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送红军》歌谣的源头

来源 :同舟共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zhanh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送红军下了山,秋风细雨缠绵绵。山上野鹿声声哀叫,树树梧桐叶落完。问一声亲人,红军啊!几时人马再回山?”
  20世纪60年代,解放军空军文工团演唱的《十送红军》享誉全国,成为广为流传的红色经典歌曲。陕西省汉中市镇巴县是红军之乡、民歌之乡,流传下来丰富的民歌民谣。其中,以《十送紅军》为代表的红色歌谣,在全国有巨大影响。
  1957年9月27日,石伟在《陕西农民》发表了陕南红色歌谣《十送》。石伟是解放军转业干部,时任南郑县文化馆干部。为了搜集红色歌谣,他多次去南郑县碑坝区采风。该地区原隶属四川省通江县,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为川陕省苏维埃政府红江县第七区,红四方面军第七十三师师长王树声曾率部在此驻扎。碑坝红色歌谣非常丰富,石伟每次去都有收获。在碑坝地区,他断断续续地采集到《十送红军》歌谣。后来,他采访红军干部张万春,使该歌谣内容逐渐完善。石伟发表的《十送》,是《十送红军》歌谣的最早版本,发表时注明“流传南郑碑坝”。尽管后来不同搜集整理者发表的《十送红军》标题不同,但是内容和文字与该歌谣相同,因此石伟是发表《十送红军》歌谣的第一人。
  1958年2月,小学教师孙伯和、师范学生刘守正,在《延河》杂志发表了《红军走后人心酸·十送》。他们是发表《十送红军》的第二批搜集整理者。
  孙伯和、刘守正接触《十送红军》歌谣,始于采访回乡红军张万春。张万春(1906—1965),出生于陕西南郑。由于家境贫寒,幼年拾柴放牛,成年后给地主打长工。1935年2月,参加红四方面军,后来经历了长征,参加抗战。他7次负伤,2次获“杀敌英雄”称号,数十次立功受奖。1946年,潜往国民党军做兵运工作。后来因身体伤残,被安排担任解放区地方政府部门领导职务。1950年,按二等甲级残废军人退伍返乡。
  张万春是陕南的英雄,是汉中的骄傲,经常应邀到学校、工厂、农村、部队作报告,讲述革命英雄故事,大家称他为张团长。1952年春节后,孙伯和、刘守正访问张万春。张万春为他们讲述川陕苏区的历史,断断续续地吟唱了《十送红军》歌谣。张万春说:“我们当红军也好、当八路军和解放军也好,老百姓对我们好得很!每到一处他们高兴地敲锣打鼓欢迎我们。可我们要走的时候,老百姓都舍不得我们走。我记得我们离开川陕苏区时,经常和老百姓唱‘十送红军’的歌子,歌词以前还记得一些,现在都忘了,只记得‘百姓泪汪汪’……巴山顶上筑高台……又叫‘望红台’……”
  孙伯和、刘守正很喜欢《十送红军》歌谣,决心把它整理出来。他们一有空就去张万春家,回忆、记录、核对,但是整理工作进行得很慢。张万春身体伤残,不能着急,只能慢慢地进行。在此期间,他们去碑坝搜集红色歌谣,断断续续听过当地传唱的《十送红军》。他们参考碑坝听到的歌谣,整理张万春的《十送红军》就顺畅多了。经过几年反复打磨,终于将这首歌谣整理出来了。《十送红军》发表后,得到文艺界很高评价。
  符文学、朱有炽是发表《十送红军》的第三批搜集整理者。他们共同搜集整理《十送红军》可谓因缘际会。1956年10月,时任中共镇巴县委秘书室干部的符文学临时抽调到县政府民政科,前往简池区普查革命烈士、搜集革命斗争史实。他来到永乐乡,找到老红军朱有炽。朱有炽说:“在两河口的红军部队,平时除对敌作战、建立政权、开展打土豪分田地以外,为鼓励红军战士,号召穷人参加红军,拥护中国共产党,拥护工农红军,创编了许多红色歌谣,在根据地到处传唱。如‘红军到了西乡街,人山人海云集来;简池街上搭高台,到处建立苏维埃’‘徐向前到川陕,空山坝扎营盘;恶人个个脑壳砍,打得川军垮了杆’。”唱了好几首红色歌谣后,朱有炽说:还有一首比较长的镇巴红色歌谣,一共有十段,歌名叫《十送红军》。”朱有炽一边唱,符文学一边记录歌词。然后,符文学一段一段念给朱有炽听,对记错的地方进行纠正……
  1958年11月,《镇巴歌谣·十送》首次发表在《民间文学》,署名朱有炽演唱、富饶(符文学笔名)搜集。朱有炽演唱的《镇巴歌谣·十送》,用的是镇巴民歌《绣荷包》曲调。1959年9月,镇巴县初级师范学校音乐教师刘光朗为《十送》谱曲。该歌谣先在学校教唱,后在镇巴县机关庆祝“五一”“七一”“八一”“十一”等晚会上演唱。镇巴歌谣·十送》涉及的地名“南山”兔儿岩”“七里湾”“八角山”“通江河”“巴山”等,均属陕西省镇巴县、相邻的四川省通江县地名。歌谣中的意境,也完全符合红军在镇巴转战、撤离时的情景。因此,《十送红军》的历史背景在镇巴苏区,镇巴是《十送红军》歌谣的发源地。
  此外,镇巴《十送红军》以江西民歌形式迅速流传。1960年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文工团几位创作人员到江西采风。他们了解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战斗频繁。每当红军上前线,各个村子的老百姓经常到村头、河边、大道旁送别红军,有时一边送一边唱。其中有一首送别红军歌,歌词非常口语化,夹杂着不少俚语、方言,唱半句停半句,旋律婉转优美。半年之后,空军司令员刘亚楼和空军党委决定由空军政治部文工团创编《革命历史歌曲表演唱》。为创编第四场送别红军北上长征,词作家吸收了镇巴《十送红军》歌词。朱正本被歌词内容深深感动,立即想到在江西采风时听到的那首送别红军歌。于是,他采用回旋曲式手法重新创作,把六段歌词的谱改成每段不同的人声、不同曲调,并多次变化,以求情真意切。谱曲时,他投入了全部情感。在谱到“千军万马江畔站,十万百姓泪汪汪”时,他也流下了激动的泪水。整首曲子谱得相当顺畅,总共不到一小时。刘亚楼要求突出老区革命传统,要求必须注明是民歌。因此,空军政治部文工团领导建议,该歌曲署上朱正本、张士燮搜集整理。1965年3月,《革命历史歌曲表演唱》编辑成书。从此,镇巴《十送红军》被许多人误认为是江西民歌,并陆续产生了多种略有改编的版本。准确地讲,以江西民歌形式流传的《十送红军》,是经过加工创作的创编歌曲,词作者、曲作者功不可没,但是基本内容仍然是镇巴《十送红军》歌谣。
  《十送红军》的歌词来源于川陕苏区,具有鲜明的陕南歌谣特色。这首歌谣经过了几个既爱好文学艺术、又崇敬革命历史的年轻人几年时间的搜集整理。现在,他们大都已经去世,个别幸存者也是耄耋之年。只有孙伯和年过九旬还健在,其他搜集整理者均已辞世。当年,他们为弘扬革命历史,传唱红色歌谣的贡献值得后人尊敬。
  (作者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研究员)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早期肺康复训练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急性加重期应用无创正压通气下快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12月芜湖市第五人民医
王长田对中国体制内电视有一种复杂的感情。他热爱电视,丢掉了在很不错的一家报社里的一官半职,去做了北京电视台的“第三种人”。 Wang Changtian has a complicated feel
为了分析复杂多电飞机系统的能量使用情况,将模块化系统建模与可用能分析方法相结合构造出一种能量利用率分析方法。利用该方法将多电飞机系统分成动力、电力、液压、机体、
本文从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在企业中实施全面风险管理的必要性、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实施应用三个方面,阐述了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揭示了一个企业
一、前言钻孔灌注桩是桥梁工程及高层建筑常用的基础形式。由于钻孔桩需要就地灌注大量水下混凝土,且施工中影响因素较多,稍有不慎,极易产生断桩、夹层、颈缩、孔洞等事故。
利用热模拟技术,对某钢厂新开发的一种60蚝级大热输入焊接用钢板进行了大热输入焊接热模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此次试制的钢板在焊接热输人为80kJ/cm时,具有合格性能,但焊接热影响
"作为主要生活在20世纪的一个人,我当然是不同于19世纪或21世纪的了,但是我所承继、所憧憬的,却也会溢于20世纪之外,即使并不那么自觉。"成幼殊,民国著名报人成舍我次女,上海
期刊
用焊接热模拟的试验方法研究了大型原油储罐用钢在大线能量焊接条件下焊接热影响区的冲击韧性,热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大型原油储罐用钢在焊接线能量为100kJ/cm条件下,焊接热影响区
河北久旭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城镇污浊有害空气治理的企业,目前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分别为《市政排水管网内有害气体的防治装置及治理方法》《地下雨水/污水管网不
“科学的乐趣是成功,但成功来源于坚持。谁都无法预料自己的成绩,科学是做出来的,基础研究是没有预见性的。”坚韧、执着、实事求是是贯穿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所研究员陈鸣整个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