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官司不好玩等

来源 :上海采风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ju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凡人打官司,名人也打官司,好像打官司就是与时俱进,就是时尚时髦,就是法制社会,就是现代文明。窃以为差矣!
  “差矣”在哪里呢?首先在无趣,其次在无益,再次在无聊。甭以为一说官司就严肃严峻起来,好像跟法官法庭法律打上交道,那玩意就神圣起来——并不是那回事。
  先说凡人。凡人的官司鸡毛蒜皮鸡零狗碎,有的需要上法庭,有的未必需要这般劳神。为了争一口气,为了显示自己领世面,请律师写诉状,找证人找辩护人,往往忙到最后,还不如当面协商划得来,成本奇高。有的凡人受到名人官司的启发,认为“维护权益”好生了得,动辄狮子大开口,发誓官司打到南天门。结果伤神破财,并不如愿。遂很纳闷:官司就那么可爱?生活咋那么无趣?除了官司,我们是否还有其他什么途径手段机构组织乡规民约充当法官呢?咱们可不可以丰富多采地解决问题?
  名人打官司就更无趣无益无聊了。既为名人,就注定被别人说三道四,哪怕说得不堪,也是社会丰富性的必备佐料。好孬在其次,“出镜率”高于一切,这是“名人定律”。可是有些名人就很没劲,别人把形容词用得稍稍尖刻些就受不了了,原本用来写美文的金笔竟拟起了诉状,面目可憎,了无意趣。不由想到文坛两位顶级文豪的笔仗故事。
  稍为熟悉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人,大概都知道鲁迅和郭沫若的一桩公案。时在1928年初,后期创造社的几位新锐分子为了推行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竟然将鲁迅当成了绊脚石,向鲁迅发起了猛攻。甚至连创造社元老郭沫若也披挂上阵,他用杜荃的笔名,发表了《文艺战线上的封建余孽》一文,称鲁迅为“封建余孽”、“法西斯蒂”、“二重的反革命”。毫无疑问,这些帽子对鲁迅完全不合适,而且,套用一个法律术语,杜荃严重侵害了鲁迅的名誉权、荣誉权。鲁迅完全可以将杜荃先生告上法庭,然而鲁迅没有去打官司,而是继续写文章答辩、反驳。这些文章,后来大都收在《三闲集》中。可以想见,如果鲁迅一怒之下将杜荃告上法庭,即使打赢了官司,鲁迅也就不成其为鲁迅了。当然,鲁迅在答辩反驳之中,也并非没有防卫过当之处。比如在《上海文艺之一瞥》中,他称创造社为“新才子+流氓”。显然,也厚诬了创造社,郭沫若也完全有理由将鲁迅告上法庭。然而,郭沫若同样没有这样做,他也只不过在《创造十年·发端》等文中加以反驳、辩白而已。
  鲁、郭两人的这场历史公案,颇值得人们仔细思索和玩味。他们为什么都不运用法律武器?一个最明显也最简单不过的原因是,对于别人的批评与攻击,他们的自卫手段只能是反批评、反攻击,即只能是“纸上谈兵”。否则,丢掉正常的反批评、反攻击,请律师,打官司,将对方告上法庭,这只能表明自己无能反驳,是一个无能为力的“乏”文人。即使官司打赢了,也只能丢脸、跌份、贻笑大方。试想,以鲁、郭那样的才华、气质和文坛地位,他们怎肯出此下策、走此末路呢?幸亏如此,人们才读到了那一篇又一篇互相驳诘的天下妙文,让你禁不住拍案叫绝,回肠荡气。试问,又有谁愿意舍这些天下妙文而去读那些枯燥乏味的诉状和讼词呢?
  以此观之,不知而今那些因批评而起的文人或名人诉讼案,抹煞了多少天下妙文?呜呼哀哉!
  
  不打官司也玩不起来
  文□陶江虎
  
  打官司自然不如打笔仗好玩。林德清先生举出两位文学大师干仗的例子,据我所知,那时打笔仗司空见惯,鲁迅骂过的人无计其数,光被他骂为“洋场恶少”的就有好几位,后来照样在文学史上留下一页。骂人也是要有水平的,骂得有思想有文采才显得精彩。鲁迅先生相当程度上是在对骂中成为卓越思想家的。有高手相骂,其言凿凿,让你必须防守严密,进攻得当,击中要害。看官左看看,右瞧瞧,粗掂掂,细想想,就看出了高低,把自己的见识也拔高了不少。这是官司所不具备的启智功能。
  
  那是那时,现是现时。林德清先生不提倡打官司,出发点是想看精彩的笔仗。可是放在今天,即使不打官司,有鲁迅吗?有郭沫若吗?有太阳社创造社鸳鸯蝴蝶派吗?谁来玩?怎么玩?现在的文人们好没幽默细胞,满怀意气,稍稍被诟病一下,动辄就要你死我活。其实打官司也未必就能你死我活,好多情况下是你死不了我也活不好,判官判得窝囊,看官看得也憋气,好没意趣。
  可是,不打官司,哪里有对骂的地方?
  有还是有的,比如网络。你在这个网站上开骂,我也可以在另一个网站上叫阵。再不济,咱至少可以做回博客一吐为快吧?不过当唾沫四溅鱼龙混杂后,那些个阵地的含金量就大大降低了。有思想分量的网站至少在目前还暂付阙如,今后也不被看好;谁都可以发声音,就难保证众多言论都达到水准。所以,现在的问题在于:要么把关太严,有水准的独特思想也未必能在含金量高的阵地上展现;要么大敞其门,门内口水泛滥成灾。真的是无处可玩。
  我是一直欣赏同仁刊物的,志同道合者在一起,鼓吹某个理念,把观念阐述得淋漓尽致。标志独特,就有固定的忠实读者,就有能量。并不一定要和意识形态去闹别扭,文化的视角广泛得很,我的刊物可以是环保派,你的刊物可以是传统经典派。传统经典派就大讲传统和经典,咱不赶时尚和时髦,时尚时髦自有N种时尚杂志去追逐。叫人懊丧的是,现代人经过“批判”的洗礼,变得气量不大,你只要强调一样东西,他必然说你的强调是片面的,过分强调是危险的。其实每个团体每个阵地都不妨强调自己独特的东西,片面不片面看官自会掂量,N种片面相加不就全面了嘛。倒是大家都面面俱到、都八面玲珑、都“客观公正”、都不偏不倚,会损害丰富多彩性,弄得生活好生没趣。
  现在人们热衷做“官司”的看客,一方面是咱们刚刚“法制”,误以为官司是解决一切问题的灵丹妙药;另一方面也是官司之外的“娱乐场所”和“讲理场所”实在匮乏。如果有地方可以讲理,可以伸冤,可以发泄,可以展示思想水准文字水准道德水准ABC水准,引来了同情,赢得了叫好,吸引了眼球,伸张了正义,目的也就大抵达到了,不必都去打劳什子官司了。
  当然,并没有鄙视官司的意思。官司该打还是要打的,只是本文强调的是不打官司的有利有理有趣处。要是面面俱到说官司的好处,尤其是在建立法制社会中的重大作用,那本人也能说得头头是道。可这又不好玩了,区区短文承载不起诸多功能。
其他文献
近日某报报道,一辆车牌号为吉AC0020白色宝马车在人民大学品园4号学生宿舍门前撞倒一女生。车主不肯道歉,又驾车撞翻一排自行车离开现场,并在校门口被拦时声称“你们就会知道是谁”后弃车而去。这气势让我想起了李白。  《唐才子传》载,李白被玄宗赐金放还,酒醉骑驴路过华阴县衙不下驴,华阴县令大怒,把李白抓起来要问罪。李白道:“曾令御手调羹,龙巾拭吐,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
期刊
如果你到过巴黎,就可以吹嘘去过法国;住过伦敦,可以说了解英国;游过纽约,可以大谈美国。但是,轮到德国,突然会觉得有点茫然,没有高高的铁塔,没有大大的博物馆,没有举着火把的女神像……难道德国就是这样一个没有代言城市的国家么?  德国、美国和日本被称为世界三个工业大国。虽然这几年失业率居高不下,但若以人均产值及人均收入来计算,位于欧洲中心的德国还是远远超过了美国和日本,在世界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期刊
在一个大型机械化养鸡场,一个个仓库式样的大房间里整齐地排列着近百个小笼子,每个笼里有两只产蛋鸡。  笼子如此之小,母鸡在里面根本无法转身。鸡笼前面的自动传送带给它们送来食物,后面的传送带则带走它们刚下的鸡蛋。  我发现不远处有十几只四处游荡的鸡,一个工作人员跟在鸡后往地上撒米喂它们。“你是想把它们引回鸡笼吧?要帮忙吗?”他走过我身边时,我对那个喂鸡的员工说。  “谢谢,我不想抓住它们,”喂鸡的员工
期刊
最近看一个男作家的口水专栏,说男人最怕一种女人,那就是沾上了就要跟你天荒地老地久天长的。这种女人就跟狗皮膏药似的,贴上来的时候芳香扑鼻酥肉软骨的,等到要揭下来就没那么容易了,不说皮开肉绽也疼你个龇牙咧嘴。他这话虽说有道理,我的第一个反应则是很不浪漫的“干吗要撕开”?  一个女人要给说成不浪漫,我看也跟给男人打入冷宫差不多。宝姐姐哪点都不输林妹妹,只是不浪漫,所以宝二爷的天平就倾向了林妹妹。但是宝姐
期刊
刚听完李坚的钢琴独奏音乐会回来,立刻在自己的博客网上作了一番忏悔。  这是我回国两年来首次有机会去聆听一场古典音乐会。走进坐落在上海音乐学院的贺绿汀音乐厅,七百多个座位的场地内外,人们穿着非常随便,三五围拢谈笑风生,还有不少孩子在座位间上窜下跳。见此情景,只能摇头叹息,和在美国参加音乐会的感觉完全不同,上海人不会把这里当成周杰伦演唱会吧。我想,还算好,一路走进来,门口只有黄牛贩票的,没有卖荧光棒的
期刊
2005年8月31日,上海公布了建设节约型城市的具体方案,提出把节约放在首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快形成节约型的增长方式、产业结构、城市发展模式和消费模式。为了确保政府在推进节约型城市方面的持久动力,上海将把节能的主要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计划中,同时将资源节约责任和成效纳入各级政府目标责任制和干部考核体系中。  “只要仔细算一笔账,就可以看到资源节约背后所蕴含的巨大收益。”上海市发改委
期刊
水奇    浦东南路1880号是普通人只有坐飞机和接飞机时才会去的地点,却是我上班时必需到达的起点。我是一个空姐,浦东国际机场,这个直通到我心中美好秘密花园的地方,我时常在那里举目凝望。我喜欢空中飞行的日子,我如此热爱这个职业,地面和空中是我从年少起便连接起来的一条温暖线索。  可是自从几个月前浦烨和他的同事一起坐了我的那趟航班之后,他便一再地要求将婚期提前,并且希望我在婚后能够结束空姐这份职业。
期刊
迷离的海上旧梦    国庆长假里重温了一些旧上海题材的电影,观后感触颇多。从《太太万岁》到《长恨歌》,上海影像经历怎样的辗转与徘徊……  首先是桑弧的电影《太太万岁》。桑弧离开我们已经一周年了,我深深怀念这位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导演,他为中国电影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我曾有幸数次拜访过桑弧,他的音容笑貌,德高望重的形象至今还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桑弧原名李培林,原籍宁波,1916年生于上海,爱好电
期刊
放白鸽,曾经是上海的黑道切口。早在清道光年间就如此。  想当年,在上海的“骗术大全”里,以色相行骗,可以说是成功率最高的一种。因为女骗(有的还少不了男骗相助)以其特有之魅力,使登徒子们一见垂涎,几乎没有不上钩的。一旦上钩,如何把钱财搞到手,则各有各的戏法,区别只在巧妙不同,或偷,或吓,或“借”,或卷逃……而比较常见的则有两种,一是“仙人跳”,一是“放白鸽”。相机行事,总会有所斩获。这里只讲后者。行
期刊
中国魅力名镇    中国的小镇,就像一颗颗纽扣,紧密地连接着国家的版图,又以熠熠闪光的魅力点缀着华夏彩装。2005年4月,中央电视台全面启动了《魅力中国·魅力名镇》展示活动,在中国大陆范围对中国小镇做全景式的扫描,终于评出中国十大魅力名镇。    1 云南和顺乡  和顺乡旧称阳温暾村,位于云南腾冲县城南4公里,是著名的侨乡。和顺侨乡,气候温和,花木茂盛,人们重视乡村风景的培植,古建筑保存较多。西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