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对话 深化理解

来源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cone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棉花姑娘》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八组的一篇课文。本组围绕“我们身边处处有科学,让我们一起去探索,去发现”这一专题编排了5篇课文。本课写棉花姑娘病了,叶子上长满了蚜虫。燕子只会捉空中飞的害虫,啄木鸟只能捉树干里的害虫,青蛙也只能捉田地里的害虫。面对棉花姑娘的病情,他们都“心有余而力不足”。正当蚜虫得意地吸食棉花姑娘的汁液时,七星瓢虫来了,把这些害虫一扫而光。棉花姑娘快乐地成长,吐出了雪白的棉花。课文通过棉花姑娘请求燕子、啄木鸟、青蛙等给自己治病的故事,告诉我们燕子、啄木鸟、青蛙和七星瓢虫分别吃不同地方害虫的科学常识。这种以童话的形式,寓科学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的写法,为儿童所喜爱。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和课文特点,笔者提出如下教学建议。
  
  一、突出对话,理解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本课可从以下几方面组织学生与文本对话。
  (一)与课题对话。
  1.通过课题学习生字。“姑娘”一词是本课要求认识的字,可让学生借助拼音,自己拼读,把字音读准。然后教师再指导轻声的读法,把“棉花”、“姑娘”这两个轻声词语读好。
  2.通过课题了解新知。“棉花”这一植物,大多数学生无感性认识。读课题后,可利用多媒体课件、挂图和课文插图,让学生对这一植物有所了解,获得相关知识。
  3.通过课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对“棉花”有所了解后,再读课题,并提问:你由课题想到什么?如:棉花有什么用途?棉花姑娘怎么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与课文内容对话。
  1.读通课文,初知内容。读通课文是与文本对话的基础。本课共有6个自然段,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算得上是较长的课文,因此要在读通、读熟课文上舍得花时间。在指导读准字音时,注意“帮、请、星”是后鼻音,“雪”是撮口音。“治、啄”是翘舌音,“盼、斑”是前鼻音,“只”是多音字。指导读通句子,重点是“她多么盼望有医生来给她治病啊!”“请你帮我捉害虫吧!”“我们身上有七个斑点,就像七颗星星,大家都叫我们七星瓢虫。”等长句的自然停顿。要适当变换读的形式,确保把课文读通读熟,如采用以下方法:①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边读边勾画出生字词及自己觉得难读的句子。②同桌交换读所勾画的字词句,互相正音。③教师出示由要求会写的生字组成的词语:只会 雪白 星星 请你 帮忙 就像等,借助拼音自由拼读,抽学生带读,个别读、齐读等,把字音读准。④教师出示由要求会认的字组成的词语:姑娘 蚜虫 盼望 治病 啄木鸟 斑点等,借助拼音自由拼读,齐读等,把字音读准。⑤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的序号。⑥同桌分自然段轮读课文,互相正音。⑦指名分自然段轮读课文,师生评价,正音,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⑧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你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
  2.围绕问题,理解课文。本课字词比较简单,“蚜虫、惊奇、斑点、七星瓢虫、碧绿”等词语可以随课文理解,其中“蚜虫、七星瓢虫”先讲概念,再联系课文分清谁是益虫,谁是害虫。“斑点、碧绿”则引导观察插图或实物理解。
  由于课文内容浅显易懂,教师不必做繁琐分析,可引导学生围绕问题进行理解。①棉花姑娘怎么了?②有哪些小动物来给她治病?结果怎样?第①问,通过读第1自然段即能解决,同时认识“蚜虫”。第②③问先让学生读第2~4自然段,知道燕子、啄木鸟、青蛙分别只会捉空中飞的、树干里的、田地里的害虫,帮不了棉花姑娘的忙,再重点读第5自然段,知道还是七星瓢虫吃光了蚜虫,治好了棉花姑娘的病。可用动作、表情来引导学生感悟“惊奇”的意思,借助插图或实物,认识七星瓢虫。接下来,让学生用不同的符号分别画出第2~5自然段中棉花姑娘、燕子、啄木鸟、青蛙和七星瓢虫说的话,通过自己读、四人小组分角色读,说说燕子、啄木鸟、青蛙和七星瓢虫分别吃什么地方的虫子,由此弄清“害虫”和“益虫”,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再通过实物比较,理解“碧绿”一词:学生读最后一段后,说说棉花姑娘的叶子颜色(碧绿碧绿的),出示绿叶、枯叶等实物,指导学生观察比较。接着说说“碧绿”一词还能形容什么。(青草、荷叶、柳树等)最后随课堂完成课后“读读说说”练习。
  3.读中悟情,培养语感。读出感情是朗读的较高境界。虽然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没有提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目标,但本课以对话为主,对话中多用感叹号,感情色彩较浓,可因文制宜,指导感情朗读,重点指导读好对话的语气,不作纯技术性的指导。第一,联系课文内容,感悟棉花姑娘和其他小动物的心情。如,读棉花姑娘说的话时,让学生想想她生病后心里会怎么想,体会她急切的心情;读燕子、啄木鸟、青蛙说的话时,也让学生想想他们是怎么想的,体会他们想帮忙却帮不上的心情。指导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要表达棉花姑娘高兴的心情。第二,指导好分角色朗读。可借助动物头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加上动作朗读,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同时教师利用充满童趣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第三,激励引导。如:“你真是一只有礼貌的燕子!”“青蛙,你会捉田里的害虫,真了不起”等。
  (三)与生字对话。
  识字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在整体理解课文之后,应不忘落实识记生字。在指导学生读准字音、了解字义的同时,抓字形的识记,把字写正确,写端正。
  本课生字不多,可根据偏旁,结合字义记忆字形。用熟字加偏旁部首的方法记住“星、只”;用形声字的特点识记“请”。对要求会写的字,提醒学生注意字形结构,“雪、帮”二字上大下小;“星、只”二字上小下大;“只”字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两个左右结构的字,“请”字应写得左窄右宽,“就”字左右大致相等。
  
  二、角色体验,升华情感
  
  学生喜欢童话故事,更喜欢故事中的小动物,容易与他们同喜同忧,产生情感共鸣。可抓住这一特点指导学生分角色演一演,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对棉花姑娘、燕子、啄木鸟、青蛙、七星瓢虫不同角色的感悟,通过演的方式表达出来,达到加深理解,升华情感。
  作者单位
  昆明市官渡区教科所
  ◇责任编辑:刘岭南◇
其他文献
一堂口语交际课——介绍家乡景物。课始,老师首先让孩子们说说家乡有什么景物能介绍,孩子们踊跃回答。第二步是分成四人小组相互介绍,交流也相当热烈。第三步是四人小组中推选一名同伴到讲台前介绍。  前两个环节进展都很顺利,但是当孩子们听说要到讲台前介绍时,一只只小手都缩回去了,本来热闹的课堂一下子安静了,面对这样的场面,老师只能“点将”了。点到第八小组,大家一致推选出来的是一男孩,可他就是不肯上来,同学们
期刊
目前,小学英语教师普遍采用课堂活动的形式开展教学,改变了原来“老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也有部分教师在设计和开展课堂活动时片面追求形式,教学实效不佳。在教学实践中,我坚持四个“结合”,使课堂活动服务于教学要求,逐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一、课堂活动与教学目标相结合    课堂活动与教学目标相结合是增强教学有效性的前提,脱离了教学目标,课堂活动就是无的放矢
期刊
一阵鸟语,还有那满屋温暖的阳光,使我从睡梦中醒来,心情连同空气都是快乐的。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是快乐的。学生们把我当成姐姐一般,一直亲切地叫我“老师姐姐”,我也总会被他们的一些小举动所感动。我问他们:“你们为什么对老师这样好?”他们说:“因为你爱我们,所以我们爱你。”一名教师能够获得这样的学生之爱,是很幸福的,同时也说明,自己付出的爱没有白费。  教师,是神圣的事业。如果没有一颗爱心,如何担当得起
期刊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在平常的生活和教学活动中要率先规范自己的言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要适时适度地运用表扬鼓励和批评激励的策略,感化教育和扶持引导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快乐地学习。    一、表扬策略    表扬是一门艺术,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集中学生注意力行之有效的教育策略,是促使学生进步的“加速器”。表扬对于激励先进、鞭策后进,肯定正确、否定错误,都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在教育学
期刊
作家肖复兴写的《荔枝》,是怀念母亲的名篇。作者依序写了买荔 枝——回到家中不敢掏出荔枝——吃荔枝——积淀心中的深幽情感;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细细品读,有如下体会。  1.动作描写传神。作为植物的荔枝,它要遵循自然规律——一年一红,可母亲却吃不到了。而在“吃荔枝”这一部分中,作者更是通过准确的动作描写,把母亲第一次吃荔枝的情景传神地表现出来,也把自己的思念深蕴其中。因为是第一次,母亲对这种名贵的,
期刊
□执教:陈婷婷 评析:杨晓荣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页。  学生课前活动:①数数走100米大约有几步。②走200米,看用多长时间。③了解交通工具(飞机、火车、小汽车)的一般速度。    片段一:借助情景,习旧引新    师:同学们,听说过五指山吗?西游记里如来佛的手掌叫“五指山”。在我们的数学王国里也有一座“五指山”(教师将预先画好的“五指山”图贴于黑板),
期刊
课程改革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又推进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使新课程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得以体现,并不断地丰富着课程改革的理论和实践,这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昆明市西山区前卫、福海学校片区在教科研中心的指导下,结合本地实际,围绕如何增强“统计与概率”教学有效性这一专题开展“校本教研”与“校本培训”活动,探索“校本研训一体化”的途径,为提高片区数学教师的整体素质做了有益的尝试。为了使
期刊
编者接:文化是数学的基本特征,数学具有广泛的文化价值。数学自身的客观因素和数学家的信念品质、价值判断、审美追求、思维过程等深层的思想创造因素以及这些主客观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构成了数学文化。  对数学文化有深入研究的名师张齐华老师,在我省第八届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摩大会期间上了两节示范课,并作了“小学数学文化教育研究”的专题讲座,对新课程小学数学文化教育给出了个人的思考与表达:“所谓数学文化,就是以数学
期刊
教学内容及目标:“摸球游戏”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内容。教学目标是:通过实验、操作活动,进一步认识客观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体会数据表示可能性的简洁性与客观性;能用适当的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能根据可能性的大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价值。  课堂实录及评析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复习题:用分数表示下面各种颜色的球是总球数的几分之几   
期刊
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数学课堂活跃非凡。然而,在热闹的数学课堂中,广大教师对于课堂教学的着力点是什么,它必须关注哪些问题,依然莫衷一是。笔者经过多年的研究,作如下论证。    一、新课程背景下数学课堂教学的着力点就是有效的数学活动    新课程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作为核心理念,实现了从“知识本位”到“人本位”的历史变革。于是,从“知识传承”到“人的发展”也就成了教学功能的根本转变。新课程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