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深入推行的教育改革,让高中语文生活化教学模式越来越突出。通常,语文教师都重视对生活化的教学素材进行探寻,并注意结合教学活动和高中生的生活实际。这种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对文章内容展开深入理解,将浅尝辄止的不良习惯改掉,促进自身人文素养与学习能力的提高。本文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就生活化教学策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做了简要论述,并着重探讨了高中语文“生活化教学”的具体实践,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生活化教学;价值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是一门具有一定工具性的学科,同生活的诸多方面都有密切联系,生活中随处可见语文,而生活也为语文学习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二者密不可分。将生活化教学方法应用于高中语文教学中,联系语文教学和生活,可将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分地调动起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进而促进语文素养的提高。同时,也能够对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能力予以培养,让学生实践能力进一步增强,保障语文教育的最终目的顺利实现。
一、生活化教学策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有助于教学资源的拓展
作为一门基础课程,语文同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高中教师在教学语文知识时,巧妙地融入生活化教学,一方面能够使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更强,另一方面也可拓展教学资源,加入部分生活化元素,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让学生既掌握知识,也对生活的意义有更好地感受。
(二)有助于生活情境的创设
在课堂中融入生活化教学,能够打造更加生动、活跃的教学活动,同时增强課堂中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营造出更加和谐、活泼的课堂环境,让所有学生均能进入到生活情境中,将其主体地位彰显出来,充分保障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有目的、有意识地渗透生活化教学,能够相应地拓展课堂空间,大大拓宽学生的视野,进而帮助他们更好地获取知识,促进能力的提升,同时也让其对生活予以更多关注和感受,使之发展更加全面。
二、高中语文“生活化教学”的具体实践
(一)确立教学目标,体现人文价值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整节课中起到一个导向的作用,直接影响最终的教学效果。为此,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语文知识时,应对这一点予以深刻认识,并有意识地增强教学目标的生活化,把学生带到语文课堂,解放其思想,真正实现生活化教学。
以《祝福》一课为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便可把教学目标的生活化增强,展现语文学科的人文价值。在文章的开头部分有许多与习俗相关的描写,而为了让学生融入文章情境中,教师可向学生提问,以此同其进行互动。比如,“我们当地过年时有哪些风俗、忌讳呢?”从而将学生和课本间的距离有效地拉近,使之深入到情境中,进一步深化理解程度。运用这一模式,不但能够将学生的专注力集中,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使之积极展开思考,从而活跃课堂氛围,保障后续教学的顺利开展。
(二)挖掘生活素材,丰富课堂教学
语文这门学科和我们平时的生活联系非常密切。调查发现,一名高中生一天内的说话总量是其两个学期在课堂上讲话的总和,且高中生的课外阅读量是其课内阅读量的十倍之多。足以可见,高中语文教师如果要顺利地开展教学,就必须有效利用生活。当语文教学立足于生活中时,学生便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进一步丰富自己的语文知识,从而促进自身语文素养的提升。为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对一些和语文知识有关的教学资源、知识进行挖掘。
比如,在对《我有一个梦想》一课进行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自己的理想展开讨论;又如在学习《荷塘月色》一文时,可让学生亲自对文中所描述的自然风光予以感受,还可让学生去领悟文物古迹,探究日常生活,了解各种风俗民情等。除此之外,还应慢慢丰富教学资源。所以,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注重课本知识的传授,还需不断延伸教材内容。同时课堂化处理生活场景,使学生可从生活中学习语文知识,在学习语文知识时对生活予以感受。
(三)设置生活情境,使学生能够感同身受
在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中,诸如字、词、句等表面语文基础知识的识记所占到的比重较小,教师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多集中在了激发学生人文情感、人文关怀方面,让学生通过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进而体会生活中的真善美,自觉摒弃假恶丑。而要顺利实现该教学目标,就应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般地对作者的情感思想进行揣摩,进而产生感同身受。
以戴望舒的经典诗《雨巷》为例,诗中的“丁香”姑娘不仅有一定的象征意义,且还具备非常强的隐喻色彩,所以学生往往不能较好的理解,且在把握上也较为困难。为此,在对此篇诗歌进行教学时,教师需遵循以下步骤:首先,要求学生提前进行预习,了解作者的生活背景与创作经历;其次,让学生欣赏《雨巷》的经典录音,让其对诗歌情境有更深入的了解。而在录音播完后,教师可鼓励学生积极表述出自己此时的感受,并给予其一定启发,使之联想雨天时,自己进入胡同与小巷的内心感受。而当学生在进行联想时,可引发出或黯然销魂或莫名哀伤的感受,在将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出后,学生便能够对作者当时的所思所感有更好的体会,学生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丁香姑娘这一意象。
(四)借助生活化的留置作业,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教师在结束课堂教学后,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使之深刻记忆,一般均会向学生布置一些作业,而如果把一些生活化策略和方法运用到这一环节中,便能够很好地巩固、深化学生课堂学习内容,并促进学生学以致用和语文实践能力的提高。学生在利用语文知识和语文学习所积累的情感体验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与解决时,也可利用实践来印证和反馈课堂学习成果,在学习知识后,对其予以灵活运用。
以《林黛玉进贾府》一课为例,本文节选自《红楼梦》,教师在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更清楚地把握林黛玉初次进入贾府后的内心体验,了解其心理活动特征,教师可让学生在课后时间对《红楼梦》进行阅读,又或是由教师组织学生一起对本地区的部分古老庄园庭院予以参观,使学生对古代豪门贵族的生活环境有一亲身体会,并将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描写给联想到,一方面让学生在审美实践中对曹雪芹的文笔之精妙、写实发出由衷的赞叹,另一方面也在特定的环境下,对林黛玉初入贾府时的谨慎小心、孤独无依的心境展开细细揣摩与感知。
三、结语
总之,在我们的生活中,几乎随处均可见语文的影子,且也有很多地方都用到了语文知识。所以,语文教师应凭借自己的一双慧眼对生活中和语文教学的结合点予以寻找,让语文教学生活化,使语文与生活相融,让生活走进语文,将一个开放、多元化的学习平台提供给学生。而不断深入的新课程改革,愈加凸显出“回归生活”与“贴近生活”教学的重要性。语文教学只有把学生带入生活的大殿堂,方可为学生设定现实的生活情境,让语文教学成为活水资源,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税永江.小学初中高中语文教学行为衔接研究[J].文学教育(下),2018(3).
[2]王玉娟.民俗文化与高中语文教学的契合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7(25).
(编辑:龙贤东)
【关键词】高中语文;生活化教学;价值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是一门具有一定工具性的学科,同生活的诸多方面都有密切联系,生活中随处可见语文,而生活也为语文学习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二者密不可分。将生活化教学方法应用于高中语文教学中,联系语文教学和生活,可将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分地调动起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进而促进语文素养的提高。同时,也能够对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能力予以培养,让学生实践能力进一步增强,保障语文教育的最终目的顺利实现。
一、生活化教学策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有助于教学资源的拓展
作为一门基础课程,语文同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高中教师在教学语文知识时,巧妙地融入生活化教学,一方面能够使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更强,另一方面也可拓展教学资源,加入部分生活化元素,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让学生既掌握知识,也对生活的意义有更好地感受。
(二)有助于生活情境的创设
在课堂中融入生活化教学,能够打造更加生动、活跃的教学活动,同时增强課堂中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营造出更加和谐、活泼的课堂环境,让所有学生均能进入到生活情境中,将其主体地位彰显出来,充分保障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有目的、有意识地渗透生活化教学,能够相应地拓展课堂空间,大大拓宽学生的视野,进而帮助他们更好地获取知识,促进能力的提升,同时也让其对生活予以更多关注和感受,使之发展更加全面。
二、高中语文“生活化教学”的具体实践
(一)确立教学目标,体现人文价值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整节课中起到一个导向的作用,直接影响最终的教学效果。为此,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语文知识时,应对这一点予以深刻认识,并有意识地增强教学目标的生活化,把学生带到语文课堂,解放其思想,真正实现生活化教学。
以《祝福》一课为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便可把教学目标的生活化增强,展现语文学科的人文价值。在文章的开头部分有许多与习俗相关的描写,而为了让学生融入文章情境中,教师可向学生提问,以此同其进行互动。比如,“我们当地过年时有哪些风俗、忌讳呢?”从而将学生和课本间的距离有效地拉近,使之深入到情境中,进一步深化理解程度。运用这一模式,不但能够将学生的专注力集中,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使之积极展开思考,从而活跃课堂氛围,保障后续教学的顺利开展。
(二)挖掘生活素材,丰富课堂教学
语文这门学科和我们平时的生活联系非常密切。调查发现,一名高中生一天内的说话总量是其两个学期在课堂上讲话的总和,且高中生的课外阅读量是其课内阅读量的十倍之多。足以可见,高中语文教师如果要顺利地开展教学,就必须有效利用生活。当语文教学立足于生活中时,学生便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进一步丰富自己的语文知识,从而促进自身语文素养的提升。为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对一些和语文知识有关的教学资源、知识进行挖掘。
比如,在对《我有一个梦想》一课进行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自己的理想展开讨论;又如在学习《荷塘月色》一文时,可让学生亲自对文中所描述的自然风光予以感受,还可让学生去领悟文物古迹,探究日常生活,了解各种风俗民情等。除此之外,还应慢慢丰富教学资源。所以,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注重课本知识的传授,还需不断延伸教材内容。同时课堂化处理生活场景,使学生可从生活中学习语文知识,在学习语文知识时对生活予以感受。
(三)设置生活情境,使学生能够感同身受
在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中,诸如字、词、句等表面语文基础知识的识记所占到的比重较小,教师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多集中在了激发学生人文情感、人文关怀方面,让学生通过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进而体会生活中的真善美,自觉摒弃假恶丑。而要顺利实现该教学目标,就应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般地对作者的情感思想进行揣摩,进而产生感同身受。
以戴望舒的经典诗《雨巷》为例,诗中的“丁香”姑娘不仅有一定的象征意义,且还具备非常强的隐喻色彩,所以学生往往不能较好的理解,且在把握上也较为困难。为此,在对此篇诗歌进行教学时,教师需遵循以下步骤:首先,要求学生提前进行预习,了解作者的生活背景与创作经历;其次,让学生欣赏《雨巷》的经典录音,让其对诗歌情境有更深入的了解。而在录音播完后,教师可鼓励学生积极表述出自己此时的感受,并给予其一定启发,使之联想雨天时,自己进入胡同与小巷的内心感受。而当学生在进行联想时,可引发出或黯然销魂或莫名哀伤的感受,在将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出后,学生便能够对作者当时的所思所感有更好的体会,学生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丁香姑娘这一意象。
(四)借助生活化的留置作业,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教师在结束课堂教学后,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使之深刻记忆,一般均会向学生布置一些作业,而如果把一些生活化策略和方法运用到这一环节中,便能够很好地巩固、深化学生课堂学习内容,并促进学生学以致用和语文实践能力的提高。学生在利用语文知识和语文学习所积累的情感体验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与解决时,也可利用实践来印证和反馈课堂学习成果,在学习知识后,对其予以灵活运用。
以《林黛玉进贾府》一课为例,本文节选自《红楼梦》,教师在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更清楚地把握林黛玉初次进入贾府后的内心体验,了解其心理活动特征,教师可让学生在课后时间对《红楼梦》进行阅读,又或是由教师组织学生一起对本地区的部分古老庄园庭院予以参观,使学生对古代豪门贵族的生活环境有一亲身体会,并将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描写给联想到,一方面让学生在审美实践中对曹雪芹的文笔之精妙、写实发出由衷的赞叹,另一方面也在特定的环境下,对林黛玉初入贾府时的谨慎小心、孤独无依的心境展开细细揣摩与感知。
三、结语
总之,在我们的生活中,几乎随处均可见语文的影子,且也有很多地方都用到了语文知识。所以,语文教师应凭借自己的一双慧眼对生活中和语文教学的结合点予以寻找,让语文教学生活化,使语文与生活相融,让生活走进语文,将一个开放、多元化的学习平台提供给学生。而不断深入的新课程改革,愈加凸显出“回归生活”与“贴近生活”教学的重要性。语文教学只有把学生带入生活的大殿堂,方可为学生设定现实的生活情境,让语文教学成为活水资源,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税永江.小学初中高中语文教学行为衔接研究[J].文学教育(下),2018(3).
[2]王玉娟.民俗文化与高中语文教学的契合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7(25).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