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说明兴趣在人的活动中意义巨大:首先,兴趣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直接动力。它可以丰富人的心理活动,推动人去积极行动,表现出人的个性的积极性。其次,兴趣对丰富知识,开发智力有重要意义。兴趣是学习的催化剂,在满怀兴趣、注意力集中的状态下学习,感知比较敏锐、记忆比较深刻、想象比较丰富。最后,兴趣是一种有深厚情感的志趣活动,有助于人创造性地完成当前的活动。由此我们可以认识到,兴趣是激发并实现学生对产生知识求知欲与探索欲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他们主动学习的不竭源动力,对日常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也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呢?现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述。
1.以社会实际生活的热点话题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
将思想品德课中抽象性、定义性和理论性强的知识和概念,巧妙地与当前社会生活中学生感兴趣、比较关注的现象或问题挂钩,这样不仅有利于调动、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够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成效,便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理解,提高对所学知识的实际运用,甚至创新能力。如在初二讲法律“宪法与普通法的关系”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我国的宪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基础,普通法律是依据宪法制定”的道理,好比母子关系,即把宪法比作母亲,把普通法比作孩子。因此,生活化、大众化的比喻更能激发学习兴趣。
2.以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
丰富多彩的活动实际上是给学生创设表现的机会,增强学生间相互教育的功能。素质教育着重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解决和创新能力,注重在教学中加强和增加“活动课”内容和环节,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实际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从客观上要求我们对传统教学模式、方法进行转变和创新,以适应新课程和新时代学生对教育教学的要求。在实践活动的教学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布置和提出一些他们感兴趣的社会调查内容,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成为课堂的主体。如在讲“我与父母交朋友”时,提前给学生布置一项作业“给父母的一封信”,要求学生将心里想对父母说的话或是自己的烦恼以书信的形式写出来。每位学生都完成得非常好,即使连平时讨厌写作文的学生都写出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这个活动培养了学生在尊重爱戴自己父母的基础上正确解决父母子女之间矛盾的能力,从而逐渐消除两代人之间的代沟,也培养了学生敢于表达的能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影响,其教育效果远远胜于教师的“一言堂”。教师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在校园外安排一个主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开展以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趣味性为主要特征的各种活动,可达到增长知识、发展能力、提高觉悟和陶冶情感的目的。
3.以优美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深刻地指出:“如果你想使知识不变成僵死的静止的学问,就要把语言变成一种最重要的创造工具。”加强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知识内容的语言和修辞运用,使教师的课堂教学更加具有激情活力、感召力和吸引力。一方面,要分清轻重缓急,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避免在教学过程中一种语速、一个语调讲到底,不分主次;另一方面,要尽可能使语言幽默、趣味化,让学生有一种轻松感。在选用幽默的语言材料时,一段幽默的广告词、一则风趣的小故事、一个诙谐的比喻等,都能使学生在愉快的信息接受中度过难忘的每堂课,培养和激发学习兴趣。教师每一个真诚、善良、会意、由衷的微笑,饱含着对学生的尊重、鼓励、赞许、支持、关怀或同情的真挚感情,学生会从中获得奋发向上、克服困难、奋勇拼搏的精神力量。
4.充分利用和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技术,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和提高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兴趣
传统的思想教学模式基本都以教师加黑板的课堂“灌输式”教学为主,而学生也主要是被动接受,将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及要点通过听讲加笔记抄写记录加以理解。将现代化的教学技术与传统教学模式相融合,互为补充,既适应当前教学的方向与要求,又符合学生的思想特点。如运用多媒体技术加以辅助,通过丰富多样的动画、电影等影音资料既可将学生带入课堂教学的氛围中,加深对课堂知识内容的理解和认识,又能有效地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总之,思想品德教师要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和内心情感,引导学生在交流活动中获得知识、陶冶性情,以达到知、情、行三个统一的效果。当然,激发、提高和培养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兴趣的方式方法还有很多,须要我们教师能够始终以学生为本,结合教材内容和当前社会发展不断地改革与创新。
(作者单位:甘肃省兰州市第十六中学)
1.以社会实际生活的热点话题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
将思想品德课中抽象性、定义性和理论性强的知识和概念,巧妙地与当前社会生活中学生感兴趣、比较关注的现象或问题挂钩,这样不仅有利于调动、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够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成效,便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理解,提高对所学知识的实际运用,甚至创新能力。如在初二讲法律“宪法与普通法的关系”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我国的宪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基础,普通法律是依据宪法制定”的道理,好比母子关系,即把宪法比作母亲,把普通法比作孩子。因此,生活化、大众化的比喻更能激发学习兴趣。
2.以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
丰富多彩的活动实际上是给学生创设表现的机会,增强学生间相互教育的功能。素质教育着重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解决和创新能力,注重在教学中加强和增加“活动课”内容和环节,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实际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从客观上要求我们对传统教学模式、方法进行转变和创新,以适应新课程和新时代学生对教育教学的要求。在实践活动的教学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布置和提出一些他们感兴趣的社会调查内容,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成为课堂的主体。如在讲“我与父母交朋友”时,提前给学生布置一项作业“给父母的一封信”,要求学生将心里想对父母说的话或是自己的烦恼以书信的形式写出来。每位学生都完成得非常好,即使连平时讨厌写作文的学生都写出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这个活动培养了学生在尊重爱戴自己父母的基础上正确解决父母子女之间矛盾的能力,从而逐渐消除两代人之间的代沟,也培养了学生敢于表达的能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影响,其教育效果远远胜于教师的“一言堂”。教师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在校园外安排一个主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开展以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趣味性为主要特征的各种活动,可达到增长知识、发展能力、提高觉悟和陶冶情感的目的。
3.以优美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深刻地指出:“如果你想使知识不变成僵死的静止的学问,就要把语言变成一种最重要的创造工具。”加强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知识内容的语言和修辞运用,使教师的课堂教学更加具有激情活力、感召力和吸引力。一方面,要分清轻重缓急,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避免在教学过程中一种语速、一个语调讲到底,不分主次;另一方面,要尽可能使语言幽默、趣味化,让学生有一种轻松感。在选用幽默的语言材料时,一段幽默的广告词、一则风趣的小故事、一个诙谐的比喻等,都能使学生在愉快的信息接受中度过难忘的每堂课,培养和激发学习兴趣。教师每一个真诚、善良、会意、由衷的微笑,饱含着对学生的尊重、鼓励、赞许、支持、关怀或同情的真挚感情,学生会从中获得奋发向上、克服困难、奋勇拼搏的精神力量。
4.充分利用和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技术,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和提高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兴趣
传统的思想教学模式基本都以教师加黑板的课堂“灌输式”教学为主,而学生也主要是被动接受,将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及要点通过听讲加笔记抄写记录加以理解。将现代化的教学技术与传统教学模式相融合,互为补充,既适应当前教学的方向与要求,又符合学生的思想特点。如运用多媒体技术加以辅助,通过丰富多样的动画、电影等影音资料既可将学生带入课堂教学的氛围中,加深对课堂知识内容的理解和认识,又能有效地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总之,思想品德教师要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和内心情感,引导学生在交流活动中获得知识、陶冶性情,以达到知、情、行三个统一的效果。当然,激发、提高和培养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兴趣的方式方法还有很多,须要我们教师能够始终以学生为本,结合教材内容和当前社会发展不断地改革与创新。
(作者单位:甘肃省兰州市第十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