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0到年营收7000亿元,华为是如何做到的?

来源 :销售与市场·营销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koufangfangt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标学习华为,不能从当下7000亿的状态来学习,而是要还原华为在企业所处的阶段,到底做了哪些与众不同之处,才能真正加以借鉴和学习。那么我们来看看,华为成长的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密码?

第一个阶段:从0到1亿元,即“产品红利阶段”


  在这个阶段,华为从代理香港的小型交换机,到开发出自己的万门交换机产品C&C08,实现了从贸易到拥有自主开发产品的转变。因为该产品开发的成功,1992年华为的业务收入突破了1个亿。华为能实现从0到1的突破,最重要的是沒有局限于做一个贸易商,而是找到了自己生长的根本,也就是产品的打造。



  从1到10这个阶段成功的原因,我总结为两个关键要点:
  第一,复制领导者。经历过0—1的成功之后,领导者个人能力也就发挥到了极致,如果想进一步突破,企业家必须找到在某些方面超越自己的人,这就是复制领导者。华为在这个阶段,研发上有郑宝用、李一男,市场上有孙亚芳,可谓人才济济!企业的成功,一定不是一个人的成功。
  第二,正确的市场策略。华为突破10亿是在1995年,关键是采取了一条正确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任总说:“其实不是我们非要农村包围城市,是我们的产品没有办法达到城市里的高要求,我们在农村客户群体里有优势,因此我们就从这里生存下来,从这里发展起来。”这就是正确的客户选择。在这个阶段,企业家要克服的人性弱点是:贪大!要有工匠精神,做小而美的企业。

第二个阶段:从10亿到100亿,即“管理红利阶段”


  华为在1999年营收120亿,之所以能突破100亿,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实现了治理结构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也就是“管理的红利”。
  从1998年任总力排众议引入IBM的IPD流程开始,华为走向了一个变革管理的时代。经过20年、花了300亿人民币的咨询费,华为打造出了一整套科学管理的体系,才得以持续迈过百亿、千亿大关。
  上一个阶段复制领导者的结果,就是企业会进入“山头主义”的状态,市场、研发、供应链各自都有强人带领,彼此之间谁也不服谁,有些重大问题非要领导者亲自出面协调才可以推动,而领导者又往往投鼠忌器,于是在管理上的“和稀泥”就成为了一种常态。
  面对华为市场与研发之争,任正非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到美国取经,看看西方文明是如何解决这种争论的。在IBM他找到了答案,用流程的方式而不是人治的方式,可以很好地将两者统筹起来。不是听研发的,也不是听市场的,而是听客户的,这就形成了华为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以客户为中心!
  企业所有组织都是为了客户的商业成功而存在的,因此,华为就成功地将内部各种庞杂的声音和利益区分统一在了帮助客户成功这一伟大的、正确的基础上。

第三个阶段:从100亿到1000亿,即“人才红利阶段”


  突破千亿,华为花了9年的时间。突破千亿,意味着企业必须成为世界级的领先企业。要实现这个目标,最重要的一点是对客户的选择。这就是迈向千亿的成功经验:当我们能够突破世界级的顶级客户的时候,这些客户就会把我们一步步地送上世界级的企业。每个优秀的企业都希望突破世界级的顶级客户,也希望在一百多个国家打开市场,但是很难!
  华为的成功,是因为华为在早期就特别注重人才的选拔,人才红利不断累积,培养出了170个能在不同国家或地区胜任其职的总经理,优秀的人才储备使得华为能同时在170个国家开展业务,所以机会来临的时候,才有能力牢牢抓住。没有人才,再好的机会在企业面前都是空中楼阁。

第四个阶段:突破1000亿以后,即“战略红利阶段”


  华为的运营商业务,通过8年的努力拿下了世界50强中的47强,华为的终端消费业务,通过短短的7年时间(从2011年转型到2018年突破800亿美金)从运营商OEM手机制造商成功转身为超越苹果的世界第二大手机品牌商,这个胜利不是偶然的,而是华为战略红利的必然。
  其中,以客户为中心的核心价值观发挥了重大作用。在面向终端消费者的业务中,华为终端紧紧抓住三类消费者的需求:爱美女性对照相功能的需求,青少年对游戏的需求,以及商务男性与公务员对安全性的需求。与徕卡合作构建了照相功能的顶级应用,牢牢抓住了爱美女性的刚性需求,随之美图之类的软件和手机也就退出了市场;通过自己研发鸿蒙操作系统和自主研发的麒麟高性能芯片,在手机软件性能上提升了60%,直接将一部普通手机性能提升到游戏手机水平,牢牢抓住了广大青少年的需求,将竞争对手的高端游戏手机逼入了死角;以核心技术为代表,高安全性甚至中国外交部发言人为其代言,牢牢抓住了中国广大商务男性和公务员的青睐。华为在不同细分人群上,做出了极致的功能体验、让客户无法拒绝的产品,想不成功都难!
  华为成功走过的四个阶段,都离不开人才的管理。任正非曾说,华为的成功在很大意义上就是人力资源的成功,而灰度管理正是人力资源管理的精髓。
  本文整理自《华为灰度管理法,成就华为的基本法则》
其他文献
茶饮行业是真正的风口行业,特别是从2018年开始,这个行业受到了资本的关注,不断有资本进入。我们公司从事的就是番薯茶饮的研发、销售,把番薯和奶茶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以前,我们更多的是做产品,颜值是非常重要的产品力,消费者会特别关注产品的颜值高不高,对品质和价格不会特别敏感。这是我们自己的一个感受。现在,我们紧跟消费者的喜好,努力成为他们的生活方式,成为一种习惯存在。从整个形势来看,我们也特别需要
期刊
有没有那么一些品牌,是你一定听说过,但却从来没买过的?  作为一个三十多年的经典品牌,南方黑芝麻糊在中国几乎到了家喻户晓的程度。这些年来,南方黑芝麻集团借助上市公司的平台优势,全面实施了“升变扩”战略:在产品上,推出了更多口味的冲饮产品以及消费更便利的杯装冲饮、罐装即饮产品;在渠道上,在推进渠道下沉的同时,开辟电商、新零售渠道;在品牌传播推广上,聘请代言人、上央视黄金时段和卫视大IP节目广告。  
期刊
如果我们仔细梳理中国营销的发展脉络就会发现,它是和中国经济的发展相伴相生的,也不难发现,营销理论任何一个阶段的发展都用来解决当下中国经济、中国企业存在的问题,可喜的是,它们也确实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中国营销的分支越来越多,针对那些伴随经济发展而兴起的行业提供更专业细分的理论指导。比如,工业品营销,因为和普通的消费品产品性质不同、受众不同,而自成一派。  20年前,工业品范畴的建筑陶瓷行业处于初始阶段
期刊
就建材家居行业而言,在新环境下,自然还是有发展的机会。可前提是發自内心而非叶公好龙那般习惯不确定、拥抱变化,至少先从思想层面走出舒适区、迈向学习区甚至恐慌区。不改变就如同赤身裸体立于枪林弹雨中且不做闪躲地坐以待毙,改变才有可能熬过寒冬搭上开往春天的地铁,而伟大的公司生于冬天。  现仅就建材家居行业的市场营销,从竞争格局变化、品牌策略变化、销售终端策略变换三个方面简单谈谈未来建材家居行业市场营销竞争
期刊
【榜单发布】中国原创营销理论功勋奖  “中国营销界泰斗” 卢泰宏  他是中国营销理论的布道者,先后培养出营销学博士、硕士过百人;他著书50余部,曾与现代营销之父菲利普·科特勒教授等合著《营销管理》第13版-中国版,影响深远;他曾在第二届中国营销盛典上,由菲利浦·科特勒教授亲自颁发“科特勒国际营销理论贡献奖”。  中国人民大学荣休教授、博导,包子堂创始人 包政  他是中国管理咨询行业的开创者与引领者
期刊
2019年,相信大多行业,都能体会到呼啸而来的经济“寒冬”。尤其是在全球经济疲软、中美贸易战背景下,加上国家过剩产能、供给侧改革、经济结构调整以及环保政策等,很多企业经营面临困惑与困境:租金高企、人力成本上升、融资难、资金链紧张等诸多因素影响,一些企业陷入困局:市场萎缩,营销停滞,更有些企业销量断崖式下滑,挣扎在生死线上……学会取舍,不再贪多  一些实力并不雄厚的中小企业,总是妄图布局全产业链以及
期刊
“未来的十年、二十年,没有电子商务这一说,只有新零售。线上线下和物流结合在一起,才会产生新零售。”在2016年10月的阿里云栖大会上,马云这样说道。新零售的发展  新零售的定义  阿里研究院在2017年3月发布的一项研究报告中,将“新零售”定义为:以消费者体验为中心的数据驱动的泛零售形态。这可以看作阿里官方对新零售的标准阐释。  不同的人对新零售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刘强东认为新零售带来的变革是零售基
期刊
中国不少营销人的成长路径是从做某个品牌的经销商开始的,做得好的经销商往往并不甘寂寞,撇家舍业地转型做厂家,成为自创品牌的运营商。有这种想法的并不在少数,但结果怎么样,确实不好说。五光十色的总经理章厚定是营销人“迭代升级”的一个缩影。  章厚定在20年前凭借市场敏锐度以一个经销商的身份踏入灯饰照明行业,90年代末,国内灯饰照明行业刚成规模化发展,这是消费者从原始的灯泡或灯管到现代照明的过渡节点,作为
期刊
2019年年尾上映的悬疑电影《利刃出鞘》收获了一波好口碑。它的成功在于剧情峰回路转,出人意料,故事讲述得很是出彩。  其实不仅是电影,在我们日常沟通、演讲、会议,甚至谈判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特別是在互联网时代,把故事讲好意味着能够更好地感染听众、更好地说服别人,更好地解决问题,创造更大的价值。而对于一位商务沟通人士来说,懂得如何创作和讲述目的明确的故事等于掌握了一种沟通利器。  其实,我们每个人
期刊
盘点刚刚过去的2019年圣诞节营销场景,除了冰冷的冬夜、挂满红果子的圣诞树、笑容可掬的圣诞老公公、五彩斑斓但虚有其表的圣诞礼盒……品牌还能给消费者留下什么记忆?难怪广告界抱怨岁末是个烧脑又冷场的时日,也许是天气冰寒而难以置入品牌自身文化性格的原因。然而,肯德基从2018年延续至2019年的圣诞系列真情广告,不仅顺利搭乘岁末节日流量快车,在冰寒冬夜里带给消费者一股奋进的暖流,更建立了肯德基独树一帜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