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个世纪50年代中后期,中央政府决定大规模开发北大荒这块处女地。1958年3月,在沈阳炮兵学院任教的青年教师王海波被下派北大荒,分配到黑龙江密山农垦局五分场,先后在几个分队任“特别参谋长”。刚到而立之年的王海波,在北大荒呆了两年半时间,后转业当了一名人民教师。这两年半时间的亲身经历一幕一幕在他生命中刻下了深深的烙印。从辽宁省鞍山市第26中学退休以后,他写下了长达数十万字的回忆录,对这段往事做了详细的介绍,披露了很多原先根本没有形成文字的故事。这些故事中有感慨、有遗憾、有自豪也有反思。
2003年5月26日,王海波因病去世。他的弟弟——沈阳冶炼厂的退休职工王海涛,始终珍藏着这份宝贵的遗稿。他说:“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很害怕这段真实的历史被逐渐忘记……”
特殊年代下的速配婚姻
北大荒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天寒地冻,气候恶劣,人迹罕至。要开发北大荒就要有人,可是从哪里来那么多人呢?刚开始是派部队兵团来进行大规模建设,但是军人基本上都是男性,性别单一,不利于这项长久性的工程。后来,各地政府(尤其是山东、河南等人口集中且比较贫困的地区)开始鼓励年轻女性到这里和军人组成家庭,安居此地,以进行旷日持久的建设。
王海波这个“特别参谋长”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帮助这些年轻人“速配”婚姻。他先给那些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已经快30岁的老兵们开了个座谈会。还没等王海波开口,就有人问:“参谋长,她们能看上我们这些老兵吗,给我们交个实底!”王海波说:“现在跟战争年代不一样了,女人选丈夫的标准也改变了。人家来这里目的有三个:第一是能吃饱,第二是挣到现钱,第三是嫁个能挣钱会过日子的好小伙子。因此,你们必须主动去靠近姑娘们!”
他的话鼓舞了小伙子们。晚上,在队里举办的舞会上,小伙子们和姑娘们跳起了欢快的舞蹈。就在这天晚上,一对男女产生了感情,王海波闻讯后马上找到他们:“既然有了意思,就特事特办,马上结婚。”那对青年都是朴实的农家孩子,想想早晚也要走这一步,还不如早点结婚,以便享受到政策上的优惠。当时队里有规定:速配成功的男女可以分得一套房子。于是他们成了王海波手下第一对“吃螃蟹”的夫妻。
初战告捷,王海波乘胜出击,天天拿着队里惟一的一台照相机在野地里转悠,只要见到有苗头的青年男女,马上就给他们拍“订婚照”。时间长了,人们习惯了这种方式,不再像第一对那样感到难堪。有的青年还大大方方地跑到王海波这里来请他照相。
但是,队里总共有上百对男女,速配成功需要一段时间,而“水利队”的到来又让王海波感到了危机。这400多人的大队伍,浩浩荡荡,搭建了临时工棚,热火朝天地准备大干一场。和队里举办了一次篮球比赛之后,几个姑娘和水利队的小伙子们套上了“老乡”,聊得热乎。王海波知道,这里的姑娘和老兵们数量相当,甚至可以用“一个萝卜一个坑”来形容,如果被水利队的小伙子们“骗”走几个,自己这个参谋长可问心有愧啊!于是,他连夜给自己的属下“训话”:“自古‘有剩男,没剩女’,修水利的来了,形势严峻,你们可要抓紧机会呀!”接着又去开导姑娘们:“野花没有家花香,跟那些不知根不知底的人在一起,将来怎么样谁都说不清。等咱们的新房子建完,有吃有穿也有住,日子多好,那才是真正的安居乐业呢。”
那些已婚的夫妻们感激王海波的撮合之情,也都帮着王海波来做工作。他们主动和还没有配成对的联系,给他们牵线搭桥。一对结婚了,又一对结婚了……短短的几个月内,队里的青年男女终于全部速配成功!水利队的小伙子们前来贺喜时,感慨地说:“你们的参谋长简直就是个把家虎,自家的女孩子一个都没有外流。”
现在的人可能不会理解这种方式。但是,在那个特定的年代里,一切都是匆匆上马,大量的田地等着他们去耕种,这些姑娘小伙组成的家庭成了拓垦北大荒的第一代人,他们在那里繁衍生息,把这片荒芜的土地变成了丰产的万亩良田。
守着房子却住在地窖里
王海波在北大荒的第一宿,是在地窖里度过的。在地上挖一个洞,铺上点乌拉草,再放上一床被褥,就算是一间房子了。其实,一排排崭新的房子早就矗立在了荒凉的野地上。但是这些房子并不能住人,因为还没有搭炕,因此室内温度时常维持在0度以下。人们守着这样的房子,还不如住在地窖子里暖和。所以这个队曾经发生过山东的姑娘们被集体“冻”跑的事情。
北大荒气候恶劣,居住条件被摆在了重要位置。队长跟王海波商量:“现在你来了,咱们的第一条军令
就是修好火炕、抹好墙。”
最后他们决定,12名军官每人先拿出半个月的工资,凑钱买砖,回来搭炕。然后几个排分工合作,有的翻松冻土层,有的和泥准备抹墙,有的出去扳干树枝,准备烧水烧炕,又派了几个好手,专门到其他队里跟人去学搭炕。而那些女队员则受命去割乌拉草,回来编大筐。
泥和好了,抹到墙上,还没等粘住,就掉了下来,再抹上去,又掉下来,大家都没了办法。一向善于钻研的张祥(曾是哈尔滨军工大学热力学讲师)观察了半天,说:“气候太冷时不能抹墙,根据工程学原理,零下10度以下,把泥往墙上用力甩就行。当年,曹操曾用此法在甘肃修筑城墙。”大家一试,果然成功。此后,大家就让张祥来做技术指导。
接着,砖也买回来了。大家在王海波的示范下,开始学着搭炕——怎样在垫好的实土层上砌烟洞,炕梢儿如何留烟道,如何在出烟口搭挡风板……大家一边干一边互相商量。一夜之间,所有的房子都搭好了火炕。然后人们把堆积如山的干树枝塞进炕洞里,轮流休息,轮流烧火。从外面看去,每个房子都是浓烟滚滚。终于,炕开始冒潮气了,炕面干了,墙面也干了……忙活了一夜的人们,都争先恐后地挤到热炕上去,酣然入梦。
而那些受命编“大筐”的姑娘们则有些迷惑,为什么要编这些东西呢?
第二天清晨,几个起早的人发现,那15个大筐中,有12个排成两排,就地摆在一间大空屋子里,每个筐口都露出一个脑袋。原来,里边正在睡觉的是那些没地方住的军官们,这其中就有王海波。
很多人落下了热泪……
特殊年代欠下的特殊债务
开发北大荒,就是把北大荒变成良田。那个年代以粮为纲,路线不可动摇。队长和王海波带着其他干部们一起在浓江下游一带考察,看看如何开发这片土地。“咱们队的地,没有拦江大堤,种水田可能有困难。”有人这样提出。这时,张祥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由于他在“抹墙”中表现出来的才华,大家都很尊重他的意见。他说:“浓江发源于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会合处,咱们队海拔在100米以下,常年积水,盛夏雨季,下游就一片汪洋,方圆百里都看不到村庄。所以,在永久水利工程建成之前,不能‘以粮为纲’。”张祥认为,现在周边掀起开发热潮,野生动物都被逼到这里的森林和灌木丛里来了。从雪地上的脚印可以看出,有狼、野猪、狐狸、黄鼠狼和野鸡,咱们这里都是军人出身,好射手很多,打来猎物,就有吃的和卖的,光打猎这一项,收入就很可观。“另外,树林里有蘑菇、木耳、松子、核桃等,这些都取之不尽,卖到供销社,立刻就能换成钱。这里的苇子沟长20公里,苇子是建房和造纸的好原料。把这些天然资源利用起来,那就是无限的财富啊!”
王海波首先举手同意了张祥的意见。接着召开全体职工大会,通过了张祥的提议:8队以副业为主进行生产。
在老猎人的指导下,仅仅用了3天时间,王海波他们一共打了3只狼、20多只狐狸、200多只兔子和上百只黄鼠狼。职工们吃上了野味,开了荤腥,墙上四处钉满了各式各样的“皮子”。有一只雄狐、两只雌狐只伤了腿,被活捉了回来。王海波见状,钉了几个狐狸笼子,把那3只狐狸养了起来。狐狸是肉食动物,就喂它们现成的狼肉。没想到那几只狐狸大概是祖祖辈辈被狼吃怕了,嗅到狼肉的气味,吓得一动不敢动。幸亏有兔肉可吃,狐狸才不至于饿死。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还没有禁猎,那是特殊年代欠下的特殊债务。后来国家逐步开始禁猎了,证明人们已经有了环保意识。而留在王海波脑海里的,则是当年豪情满怀的英雄主义。不过,有一件事却是那个年代的另类,王海波认为那可以算作最朴素的环保意识的萌动。有个人枪法很好,见着狐狸就打。为这事,张祥和他吵过不少。张祥认为,8队捉住的狐狸圈在笼子里养殖,因为是近亲繁殖,四代以后,产仔就会变少,抗病力减弱,皮毛质量也差了。因此张祥说,就是枪法再好,也不能把野外的狐狸打绝了,必须保留一些,到那时可以捕来配种,这样8队就可以年年养出好狐狸。“别看咱们能造卫星上天,可咱造不出好狐狸!”
后来,张祥的提议得到了王海波的支持,队里对无休止的打猎进行了一些有组织的节制。
阶级斗争的世外桃源
1959年,全国都在搞大批判和阶级斗争。北大荒的农场也收到了上面下发的一摞摞文件。李队长读文件时,讲了一番当前的形势,然后说:“咱们这里无霜期短,无论干什么事,都要尽快尽早,不能拖延,因此时间要按小时计算。在北大荒,最主要的任务是抓生产。”这一句话,使所有有过“前科”的人悬着的心都放了下来,王海波就是其中一个。他在沈阳炮兵学院任讲师期间,因为有“中国不能一切都跟在苏联后面走”,“苏联在搞大国沙文主义”等言论,被划为“中右分子”。虽然被派为“特别参谋长”,但一遇到政治风暴袭来的时候,心里就开始发慌。队长的话给大家吃了定心丸。
大家在这样团结和谐的氛围里,与恶劣的自然条件做斗争。天气好的时候,大家抓紧一切时间去耕种。假日时,则集体聚到火炕上打扑克。不论官衔、不论男女,挤作一团,大声吆喝着,很有一番世外桃源的悠闲。一天,大家正在热火朝天地打着扑克,天上忽然飘起了鹅毛大雪。队长大喊一声:“坏了,地里的萝卜还没收完,下完雪肯定都要被‘拍’在下面,非冻坏不可。全体出动,抢收萝卜!”所有人员迅速换上了鞋,跑步来到萝卜地,奋力开拔。不仅老兵们,就连平时最受优待的女队员们也都加入到了干活的队伍。一会儿工夫,地上的萝卜就堆积如山。地上的雪先是没了脚面,接着没了脚脖子,冻得姑娘们都快站不住了。北大荒的天冷起来,用滴水成冰来形容一点也不夸张。不到一个小时,萝卜全部拔完,用干草厚厚地苫好。在归途中,王海波对大家说:“回到屋子里,先用雪摩擦脚心,脚趾,擦热了再用热水洗。”晚上,大家在温暖的房子里喝着烫嘴的萝卜汤,打着扑克,颇有一种收获后的怡然。
1960年元旦,王世俭做了一个总结:一排养狐狸280只、黄鼠狼200只,售出狐皮100张,每张300元,共卖得30000元;冰窖里的兔肉,可供饲养的狐狸和黄鼠狼吃半年多。二排养鸭800只、鱼5000尾,已经售出获10000多元钱。三排销售苇席获30000元钱。其他如木耳、松子、蘑菇等山货卖了5000元。此外,他们还收获玉米2万斤、土豆4万斤,足可以吃到来年清明节!队长说:“咱们的副业成本极低,收入丰厚,可见以副养农的路线是正确的。”
其实,最让人们感到难忘的还是这里宽松的政治环境,很多受到过“冲击”的人在这里得到了施展才华的机会。因此,王海波把在北大荒度过的时光看作是自己最宝贵的时光……
图片说明:
王海波
王海波(右)在50年代和战友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