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果汁也能醉酒吗?

来源 :养生大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9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流传度 : 4000000+
  有人说,存在这样一类“世外高人”,平常滴酒不沾,但每天都像喝醉酒一样昏昏沉沉;常因神经恍惚、头晕、记忆力衰退等症状去医院就医,总是被无端地怀疑偷偷饮酒,有时开车被警察认定为酒驾。尤其是抽血化验血液,酒精浓度明显升高,酒精检测异常。铁证如山,怎容抵赖!可是这种人真的没喝酒,只是喝了一些果汁,到底是偷着喝酒,还是一桩冤案,这是怎么回事?

医学大家的正解


  主持专家/孟庆义1
  教授 博士生导师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主任医师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全科医学与老年保健专业委员会 主任委员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心肺复苏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针对上述问题的答案是:确有这样一些人,不喝酒也会烂醉如泥,有时会被冤枉“酒驾”。
  这些人得了一种神奇的病:自动酿酒综合征(auto-brewery syndrome),也称为肠道发酵综合征(gut fermentation syndrome),是一种消化系统内源性发酵产生乙醇,使人致醉的疾病。这类人的消化系统,可将摄取的一般食物转化为乙醇,个别病人乙醇浓度可达17.6 mmol/L。也就是说,虽然不饮酒,但自己肠道里可以“酿酒”,产生内源性酒精,导致醉酒症状的出现。其症状,一般会在大量进食,饮用果汁等含有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之后出现。
  目前该症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是肠道内酵母菌等细菌将碳水化合物发酵为乙醇所致。摄入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易诱发这种状态。人类的肠道菌群种类丰富,既有能与肥胖和消瘦相关的细菌,极个别情况下还可能有能酿酒的细菌。比如酿酒酵母菌,如果它们的丰度高上去,便可能让人体变成“移动的酿酒小作坊”。另外,有研究报道:感染了白色念珠菌时,也可导致自动酿酒综合征。
  该病最早于1970年由日本学者报道,近来报道逐渐增多。据报道:一位24岁的女性患者,在摄入碳水化合物后出现醉酒状态。其致病菌,被确定为白色念珠菌和假丝酵母菌。限制摄入碳水化合物并给予抗真菌药物治疗后,醉酒症状得以消除。还有一位13岁短肠综合征女孩,在摄入碳水化合物之后,出现酒精中毒症状。从其小肠中检出光滑念珠菌和啤酒酵母菌。61岁的男性患者,在摄入葡萄糖和碳水化合物后,出现该综合征。其粪便中被检出啤酒酵母菌。
  自动酿酒综合征的诊断,主要根据无饮酒史,血液乙醇浓度升高,且在胃肠道中发现异常菌群。在实验室诊断方面,有学者研提出了一种食物发酵的临床检测方法,疑似患者口服5 克葡萄糖,其中1 克葡萄糖装入胶囊中,以确保进入十二指肠。待1小时后,测量酒精和血糖含量,几乎所有健康人中,空腹血液酒精浓度均测不出,而在510例疑似自动酿酒综合征患者中,发现有61%的患者血液酒精浓度升高,平均为0.55 毫摩尔/升(范围为0.22~1.54 毫摩尔/升)。
  其治疗方法:主要是在饮食中减少食用单糖类物质(如淀粉及碳水化合物),可缓解部分症状。还可以给予制霉菌素50萬单位,每日4次,持续3周。之后,继续口服氟康唑100 毫克/日,持续3周;也可以给予水溶性膳食纤维等非淀粉多糖,调整肠道菌群。
  此外,自动酿酒综合征还可能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相关。有些人平常不饮酒,但是肝脏中仍然积聚大量脂肪。这可能是因肠道菌群紊乱,存在大量产酒精的肠道细菌所致。有学者对我国43名受试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进行分析,发现有高达61%的患者,肠道中检出高酒精产量的克雷伯菌菌株。相比之下,肝脏健康的人群中只有6%携带这类菌株。这也提示:肠道菌群紊乱,也会参与到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生。调整肠道菌群,可有助于脂肪肝的预防和治疗。
  酒不醉人,人自醉。喝果汁醉酒,是肠道菌群在作祟。如果患有自动酿酒综合征,不但会莫名其妙地“被酒驾”,还会导致严重的脂肪肝,及早发现很重要。
其他文献
流传度 : 50000000+  近日,大连刘女士发现自己右手中指指甲边缘起了白色的倒刺,当时图方便,自己随意用手将倒刺撕掉了。当天下午小刘还洗了衣服,可次日她就发现中指开始肿胀、疼痛。随着时间的流逝,她发现撕掉倒刺的位置有小眼,周边开始发白,内部已经化脓,而手指也越发肿胀,疼痛不已,使得她彻夜难眠。次日,小刘赶紧到医院急诊就诊。  医生说:小刘的手指患上了指头炎,如果再拖延下去,甚至可能会有截肢
期刊
美国著名的心脏科先驱、德克萨斯医学中心Baylor医学院的Michael DeBaKey医生一生中发明了人工心脏、冠脉搭桥手术和大血管外科手术,92岁高龄尚能做心脏手术,高质量地活到了100岁高龄。在70年代,Debakey教授的学生Dean Ornish医生(美国生活方式医学的奠基人、克林顿总统的保健医生)就发现强化生活方式的改变,可以有效地改善冠心病人的心肌供血功能。自此,Ornish医生开始
期刊
流传度 : 30000000+  不粘锅、炒锅、奶锅、电饭煲等,有黑色涂层的不粘锅,可谓家家备有。毕竟有着不沾涂层的锅具,用着省心又方便;不必担心炒菜糊锅,煮飯糊锅等问题;使用时又少油烟、易清洗。但据国外的一部纪录片揭示:长期使用不粘锅,很可能存在致癌风险!因为不粘锅的涂层容易被划花、脱落,若无意间长期食入,可能出现中毒,甚至可能致癌!  千万别贪图不粘锅的方便,炒菜还得用铁锅!医学大家的正解  
期刊
一、春季容易过敏的原因  过敏就是人体的免疫系统对外来物质发生过度敏感,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引起过敏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体质因素,即个人身体本身是过敏体质;二是外在的环境因素,即个人接触了过敏原。  春季天气转暖,公众户外活动增多,因而接触到过敏原的几率就增加。另外,春天又是植物传粉的季节,空气中飞扬着柳絮、花粉等容易引起过敏的因子,很容易使一些人吸入后引发过敏症状。表1 常见的
期刊
一、生命元素之一的“锰”  根据目前掌握的情况,大多数科学家认为生命必需元素共有28种。按生物体内含量的高低,将其分为宏量元素(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宏量元素(常量元素)指含量占生物体总质量0.01%以上的元素;微量元素指占生物体总质量0.01%以下的元素。已被确认与人体健康和生命有关的必需微量元素有十八种(见图1),锰即是这十八种生命元素之一。图1 人体生命元素示意图(引自网络)二、锰的生理功能
期刊
流传度:50000000+  网上有这样一种说法:糖尿病都是吃出来的!尤其是年纪大了后,糖类物质吃得太多,身体不能消受,就容易引发糖尿病。这里的糖还不只是甜食,主食如米面也得少吃。要想预防糖尿病还得从少吃糖、少吃主食做起!  那么吃糖太多真的会导致糖尿病吗?少吃主食可以预防糖尿病吗?大家來辟谣  主持/肖新华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 主任医师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
期刊
我拼搏了30余年深深体会到,晚年是金色的财富,它或许是你一生最辉煌的岁月。万承奎  2018年元月20日,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新时代活力长者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次大会在全国广大老年人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新时代活力长者”是指:身体健康、精神状态好、受人尊敬的长者;能够持续为社会积极作出贡献,为实现复兴中华的中国梦充分发挥智慧贡献力量的长者。2019年元月,我参加了活力长者工作委员会年会,
期刊
王立祥 教授  编者按: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抗“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及各地援鄂医疗队人员,临危不惧、不顾艰险,堪称英雄;而身处后方全力支持抗“疫”工作的医学科技工作者和科普专家,亦是抗疫英雄。王立祥教授,一位与死神搏斗的医者,在疫情期间,相继在各大媒体平台发表科普文章等116篇。他常说,我们在热爱人类生命的同时,更要敬畏宇宙万物之生灵,热爱生命与敬畏生灵密不可分。为此,王立祥教授赋诗——《春情
期刊
我國老龄化越来越重,心血管疾病近些年来病发率也越来越高,世界卫生组织将心血管疾病列为人类生命第一杀手。近日,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组织编撰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发布。《报告》指出,中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及死亡率仍处于上升阶段。据推算,我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为2.9亿,死亡率居首位,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的40%以上。农村心血管病死亡率持续高于城市。心脑血管病住院总费用快速增加,自2004年至今,年均增速
期刊
流传度 : 1000000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指: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导致的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这种新型冠状病毒可造成部分患者肺部发炎。近来研究发现,有些患者可见血肌钙蛋白增高,有人说:这是爆发性心肌炎或急性心肌炎。病情危重者,容易猝死。难道血肌钙蛋白升高,就是爆发性心肌炎吗?医学大家的正解  主持专家/孟庆义1  教授 博士生导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