地进行这一系列核试验?国际社会又是如何看待、应对印度迈向核国家努力的呢?
  出尔反尔
  自1947年以来,印度政府一直声称将不制造核武器,并始终以保持自己不制造核武器的和平形象以及积极主张禁止核武器的不结盟国家的政治姿态出现,赢得了世界的广泛赞誉。1954年3月1日,美国在太平洋比基尼珊瑚礁上进行了一次威力为150万吨TNT当量的氢弹地面爆炸试验。这次核爆炸使距爆心145千米、在美国宣布的禁止渔船航行区域以东约35千米处的日本“福龙丸”渔船上的23名渔民受到核辐射伤害,其中1人死亡,从而引发了世界范围内对大气层核试验的抗议浪潮。4月2日,印度总理尼赫鲁提出签订一个停止核试验协定的倡议。这是世界上首次正式提出禁止核试验的倡议。
  1964年10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尽管中国已承诺不对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但出于对中国的“严重不信任”和对自身安全、独立威胁的担心,11月27日,印度总理夏斯特里向国会表示,印度政府将考虑进行一次“用于发展目的的核爆炸”。印度防务专家指出,印度“保留核武器的可靠选择权”的核战略便始于此时。
  1974年5月18日,印度成功地进行了一次代号为“佛祖的微笑”的“和平核爆炸”,爆炸威力为1.2万吨TNT当量。此后,印度实行“最后一根导线”的核战略,即“官方不作任何公开宣布,印度科学家可以无可非议地制造2万吨级原子弹”。为了严格遵守印度所宣布的不制造核武器的政策,这些原子弹通常处于“非实战状态”。不过,“一接到通知,只要稍作组装就可使它们处于临战状态”。
  投机受挫
  自1974年首次核爆炸试验后,印度的核武器计划就几乎完全在暗地里悄无声息地进行着。并且,由于在此后及整个20世纪80年代,美、英、法等国对禁核试持强烈的反对态度,世界禁核试前景暗淡,因而印度并未感受到再次进行核试验的障碍及其紧迫性。
  然而,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对抗国际体制的消失以及其它一些因素的影响,世界禁核试的形势发生了积极的变化。1992年9月24日,美国国会通过《1993财年能源与水源发展拨款法案》。法案规定,若其它国家不再进行核试验,则美国在1996年9月30目以后也将停止核试验。1993年克林顿就任美国总统后,也对禁核试持积极态度,明确了在1996年前缔结《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的政策。英国的核试验需在美国的试验场进行,故而在美国暂停核试验之后,英国事实上也不得不停止核试验。1991年1月12日,苏联宣布暂停核试验4个月,之后俄罗斯表示,如果其它国家不恢复核试验,俄将维持暂停核试验。,1995年希拉克就任法国总统后,决定从1995年9月至1996年5月进行8次地下核试验。但在进行6次核试验后,希拉克总统于1996年1月29日宣布,法国将从此停止核试验。中国政府亦于1993年10月15日发表声明,表示争取在不晚于1996年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并且在条约达成之后不再进行核试验。很多不结盟国家和西方无核国家也积极推动全面禁核试进程。在这种背景下,1993年8月10日,日内瓦裁军谈判会议决定,与会各国从1994年1月起开始就《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进行谈判;1993年12月,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决议,要求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
  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在禁止核试验问题上的共同立场,使印度如坐针毡。为避免在1996年《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通过之后再进行核试验而陷入更加被动的境地,据《简氏防务周刊》披露,印度决定在1995年12月进行核试验。但令印度始料未及的是,就在其紧锣密鼓地进行核试验准备时,美国间谍卫星捕捉到了印度在博克兰基地安装粗电缆的迹像。获知这一异常举动后,美国加大对博克兰基地的侦察监视力度,最终推测,印度极有可能抢在1996年之前进行地下核试验。
  于是,在政府的授意下,美国驻印大使紧急约见印度外交部高级官员,表达美国政府对印度即将进行核试验一事的高度关注和强烈不满。印度官员最初矢口否认、拼命抵赖,但看到美国大使出示的一叠卫星照片后,也只能哑口无言、目瞪口呆。这些照片太清晰了!在这些照片面前,印度官员的任何解释都是徒劳的、苍白的。与此同时,美国总统克林顿也敦促印度拉奥政府取消核试验计划。在这种情况下,印度不得不暂时停止了核试验的准备工作。
  尽量缩小知密范围
  保密工作的疏漏,既让印度丧失了进行核试验的绝佳时机,也使印度吸取教训,倍加关注保密问题。据报道,自以人民党为首的多党政府于1998年3月19日上台伊始,印度总理瓦杰帕伊决心实施代号为“沙克提”行动的核试验计划以来,除瓦杰帕伊之外,印度核试验总体计划只有总理首席秘书米什拉、原子能委员会主席拉贾格帕尔斯·奇丹巴拉姆、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主任阿卜杜尔·卡拉姆和巴巴原子能研究中心主任阿尼尔·卡科德卡4人知晓。瓦杰帕伊还要求这4人在正式试验之前,不得向任何人,包括自己的亲属,泄露即将进行核试验的消息。瓦杰帕伊还再三强调,在安排工作时,一定要选派口风严实的人员并使其只知道自己负责的那部分工作。
  直至试验前两天,即5月9日,印度国防部长费尔南德斯才被告知即将进行核试验的情况。5月10日上午,瓦杰帕伊总理在办公室向陆、海、空军参谋长和外交秘书通报了核试验计划并与之讨论了核试验后国际社会可能作出的反应以及印度应该采取的对策措施。5月10日下午,瓦杰帕伊总理主持召开了印度政治事务委员会高层机密会议,而在此之前,与会人员并不知道印度核试验已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遂决定于次日连上“最后一根导线”。5月10日晚,瓦杰帕伊总理拜会并向总统纳拉亚南汇报了即将进行核试验的有关情况。
  瞒天过海
  美国之所以能在1995年成功地抑制印度进行核试验的冲动,卫星照片发挥了极为关键的作用。而印度也是“吃一堑、长一智”,集中情报界的精英,耗时两月,专门研究美国出示的卫星照片,终于掌握了美国间谍卫星运行的特点规律、通过博克兰基地的时间及其监视区域,同时也找到了自身在躲避美国卫星侦察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并据此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   一是减少暴露征候。首先,是对1995年出现在卫星照片中的暴露痕迹,及时予以清除,如将此前露在外面的、通往试验场竖井的粗电缆,全部埋入地下等。其次,是将所有的准备工作尽量安排在夜间进行,而对于在夜间难以完成的事项,则安排在美国间谍卫星飞离博克兰基地后实施。第三,凡进入试验场的科研人员,全部使用化名,且不断变换交通工具。第四,是制定严格的保密措施,如不允许将秘密内容记于纸上,不准在试验现场使用电话与外界联系等。
  二是转移外界视线。印度此次核试验是5月11日在西部博克兰基地进行的,但从4月初开始,印度就大张旗鼓地渲染将恢复“大地”导弹的试射和“烈火”导弹的研制,并在数千千米外的东部地区制造即将进行导弹试射的假象,且离试验时间越近,动作越大。在试爆前一天,印度政府宣布将在奥里萨邦巴拉索尔试验场进行“大地”导弹试验;在试爆前数小时,印度还煞有介事地进行了所谓的“大地”导弹试射。这一招果然管用,美国“适时”地将卫星侦察的重点集中于巴拉索尔试验场,对博克兰基地的侦察由每天1~2次改为每隔3天一次。此举自然为印度进行核试验准备赢得了大量宝贵的时间。事后证明,印度政府在巴拉索尔试验场所发射的导弹根本不是什么“大地”,而是一枚十分普通的空空导弹。
  三是选择恶劣天气。印度5月11日进行首次核爆炸的时间为10时13分。据报道,当时是博克兰基地所在的萨尔沙漠沙尘暴最严重之时。其实,这个时机也是印度精心选择的,因为漫天的黄沙迷茫了卫星的可见光侦察器件,使其成为“睁眼瞎”,而持续的热浪又掩盖了试验场车辆及其它机械设备的红外辐射,使卫星的红外传感器难以“明察秋毫”。真可谓是一石二鸟。
  不过尔尔
  从印度政府发表的声明看,在两轮5次核试验中,印度爆炸了1个裂变装置、3个低当量核装置和1个热核装置。另据奇丹巴拉姆和卡拉姆披露,裂变装置的当量为1.5万吨TNT,热核装置的当量相当于4.5万吨TNT,3个低当量核装置的当量分别为2000吨、3000吨和5000吨TNT。
  然而,根据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公布的数据,印度核试验的总当量不足1.7万吨,甚至有可能还不到1万吨。美国两个地震专家组在对核试验的地震波进行研究后断言,印度核试验的总当量为1-1.5万吨。另有英国专家称,有充分的证据显示,印度核爆炸的总当量不到2万吨,而非印度宣称的那么多。凡此种种,均表明印度试验的热核装置当时未能充分起爆,或者如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著名物理学家冯·希普尔所言,印度宣称的热核装置可能只是一个“增强的裂变装置”,此次试验也可能是用一个“初级”裂变装置来点燃很小的“次级”聚变反应的试验。
  据此可以推断,印度已基本掌握增强型裂变弹的设计、制造和试验技术,但似乎并未真正获得热核武器能力。
  未被承认为有核国家
  众所周知,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核军控与裁军形势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1995年5月,近190个条约缔约国一致同意无限期延长《不扩散核武器条约》;1996年9月,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至1998年5月,已有近150个国家签署了这一条约。很显然,印度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核试验,自然激起了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响,也逋致联合国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一致谴责。而更为严重的是,仅隔半个月,1998年5月28日、30日,巴基斯坦也在3天内连续进行了6次核试验,大有与印度一较高下之势。
  印度、巴基斯坦在一个月之内共进行11次核试验,不仅违背了国际社会要求全面禁止核试验的共同意愿,破坏了国际社会多年来防止核武器扩散的努力,而且给南亚乃至世界和平与稳定带来了十分严重的后果。为防止局势进一步恶化,相关国家及国际社会迅速采取行动。6月4日,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外长在日内瓦举行会议,商讨印巴核试验问题并提出了国际社会的应对方案。会后发表的公报除谴责印、巴核试验外,还要求印、巴两国立即停止核试验,立即无条件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同时特别强调不承认印、巴的核武器国家地位。两天后,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了第1172号决议,表达了与联合国5个常任理事国外长会议类似的立场。
  根据1968年6月12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1967年1月1日前制造并爆炸核武器及其它核爆炸装置的国家为核国家。因此,目前“法定的”核国家只有美、俄、英、法、中5国。换言之,印度虽然已经是事实上的核国家,但却不是“合法的”核国家。
其他文献
毛瑟藐视被弃创辉煌  德国军方甩掉毛瑟,另行成立步枪测试委员会推出M1888步枪之后,毛瑟在忙什么呢?  1886年,保罗·毛瑟参加了当时军事强国土耳其陆军新式步枪的招标,开始改进M71/84步枪时:弹膛缩短40毫米,口径缩小为9.5毫米,还是采用黑火药。弹枪系统性能还行,获得土耳其政府的认可,命名为M1887S步枪,全长1255毫米,空枪重4.28千克,枪管长770毫米,8发管式弹仓,初速535
杨绍卿,1941年出生,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81~1984年在关国德克萨斯A
7月1日,美国《华盛顿邮报》、《星条旗报》等各大媒体网站同时报道了F-16战斗机在空中格斗测试中击败F-35“闪电”Ⅱ战斗机的消息,所引用的主要内容都来源于前一天“战争无趣”网站刊登的一篇博客文章,作者戴维·艾克斯依据一份仅供官方内部参考的试飞员简报,在文章一开头就以戏谑调侃的口吻指出新型隐身战斗机在空战中“死定了”。  这份简报由驾驶F-35A原型机的试飞员亲自撰写,简要介绍了该机与F-16D战
[文章编码0219]    韩国是世界上防空武器最为密集的国家之一,但其防空长期以来一直依赖驻韩美军,防空武器也主要从西方进口。从上世纪末开始,韩国防务自主意识逐步提高,开始自主研制了多种武器。目前,韩国“天马”(Chun Ma)K-SAM近程防空导弹的发展和性能就体现了这一思想和其内在需求。    渐入佳境的“天马”    法兰西“响尾蛇”的血统上世纪90年代初,韩军的防空武器装备几乎是清一色的
据“今日俄罗斯”(RT)电视台网站3月19日报道,俄罗斯正在设计能够将阿玛塔主战坦克和弹药运送到世界上任何地方的新概念运输机,还在设计阶段的这种新概念运输机名为“PAK TA”,将实现超音速飞行(最高速度可达2 000千米/小时),并且拥有高达200吨的有效载荷,飞行距离可达7 000千米,这将使俄罗斯实现全球军事快速反应能力。消息一出,立刻受到了世界各大媒体的关注,美国媒体甚至直截了当地质疑俄罗
蒸汽弹射器的重要部件  作为弹射器系统的主体,2个近100米长的c型开缝汽缸平行排列着,弹射器的活塞正是通过汽缸上方的开缝推动甲板上的弹射滑块(亦称“弹射梭”、“往复车”,Catapult Shuttle),进而带动舰载机加速起飞。所以对于弹射器系统的这组汽缸而言,尤为关键的技术就是如何解决汽缸开缝带来的缸体强度、刚度的不足与高温高压蒸汽的密封问题。  为克服汽缸上面开口后严重削弱缸体结构的强度与
最近,香港《亚太防务》杂志刊登署名“杨温利”的文章,尝试从一个不同的角度思考中国航母。他认为,航母本身連同所搭配的舰载机与经验按巧,都只是数十年前的平凡技艺。早就在中国的能力范围内了。中国发展航母根本不是为了实战,而只是为了有一个与其大国地位相称的象征,中国迟迟没有推出其航母,是因为需要建立一个为人接受的和平论述。作者评论有很多偏颇之处,但确实也代表了海外一些人的看法。本刊转发该文,不代表本刊赞同
2014年,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CASC)负责研发的“红旗”16及其外贸型“猎鹰”80野战防空系统,在多个场合高调亮相。在当年7月举行的“火力-2014·山丹”跨区基地化演练中,解放军驻藏某防空旅长途奔袭,通过铁路和公路远程投送,抵达平均海拔1 000多米的西北进行生疏环境下的实兵实弹“大考”,连发三枚“红旗”16地空导弹,成功拦截三个不同飞行轨迹的空中目标。紧接着,在11月举行的珠海航展上,
2014年第十届珠海航展注定是一届与众不同的航展,这次航展是一次中国军工企业实力的综合大爆发。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中国兵器装备集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等六大中国军工骨干企业悉数登场,带来了大量丰富展品。两大兵器集团、两大航天集团把能够公开、可供出口的产品几乎全部进行展示,中航工业甚至让正在试飞中的运-20大型运输机和FC-31“鹘鹰”第五代战斗机以
据美国航空航天局网站报道,4月9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阿姆斯特朗飞行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成功完成了X-56A“多用途技术试验台”(MUTT)第二架飞机(代号为“Buckeye”)的首次飞行。此次20分钟的飞行,意味着利用低成本模块化的遥控无人机推进航空伺服弹性技术研究工作的开始。X-56A飞行试验将启动更高展弦比机翼子项目中“性能自适应气动弹性机翼”的相关研究,为国家航空航天局“先进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