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543”教学模式的推行
在传统课堂早已根深蒂固时,要推行高效课堂改革,转变思维定式必要先行。正如中央教科所研究员韩立福教授在我校高效课堂培训时说:“我们推行高效课堂改革,教师首先要‘断影子’,学生要学会‘断奶’。”话虽通俗,却一针见血。解决了思想上的问题,“543”教学模式才能真正走进我们的课堂之中。
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要从主演变为导演,直至变为编剧,把教学重心从研究教法转变到研究学法上,要从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出发,按照从易到难,从表面到本质,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有目的、有层次、有计划地安排学习活动。
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同样不能忽视。我们在进行课改培训时,常常忽视对学生的培训,往往是把教师拉出来培训一番后,又把其推回课堂中去实践。这样做,让高效课堂的主体——学生——处于被动位置,再如何改革也只是教育者的“一厢情愿”,至于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实施“543” 教学模式,着眼点是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学生必须改变过去那种“老师教、学生学,老师讲、学生记”的学习理念和“被动学习,消极等待”的学习习惯,逐步发展为积极参与,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我发现,自我解决,最终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发展。
二、“543”教学模式的课前设计和课内引导
在不断探索中,我发现高效课堂这种“先学后导——问题评价”的教学模式,的确要使学生实现人人学习,实现教学目标,但绝对不是彻底解放教师,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543”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要少讲精讲,把课堂尽量让给学生展示,但是这 “导”却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准备。
上课前,教师不能简单机械地照搬《导学案》,而是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好每节课的学案,引导学生预习,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课堂上,教师要创设有效教学情景,让教学目标具体可知,引导学生围绕教学目标来生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班内展示时,教师绝对不是“旁观者”,而是要迅速准确地捕捉到具有普遍意义的疑点和难点,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为下一步精讲点拨做好准备。点评时,不是一句“真棒”轻轻带过,而是要一评知识掌握,二评情感态度,三评过程方法,而且还要用上肢体语言助评,做到声音宏亮、语言表达清楚。
可见,在高效课堂之中的教师,的确要“往后退”,但是不能把自己彻底架空,要做到“导而有序”“评而有理”“讲而有度”,使教学内容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边活动中得到有效落实,让学生“学而有效”。
三、“543”教学模式不能“唯模”
“有模而不唯模”这句话是我在语文特级教师周世忠老师点评董校长所上《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展示课时听到的。这句话让正陷在为如何实行“543”教学模式,打造语文学科的高效课堂而迷茫和苦闷的我豁然开朗。
我在摸索高效课堂时,正逐步在体现“543”课堂教学模式上努力。预习课,变课外预习为课内预习。教师阐明学习目标,学生根据《导学案》阅读、思考、探究、讨论,最后得出答案并生成问题。展示课,由小组长或学科长代表小组上讲台展示,展示完毕后由其他小组的任何成员进行补充或提出不同意见,回答完毕后由讲台上的小组长作总结或请老师点评。而在读书时,我们学生都大声朗读,边读边标记问题;思考时,学生都低头思索,边想边记;讨论时,小组同学在组长的组织下,起立讨论,认真总结;展示时,发言同学自信大方,有条有理,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积极补充。教学中真正做到了“不看不讲”“不议不讲”“不练不讲”。
在实践中我领悟到“543”教学模式,不是一种具体的操作意义上的教学模式,更多的是一种方向、一种思想指引,因而作为老师的我们不能被模式束缚住,而要根据不同的学情、学生讨论生成的问题,做具体的调整,做到“有模而不唯模”,让课堂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效”目标。讨论展示课也是富有变化的。简单的问题,不一定非要小组八人起立讨论再展示,可以由学生直接回答,也可以同桌之间简单讨论。展示成果,既可以展示讨论成果,也可以由学生分析自己错题的思路。展示形式更是多种多样。
“543”是“高效课堂”的载体,教学内容才是课堂的基础。我们搞一种教学模式,开始要向别人学习,做好“临模”,再根据自己学校的学情“建模”,把各个环节落实到位,最终做到“有模而不唯模”,逐步实现由有形到有神的过渡,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创设高效课堂,实现教学改革的成功。
回首一年课改路,付出不少,收获不少,问题还有很多,困难也有很多,只要我们不断地实践,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完善,终有一天,能够走出我们赣县中学课改的新路子来。(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县中学)
责任编辑:刘伟林
在传统课堂早已根深蒂固时,要推行高效课堂改革,转变思维定式必要先行。正如中央教科所研究员韩立福教授在我校高效课堂培训时说:“我们推行高效课堂改革,教师首先要‘断影子’,学生要学会‘断奶’。”话虽通俗,却一针见血。解决了思想上的问题,“543”教学模式才能真正走进我们的课堂之中。
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要从主演变为导演,直至变为编剧,把教学重心从研究教法转变到研究学法上,要从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出发,按照从易到难,从表面到本质,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有目的、有层次、有计划地安排学习活动。
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同样不能忽视。我们在进行课改培训时,常常忽视对学生的培训,往往是把教师拉出来培训一番后,又把其推回课堂中去实践。这样做,让高效课堂的主体——学生——处于被动位置,再如何改革也只是教育者的“一厢情愿”,至于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实施“543” 教学模式,着眼点是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学生必须改变过去那种“老师教、学生学,老师讲、学生记”的学习理念和“被动学习,消极等待”的学习习惯,逐步发展为积极参与,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我发现,自我解决,最终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发展。
二、“543”教学模式的课前设计和课内引导
在不断探索中,我发现高效课堂这种“先学后导——问题评价”的教学模式,的确要使学生实现人人学习,实现教学目标,但绝对不是彻底解放教师,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543”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要少讲精讲,把课堂尽量让给学生展示,但是这 “导”却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准备。
上课前,教师不能简单机械地照搬《导学案》,而是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好每节课的学案,引导学生预习,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课堂上,教师要创设有效教学情景,让教学目标具体可知,引导学生围绕教学目标来生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班内展示时,教师绝对不是“旁观者”,而是要迅速准确地捕捉到具有普遍意义的疑点和难点,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为下一步精讲点拨做好准备。点评时,不是一句“真棒”轻轻带过,而是要一评知识掌握,二评情感态度,三评过程方法,而且还要用上肢体语言助评,做到声音宏亮、语言表达清楚。
可见,在高效课堂之中的教师,的确要“往后退”,但是不能把自己彻底架空,要做到“导而有序”“评而有理”“讲而有度”,使教学内容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边活动中得到有效落实,让学生“学而有效”。
三、“543”教学模式不能“唯模”
“有模而不唯模”这句话是我在语文特级教师周世忠老师点评董校长所上《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展示课时听到的。这句话让正陷在为如何实行“543”教学模式,打造语文学科的高效课堂而迷茫和苦闷的我豁然开朗。
我在摸索高效课堂时,正逐步在体现“543”课堂教学模式上努力。预习课,变课外预习为课内预习。教师阐明学习目标,学生根据《导学案》阅读、思考、探究、讨论,最后得出答案并生成问题。展示课,由小组长或学科长代表小组上讲台展示,展示完毕后由其他小组的任何成员进行补充或提出不同意见,回答完毕后由讲台上的小组长作总结或请老师点评。而在读书时,我们学生都大声朗读,边读边标记问题;思考时,学生都低头思索,边想边记;讨论时,小组同学在组长的组织下,起立讨论,认真总结;展示时,发言同学自信大方,有条有理,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积极补充。教学中真正做到了“不看不讲”“不议不讲”“不练不讲”。
在实践中我领悟到“543”教学模式,不是一种具体的操作意义上的教学模式,更多的是一种方向、一种思想指引,因而作为老师的我们不能被模式束缚住,而要根据不同的学情、学生讨论生成的问题,做具体的调整,做到“有模而不唯模”,让课堂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效”目标。讨论展示课也是富有变化的。简单的问题,不一定非要小组八人起立讨论再展示,可以由学生直接回答,也可以同桌之间简单讨论。展示成果,既可以展示讨论成果,也可以由学生分析自己错题的思路。展示形式更是多种多样。
“543”是“高效课堂”的载体,教学内容才是课堂的基础。我们搞一种教学模式,开始要向别人学习,做好“临模”,再根据自己学校的学情“建模”,把各个环节落实到位,最终做到“有模而不唯模”,逐步实现由有形到有神的过渡,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创设高效课堂,实现教学改革的成功。
回首一年课改路,付出不少,收获不少,问题还有很多,困难也有很多,只要我们不断地实践,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完善,终有一天,能够走出我们赣县中学课改的新路子来。(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县中学)
责任编辑:刘伟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