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肠道菌群失调探讨“土壅木郁”理论与慢性乙型肝炎发病的关系

来源 :中华中医药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d5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壅木郁”是脾病及肝的一种病理过程,在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中起到重要作用.近年研究发现,肠道菌群结构的改变及由此引起的免疫反应与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生发展相关.文章通过探讨肠道菌群失调与病理状态“土壅”的关系,从现代医学的角度,对中医学“土壅木郁”理论在慢性乙型肝炎中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行了新的解读,并对该理论的生物学基础与科学内涵进行了补充,提示调整肠道菌群结构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中的意义,以期为临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提供新思路.
其他文献
目的自2022年起诊断相关分组(DRG)的基础数据标准ICD-10将逐渐被ICD-11取代,本文研究ICD-11对DRG的支持情况,有利于分组方案建设,并为疾病编码工作提供指导。方法建立ICD-10临床版对应ICD-11的3种映射表,替换CN-DRG诊断代码定义,形成3种新的分组器,分别替换病案首页中的ICD-10编码数据,用新分组器分组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单对应映射转换前后入组病例数相等,均为3206229例,入组DRG组数相等,均为780组,各DRG组的入组例数均对应相等;采用簇码映射转换后,入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集隋唐以前中医学之大成,书中关于疫病防治的理论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指导意义.文章从丰富疫病病种、重视脏腑辨证、预防为主、创制新方、辨证施针、饮食调护、关怀患者7个方面对孙思邈疫病学术思想进行了探析,以期为后疫情时代疫病的综合防治扩宽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