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史为镜,商品的繁荣总是与股市的表现此消彼长。在经历了2016-2017年企稳复苏后,商品似乎已经为重新一波的上涨态势夯筑起扎实的底部。
在美国经济逐渐复苏的趋势下,商品在2018年是否值得成为主力资产配置?
抄底周期底部
2018年初,“新债王”DoubleLine Capital首席执行官Jeffrey Gundlach就曾表达了其对大宗商品强烈看好的意愿。
Gundlach称,“我认为投资者是时候向他们的投资组合当中加入大宗商品了。”他直截了当的表达了“大宗商品正在历史底部”的看多理由。
而数据也佐证了他的说法。标准普尔商品指数和标准普尔500指数显示,从上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开始,两者的回报率始终在此消彼长中相互追逐。
“每当大宗商品表现优于股票后,股票就会奋起直追进而大涨,反之亦然。”Gundlach表示。
彭博的公开数据显示,上世纪末互联网强势兴起时期,股市回报率就将大宗商品远远地抛在后头。然而当泡沫被戳破后,大宗商品迎来了“黄金时代”,直到2008年由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金融灾难袭来,情况再一次发生逆转。
时至今日,商品的回报率在历史的轮回中又一次触底。与标准普尔500屡创新高的高调表现相比,标准普尔GSCI指数仍在历史底部徘徊,商品似乎正处在暴雨前的黎明。
除了外部因素的确定,商品的基本面同样向好——全球经济正在稳健复苏。
据此,高盛在唱多商品的研报中指出——大宗商品在今年的高额回报,主要得益于现货升水的市场格局带来了合约头寸的正向滚动收益。相比于股市反映更多未来盈利增长的贴现,大宗商品价格与现有供求关系紧密相关。而目前全球经济的协同复苏正在基本面上给予商品强劲的需求。
黄金波动中上涨
在大宗商品的配置清单中,黄金始终扮演着最为重要的角色。
从金融属性上,黄金与美元的负相关性是不容错过的重要参考。而从宏观大环境上看,全球经济稳健复苏的势头在一定程度上为美元的强势给予了不小的阻力。
但是贸易战的升温、欧洲经济的萎靡却给看似明晰的全球经济平衡格局带来了很多不确定因素。
自2018年初至今,美股大跌、美元走软。但是相反,黄金并未从中获益丰硕。原因在于,清晰明确的未来趋势与暗流涌动的时下格局加剧了资金涌向避险资产的不确定性。这也显示出了目前美国经济确实在复苏,但是并没有想象之中的那样好。
因此,稍显暗淡的前景在短期内为黄金提供了上涨的动力。多数投行也表达了对黄金升温的支持。
高盛认为,近期美国总统特朗普挑起的“贸易战”将推动金价走高。特朗普宣布将对钢和铝加征关税,这将会对资本流动产生影响。美国的贸易伙伴都持有大量美债,他们常常会选择以抛售美债的方式来报复,如果这一次也是如此,那么美債持有量的下降将推动黄金需求,支持我们对黄金看多的预期。
与高盛持相同观点的还有瑞银,他们认为,如果真的出现较大规模的“贸易战”,工业金属将受到较大影响。如果影响到全球经济增长动能,那么对工业金属对能源都是不利的,反之对黄金有利。
原油需求激增
目前,虽然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仍然占据全球原油产量的1/3,但是不得不承认,在美国产油量屡创新高且页岩油持续取得突破的影响下,OPEC的话语权正在与日递减。不过从2017年初,由OPEC主导的减产还是对油价的提升提供了强力的支撑。
OPEC和俄罗斯等非OPEC产油国最新的会谈结果显示,双方均认为供应过剩局面正在加速消散。基本面上,油价收获了供需稳固的支撑。
对于这一成果,沙特能源部长法利赫表示希望延续,他指出,希望全球主要产油国能够打造一个永久的稳定油市框架,从而在减产协议到期后能够继续帮助稳定油价。”
然而作为曾经最大的石油消费国,目前美国急于提升其在石油定价上的话语权。根据国际能源署(IEA)3月5日发布的报告,这个曾经最大的石油消费国,即将成为全球最大的产油国。IEA称,美国原油产量在2023年将达到1210万桶/日,创历史最高纪录,并将超过当前全球最大石油生产国俄罗斯。
除此之外,美国的页岩油革命也在不懈的进取中取得了收获。专家认为,相比于俄罗斯,美国的页岩油的后劲儿更强,因为俄罗斯在降低成本方面并没有明显的进步,而美国页岩油开采技术正在不断改善,成本也在不断降低。
美国页岩油的崛起,直接削弱了OPEC等产油国多年来依赖的最大市场;另一方面,美国石油出口的激增令OPEC逐渐丧失石油定价权的窘况雪上添霜。
尽管如此,OPEC成员国依然坚信他们在石油贸易中的地位:“无论美国出口怎样增长,我们都不会感到忧心。我们作为供应国的可靠性无可匹敌,我们拥有长期销售协议的客户基础是最庞大的。”沙特阿美总裁兼首席执行官Amin Nasser表示。
在两方就定价权上的明争暗斗中,油价开年以来一直保持波动。
但在多数投行眼中,油价今年上升仍然是大概率事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全球经济复苏所带来的巨大原油需求。
高盛预计,因为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刺激,布伦特原油价格将很快突破每桶80美元。这些因素包括巨大的原油需求、大型产油国之间达成的减产协议、以及美国钻探商无法满足全球不断增长的原油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