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式教学法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科学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juanq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互动式教学模式是一种旨在提高教学效果,激发教学热情的教育教学模式,它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中老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是一种通过师生之间的充分互动,使教学实现多向交流、多向互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的新型教学模式。本文结合自己的一些教学实践,谈谈对这种教学模式的认识。
  [关键词]教学模式 互动 实施步骤
  
  1 引言
  在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要求上,我国一直都在强调教学工作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动手能力,但在实际教学过程,教师难免把教授理论知识作为教学的重点,往往只注重了自身教的步骤,而忽略了学生学的过程。互动式教学法可以通过学生、教师两个教学个体之间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使教师能够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把握授课与实践的重点,科学的提高教学效果。
  2 互动式教学法的概念
  互动式教学法是把教育教学活动看作是师生之间进行的一场互相平等的交流与沟通。通过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主观能动性,营造一种师生、生生之间的相互对话、相互讨论、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融洽教学氛围,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一方面,它要求教师既要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对应知应会的知识点进行细致的讲解,帮助学生掌握重难点内容;又要针对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时时调整教学步骤,合理引导学生的兴趣和思路,提高授课质量。
  另一方面,它要求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既要按照教学计划的要求对相关知识进行系统全面地学习,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紧跟教师的授课思路,深入思考、积极探讨出现的问题,提高学习质量和自身的能力素质。
  3 互动式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区别
  传统教学模式一般以教师为主体,整个教学活动和教学结构主要围绕教师进行,教学过程中教师按照自己的经验设置课程内容,学生被动接受,很少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也很难根据自身需要进行研讨和交流,这一过程中无形的遏制了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培养和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这一教学模式重视知识的传递,因而在知识的系统性上、对知识的重点和难点的把握上具备一定的教学优势。然而,由于这一教学模式过于重视讲的作用,教师把传授既定的教材内容作为基本教学任务,很少根据学生的兴趣、遇到的疑难问题等实际情况来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因而一般表现为教师讲得汗流浃背,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率低下。
  互动式教学法是多种新型教学方法中的一种,它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中仅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而多采用问答、讨论等方式组织教学。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基本任务是参与、组织、引导学生进行互动式讨论,并完成对知识体系中重、难点和遗漏问题的补充。采用互动式教学法的教学过程多采取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讲教师听、教师问学生答、学生问教师答、学生讲学生听、学生问学生答、学生相互讨论等多种方式进行。这种多层次的互动,将传统教学过程中的“填鸭式”教学,转化为一种融洽的师生互动研讨的教学模式。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的教学模式真正体现了“教学相长”的原则,通过教与学个体的互动互换,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互补、互通和互进,从而使教学实现了多向交流、多向互动,达到信息共享、共同进步的目的,进一步提高了教学效果。
  4 互动式教学的具体实施步骤
  如何才能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顺利展开互动,达到良好的教学预期呢?实践证明,课前充分的准备、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良好的互动、课后细致的总结点评等几个方面是不可或缺的基础。
  4.1 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
  4.1.1人员分组
  一般来说,为提高讨论的效率,引入适当的竞争和激励机制,在课前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思维活跃度、个性特点、表达能力等差异,结合教学内容的具体要求,把学生划分为若干个互动小组。各小组可以根据需要选出组长和记录员,每次讨论由组长负责组织,记录员负责做好详细的情况记录。在教学过程中,组长和记录员可由组员轮流担任,以便每个组员都能得到锻炼。讨论结束后,由各小组推选代表做出研讨情况汇报。
  4.1.2布置作业
  教师可根据实践教学的内容,将课程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以课前作业的形式,提前交给学生进行课前研讨,引导学生有目的的预习某个方面的知识。在设计作业的时候,应注意作业要难易适中,且符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即保证能够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又不至于难度过大而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作业的布置可按照各小组的实际研讨能力划分难易不同的问题。对于研讨能力较强的组,可适当增加作业的难度;对于研讨能力较弱的组,作业可适当的简单,但一定要预留研讨的空间,不宜选择答案一目了然的内容。布置这样的课前作业,有益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进取意志,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学热情。
  4.1.3预习、策划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学生互动的实现,是以学生课前的充分预习以及教师课前的精心准备为基础的。因此,学生在上课前,必须根据教师布置的重难点内容、教学目标和课前作业,充分预习授课内容,认真记录下预习过程中遇到的不懂不会的问题和感兴趣的知识点,并及时将相关信息反馈给授课教师。而教师在教学实践这个环节中,必须明确每个实践环节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精心策划每一个实践环节,针对重点、难点问题和学生感兴趣的知识认真准备材料,充分分析学生个性特点和兴趣所在,从而科学合理的设计授课内容和实践项目。
  4.2 学生之间的互动
  这个阶段的互动可以分为一个小组内组员与组员之间的组内互动和小组与小组之间的组间互动两个环节。互动过程中教师应为组间互动、组员交流提供有利的条件,并给予充足的讨论时间;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不应过多的干预;教师可以以普通一员的身份加入研讨,及时地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协助组长协调好组员之间的矛盾,并通过语言的鼓励和引导,使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可以充分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4.2.1組内互动
  当学生拿到课前作业后,便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为单位,灵活多样地展开自学互学。在这个阶段中,学生首先可以运用现有的书籍、资料,结合教师布置的作业,了解课程的内容,通过自学掌握易懂的内容。然后,将不懂的知识点提出,以组员间一起讨论、研究的形式畅所欲言,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倾听他人的心声,相互交流思想和学习心得,逐一攻克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认真记录下组内研讨无法解决的重难点问题。最后,将讨论的具体内容和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形成汇报材料,并准备好小组间进行交流的内容。组内交流过程中,每一个问题的解决,常常会带给学生胜利的喜悦和成功的满足,并进一步激励他们去探究和解决更难的问题,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
  4.2.2组间互动
  通过组内的探讨与交流,各个小组都形成了一些较成熟的思想可供交流,也同时都存在着一些悬而未决的重点、难点问题需要解答,适时的安排小组间的交流,能更加有效地激发各小组成员之间的学习热情和思维碰撞,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大的交流空间。通过各小组之间的相互启发、相互交流,使各小组的思想互相补充、不断完善,思维空间得到更宽广的拓展;大部分的问题也会在组间交流过程中得到解决,使学生的知识面得到了有益的延伸,从而实现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4.3 师生互动
  该环节中,教师可以首先安排各组学生对完成的课前作业、探讨的结果和存在的问题做以汇报,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并针对未解决的问题和对某些知识点的错误理解,以循序渐进的互动问答方式,引导学生找出正确答案,而不要提供现成的答案。完成答疑后,教师还应将整体教学内容进行细致完整的串讲,并在串讲过程中针对学生在上一个互动环节中依然留存的未解决的重、难点问题和已经掌握的知识内容进行详略得当的调整。通过答疑、串讲和示范,不但能够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而且能够让学生思维中形成完整系统的的知识结构,这样更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融会贯通。
  4.4 总结点评
  教师在实践教学活动结束时,应针对各个小组以及组员应做出一个科学、客观、正确的评价。对每个小组及各个组员的表现和付出的努力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对好奇心强、有创新思维、表现突出的学生应予以表扬;对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的指出,并帮助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不仅能给学生互动提供有益的补充,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热情,而且能够使学生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引导学生能够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功效。
  5 结论
  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其核心在于营造良好的教学实践气氛,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热情,通过充分的教学互动,使学生在轻松的教学环境中学到知识,感受到学习的快乐,锻炼其相应的组织、表达、实践动手、归纳和总结的能力,从而实现更高的教学效率和更佳的教学效果,达到教与学的双赢。
  参考文献:
  [1] 田江. 对自主互动教学模式的一点思考[J].文教资料,2006,12(2).
  [2] 江毅,等. 普通高校技术基础课互动教学的研究[J].景德镇高专学报,2006,12(4).
  [3] 孟晓乐. 思想政治理论课师生互动教学模式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6,11(1).
  作者简介:
  余浚(1978-), 男, 陕西省西安市人,助理工程师,学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系统结构;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