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大单元识字教学

来源 :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sa05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素养的获得,需要在完整、真实的情境,即相对独立的大单元学习活动中展开。随着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全面使用,充分发挥主题单元的作用,开展“大单元设计”的教与学,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需观照五个方面:整合内容,提炼单元主题;立足课标,设定单元学习目标;指向目标,创设单元学习情境;围绕单元情境,设计学习活动;依据学业质量标准要求,达成教、学、评一致。
  关键词:核心素养大单元教学识字单元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倡导以“大观念”“大过程”“大主题”为指向的大单元设计。语文学科是学习语言文字应用的综合性、实践性学科。语文素养的获得,需要在完整、真实的情境,即相对独立的大单元学习活动中展开。这里的“大单元设计”与原来的教材内容单元有所不同,正如崔允漷教授在《如何开展指向学科核心素養的大单元设计》中所说,二者最大的差异在于划分单元的依据不只是内容,还要立足学科核心素养,有机整合目标、任务、情境与内容。或者说,一个单元就是一个指向素养的、相对独立的、体现完整教学过程的课程细胞。随着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全面使用,该如何充分发挥主题单元的作用,开展“大单元设计”的教与学,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值得探讨。本文以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为例,阐释大单元识字教学的设计与实践。
  一、整合内容,提炼单元主题
  大单元设计需要教师在研读教材的基础上,适度整合、拓展原有的单元内容,进而提炼、挖掘单元主题,使学习内容更集中、更丰富。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学生入学以来学习的第二个识字单元,教材安排了《画》《大小多少》《小书包》《日月明》《升国旗》5篇课文,以及《语文园地五》。这一单元的学习内容贴近小学生生活,充满童真童趣,蕴含着“生活处处有语文”的思想。在延续第一个识字单元内容特点,渗透象形识字、对比识字、归类识字、图文对照识字等多种识字方法的基础上,增加了会意字、形声字等识字内容,意在帮助学生建立字的音、形、义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学习识字写字。为了使学习内容更加集中,有效提升教学效率,我们对教材进行了 重组与整合。
  (一)调整原有顺序
  我们对教材原有的课文顺序进行了调整:《画》《日月明》两课的画面感较强,集中了本单元大多数的会意字,将这两课放在一起教学,从山水花鸟的画面以及会意字的组成构件等生动具体的形象入手,能够助力学生在情境中理解汉字的意思,感知汉字的构字特点。接着,针对《大小多少》一课,出示可爱的动物与新鲜的水果的图片,启发学生学习“大”“小”“多”“少”等相对抽象的汉字以及不同的量词,效率会比较高。之后设计“归类识字乐趣多”的任务情境,将《小书包》《升国旗》《语文园地五》整合,让学生运用归类识字的方法,认识与生活中常见物品相关的汉字,并尝试在古诗和故事的阅读中自主识字。这样的内容调整,更契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增加与任务情境相关的内容
  我们还在本单元增加了谜语歌谣,意在以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感知汉字的构字特点。如增加《量词歌》,丰富学生的量词积累,促使学生准确灵活地运用;又如增加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深化学生对国旗的理解,并能把相关汉字与具体事物有机联系起来,生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基于以上研读和思考,我们把本单元的主题提炼为“有意思的汉字”。
  二、立足课标,设定单元学习目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2011版课标》)明确提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是重要的识字教学目标。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安排了两个识字单元,并在《语文园地一》《语文园地五》中专设“识字加油站”,旨在以丰富多样的识字形式,激发刚刚接触汉字的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即便如此,识字量大以及识字方法的渐进性等障碍,还是会让学生望而却步。因此,教师急需设定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汉字兴趣的单元学习目标。
  《2011版课标》要求学生“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还要“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围绕这些要求,在深入剖析学情和识字内容后,我们将本单元的学习目标确定为:(1)能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借助会意字识字、反义词识字、归类识字等多种方法认识55个生字和10个偏旁,初步感知汉字偏旁表意的构字规律,能运用识字方法主动学习汉字;(2)了解汉字“从左到右”“先撇后捺”的笔顺规则,学会在田字格内正确书写23个生字和2个笔画;(3)学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背诵《画》《大小多少》《升国旗》;(4)在阅读故事、儿歌的过程中感受生活中的语文,学会运用汉字,在运用中巩固、积累词语;(5)养成爱惜文具的好习惯,懂得“团结协作力量大”的道理,知道国旗、国歌的重要意义,初步建立“家”“国”概念。
  三、指向目标,创设单元学习情境
  学语文,就是要“披文入情”,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进入文本情境,领会和理解作品的情、意、理。精心创设学生较为熟悉且与文本相契合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语言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促使他们将学到的新知识灵活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并进行创造性迁移运用。
  基于单元主题和教学目标,识字教学需要创设单元学习情境,消除汉字与学生之间的隔膜,引领学生主动积极地梳理与探究、表达与交流、认识与书写。本单元的5篇课文为学生提供了鲜活、可感的生活情境:校园,是他们每天接触的生活学习场所;一幅幅山水花鸟图、一只只活泼可爱的小动物、各种各样鲜嫩可口的水果、挂在天上的日月、课桌上的学习用具、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都是他们熟悉的事物。由此,我们围绕教学目标,创设了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并通过“我有识字好办法”的主题学习活动,引领学生在猜一猜、比一比、归归类、写一写等学习任务中,借助对比、会意、归类、图画对照等多种识字方法,认识汉字,感知汉字的构字特点,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汉字不仅有用,而且非常有意思。   四、围绕单元情境,设计学习活动
  大单元教学围绕真实生活情境设计学习活动,融知识技能、思想方法、探究模式、情意态度等于一体,引领和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整体提高语文素养。
  本单元的识字教学,我们围绕“我有识字好办法”的主题学习活动,设计了三项学习任务:“我会猜”“我会比”“归类识字乐趣多”(见图1)。
  任务一为“我会猜”,主要基于汉字表意的构字规律和小学生形象化的思维特点,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猜谜方式展开学习。我们将《画》《日月明》两篇课文整合到一起,借由“读古诗,猜谜语”“读儿歌,猜字谜”活动,一方面向学生传递“汉字是由图画演变为符号”的信息,另一方面启发学生巧妙运用图画与文字符号互为转化的方式学习会意字。如在“读儿歌,猜字谜”活动中,我们安排了以下教学环节。(1)读一读。指导学生发现“日月明”的组合规律,再请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儿歌,并自主发现儿歌前面四行汉字的共同规律,明确儿歌里出现的大多数生字都是由独体字组成的合体字。(2)猜一猜。结合画面,请学生猜一猜“明”“男”的意思,同时出示两个字的甲骨文,让学生感受古人造字的智慧。再结合字形,让他们猜一猜“尖”“尘”的意思,然后出示画面帮助学生深化理解。认识“从”“众”“林”“森”,则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结合字形、生活经验和图片,进行自主理图1解,明确会意字的整体意思是各部分意思的相加。(3)问一问。交流自己读不懂的句子,启发学生通过自己经历过的拔河比赛、大合唱等集体活动,理解“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的意思,感受“团结力量大”的道理。(4)练一练。先后出示“石、日、水、土、火”和 “泪、休、歪、笔”,让学生猜猜字义。(5)写一写。引导学生在田字格中规范书写“木”“林”“土”“力”“心”五个生字,重点观察“木”“林”作为独体字和合体字时部件的变化,并在书写中体现。经历了这样的学习活动,学生便逐步掌握了合体字、会意字的构字规律以及运用字形理解字义的方法。
  任务二为“我会比”,从学生感兴趣的动物和水果入手,设计了“我来做裁判”“神奇的‘量词家族’”“学偏旁,写生字”三个活动,将反差大、对比强烈的同类事物放在一起比较,启发学生在诵读儿歌的过程中感知事物的特点,建立起汉字符号与事物特征之间的联系,在此基础上学习恰当运用量词,并用偏旁归类的方法认识和书写几组象形字。如在“我来做裁判”活动中,教师主要展开如下教学。(1)动物王国大比拼。出示“黄牛、猫”“鸭子、鸟”“鸡、山羊”“马、鱼”“青蛙、虫”五组学生熟悉的动物图片和名称(其中动物的数量不等),讲述动物王国比大小、比多少的故事,请学生做裁判,看看谁大谁小,比比哪边多、哪边少,体会“大、小”和“多、少”两对反义词的关系,建立汉字和事物之间的联系。(2)水果乐园收获忙。教师出示“苹果、枣”“杏子、桃”“梨、菠萝”“葡萄、西瓜”四组水果图片和名称(其中水果的数量不等),讲述果园丰收的故事,请学生做裁判,看看谁大谁小,比比哪边水果多,哪边水果少。(3)拍手歌。学生做拍手游戏,边有节奏地面对面拍手,边念儿歌:一个大,一个小,一头黄牛一只猫。一边多,一边少,一群鸭子一只鸟。之后照着儿歌的表述方式进行创编,比如:一个大,一个小,一只山羊一只鸡,一边多,一边少,一群鱼儿一匹马。在这样有趣的活动中,学生很快就理解了“大小”“多少”的关系。
  任务三为“归类识字乐趣多”,设计了“读词串,学儿歌”“帮汉字找朋友”“学偏旁,写生字”三个学习活动,让学生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和语境,自主识字,理解汉字,积累汉字,真切感受归类识字的趣味。如在“读词串,学儿歌”活动中,教师设计了三个环节。(1)找找书包里的“小宝贝”。先请学生找出书包里的橡皮、尺子、作业本、笔袋、铅笔、卷笔刀……将橡皮、尺子、作业本在桌子上摆成一行,将笔袋、铅笔、卷笔刀摆成一行,然后指着这些“宝贝”说几遍,再看着黑板上的“字宝贝”,跟着老师一起读,最后一起拍手读“我的小书包,宝贝真不少。橡皮尺子作业本,笔袋铅笔卷笔刀”。(2)唱唱歌曲。让学生回忆升国旗的场景,唱唱《国旗国旗真美丽》,学习课文《升国旗》。(3)玩转“时间”。教师带着学生一起读,拍手读儿歌。本活动涉及课文《小书包》《升国旗》和《语文园地五》中的内容,并做了一些改编:把“小书包”中的宝贝放入儿歌中,让学生在趣味朗读中巩固汉字;增加歌曲学唱环节,有利于《升国旗》一课的识字教学;将一组时间词编创成儿歌,进行说唱,助力对“时间词”的掌握。
  五、依据学业质量标准要求,达成教、学、评一致
  评价是撬动教与学方式变革的有力杠杆。大单元教学设计倡导依据学业质量标准的要求,达成教、学、评的一致。大单元教学改变了反复机械做题和测试的方式,观照过程性评价与单元形成性评价的有机结合,力求逐步达成学业质量标准和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要求(见下页图2)。
  图2
  过程性评价,就是将评价嵌入学习过程之中,及时了解学生的任务学习与活动完成情况。学生做游戏、做项目、解决问题的过程既是一种学习也是一种评价,且能让评价变得有趣、富有创造性。如本单元“归类识字乐趣多”任务中的活动三“学偏旁,写生字”(见图3)要求学生在方格里练习写“早、书、尺、本、中、正”几个生字,给出的评价要求是:你会评价自己写的字吗?做到“书写正确”,得 “★”;做到“书写正确、端正”,得“★★”;做到“书写正确、端正、整洁”,得“★★★”。对此,教师可以在学生书写之前就提醒他们注意不同的评价要求,并对照要求进行生字书写练习。学生完成书写后,便可以根据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也可以评价小伙伴的书写。教师评价标准同样是参考以上要求。如果学生想在原基础上有所提升,就可以再次对照标准进行书写,从而得到更多的“★”。如此,评价就成为学生学习与提升的抓手。
  图3
  单元形成性评价,就是单元练习与测评,与单元情境、任务相匹配,是基于课程标准的单元练习與测评评价。一年级的单元形成性评价,我们主要以学生喜欢的“闯关游戏”形式进行。   第五单元的单元测试与评价,我们围绕单元情境和任务设计了以下“学习大闯关”内容:第1和第2题(见图4)主要测试学生对本单元所学生字音、形、义的掌握及书写正确情况;第3题、第4题(见图5)分别考查归类识字中的反义词,指引学生有意识地认识不同国家的国旗,初步建立对五星红旗的独特情感;第5题(见下页图6)意在通过“拼一拼”引导学生发现汉字造字的规律,进一步激发他们主动识字的愿望;第6题和第7题(见下页图7)分别通过创设故事和生活情境,考查学生使用
  每次闯关,教师都会对学生做一定的引导,以让评价更有效。如做第3题,在学生完成闯关之后,教师就会选取其中的一两组词语,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说一说。当学生说出“外婆家离我家比较远,奶奶家就比较近”“西瓜特别大,葡萄特别小”等句子时,自然而然就能归纳出:连线的一组字的意思是相反的,在生活中认真观察学习反义字,也是识字的好方法。接下来,学生就会利用此识字规律判断自己和同伴的连线是否正确,进而开展自我评价或互相评价。
  当然,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根据新的测评理念,采用新的测评技术,通过数据的采集、挖掘、分析和反馈,支持教师的线上评价和师生互动评价,助力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全面、精准、及时地推进。
  基于核心素养的大单元识字教学设计与实践,是从语文本身的特点和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出发,以语文素养为纲,围绕单元学习目标,以学生的语文实践为主线,以特定环境中的任务学习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逐步提升语文素养。基于核心素养的大单元识字教学设计与实践,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根据单元教学目标,创设教学情境,设计融语言、知识、技能、思想情感、文化修养等目标于一体的各类学习活动,能够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基于核心素养的大单元识字教学设计与实践,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祖国语文的博大精深和深厚底蕴,由衷地热爱祖国语文。
  参考文献:
  [1] 崔允漷.如何开展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大单元设计[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9(2).
  [2] 邵朝友,周文叶,崔允漷.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标准研制:国际经验与启示[J].全球教育展望,2015(8).
  [3] 陆志平.统编义务教育教科书学与教指南[M] .北京:現代教育出版社,2017.
其他文献
摘要:聚焦“生命成长”的主题,践行“办高雅学校,做儒雅教师,育文雅学生”的办学理念,通过“博雅”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将“人”与“事”紧密联系,让“人”在“事”中拥有“生命成长的感觉”。“博雅”课程实施的策略有:通过课题研究、创新教学方式、建构学科课程群,优化基础课程;通过各类必修和选修课程的实施,多元推进拓展课程;设计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自身特长的课程,借力各类人才培养模式,精心打造特色课程。  
期刊
摘要: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习作单元聚焦对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因此,作为习作单元精读课文的《松鼠》一课教学,精准定位教学目标,整体架构。学生通过对比,学习整合信息,感受语言风格,品析具体描写,观照读者意识,在比较阅读中实现读写迁移。  关键词:对比言语密码读写迁移  《松鼠》是统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单元的文艺性说明文,出自法国博物学家布封之笔。文章用词凝练,对松鼠的吃食、外形、居住、行动、搭窝、
期刊
摘要:从“少教多学”的学理探寻出发,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平均分》一课为例,阐述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中实施“少教多学”,促进学生想学、会学的策略:创设趣味情境,激发学习动力;明确问题指向,减少无效耗时;重视体验感悟,避免反复说教;及时抽象概括,提升理性认识;实施小组评价,培养学习毅力。  关键词:数学课堂少教多学《认识平均分》  新课标的理念以及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要求教师把教学从传统的“
期刊
摘要:实证性教研是指在收集观察、测量资料的基础上,提出理论假设或检验理论假设的教学研究。为了更好地落实“以学定教”的研究,天景山小学对实证性教研进行了实践与探索,走出了自己的实证性教研的展开路径:一般为学前调查的实施与反思、课堂观察的实施与反思、教后测试的实施与反思三个步骤。以《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一课为例具体说明。  关键词:实证性教研以学定教《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近几年,实证性教研发展
期刊
摘要:《太阳》一课教学的设计,设计前置性小研究进行学情调查,以此作为教学起点。随后,借助提纲修改,让学生感受说明文结构之清晰;借助批注阅读,让学生品味说明文语言之巧妙。由学生的质疑出发,引导学生运用本课学到的说明方法,写介绍太阳其他方面知识的说明文。  关键词:学情列提纲批注写作  《太阳》是统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单元的科普性说明文,作为本习作单元精读课文“一体化”教学的第二课时内容,本课学习
期刊
摘要:教师应该在阅读教学的表演环节发挥统帅的作用,对表演的内容、形式、时机、策略等做出及时、有效的评价,让表演真正助力阅读教学。反思课例,教学中应当紧扣目标,关联表达,发展思维。  关键词:以评促演目标表达思维  在阅读教学中适时融入表演,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入解读文本,还有助于他们积累和内化文本语言。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表演环节应该发挥统帅的作用,对表演的内容、形式、时机、策略等做出及时、有效的评价,让
期刊
摘要:古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字”“文章”“文化”“文学”是其一体四面,基本囊括了古诗文教学的所有目标。以“四文”融合古诗教学新模式推进古诗教学,主要策略有:利用“放”和“显”两個“抓手”,感知“文字”之妙;经历表层诵读、节律诵读和情韵诵读“三个步骤”,体悟“文章”之韵;聚焦追根溯源、画面想象、组诗链接“三个层次”,获得“文化”体认;用好知人论世和关联比较“两个方法”,悟得“文学”之味
期刊
摘要:数学表达能力是数学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的指标。“不想说”“不敢说”“不会说”似乎成了课堂中学生数学表达绕不开的坎儿。聆听了罗鸣亮老师在“求真悟道”2019全国小学数学教育论坛上执教的《你知道吗?——判断2、3、5的倍数特征的道理》一课,充分地感受到教学细节里藏着对学生“表达力”的培养:数学表达能力应该在“氛围”中孕育,在“任务”中驱动,在“表征”中深入,在“反思”中发展。  关键词:数学表达教
期刊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要强化学生的文体意识,准确把握儿童小说的文体特征,从其核心要素出发,进行阅读教学设计,实现阅读指导的有效性,实现对心灵、对生命、对人性的观照。相关策略有:梳理情节,搭建故事框架;感悟人物,触发真切体验;品味言语,提炼表述风格;抓取内蕴,感悟象征意义。  关键词:儿童小说整本书阅读情节人物言语内蕴  儿童小说以广泛的题材、丰富的内容、生动的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成为当下小学生阅读经历
期刊
摘要:每一次学习,就像一场旅行,在乎的不只是目的地,还有沿途的风景和陪你看风景的人。在关键处慢下脚步,倾听同伴的声音,理解他人的表达,认同观点,内化概念,质疑问题,厘清错误,才能更好地理解数学的内涵,感悟学习的意义。以《倍的认识》一课为例,说明数学教学应该在美丽风景处,在前行的岔路口,在看不清、看不透的地方慢下脚步。  关键词:数学教学放慢倾听倍的认识  每一次学习,就像一场旅行,在乎的不只是目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