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信息技术逐渐渗入各行各业,影响着人们的教育、生产和生活。担负中等职业技术人才培养任务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目标、培养目标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职业教育工作者认识到,将信息技术与专业课程有机地整合起来,能够达到改善学习的目的,这是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人才培养从知识积累向知识创新转变的必然过程。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义
1.课程整合的涵义
“整合”就是把一些零散的东西通过某种方式彼此衔接,从而实现信息系统的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并最终形成有价值、有效率的一个整体。将“整合”引入教育学后,被理解为教育教学系统中的各要素要整体协调,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相互融合,以发挥教育系统的最大效益。“课程整合”是对课程设置、各科课程教育教学的思想、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评价等要素进行系统的衔接与操作。
2.信息技术与旅游专业课程整合
旅游学是一门综合性的边缘学科,涉及多方面知识,包括文化内涵、历史、建筑、地理、风土人情和食品学等。对这些知识当然不可能要求学生都能精通,但应做到“博”和“杂”。这就需要将信息技术与旅游专业课程进行课程整合。整合不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作为旅游专业教师辅助教学的演示工具,而是实现信息技术与旅游学科教学的“融合”。
二、信息技术与旅游专业课程整合的具体实施
1.对旅游专业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
笔者针对中职旅游专业班级的学生现状,分别对旅游专业教师和部分学生进行了访谈,访谈内容如下。
(1)教师访谈内容:如何将信息技术与旅游专业知识的学习进行整合?
答: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访谈内容:喜欢什么样的旅游专业课的教学方式?
答:希望把《导游基础知识》的学习与旅游景点介绍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2.信息技术与旅游专业课程整合的效果
针对中职生学习现状及认知特点,以及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需求,笔者经过思考并尝试制作项目式自主学习软件,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信息技术与旅游专业课程的整合。
(1)加强课程内容的整合。旅游专业课程是实体,而信息技术是载体,课程内容需要通过恰当的技术形式呈现出来。信息技术可以作为媒体工具而作用于教学过程,从而影响教育效果;课程内容可通过恰当技术手段的组织和管理,发挥整体教学效果。
(2)加强课程评价的整合。评价是保证整合进行的关键环节,包括实施过程中的评价和实施结束后的评价。以人为本,关注学生主体性是课程评价的出发点。“以人为本”要求教育应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培养具有竞争力的人才。
(3)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效果。课程整合的最高目标是有效地改善学习,这种改善不仅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改革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来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效果,也为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与能力,实现人才培养从知识积累向知识创新的转变。
(4)团队合作。从项目式自主学习软件所追求的信息技术与旅游专业课程整合效果中可以看到,这项工作需团队合作才能完成,组成人员包括两名计算机教师、一名旅游专业教师、一名旅游专业中职生。
3.制作项目式自主学习软件
例如,同学们暑期去周庄、乌镇、同里一带旅游时,对江南古镇最深的印象是“小桥流水人家”。根据同学们的这一知识经验,笔者把《导游基础知识》第三章中的水自然景观、第五章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古桥、传统民居进行课程整合,制作了自主学习教学软件,以“江南印象”为主题项目,以“小桥”、“流水”、“人家”为知识点主线。
(1)按钮名称。针对中职生容易出现学习倦怠的现象,软件设计上没有太多的按钮,按钮的名称和导入的素材作了仔细的斟酌,必须从中职生的认知角度来定夺。如果偏理性,学生没有打开按钮的愿望,就等于失去了自主学习软件的使用者。拿“小桥”这一模块来介绍,四个按钮分别是:“诗画之桥”、“桥的神韵”、“桥的种类”、“互动交流”。
(2)设计意图。“诗画之桥”:主要通过古诗词、散文、水墨画图片做成的视频文件,把桥的文化内涵做了一个诠释,让学生在感受美的同时,更深地理解了桥的文化内涵,实现了教学难点的突破。“桥的神韵”:首先解析 “神韵”,神韵是一种意境,它以主体审美体验为主,追求生动、自然、含蓄、耐人寻味的境界;“桥的神韵”是通过一段视频把江南水乡小桥的多姿多彩和造景艺术展示给学生,让他们体会江南古镇的韵味中小桥的传神之处。“桥的种类”:是通过PPT课件来介绍江南常见的几种桥,水到渠成地完成了教学重点的学习。“互动交流”:是以选择题形式并辅之图示,学生可以自主检测学习目标是否达成。
(3)评价系统。该自主学习软件的评价系统以“互动交流”形式出现,并分为两种形式:客观题和主观题。客观题:是以人机互动的选择题形式来监测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小桥”、“流水”、“人家”模块均设有此类题。主观题:设在“人家”模块上,该模块为此学习软件的自主学习模块,通过观看一段“江南徽州民居”视频文件,介绍徽州明清住宅的主要景观特点“马头墙”、“天井”和“三雕、彩画”,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来完成电子小报和演示文稿的制作。这是促进学生专业技能和信息技术技能同时提升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实现人才培养从知识积累向知识创新转变的具体方法。
(4)运用技术。“江南印象”自主学习软件是利用互联网收集素材,利用Photoshop和光景魔术手对图片进行处理,利用Flash来制作动画效果,使用绘声绘影和Windows Movie Maker2.6对视频短片进行剪辑,使用PowerPoint来制作演示文稿,最后利用Delphi7来搭建软件框架和互动交流,是把各种素材整合而成的一款学习软件。
三、体会和反思
制作项目式自主学习软件,使我们真正理解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与内涵,即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把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情感激励工具与丰富的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运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组合、重构,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素质教育的目标。
那么,信息技术课应该怎样把信息技术与旅游课程进行整合呢?笔者经过思考、归纳,认为应注意追求以下四点。
第一,教学内容项目化。根据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内容特点,导入旅游学科素材,由教师设计项目,将教学内容中的各知识点转化为各种形式的技术运用,并在项目软件上呈现出来,为学生课内外的探究性学习设置逻辑起点。
第二,教学过程探究化。学生主动地获取由教师汇编整理并放置在项目软件上的相关专业资料以及信息技术学习资料,在获得基本知识之后,在课堂教学中,围绕着相关的问题进行自我探究或集体讨论,教师以平等的姿态参与和引导学生的讨论,使教学过程由传统的传承型转变为探究型。
第三,教学活动网络化。在教学活动中,改变过去教学内容主要来自于教科书的单一状况,强调培养学生从网络资源中获取素材,以及自我改造、重组、创造教学内容的能力,养成学生从网络获取资源和借助网络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第四,教学结果创新化。项目软件或网络只是环境,探究只是手段,教学模式改革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作者单位:南京下关中等专业学校)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义
1.课程整合的涵义
“整合”就是把一些零散的东西通过某种方式彼此衔接,从而实现信息系统的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并最终形成有价值、有效率的一个整体。将“整合”引入教育学后,被理解为教育教学系统中的各要素要整体协调,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相互融合,以发挥教育系统的最大效益。“课程整合”是对课程设置、各科课程教育教学的思想、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评价等要素进行系统的衔接与操作。
2.信息技术与旅游专业课程整合
旅游学是一门综合性的边缘学科,涉及多方面知识,包括文化内涵、历史、建筑、地理、风土人情和食品学等。对这些知识当然不可能要求学生都能精通,但应做到“博”和“杂”。这就需要将信息技术与旅游专业课程进行课程整合。整合不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作为旅游专业教师辅助教学的演示工具,而是实现信息技术与旅游学科教学的“融合”。
二、信息技术与旅游专业课程整合的具体实施
1.对旅游专业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
笔者针对中职旅游专业班级的学生现状,分别对旅游专业教师和部分学生进行了访谈,访谈内容如下。
(1)教师访谈内容:如何将信息技术与旅游专业知识的学习进行整合?
答: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访谈内容:喜欢什么样的旅游专业课的教学方式?
答:希望把《导游基础知识》的学习与旅游景点介绍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2.信息技术与旅游专业课程整合的效果
针对中职生学习现状及认知特点,以及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需求,笔者经过思考并尝试制作项目式自主学习软件,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信息技术与旅游专业课程的整合。
(1)加强课程内容的整合。旅游专业课程是实体,而信息技术是载体,课程内容需要通过恰当的技术形式呈现出来。信息技术可以作为媒体工具而作用于教学过程,从而影响教育效果;课程内容可通过恰当技术手段的组织和管理,发挥整体教学效果。
(2)加强课程评价的整合。评价是保证整合进行的关键环节,包括实施过程中的评价和实施结束后的评价。以人为本,关注学生主体性是课程评价的出发点。“以人为本”要求教育应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培养具有竞争力的人才。
(3)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效果。课程整合的最高目标是有效地改善学习,这种改善不仅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改革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来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效果,也为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与能力,实现人才培养从知识积累向知识创新的转变。
(4)团队合作。从项目式自主学习软件所追求的信息技术与旅游专业课程整合效果中可以看到,这项工作需团队合作才能完成,组成人员包括两名计算机教师、一名旅游专业教师、一名旅游专业中职生。
3.制作项目式自主学习软件
例如,同学们暑期去周庄、乌镇、同里一带旅游时,对江南古镇最深的印象是“小桥流水人家”。根据同学们的这一知识经验,笔者把《导游基础知识》第三章中的水自然景观、第五章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古桥、传统民居进行课程整合,制作了自主学习教学软件,以“江南印象”为主题项目,以“小桥”、“流水”、“人家”为知识点主线。
(1)按钮名称。针对中职生容易出现学习倦怠的现象,软件设计上没有太多的按钮,按钮的名称和导入的素材作了仔细的斟酌,必须从中职生的认知角度来定夺。如果偏理性,学生没有打开按钮的愿望,就等于失去了自主学习软件的使用者。拿“小桥”这一模块来介绍,四个按钮分别是:“诗画之桥”、“桥的神韵”、“桥的种类”、“互动交流”。
(2)设计意图。“诗画之桥”:主要通过古诗词、散文、水墨画图片做成的视频文件,把桥的文化内涵做了一个诠释,让学生在感受美的同时,更深地理解了桥的文化内涵,实现了教学难点的突破。“桥的神韵”:首先解析 “神韵”,神韵是一种意境,它以主体审美体验为主,追求生动、自然、含蓄、耐人寻味的境界;“桥的神韵”是通过一段视频把江南水乡小桥的多姿多彩和造景艺术展示给学生,让他们体会江南古镇的韵味中小桥的传神之处。“桥的种类”:是通过PPT课件来介绍江南常见的几种桥,水到渠成地完成了教学重点的学习。“互动交流”:是以选择题形式并辅之图示,学生可以自主检测学习目标是否达成。
(3)评价系统。该自主学习软件的评价系统以“互动交流”形式出现,并分为两种形式:客观题和主观题。客观题:是以人机互动的选择题形式来监测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小桥”、“流水”、“人家”模块均设有此类题。主观题:设在“人家”模块上,该模块为此学习软件的自主学习模块,通过观看一段“江南徽州民居”视频文件,介绍徽州明清住宅的主要景观特点“马头墙”、“天井”和“三雕、彩画”,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来完成电子小报和演示文稿的制作。这是促进学生专业技能和信息技术技能同时提升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实现人才培养从知识积累向知识创新转变的具体方法。
(4)运用技术。“江南印象”自主学习软件是利用互联网收集素材,利用Photoshop和光景魔术手对图片进行处理,利用Flash来制作动画效果,使用绘声绘影和Windows Movie Maker2.6对视频短片进行剪辑,使用PowerPoint来制作演示文稿,最后利用Delphi7来搭建软件框架和互动交流,是把各种素材整合而成的一款学习软件。
三、体会和反思
制作项目式自主学习软件,使我们真正理解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与内涵,即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把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情感激励工具与丰富的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运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组合、重构,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素质教育的目标。
那么,信息技术课应该怎样把信息技术与旅游课程进行整合呢?笔者经过思考、归纳,认为应注意追求以下四点。
第一,教学内容项目化。根据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内容特点,导入旅游学科素材,由教师设计项目,将教学内容中的各知识点转化为各种形式的技术运用,并在项目软件上呈现出来,为学生课内外的探究性学习设置逻辑起点。
第二,教学过程探究化。学生主动地获取由教师汇编整理并放置在项目软件上的相关专业资料以及信息技术学习资料,在获得基本知识之后,在课堂教学中,围绕着相关的问题进行自我探究或集体讨论,教师以平等的姿态参与和引导学生的讨论,使教学过程由传统的传承型转变为探究型。
第三,教学活动网络化。在教学活动中,改变过去教学内容主要来自于教科书的单一状况,强调培养学生从网络资源中获取素材,以及自我改造、重组、创造教学内容的能力,养成学生从网络获取资源和借助网络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第四,教学结果创新化。项目软件或网络只是环境,探究只是手段,教学模式改革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作者单位:南京下关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