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商业银行在享受服务外包降低成本,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风险管理课题。我国金融机构将金融服务外包给少量服务提供商承接而产生的潜在风险,可能会造成集中性服务中断、质量的下降、安全事件等,商业银行在进行金融服务外包的同时,要进行风险评估及风险应对。
【关键词】商业银行 金融服务 外包风险
金融服务外包是指银行通过契约将原内部工作交由他人完成,是银行为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的一个重要工具,也是银行主动调整本行战略、实现本行核心价值和竞争力的有效手段。由巴塞尔银行监督委员公布的《金融服务外包》中指出:“金融服务外包是金融机构在持续经营基础上,通过外包商(公司内部的附属实体或公司的外部实体)来实施本来由自身进行的业务活动。”
一、金融服务外包业务发展的必然性
1.降低经营成本。由于成本管理的需要,银行把部分经验不足、研发周期较长且初次投入较大的非核心业务外包给其他专业化机构去完成,可以有效地解决银行初期直接投入、信息系统运维和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业务创新。
2.实现风险转移。银行通过资源外向配置和业务外包,可以与外部合作伙伴共同承担风险,在一定程度上从而实现风险的转移,更灵活区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3.提高核心竞争力。商业银行通过金融服务外包,能够集中资源,在产品研发、市场推广和品牌塑造等方面确定自己的优势,从而提高核心竞争能力,从银行业的发展趋势分析,金融服务外包也是银行业内社会化大分工的必然结果。
4.金融服务外包能够增强市场竞争力。伴随着金融产品的创新对金融的电子化依存度的不断加深,银行外包战略缩短新产品的研发周期的同时,依托成熟的技术和经验,尽快增强银行进入市场的竞争力,能够帮助银行实现仅仅靠自身条件在短期不可能实现的新产品研发及市场的拓展。
二、金融服务外包业务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
1.进行金融服务外包的风险识别和评估。如果不存在有效的风险评估阶段,金融服务外包将与商业银行的战略计划不统一、超成本运作可能引起不可预见的风险等。因此,银行高层管理人员应负责了解与金融服务外包决策相关的潜在风险,并应制定有效的风险管理制度和策略。银行一般在风险评估阶段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金融机构的战略目标和业务需要;(2)金融机构评估和监视外包关系的能力;(3)金融机构的关键服务和重要服务;(4)外包活动的需求说明;(5)必要的控制和报告过程;(6)服务提供商在合同中的权利和义务;(7)偶发事外的处理等。
2.谨慎选择外包服务供应商。商业银行应当对服务供应商深入开展尽职调查,,调查时应当关注服务提供商的技术和行业经验,还应当关注供应商的内部控制和管理能力以及持续经营状况。
3.及时签订金融服务外包合同。(1)通过谈判与外包机构签订一个可操作性的合同,该合同应能准确、清楚地表述双方的预期和责任。(2)确保合同的完备,应该在合同中规定如下内容:外包服务的范围;协议涉及的术语界定;对各种附属服务最低标准的规定;支付要求;激励条款;保留与第三者合作的权利;合同分包的可否;数据与资料的所有权的保护及保密;承诺、保证、责任与追偿权;纠纷解决机制与法律适用;协议终止与破产问题;应急措施与商业回复计划;不可抗力等等。(3)合同必须对服务机构的人员与技术准备及维持作出明确约定。服务机构外包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管理员或者技术人员的稳定。(4)鉴于外包合同的重要性,银行应该注意结合运用外聘律师审查与内部法律顾问审查相结合的机制。
4.信息保密协议的签订。由于金融机构经营的特殊性,商业银行在与服务提供商签订金融服务外包合同的同时,要签订信息保密协议,银行应在协议中明确服务提供商在安全和保密方面的责任,以及针对安全及保密要求需采取的具体措施,就外包机构的人员素质和义务作出严格而明确的规定。
5.加强管理服务提供商。商业银行普遍存在“重外包轻管理”、“以外包代管理”的现象,未对外包服务质量、履约情况和风险状况等进行监督检查和日常评估。商业银行应要求服务提供商建立阶段性服务目标及任务,并跟踪任务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和纠正服务过程中存在的各类异常情况。
6.建立外包业务应急机制。由于银行外包业务应急组织架构、应急预案、应急演练及应急措施等应急管理体系不健全,将影响业务正常开展,甚至出现业务中断,产生法律纠纷和社会负面影响。商业银行应当针对重要外包服务中断的场景,拟定相应的应急计划,并定期进行演练,降低外包突发事件的可能性及影响。
7.积极开展内部审计调查。以访谈、调查问卷、穿行测试等多种形式直接收集银行经营网点、一线员工以及其他外包服务最终接受方对该类外包服务的评价和建议,客观评价业务外包后产生的成效,提出改善外包业务管理的建议,促进外包业务的持续良性发展,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8.健全外部监管机制。为有效地控制银行外包风险,除银行应自身需要作出预防之外,外部健全有效的监管机制也是一个重要因素。《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科技外包风险管理指引(征求意见稿)》也指出,银监会有权要求服务提供商接受外部机构的审计,将与其派出机构对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科技外包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对服务提供商提供的外包服务活动风险情况进行延伸检查,监督检查结果应纳入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监管评级,以促使银行有效控制风险,并为监管当局的有效监管提供依据。
金融服务外包是商业银行增强核心竞争力、提高经营效益的一种有效手段,近几年来在有效利用外部资源、缩短新业务或新产品推向市场的时间和降低成本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商业银行在利用金融服务外包的同时应注意防范风险,这需要商业银行和监管机构的共同努力,从而降低金融服务外包引发的风险。
参考文献
[1]景瑞琴,邱伟华.金融服务外包的利益与风险分析[J].商业时代,2007(05).
[2]李孟妤:商业银行业务外包风险的防范策略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1(24).
作者简介:岳秀珍(1970-),女,汉,濮阳银行,工程师,会计师。
(编辑:唐荣波)
【关键词】商业银行 金融服务 外包风险
金融服务外包是指银行通过契约将原内部工作交由他人完成,是银行为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的一个重要工具,也是银行主动调整本行战略、实现本行核心价值和竞争力的有效手段。由巴塞尔银行监督委员公布的《金融服务外包》中指出:“金融服务外包是金融机构在持续经营基础上,通过外包商(公司内部的附属实体或公司的外部实体)来实施本来由自身进行的业务活动。”
一、金融服务外包业务发展的必然性
1.降低经营成本。由于成本管理的需要,银行把部分经验不足、研发周期较长且初次投入较大的非核心业务外包给其他专业化机构去完成,可以有效地解决银行初期直接投入、信息系统运维和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业务创新。
2.实现风险转移。银行通过资源外向配置和业务外包,可以与外部合作伙伴共同承担风险,在一定程度上从而实现风险的转移,更灵活区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3.提高核心竞争力。商业银行通过金融服务外包,能够集中资源,在产品研发、市场推广和品牌塑造等方面确定自己的优势,从而提高核心竞争能力,从银行业的发展趋势分析,金融服务外包也是银行业内社会化大分工的必然结果。
4.金融服务外包能够增强市场竞争力。伴随着金融产品的创新对金融的电子化依存度的不断加深,银行外包战略缩短新产品的研发周期的同时,依托成熟的技术和经验,尽快增强银行进入市场的竞争力,能够帮助银行实现仅仅靠自身条件在短期不可能实现的新产品研发及市场的拓展。
二、金融服务外包业务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
1.进行金融服务外包的风险识别和评估。如果不存在有效的风险评估阶段,金融服务外包将与商业银行的战略计划不统一、超成本运作可能引起不可预见的风险等。因此,银行高层管理人员应负责了解与金融服务外包决策相关的潜在风险,并应制定有效的风险管理制度和策略。银行一般在风险评估阶段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金融机构的战略目标和业务需要;(2)金融机构评估和监视外包关系的能力;(3)金融机构的关键服务和重要服务;(4)外包活动的需求说明;(5)必要的控制和报告过程;(6)服务提供商在合同中的权利和义务;(7)偶发事外的处理等。
2.谨慎选择外包服务供应商。商业银行应当对服务供应商深入开展尽职调查,,调查时应当关注服务提供商的技术和行业经验,还应当关注供应商的内部控制和管理能力以及持续经营状况。
3.及时签订金融服务外包合同。(1)通过谈判与外包机构签订一个可操作性的合同,该合同应能准确、清楚地表述双方的预期和责任。(2)确保合同的完备,应该在合同中规定如下内容:外包服务的范围;协议涉及的术语界定;对各种附属服务最低标准的规定;支付要求;激励条款;保留与第三者合作的权利;合同分包的可否;数据与资料的所有权的保护及保密;承诺、保证、责任与追偿权;纠纷解决机制与法律适用;协议终止与破产问题;应急措施与商业回复计划;不可抗力等等。(3)合同必须对服务机构的人员与技术准备及维持作出明确约定。服务机构外包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管理员或者技术人员的稳定。(4)鉴于外包合同的重要性,银行应该注意结合运用外聘律师审查与内部法律顾问审查相结合的机制。
4.信息保密协议的签订。由于金融机构经营的特殊性,商业银行在与服务提供商签订金融服务外包合同的同时,要签订信息保密协议,银行应在协议中明确服务提供商在安全和保密方面的责任,以及针对安全及保密要求需采取的具体措施,就外包机构的人员素质和义务作出严格而明确的规定。
5.加强管理服务提供商。商业银行普遍存在“重外包轻管理”、“以外包代管理”的现象,未对外包服务质量、履约情况和风险状况等进行监督检查和日常评估。商业银行应要求服务提供商建立阶段性服务目标及任务,并跟踪任务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和纠正服务过程中存在的各类异常情况。
6.建立外包业务应急机制。由于银行外包业务应急组织架构、应急预案、应急演练及应急措施等应急管理体系不健全,将影响业务正常开展,甚至出现业务中断,产生法律纠纷和社会负面影响。商业银行应当针对重要外包服务中断的场景,拟定相应的应急计划,并定期进行演练,降低外包突发事件的可能性及影响。
7.积极开展内部审计调查。以访谈、调查问卷、穿行测试等多种形式直接收集银行经营网点、一线员工以及其他外包服务最终接受方对该类外包服务的评价和建议,客观评价业务外包后产生的成效,提出改善外包业务管理的建议,促进外包业务的持续良性发展,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8.健全外部监管机制。为有效地控制银行外包风险,除银行应自身需要作出预防之外,外部健全有效的监管机制也是一个重要因素。《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科技外包风险管理指引(征求意见稿)》也指出,银监会有权要求服务提供商接受外部机构的审计,将与其派出机构对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科技外包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对服务提供商提供的外包服务活动风险情况进行延伸检查,监督检查结果应纳入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监管评级,以促使银行有效控制风险,并为监管当局的有效监管提供依据。
金融服务外包是商业银行增强核心竞争力、提高经营效益的一种有效手段,近几年来在有效利用外部资源、缩短新业务或新产品推向市场的时间和降低成本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商业银行在利用金融服务外包的同时应注意防范风险,这需要商业银行和监管机构的共同努力,从而降低金融服务外包引发的风险。
参考文献
[1]景瑞琴,邱伟华.金融服务外包的利益与风险分析[J].商业时代,2007(05).
[2]李孟妤:商业银行业务外包风险的防范策略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1(24).
作者简介:岳秀珍(1970-),女,汉,濮阳银行,工程师,会计师。
(编辑:唐荣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