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从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有效益”培养的概念出发,探讨了技能人才培养中的“需要”问题,并对建筑类专业学生和用人单位角度进行分析,提出了“有效益”的高职建筑类院校技能人才培养的判断依据。
关键词: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有效益”;培养
2015年国务院正式印发《中国制造2025》,提出把人才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根本前提。而建筑行业普遍存在从业人员素质较低现状,需要综合素质相对较高人员来补充和壮大队伍。高职建筑类专业院校的技能人才的“有效益”培养,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主要方法之一。
一、高职建筑类专业院校技能人才的“有效益”培养的概念
“有效益”,是指活动结果与特定社会和个人的需要的吻合程度达到期望值及以上水平。“有效益”的高职建筑类专业院校技能人才培养就在“有效益”的技能人才培养活动中,高职建筑类专业院校既要满足学生的需要,也要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有效益”的高职建筑类专业院校技能人才培养中的“需要”問题
1.学生的需要问题
学校用同一套方案来培养存在着较大差异的高职院校学生,无视不同类型学生的不同的需要。使得真正能实现预期的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学生人数有限,对那些“不适合”和“不愿意”走技能成才之路的学生的需要也难以得到满足,培养效果和效益都不高。
2.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问题
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主要体现为用人单位对高职技能人才的需要。为了实现“有效益”培养,高职院校应该正确认识并努力满足学生的需要和用人单位对高职技能人才的需要。
三、高职建筑类专业院校学生的需要及其满足
1.技能成才视角下的高职建筑类专业院校学生的分类
“技能成才”是指学生通过专业的学习和训练成为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然而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愿意走技能成才道路,也不是所有的学生都适合走这条道路。按照“愿不愿意”、“适不适合”走技能成才道路这样两个标准,可以将高职院校学生分为“愿意且适合”、“愿意但不适合”以及“不愿意”走技能成才道路的高职院校学生三类。
2.不同类型学生的需要及其满足
学生的需要包括生计需要和发展需要。
(1)“愿意且适合”类学生
此类学生的的生计需要是指找到一份专业对口且工资较高的工作。他们应努力“提高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学好专业理论知识”、“培养自己良好的职业道德”,学校应该努力为其创造条件。此类学生的发展需要主要是指“专升本”的需要。虽然一些学校在积极探索这种需要的满足方式,但效果一般。
(2)“愿意但不适合”类学生
此类学生对成为技能人才具有一种积极的情感,但自身条件较差。学校应尽量满足其对专业的需要。而学生可通过“加倍努力”的方式来使自己适应技能学习的需要,即使他们最终不能成为具有较高水平的技能人才,也可以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找到一份对口的工作。还可争取进入本科院校的对口专业学习,满足升学需要。
(3)“不愿意”类学生
“不愿意”走技能成才道路的学生往往会纠结于自己之前所走的道路适不适合自己,而不注重寻找解决对策。对于那些“坚持学完,拿到毕业证找别的工作”的学生来说,他们的需要为就业需要,可以以“高职院校毕业生”而非技能人才的身份毕业找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学校应帮他们完成学业。对于那些准备通过“认真学好专业知识,继续深造”的方式来摆脱技能成才道路的学生来说,他们多为升学需要,学校可以提供一些学习方法和内容上的指导。
四、用人单位对高职技能人才的需要及其满足
1.用人单位对高职技能人才的需要
用人单位对高职技能人才的需要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和高职院校技能人才培养的外部动力。高职院校的经济性决定了其办学一定要“以就业为导向”,要将“促进就业”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问题,用以连接职业院校、行业企业和政府等相关方面,贯穿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在办学目标上要“以社会需求为指向”,用人单位对高职技能人才的需要是社会经济发展对高职技能人才需要的主要体现。
2.“用人单位对高职技能人才的需要”的满足
(1)高职院校与“用人单位对高职技能人才的需要”的满足
高职院校满足“用人单位对高职技能人才的需要”的行为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学校准确把握“用人单位对高职技能人才的需要”信息,才能有针对性地满足“用人单位对高职技能人才的需要”。二是学校根据需要信息,与用人单位合作准备有效课程、有效实训、有效教师、有效环境和有效评价等“有效条件”,用以将高职院校学生培养成用人单位所需要的技能人才。三是高职院校将自己所培养的技能人才展示给用人单位,供它们选用。
(2)高职院校教师与“用人单位对高职技能人才的需要”的满足
教师可以从学校获取“用人单位对高职技能人才的需要”信息,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微调”,以更好地适应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其途径有:与在相关企业工作的朋友交流,与企业有关人员交流,查看网络上有关企业的技能人才招聘信息,以及与在相关企业工作的毕业生交流等。
(3)高职院校学生与“用人单位对高职技能人才的需要”的满足
通过调研认为:“提高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自己良好的职、业道德”、“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多积累一些实践经验”等都是学生比较认同的藉以满足用人单位对高职技能人才需要的方式。
五、“有效益”的高职院建筑类校技能人才培养的判断依据
经笔者调研分析,“有效益”的高职院校技能人才培养的具体判断依据有三个:
1.高职院校具有社团的种类和数量、学生大学期间参与社团的平均数量以及毕业生对参加过的社团活动的满意度是“高职院校毕业生大学期间参与社团活动的情况”的主要判断依据。高职院校技能人才培养“有效益”与这三项数据都成正相关。
2.高职院校毕业生获取“双证”情况。所谓“双证”获取率是指同时获得大专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学生占毕业生总数的比例。高职院校技能人才培养“有效益”与这一项数据成正相关。
3.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包括工作与专业相关度、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职业期待吻合度、离职率和就业现状满意度。在上述几项数据中,高职院校技能人才培养“有效益”和工作与专业相关度、月收入、职业期待吻合度以及就业现状满意度成正相关,与离职率成负相关。
此文为天津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2016年度重点课题: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技能人才有效培养的研究,(课题编号XVI310)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有效益”;培养
2015年国务院正式印发《中国制造2025》,提出把人才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根本前提。而建筑行业普遍存在从业人员素质较低现状,需要综合素质相对较高人员来补充和壮大队伍。高职建筑类专业院校的技能人才的“有效益”培养,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主要方法之一。
一、高职建筑类专业院校技能人才的“有效益”培养的概念
“有效益”,是指活动结果与特定社会和个人的需要的吻合程度达到期望值及以上水平。“有效益”的高职建筑类专业院校技能人才培养就在“有效益”的技能人才培养活动中,高职建筑类专业院校既要满足学生的需要,也要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有效益”的高职建筑类专业院校技能人才培养中的“需要”問题
1.学生的需要问题
学校用同一套方案来培养存在着较大差异的高职院校学生,无视不同类型学生的不同的需要。使得真正能实现预期的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学生人数有限,对那些“不适合”和“不愿意”走技能成才之路的学生的需要也难以得到满足,培养效果和效益都不高。
2.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问题
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主要体现为用人单位对高职技能人才的需要。为了实现“有效益”培养,高职院校应该正确认识并努力满足学生的需要和用人单位对高职技能人才的需要。
三、高职建筑类专业院校学生的需要及其满足
1.技能成才视角下的高职建筑类专业院校学生的分类
“技能成才”是指学生通过专业的学习和训练成为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然而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愿意走技能成才道路,也不是所有的学生都适合走这条道路。按照“愿不愿意”、“适不适合”走技能成才道路这样两个标准,可以将高职院校学生分为“愿意且适合”、“愿意但不适合”以及“不愿意”走技能成才道路的高职院校学生三类。
2.不同类型学生的需要及其满足
学生的需要包括生计需要和发展需要。
(1)“愿意且适合”类学生
此类学生的的生计需要是指找到一份专业对口且工资较高的工作。他们应努力“提高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学好专业理论知识”、“培养自己良好的职业道德”,学校应该努力为其创造条件。此类学生的发展需要主要是指“专升本”的需要。虽然一些学校在积极探索这种需要的满足方式,但效果一般。
(2)“愿意但不适合”类学生
此类学生对成为技能人才具有一种积极的情感,但自身条件较差。学校应尽量满足其对专业的需要。而学生可通过“加倍努力”的方式来使自己适应技能学习的需要,即使他们最终不能成为具有较高水平的技能人才,也可以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找到一份对口的工作。还可争取进入本科院校的对口专业学习,满足升学需要。
(3)“不愿意”类学生
“不愿意”走技能成才道路的学生往往会纠结于自己之前所走的道路适不适合自己,而不注重寻找解决对策。对于那些“坚持学完,拿到毕业证找别的工作”的学生来说,他们的需要为就业需要,可以以“高职院校毕业生”而非技能人才的身份毕业找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学校应帮他们完成学业。对于那些准备通过“认真学好专业知识,继续深造”的方式来摆脱技能成才道路的学生来说,他们多为升学需要,学校可以提供一些学习方法和内容上的指导。
四、用人单位对高职技能人才的需要及其满足
1.用人单位对高职技能人才的需要
用人单位对高职技能人才的需要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和高职院校技能人才培养的外部动力。高职院校的经济性决定了其办学一定要“以就业为导向”,要将“促进就业”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问题,用以连接职业院校、行业企业和政府等相关方面,贯穿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在办学目标上要“以社会需求为指向”,用人单位对高职技能人才的需要是社会经济发展对高职技能人才需要的主要体现。
2.“用人单位对高职技能人才的需要”的满足
(1)高职院校与“用人单位对高职技能人才的需要”的满足
高职院校满足“用人单位对高职技能人才的需要”的行为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学校准确把握“用人单位对高职技能人才的需要”信息,才能有针对性地满足“用人单位对高职技能人才的需要”。二是学校根据需要信息,与用人单位合作准备有效课程、有效实训、有效教师、有效环境和有效评价等“有效条件”,用以将高职院校学生培养成用人单位所需要的技能人才。三是高职院校将自己所培养的技能人才展示给用人单位,供它们选用。
(2)高职院校教师与“用人单位对高职技能人才的需要”的满足
教师可以从学校获取“用人单位对高职技能人才的需要”信息,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微调”,以更好地适应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其途径有:与在相关企业工作的朋友交流,与企业有关人员交流,查看网络上有关企业的技能人才招聘信息,以及与在相关企业工作的毕业生交流等。
(3)高职院校学生与“用人单位对高职技能人才的需要”的满足
通过调研认为:“提高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自己良好的职、业道德”、“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多积累一些实践经验”等都是学生比较认同的藉以满足用人单位对高职技能人才需要的方式。
五、“有效益”的高职院建筑类校技能人才培养的判断依据
经笔者调研分析,“有效益”的高职院校技能人才培养的具体判断依据有三个:
1.高职院校具有社团的种类和数量、学生大学期间参与社团的平均数量以及毕业生对参加过的社团活动的满意度是“高职院校毕业生大学期间参与社团活动的情况”的主要判断依据。高职院校技能人才培养“有效益”与这三项数据都成正相关。
2.高职院校毕业生获取“双证”情况。所谓“双证”获取率是指同时获得大专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学生占毕业生总数的比例。高职院校技能人才培养“有效益”与这一项数据成正相关。
3.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包括工作与专业相关度、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职业期待吻合度、离职率和就业现状满意度。在上述几项数据中,高职院校技能人才培养“有效益”和工作与专业相关度、月收入、职业期待吻合度以及就业现状满意度成正相关,与离职率成负相关。
此文为天津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2016年度重点课题: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技能人才有效培养的研究,(课题编号XVI310)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