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基于文学理论学视角下的《傲慢与偏见》

来源 :校园英语·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tc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傲慢与偏见》是英国著名女作家简·奥斯丁的代表作之一,该作品以日常生活为素材,摒弃当时社会上看好的感伤小说桥段和虚夸的写作方法,利用反讽的艺术手法着重描写了傲慢的男青年达西与偏见的二小姐伊丽莎白。本文基于文学理论学反讽艺术的基础展现《傲慢与偏见》里传达的关于人物塑造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文学理论学 《傲慢与偏见》 反讽艺术
  一、文学理论学的释义
  文学理论学是指研究有关文学的本质、特征、发展规律和社会作用的原理、原则的学科。注重对文学作品逻辑的研究,在千奇百怪的文学现象中找出文学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并揭示文学作品中不同形态的特点。简·奥斯丁的小说《傲慢与偏见》以超越时代的气息与反思盛行于世,所蕴涵的对社会现象的反思和人物语言冲突的描写是成功的关键。作者采用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将上层社会的贵族和底层人民的艰辛展露无遗,并通过反讽的艺术手法探求社会的发展规律,揭示日常生活下人物的真实嘴脸。
  二、《傲慢与偏见》中的反讽艺术运用
  在《傲慢与偏见》一书中我们只看到两种人:聪明的和愚蠢的。人物设置没有绝对的好坏区别,除了骗子韦翰。韦翰利用自己精妙的奉承能力和讨巧的外表迷住了伊丽莎白,不停地为自己洗刷冤情,中伤达西。虽然他的话语破绽百出,但是聪明的伊丽莎白小姐能与彬格来激辩、与咖苔琳夫人顶撞,却不能当面指证韦翰这个骗子。韦翰长着一张英俊的脸,表面上又装得非常“绅士”,对他产生好感是很自然的一件事情。达西先生自带的傲慢光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受得了的,即便是聪明的伊丽莎白小姐也先入为主地觉得达西先生是个无礼的、世俗的贵族先生。正因为如此,韦翰的骗术才能一直奏效。
  小说里所谓“傲慢”是指出身富裕、教养很高、眼光独到的达西先生的个性弱点;所谓“偏见”则是指出身中产阶级、有教养、机智又聪明的伊丽莎白小姐的精神纠结。一个眼光独到,一个机智聪明,在外人的眼里两人都是人尖,但也少不了人性弱点的纠缠。他们在一次家庭舞会上初次见面,但一个态度傲慢,一个心怀偏见。由于第一印象不好,先入为主,又加上后来女人们的闲言碎语,造成了两人之间的爱恨纠葛。比如,伊丽莎白小姐曾对达西先生说:“我们的性情非常相似,我们都不爱交际,沉默寡言,不愿开口,除非我们会说出话来语惊四座,像格言一样具有光彩,流传千古。”伊丽莎白是一个有胆识、有远见、有很强的自尊心的聪慧姑娘,且善于思考关于社会关于人权的问题,这就决定了她不可能一来就对达西先生产生好感。简·奥斯丁如此安排是在用出生贵族的单身青年达西的傲慢来讽刺上层社会对中产阶级的一种门第偏见。
  《傲慢与偏见》中班内特是中产阶级的典型代表,他有五个女儿,每天以嘲讽自己的妻子和女儿为乐趣。但是,他的五个女儿又各有特点,尤其是在对待终身大事上的不同处理表现出了乡镇中产阶级家庭出身的少女对婚姻爱情问题独特理解,从而折射出簡·奥斯丁本身的婚姻观:为了财产、金钱和地位而结婚是错误的,但结婚不考虑上述因素也是愚蠢的。她强调理想婚姻的重要性,并把男女双方感情作为缔结理想婚姻的基石。比如,女主人公伊丽莎白虽然出身小地主家庭,但是当出身贵族的达西先生不顾门第和财富的差距,向她求婚时却果断拒绝了。伊丽莎白对达西先生的误会和偏见是一个原因,但最主要的还是他的傲慢。因为伊丽莎白知道达西的这种傲慢实际上是他们地位差异的反映,只要这种傲慢一直存在,她与达西之间就不可能有一致的思想感情,也不可能有理想中的婚姻。伊丽莎白几次拒绝达西的求婚实际上是对社会上一些攀附上层社会而达到自己物欲横流生活的讽刺,通过小说女主人公的对于另一半的要求和理想婚姻的追求反讽一些放弃自己放弃生活的人们。
  三、《傲慢与偏见》小说的成功
  《傲慢与偏见》一书随着时代的进步其成功的价值愈来愈大。作者在小说中展现的一幅幅关于乡村与城市的碰撞,上层社会和中产阶级的交集,以及同一阶层不同性格人物的交流等的画面印证了当今社会存在的诸多价值观念。简·奥斯丁这位具有独立意识的女作家以自己锋利的笔触展现社会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在人性的弱点上寻求平衡之道,企图将理想的社会面貌复制到现实生活中。但是超前的思维受到了社会的阻碍,尤其是小说中超越时代的婚姻观念在现代才得以发扬。我们知道,伊丽莎白聪慧、独立、有教养,在追求个人问题上从不放弃,而达西先生秉持着贵族固有的观念,傲慢而无礼,潜意识里阶级差异严重。在一连串的交流辩论中达西先生放下阶级差异、伊丽莎白小姐改变认识,两人一点点的融入到彼此的生活中。达西与伊丽莎白的结合又说明了爱情能让人改变思想、教人进步,甚至能够实现理想中的婚姻生活。这些情节的设置不仅突破了原有社会的基调,还在现实生活中体现了人物鲜明的性格特征。同时也是小说成功的关键因素,唤起了人们内心对于人性最真实的期盼。
  《傲慢与偏见》深刻的反映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作者简·奥斯丁采用现实的手法描绘日常而平凡的生活中那些性格鲜活的人物形象,并从生活中提炼出像格言一样的生活道理。她在小说语言艺术上讲究幽默、讽刺,以风趣诙谐的语言烘托人物的性格。《傲慢与偏见》正是这种语言艺术创新运用下的成功例子。
  参考文献:
  [1]朱虹.《傲慢与偏见》序言,选自《傲慢与偏见》[M].上海译文出版社.
  [2](英)玛吉·莱恩.郭静,译.简·奥斯丁的世界[M].海南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王晓英(1975.03.12-),汉族,女,河南唐河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翻译。
其他文献
期刊
艾丽斯·沃克笔下的迪伊是一位个性鲜明,追求白人文化的非裔美国黑人中的激进分子。尤其是在对待传统文化的日常家用品—“被子”一事上其表现更为突出,迪伊与母亲及妹妹麦吉
Maggie: a Girl of the Streets writes about the miserable life of a poor girl Maggie who grows up in an extremely poor family and finally commits suicide after h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is one of the most famous works by Thomas Hardy,a brilliant critical realistic writer at the turn of the 19th century in England.This
期刊
Sandra Cisneros is 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female Hispanic writers of America. Her novel Caramelo is a masterpiece of Latino American literature.The importa
期刊
I did not hear the dog’s bark of the landlord.The garden was very quiet.The unknown white floret was still lonely open.The sun shone on the flower trees of the
期刊
In 1954, the novel: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got Nobel Prize for Literature. Hemingway’s creation of Santiago wins the success of this novel. It will analyze th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