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传统民居具有浓郁的文化特色,传统的装饰纹样充斥着建筑的各个角落。即使是在封建等级制度森严的诸多限制之下,人们依然通过自己的智慧装点着自己的居所,传达着祈求吉祥如意的愿望。本文主要以北京市门头沟区琉璃渠村民居为例,对传统民居的门楣做法及其装饰艺术进行分析。
关键词:民居 朴素 门楣 材料 纹样
中图分类号: TU24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屋顶、天花、梁枋、大门乃至台基都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挥才智,追求美好的领地。做法或官或民,或有意为之或信手拈来,无不体现着中国古人的智慧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大门作为一组建筑的主要入口,是建筑群给人的第一印象,因而在建筑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门楣在中国人心中更是体现家族门风的重要位置,因此,它的面积虽小,却也备受关注。
琉璃渠村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龙泉镇内,背靠九龙山,面临永定河,2007 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琉璃渠村以琉璃闻名,被称为“中国琉璃之乡”,但在调研过程中,笔者并未着眼于华丽的琉璃,而是旨在对最普遍存在的、有的甚至是有些破败的民居门楣装饰进行探讨,以展现普通老百姓运用平凡朴素的材料与手段美化家园的无尽追求。
1.民居门楣上的朴素材料
1.1瓦
瓦发明于西周,普遍应用于春秋时期。在中国古代建筑及园林营造中,瓦不仅作为铺设屋顶用的建筑材料,作为墙面、漏窗装饰出现在建筑、园林中的实例也比比皆是。主要原因在于,其一,瓦是中国古代传统建筑营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建筑材料,便于获取,因此有利于工匠们设计、创新和实验;其二,瓦是见棱见角的中国古建筑中少有的曲线形材料,具有更强的张力和表现力;其三,由曲线形的瓦叠拼而成的各种纹样,经过不同光线的照射,立体线条时明时暗,色彩时冷时暖,在视觉中形成了丰富的光影效果。
1.2砖
砖是最传统的人造建筑砌体材料,最早使用于春秋时期,在汉代得到巨大发展。与瓦的轻盈灵动不同,砖给人一种朴实敦厚的感觉。皇家苑囿和民间的大宅院很少有以普通砌块砖做装饰用,而大多使用石雕或砖雕装饰门楣。只有普通民居由于封建等级制度和经济条件的限制,才会将不同颜色、规格的普通砌块砖用做装饰。这反而成为了普通民居的一种特色。
1.3石雕与砖雕
在官式做法以及民间的大宅院中,常用石雕或砖雕来装饰门楣,所刻大多是神佛传说、儒家故事或家族图腾等繁复的图案。然而,在一些普通的民居聚落里,也会有一些生活条件相对较好的家庭,他们的房屋院落要比村内的其他院落稍微精致、讲究一些,这就是个别门户中出现的石雕与砖雕。这里出现的石雕与砖雕与前面所说的有所不同,它們大多是用一些形制、花样相同的预制砖石重复拼贴而成,所刻纹样也相对简单,大多是一些寓意吉祥如意的抽象纹样,如回纹、万字纹,配合象征富足有余的花卉、人物等。
2.民居门楣上的装饰纹样
任何装饰纹样都是通过线条来表现的,或直或曲的线条极富表现力,丰富了建筑带给人的视觉感受。这些线条都具有一定的厚度,即装饰材料的厚度。在民居门楣中,装饰纹样尽量简化了不必要的细节,以最精炼的线条勾画出最富节奏感的图案,从而获得层次丰富的光影效果,同时也使两侧的空间可以更好的相互渗透。
2.1瓦拼纹样
2.1.1金钱纹
金钱纹是中国传统纹样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它体现了老百姓有些世俗却不失淳朴的一种希冀,希望家门财源广进,生活富足。
金钱纹由8片瓦组成一个基本的花样单元,由此重复拼接而成。且由于单元中的组成部分为四个倾斜45度的梭形,因而每两行重复的基本单元可以形成三层金钱图案,而相邻两层金钱图案错位半个图形单元的位置,由此使简单的重复手段获得了不简单的层次感。
2.1.2花瓣纹
花瓣纹的基本重复单元也是由8片瓦组成。与金钱纹所不同的是,花瓣纹的基本重复单元为竖直摆放的、相互垂直的4个梭形,因此图案组合比较单一。在重复过程中,相邻的两个横向的梭形被简化成一个,从而使得图案的横向更加紧凑,同时使纵横方向上留白的距离相等。
在以上两种纹样中,存在着同一种基本符号,即由8片瓦所组成的十字交叉的四个梭形。在金钱纹中,这个符号被倾斜45度放置,而在花瓣纹中则竖直放置,从而形成了两种不同的纹样和视觉效果。因此,现代仿古花窗的制作厂商将其提炼出来,制作成预制砌块,在施工过程中可以按使用者的需求自由设计。
2.1.3变形金钱纹
之所以称其为“变形金钱纹”,是因为这种纹样看起来很像一排排堆叠起来的、被压扁了的金钱纹,但事实上,这种纹样的堆砌方式与上述的金钱纹并不相同。
变形金钱纹的基本重复单元与上述两种纹样不同,它并不是由完整的几片瓦组成的,而是上下两片完整的瓦,与中间的、和相邻两边的基本单元共用的四个半片瓦所组合而成的,其中上下两片完整的瓦片同时有充当着其他基本单元中的半片瓦的部分。这一点在绘制纹样图时也深有体会。
这种堆叠方式同样能得到上述金钱纹两行基本单元形成三层图案的视觉效果,但施工难度要比前者小的多。它只需要按部就班的摆放、固定即可,而金钱纹在施工过程中,则必须要固定好四个梭形十字交叉中心点位置,才能保证整个图案的完整性与规律性。
2.2砖拼纹样
民居中砖拼纹样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就地取材。用建造房屋墙体的砖,通过不同的拼接而成,纹样比瓦拼纹样更为简洁。有些甚至可能是建造过程中临时起意、信手拈来的随意之作,并未经过预先设计。
2.2.1工字型纹样
琉璃渠村里的一户人家用建造房屋的普通红砖,通过将其横向、纵向、竖向的不同组合,并经过错缝砌筑形成的一种镂空工字型构图。纹样简洁大方,通透性较好。
2.2.2错位型纹样
错位型纹样与上述工字型纹样类似,都是由三层砖组成的镂空图案。与工字型纹样不同的是,错位型纹样将中间的一层砖放倒,由此加强图案的横向联系,使图案更加紧凑而不像工字型纹样那样孤立,同时光影效果更加丰富。
2.2.3预制花砖
这种装饰方法是利用现成的预制花砖镶嵌在门楣处,形式比较简单,设计感较差,视觉效果和光影效果也差强人意。
2.3石雕与砖雕
琉璃渠村是一个普通的古村落,居民没有达官显贵更没有皇亲国戚,因此以石雕和砖雕作为门楣装饰的人家很少。
村中有一户人家,门楣中间为一条黑色大理石石雕,四周以刻有回形纹的砖雕环绕,最外围以红色大理石面砖镶边,层次丰富,色彩对比鲜明,是村内较少的以石雕配合砖雕作为门楣的实例。
另一处以砖雕作门楣装饰的为一文物保护单位,这里曾是一家琉璃厂商的宅院,在这个以琉璃为生的村落里,这户人家当年的繁荣景况可以想见。其门楣处以刻有抽象万字形图案的砖雕装饰,可见当时建造宅院时的精雕细琢。
3.结语
中国古建筑装饰纹样源于千百年来传统文化的积淀,源于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不断创新。作为一种象征文化,装饰纹样具有其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它在装点家园、美化居住环境的同时,更被作为一种期盼吉祥如意的精神寄托,有些时候后者甚至超越了前者而成为装饰纹样的精髓所在。它反映出中国古代居民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琉璃渠村的民居是中国古代传统民居的缩影,它以建造房屋的砖、瓦为材料,通过简单的重复,堆砌出美观且赋予一定寓意的纹样,以此来装点门楣,同时用这些朴素的材料和手段,装点了劳动人民朴素的梦。
参考文献:
[1] 喻琛.倾听“漏窗”细语.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2
[2] 李一清,王志平. 浅析中国古建装饰纹样的吉祥性文化特征.当代艺术.2009,03
[3] 潘谷西. 中国建筑史(第五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关键词:民居 朴素 门楣 材料 纹样
中图分类号: TU24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屋顶、天花、梁枋、大门乃至台基都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挥才智,追求美好的领地。做法或官或民,或有意为之或信手拈来,无不体现着中国古人的智慧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大门作为一组建筑的主要入口,是建筑群给人的第一印象,因而在建筑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门楣在中国人心中更是体现家族门风的重要位置,因此,它的面积虽小,却也备受关注。
琉璃渠村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龙泉镇内,背靠九龙山,面临永定河,2007 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琉璃渠村以琉璃闻名,被称为“中国琉璃之乡”,但在调研过程中,笔者并未着眼于华丽的琉璃,而是旨在对最普遍存在的、有的甚至是有些破败的民居门楣装饰进行探讨,以展现普通老百姓运用平凡朴素的材料与手段美化家园的无尽追求。
1.民居门楣上的朴素材料
1.1瓦
瓦发明于西周,普遍应用于春秋时期。在中国古代建筑及园林营造中,瓦不仅作为铺设屋顶用的建筑材料,作为墙面、漏窗装饰出现在建筑、园林中的实例也比比皆是。主要原因在于,其一,瓦是中国古代传统建筑营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建筑材料,便于获取,因此有利于工匠们设计、创新和实验;其二,瓦是见棱见角的中国古建筑中少有的曲线形材料,具有更强的张力和表现力;其三,由曲线形的瓦叠拼而成的各种纹样,经过不同光线的照射,立体线条时明时暗,色彩时冷时暖,在视觉中形成了丰富的光影效果。
1.2砖
砖是最传统的人造建筑砌体材料,最早使用于春秋时期,在汉代得到巨大发展。与瓦的轻盈灵动不同,砖给人一种朴实敦厚的感觉。皇家苑囿和民间的大宅院很少有以普通砌块砖做装饰用,而大多使用石雕或砖雕装饰门楣。只有普通民居由于封建等级制度和经济条件的限制,才会将不同颜色、规格的普通砌块砖用做装饰。这反而成为了普通民居的一种特色。
1.3石雕与砖雕
在官式做法以及民间的大宅院中,常用石雕或砖雕来装饰门楣,所刻大多是神佛传说、儒家故事或家族图腾等繁复的图案。然而,在一些普通的民居聚落里,也会有一些生活条件相对较好的家庭,他们的房屋院落要比村内的其他院落稍微精致、讲究一些,这就是个别门户中出现的石雕与砖雕。这里出现的石雕与砖雕与前面所说的有所不同,它們大多是用一些形制、花样相同的预制砖石重复拼贴而成,所刻纹样也相对简单,大多是一些寓意吉祥如意的抽象纹样,如回纹、万字纹,配合象征富足有余的花卉、人物等。
2.民居门楣上的装饰纹样
任何装饰纹样都是通过线条来表现的,或直或曲的线条极富表现力,丰富了建筑带给人的视觉感受。这些线条都具有一定的厚度,即装饰材料的厚度。在民居门楣中,装饰纹样尽量简化了不必要的细节,以最精炼的线条勾画出最富节奏感的图案,从而获得层次丰富的光影效果,同时也使两侧的空间可以更好的相互渗透。
2.1瓦拼纹样
2.1.1金钱纹
金钱纹是中国传统纹样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它体现了老百姓有些世俗却不失淳朴的一种希冀,希望家门财源广进,生活富足。
金钱纹由8片瓦组成一个基本的花样单元,由此重复拼接而成。且由于单元中的组成部分为四个倾斜45度的梭形,因而每两行重复的基本单元可以形成三层金钱图案,而相邻两层金钱图案错位半个图形单元的位置,由此使简单的重复手段获得了不简单的层次感。
2.1.2花瓣纹
花瓣纹的基本重复单元也是由8片瓦组成。与金钱纹所不同的是,花瓣纹的基本重复单元为竖直摆放的、相互垂直的4个梭形,因此图案组合比较单一。在重复过程中,相邻的两个横向的梭形被简化成一个,从而使得图案的横向更加紧凑,同时使纵横方向上留白的距离相等。
在以上两种纹样中,存在着同一种基本符号,即由8片瓦所组成的十字交叉的四个梭形。在金钱纹中,这个符号被倾斜45度放置,而在花瓣纹中则竖直放置,从而形成了两种不同的纹样和视觉效果。因此,现代仿古花窗的制作厂商将其提炼出来,制作成预制砌块,在施工过程中可以按使用者的需求自由设计。
2.1.3变形金钱纹
之所以称其为“变形金钱纹”,是因为这种纹样看起来很像一排排堆叠起来的、被压扁了的金钱纹,但事实上,这种纹样的堆砌方式与上述的金钱纹并不相同。
变形金钱纹的基本重复单元与上述两种纹样不同,它并不是由完整的几片瓦组成的,而是上下两片完整的瓦,与中间的、和相邻两边的基本单元共用的四个半片瓦所组合而成的,其中上下两片完整的瓦片同时有充当着其他基本单元中的半片瓦的部分。这一点在绘制纹样图时也深有体会。
这种堆叠方式同样能得到上述金钱纹两行基本单元形成三层图案的视觉效果,但施工难度要比前者小的多。它只需要按部就班的摆放、固定即可,而金钱纹在施工过程中,则必须要固定好四个梭形十字交叉中心点位置,才能保证整个图案的完整性与规律性。
2.2砖拼纹样
民居中砖拼纹样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就地取材。用建造房屋墙体的砖,通过不同的拼接而成,纹样比瓦拼纹样更为简洁。有些甚至可能是建造过程中临时起意、信手拈来的随意之作,并未经过预先设计。
2.2.1工字型纹样
琉璃渠村里的一户人家用建造房屋的普通红砖,通过将其横向、纵向、竖向的不同组合,并经过错缝砌筑形成的一种镂空工字型构图。纹样简洁大方,通透性较好。
2.2.2错位型纹样
错位型纹样与上述工字型纹样类似,都是由三层砖组成的镂空图案。与工字型纹样不同的是,错位型纹样将中间的一层砖放倒,由此加强图案的横向联系,使图案更加紧凑而不像工字型纹样那样孤立,同时光影效果更加丰富。
2.2.3预制花砖
这种装饰方法是利用现成的预制花砖镶嵌在门楣处,形式比较简单,设计感较差,视觉效果和光影效果也差强人意。
2.3石雕与砖雕
琉璃渠村是一个普通的古村落,居民没有达官显贵更没有皇亲国戚,因此以石雕和砖雕作为门楣装饰的人家很少。
村中有一户人家,门楣中间为一条黑色大理石石雕,四周以刻有回形纹的砖雕环绕,最外围以红色大理石面砖镶边,层次丰富,色彩对比鲜明,是村内较少的以石雕配合砖雕作为门楣的实例。
另一处以砖雕作门楣装饰的为一文物保护单位,这里曾是一家琉璃厂商的宅院,在这个以琉璃为生的村落里,这户人家当年的繁荣景况可以想见。其门楣处以刻有抽象万字形图案的砖雕装饰,可见当时建造宅院时的精雕细琢。
3.结语
中国古建筑装饰纹样源于千百年来传统文化的积淀,源于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不断创新。作为一种象征文化,装饰纹样具有其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它在装点家园、美化居住环境的同时,更被作为一种期盼吉祥如意的精神寄托,有些时候后者甚至超越了前者而成为装饰纹样的精髓所在。它反映出中国古代居民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琉璃渠村的民居是中国古代传统民居的缩影,它以建造房屋的砖、瓦为材料,通过简单的重复,堆砌出美观且赋予一定寓意的纹样,以此来装点门楣,同时用这些朴素的材料和手段,装点了劳动人民朴素的梦。
参考文献:
[1] 喻琛.倾听“漏窗”细语.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2
[2] 李一清,王志平. 浅析中国古建装饰纹样的吉祥性文化特征.当代艺术.2009,03
[3] 潘谷西. 中国建筑史(第五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