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坚克难的脱贫攻坚精神

来源 :新长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oking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年底,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不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就突出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在贫困的老乡能不能脱贫”,承诺“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由此拉开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的序幕。
  2013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精准扶贫理念,创新扶贫工作机制。
  2015年,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会议提出实现脱贫攻坚目标的总体要求,实行扶持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户、因村派人、脱贫成效“六个精准”,实行发展生产、易地搬迁、生态补偿、发展教育、社会保障兜底“五个一批”,发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总攻令。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把精准脱贫作为三大攻坚战之一进行全面部署,锚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聚力攻克深度贫困堡垒,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2020年,为有力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和特大洪涝灾情带来的影响,党中央要求全党全国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做好“加试题”、打好收官战,信心百倍向着脱贫攻坚的最后胜利进军。
  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
  “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生动阐释脱贫攻坚精神。
  上下同心,体现了党团结带领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凝聚起全党动员、举国行动、合力战贫的磅礴力量。在波澜壮阔的脱贫攻坚战中,从党中央最高指挥部到基层最后一公里,层层压实责任,兑现对人民的承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以及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向贫困宣战,举国同心,合力攻坚,党政军民学劲往一处使,东西南北中拧成一股绳,形成了脱贫攻坚的共同意志、共同行动。脱贫攻坚的每个重要节点和重大关头,习近平总书记都亲自挂帅、亲自出征、亲自督战,他先后7次主持召开中央扶贫工作座谈会,50多次调研扶贫工作,走遍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坚持看真贫,坚持了解真扶贫、扶真贫、脱真贫的实际情况。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坚决响应党中央号召,在脱贫攻坚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呕心沥血、建功立业。实践中,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不断强化,五级书记抓扶贫、全党动员促攻坚的局面逐渐形成。定点扶贫有序开展,产业扶贫、科技扶贫、教育扶贫、文化扶贫、健康扶贫、消费扶贫等发挥了各行各业的专业优势,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热情参与,“万企帮万村”行动蓬勃开展。我们党有效动员人力、物力、财力聚焦脱贫工作,有效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形成人人愿为、人人可为、人人能为的社会帮扶格局,涌现出闽宁协作、沪滇合作、两广协作等各具特色的帮扶模式,千千万万的扶贫善举彰显了社会大爱,汇聚起排山倒海的磅礴力量。
  尽锐出战,体现了发挥制度优势、集中精锐力量办大事的实践智慧和精神状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组织开展了声势浩大的脱贫攻坚人民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对标‘两不愁三保障’,瞄准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一鼓作气、尽锐出战,确保如期实现脱贫目标。”面对一个又一个贫中之贫、坚中之坚,我们党把精锐力量派到第一线,激励广大党员干部以昂扬斗志向贫困开战。尽锐出战,要敢于啃硬骨头。坚持发挥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落实脱贫攻坚“一把手”负责制,中西部22个省份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向中央签署脱贫攻坚责任书、立下“军令状”,脱贫攻坚期内保持贫困县党政正职稳定,确保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在脱贫攻坚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我们党把各项政策向脱贫攻坚聚焦、各种资源向脱贫攻坚聚集、各方力量向脱贫攻坚聚合,坚持一个战役接一个战役打、一個堡垒接一个堡垒攻,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掉队。尽锐出战,选派最优的“精兵”打最实的“硬仗”。深入开展驻村帮扶工作,聚焦关键短板,调配精兵强将,攻克产业发展、项目投资、壮大集体经济中存在的突出难题,全国累计选派25.5万个驻村工作队、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同近200万名乡镇干部和数百万村干部一道奋战在扶贫一线,推动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脱贫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大踏步赶上来,脱贫攻坚取得重大历史性成就。
  精准务实,体现了实事求是、科学施策、真抓实干的实践品格。贫困问题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致贫原因也呈现差异性和多元性,单一减贫举措在应对复杂贫困问题时往往难以奏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全国各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不断完善贫困治理的政策工具、思路举措,确保扶真贫、真扶贫,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实事求是、精准务实的科学态度。各地坚持精准扶贫方略,坚持做到“六个精准”,实施“五个一批”,在“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和“如何退”的问题上,每一个环节做到精准,确保脱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各地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把发展作为解决贫困的根本途径,改善发展条件,增强发展能力,实现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帮扶转变;扭住教育这个脱贫致富的根本之策,努力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尽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把一切工作都落实到为贫困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上,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建立全方位监督体系,真正让脱贫成效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   开拓创新,体现了敢为人先、勇闯新路的进取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创新才能自强、才能争先。在脱贫攻坚实践中,我们党秉持开拓创新的进取品格,出台了一系列超常规政策举措,不断改革创新扶贫机制和扶贫方式,着力提高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我们党立足国情,在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总结提炼中国共产党减贫经验的基础上,立足新时代脱贫攻坚实践,不断深化对减贫规律的认识,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实现了我国乃至全球减贫理论的重大创新。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推进扶贫手段、方法创新,探索了包括生态扶贫、资产收益扶贫、电商扶贫、光伏扶贫等在内的扶贫新模式。正是在这种创新精神的激励下,近8年来,我国平均每年1000多万人脱贫,这个数字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全国人口数量;“三区三州”、革命老区等深度贫困地区的农民走上了稳定致富的道路;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创造了减贫治理的中国样本,脱贫力度之大、规模之广、成效之显著,前所未有、世所罕见。
  攻坚克难,体现了不畏艰难、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奋斗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尤其要拿出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发扬钉钉子精神,锲而不舍、驰而不息抓下去。”面对这场“过隘口”“攻山头”“啃骨头”的硬仗,广大扶贫干部以久久为功的韧劲、锲而不舍的毅力,一代接着一代干、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确保脱贫攻坚成果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在脱贫攻坚精神的引领下,我们敢于斗争、敢于坚持、敢于接力,彻底解决了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贫困难题,创造了“当惊世界殊”的减贫奇迹。
  不负人民,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的不变初心和使命担当。打赢脱贫攻坚战,解决好贫困人口生产生活问题,满足贫困人口追求幸福的基本要求,既是我们党的目标,也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在脱贫攻坚战中,数百万扶贫干部倾力奉献、苦干实干,同贫困群众想在一起、过在一起、干在一起,将最美的年华无私奉献给了脱贫事业,彰显了不负人民的高尚情怀。坚持扶贫为了人民、扶贫依靠人民、脱贫成效由人民检验。广大扶贫干部关注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现实问题,舍小家为大家,困难面前豁得出,关键时候顶得上,把心血和汗水洒遍千山万水、千家万户。其中,1800多名扶贫干部献出了宝贵生命,他们用生命诠释了共产党人的使命和担当,用生命回答了对人民的忠诚与负责。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精神,是中国共產党性质宗旨、中国人民意志品质、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充分彰显,赓续传承了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新征程上,唯有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保持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的精神状态,才能汇聚起继续攻坚克难、开拓奋进的强大力量。始终铭记不负人民的使命担当,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我们一定能在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征途漫漫,精神永恒。将脱贫攻坚精神发扬光大,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始终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我们定能乘势而上、再接再厉,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再创新辉煌。(撰稿:滕飞)
其他文献
精神,一种强大而持久的力量,充盈天地,贯穿古今。回望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由一个个精神坐标构筑形成的精神谱系,犹如紧密且鲜活的历史链条,把党的奋斗历程内在地串接起来。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
期刊
杨靖宇作为东北抗联杰出的代表人物,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评价,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和75周年大会上,在提到为国捐躯的8位杰出将领中,杨靖宇排在第一位,习近平总书记称其具有“腹中满是草根而宁死不屈的气节”。  杨靖宇,原名马尚德,河南省确山县李湾村人,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1929年,杨靖宇遵照党中央指示来到东北,被中共满洲省委分配到抚
期刊
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调研时专程来到汶川县映秀镇漩口中学遗址,向汶川特大地震罹难同胞和在抗震救灾中捐躯的英雄敬献花篮,并三鞠躬。他叮嘱一定要把地震遗址保护好,使其成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汶川特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遭受的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地震,也是唐山地震后伤亡最严重的一次地震。新时代,我们要大力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强
期刊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视察时指出,重庆是一块英雄的土地,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毛泽东在这里进行了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重庆谈判,周恩来领导中共中央南方局在这里同反动势力开展了坚决斗争,邓小平在这里领导中共中央西南局进行了大量开创性工作。重庆涌现了大批大义凛然、高风亮节的共产党人,如信仰坚定、不怕牺牲的赵世炎等人,英勇善战、屡建功绩的王良等人,坚贞不屈、永不叛党的江竹筠、王朴、许晓轩、陈然等人,严
期刊
2015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指出:“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东北人民率先举起抗日旗帜,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浴血奋战,谱写了爱国主义的英雄壮歌。”“要把抗联的历史发掘好、研究好、宣传好。”  90年前,日本侵略者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九一八事变,由于蒋介石奉行不抵抗政策,东北很快沦陷。在民族危亡时刻,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坚决抗日、收复失地的正确主张,积极领导东北抗日武装力量,组建东北抗日联军。  东北抗日
期刊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2020年注定成为不平凡的一年。  2019年12月中下旬,湖北省武汉市出现了新冠肺炎,随后疫情开始向各地逐渐蔓延开来。各地不断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深深震撼和牵动着亿万国人之心。  在肆虐的疫情面前,有一种坚定让我们无比自信,那就是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无数共产党员和各方各界人士关键时刻的挺身而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强大合力。  2020年
期刊
吉林市委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认真落实传达、学习、宣讲、宣传等重要环节,迅速掀起热潮,推动全会精神落地生根。  抓好“三个学习”,推动党员干部学深悟透全会精神  一是抓好理论中心组学习。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把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作为重点内容,列出详细计划,开展专题学习研讨。吉林市委理论中心组先后召开了2次理论中心组学习会议。召开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期刊
一次英勇无畏的跨越,一柱守望相助的烽火,一卷和平正义的史诗。  70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毅然奔赴朝鲜战场,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一道,历经两年零九个月舍生忘死的浴血奋战,建立了彪炳千秋的历史功勋。  “在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战争中,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始终发扬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愛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
期刊
人们都说,九曲黄河,最后一道弯就拐在了兰考。但大自然并未眷顾这个豫东小县,内涝、风沙、盐碱这“三害”,曾让兰考人饱受饥荒贫穷之苦,兰考也因此成为中国贫困地区的一个缩影。  1962年冬天,焦裕禄来到兰考,就任县委书记。排内涝、战风沙、治盐碱,他始终和群众共同奋战,即便是肝癌的剧痛,也击不垮他摘掉兰考穷帽子的信念。1964年,不满42周岁的焦裕禄去世了,却把焦裕禄精神永远地留在了天地之间。  201
期刊
1998年夏,我国江南、华南大部分地区及北方局部地区普降大到暴雨。长江干流及鄱阳湖、洞庭湖水系,珠江、闽江和嫩江、松花江等江河相继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洪水。一时间,洪水如猛兽般席卷全国,致使2亿多人受灾,不少工厂、良田被滔滔洪水吞噬。危难之际,军民一心严防死守、顽强战斗,一幕幕催人泪下、感人至深的动人画面在洪水中上演,一幅幅战天斗地、可歌可泣的雄壮乐曲在三江奏响。经彼一役,我们不但战胜了洪水,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