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环己酮是合成尼龙等材料的重要中间体,但苯酚直接加氢反应制备环己酮容易生成环己醇而降低收率.采用原位生长策略制备Pd/MgAl-LDO@Al2O3催化剂,并用于苯酚选择性加氢反应,获得的催化剂在高底物比条件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相较于Pd/Al2O3催化剂,Pd/MgAl-LDO@Al2O3催化剂使苯酚转化率显著增加,苯酚转化率在97%时环己酮选择性可达88%.利用X射线衍射(XRD)、程序升温脱附(TPD)、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手段对催化剂结构进行表征发现在氧化铝
【机 构】
:
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学院化工资源有效利用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29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己酮是合成尼龙等材料的重要中间体,但苯酚直接加氢反应制备环己酮容易生成环己醇而降低收率.采用原位生长策略制备Pd/MgAl-LDO@Al2O3催化剂,并用于苯酚选择性加氢反应,获得的催化剂在高底物比条件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相较于Pd/Al2O3催化剂,Pd/MgAl-LDO@Al2O3催化剂使苯酚转化率显著增加,苯酚转化率在97%时环己酮选择性可达88%.利用X射线衍射(XRD)、程序升温脱附(TPD)、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手段对催化剂结构进行表征发现在氧化铝上原位生长类水滑石结构能够优化催化剂孔结构并提高活性组分分散度,且增加了载体表面碱位点的强度,碱位点的存在影响了苯酚的吸附形式,从而大幅增加环己酮的选择性.此外,当将Ni引入层状结构时,通过NaBH4的还原可获得PdNi合金结构.动力学研究表明,由于PdNi合金的形成,Pd/NiAl-LDO@Al2O3催化剂苯酚加氢反应的能垒低于Pd/MgAl-LDO@Al2O3,同时合金结构导致环己酮选择性的明显降低.
其他文献
镎(Np)和钚(Pu)是核能领域两种重要的锕系元素,其在水溶液中的配位化学对于了解和控制其在水环境中的种态分布和迁移行为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近十几年来国内外Np和Pu与环境中常见无机阴离子在水溶液中的配位化学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不同价态Np/Pu离子与OH-、CO32-、SO42-、Cl-、NO3、F-、PO43-等阴离子之间形成的配位物种和配位热力学信息,并对该领域存在的关键科学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以浙江省近几年选考的有关氧化还原计算问题为素材,分类探讨固体氧化物分解、金属和金属氧化物混合体系与酸反应、金属与硫酸和硝酸混合溶液的反应以及非金属单质的歧化反应等四类计算问题,建构以“2H++O2-=H2O”为主的解题模型.在此基础上对该类计算问题从命题角度进行建模讨论,以加深对该类计算问题的认知,同时为了更直观地呈现解题过程用流程图形式进行了表征.
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及部分试题,从晶体化学中典型的晶胞模型和堆积模型出发,介绍晶体结构中的配位数、晶胞平移时原子位置判断、填隙类型判断及空隙占有率计算等几个重难点问题的解题策略,有助于引导学生从微观上辨析晶体结构以及快速、准确地解题.
钠离子电池因具有成本低、安全性高等优势,被认为是一种非常适合应用于大规模储能领域的电化学储能技术.合适的负极材料是促进钠离子电池实现商业化的关键之一.硬碳材料由于具有丰富的碳源、低成本、无毒环保,且储钠电位低而被认为是最可能被实用化的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然而硬碳负极的实际应用中也面临着首周库伦效率低、长循环稳定性不足以及倍率性能较差等问题,近年来众多研究者致力于硬碳负极的性能优化研究,本综述从结构调控、形貌设计、界面构造、电解液优化四方面总结了近年来钠离子电池硬碳负极的性能优化策略研究进展,分析了每种优化
通过可见光驱动光氧化还原催化,发展了一种新颖、便利的β-氟代-α-氨基酸衍生物的合成方法.以非金属的二氰基吡嗪衍生物(DPZ)为光催化剂,以易于制备的N-芳基甘氨酸酯和芳基乙酸氧化还原酯为原料,通过单电子氧化还原分别生成酯基取代α-氨烷基自由基及α-氟代苄基自由基.经过高反应活性自由基的交叉偶联,高产率地得到目标产物.该方法由于氧化还原中性反应途径而无需额外的氧化剂或还原剂,且属于绿色、可持续的有机催化合成策略.
针对生物酶在固相载体负载后存在的催化活性与稳定性之间“此消彼长”的问题,本工作采用“自牺牲模板”策略以铝基金属有机骨架材料(Al-MOF)为前驱体设计制备多级孔Al2O3 (MHAl2O3)材料,再以“聚多巴胺(PDA)”仿生膜对材料表面进行功能化修饰后用以固载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通过调节前驱体的煅烧温度来实现载体孔径大小的调控,探讨了载体的孔道限域效应对固定化酶反应器催化活性的影响,所得固定化酶反应器的热稳定性和重复使用性显著提高.为了解析固定化酶反应器的构效关系,采用酶动力学和热动力学参数研究了
表面等离激元共振(SPR)驱动的催化反应近年来广受关注,研究集中在SPR等外场作用下发生单一的界面催化反应生成新的物质,这对于表面反应设计和实现多步骤界面有机合成反应仍存在一定困难.本工作以对氯苯硫酚(4-CBT)为探针,利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的极高表面灵敏度并结合金粒子单层膜(Au MLF)的玻碳电极(Au MLF@GC电极)作为基底在均匀性方面的优势,实现了电化学和SPR协同作用下界面催化反应及其过程的精准监测.结果 表明,较负电位区间内,在光电协同催化作用下,4-CBT先发生脱氯反应生成苯
在变量控制法教学中融入人教版普通高中选择性必修3“色谱分离实验”的改进,在探究实验材料、提取方法、提取溶剂、溶剂用量等因素可能对色谱分离效果产生影响的实验中,使学生充分体验变量控制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及价值.
本工作研究了水环境中残留喹诺酮类抗生素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CIP)与溶解有机物(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腐植酸(humic acid,HA)的结合作用机理.采用三维荧光、傅里叶红外光谱、二维相关光谱和液体核磁共振氢谱等技术进行表征分析.结果 表明,CIP和HA的结合作用会产生明显的荧光淬灭现象,且在6h后结合开始趋于平衡.结合作用与HA表面的羟基、羧基以及酮基等官能团相关,而CIP分子哌嗪环上的H质子是参与结合的主要位点.此外,影响因素实验表明,离子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