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中国的制瓷工艺几千年来一直独树一帜,尤其到了清代“康乾盛世”,更是瓷器发展的顶峰。在源远流长、品类繁多的瓷器中,粉彩瓷器是其中的一颗耀眼的东方明珠。
粉彩是在康熙后期出现的,是在釉(瓷胎)上彩绘经低温焙烧的彩绘方法,又称“软彩”。粉彩除了吸收珐琅彩的技术特点外,又在彩料中加入了玻璃白粉,这种玻璃白粉含有氧化砷,由于砷的乳蚀作用,使所有颜色都“粉化”成不同深浅浓淡的色调和色阶;同时粉彩瓷器又借鉴了西洋的绘画技法,改变了中国传统绘画单线平涂的技法,增加了透视感,纹饰更加细致入微,富有层次感和立体感。
雍正时期的粉彩瓷器素以精巧细腻著称于世,而其中花鸟画一直是主要的装饰题材,在清雍正、乾隆以后,花鸟画装饰成为粉彩工艺的主流。山东博物馆馆藏有一件清雍正年间的粉彩花鸟扁瓶,正是粉彩花鸟瓷器中的罕见珍品。
此粉彩花鸟扁瓶为国家二级文物。该瓶器形完整,高29厘米、腹长23.6厘米、腹宽10.5厘米、底长10.9厘米、底宽5.4厘米。直口、直颈、扁圆身。颈、肩有一对耳,耳绘如意云纹。器身施白釉,主体纹饰为梅花、雀鸟纹。此瓶为雍正粉彩瓷器中的佼佼者,无论是胎质、造型、绘制工艺还是意蕴,都精妙绝伦。
雍正年间的粉彩,胎土普遍都坚硬洁白,结构细密,胎体轻重适度。任何一件粉彩珍品,制胎都经过了采石、淘泥、镟坯、画坯、吹釉、满窑、烧窑、彩器、烧炉九道复杂的生产工序,而这仅仅是生产中的几个主要过程。一件瓷器的生产,正如宋应星在《天工开物》所说:“共计一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其中微细节目尚不能尽也。”
此件粉彩花鸟扁瓶的胎体上下匀称,修胎规整。釉面肥润光洁,其润滑的手感、轻巧的造型让人爱不释手。此时的瓷器分外精细,釉面白净,使粉彩的柔和色彩更能充分显示其清丽的美感,洁白的胎釉更能衬托出梅花雀鸟图的层次感和立体感;在造型上,圆润的瓶身呈现雍正年间的典型特征,别致精巧,线条流畅,反映了当时制瓷人的高超的技艺和非凡的创造力。
粉彩瓷器中的花鸟画是在吸收工笔国画的绘制技艺上发展起来的,瓷画大师将同为国粹的中国书画与陶瓷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别开生面。粉彩的绘瓷技艺复杂细致,需经勾图、定图、上底色、玻璃白料打底、填色洗染、罩雪白料等多道工序。画面题材及要表达的意境,都需瓷艺人经过长期摸索、钻研、反复实验方有所心得。此件粉彩花鸟扁瓶最惹眼的就是它的绘图,莹润细腻的白釉有利于繁密纤细线条的表现,梅花用色典雅,雀鸟灵动,颈肩和底部的变形花纹用色多样,整体构图疏朗清新,令人心旷神怡。
粉彩花鸟的线条勾勒粗细均匀,疏密区别,线条的曲直、虚实、深浅,产生柔与刚、厚与薄的不同特点。此瓶的梅花粉彩勾线,以纤巧精细的线条为主,而花的枝干、叶片,则采用较深的颜料勾线,线条较粗,刚劲有力:用色讲究,梅花花瓣、花骨朵和附衬的部分竹叶采用了粉彩,洁白的梅花花瓣在填色之后采用了洗染法,使花瓣显示出明暗、向背的光感层次和立体感,花色逼真,光泽柔和,梅花或雅然盛开,或含苞待放,描画的精工细腻。花心花蕊鹅黄粉绿相间,竹叶从粉绿、浅绿到粉蓝,色彩搭配和谐、清新。而梅花的粗细枝干,雀鸟的羽毛、部分竹叶皆采用青花色料,使得这件彩绘瓷画中,呈现粉彩和古彩并用,高温颜色釉与粉彩花鸟画结合装饰,整体色调典雅又清新脱俗:造型灵动,粉彩瓶上的白翎雀鸟,羽毛根根分明,灵动别致,画面生动自然。粉彩瓷中的花鸟形象的造型,源于自然,又是瓷艺人用心感受大自然,心境与物象交融渗透而创造的艺术形象。
粉彩花鸟画中,往往“图必有意,意在吉祥”。陶艺人往往将各种吉祥题材缘物寄情,隽永的意蕴寄托了美好的生活愿望。其中“梅、兰、竹、菊”四君子象征高士的清高个性、超凡脱俗的气质,就是粉彩花鸟画中的重要内容。此件粉彩花鸟扁瓶中绘制了四君子中的三种,梅花、竹叶、变形菊花纹饰,主次搭配合理。瓶的直口和梅花主干处修饰了竹叶,竹与“祝”谐音,带有祝福、祝愿的美好意味,梅花五瓣象征花开五福,富贵吉祥,而菊花往往九月盛开,九与“久”同音,象征长长久久。而雀鸟又形同喜鹊,跃动于梅花之中,栩栩如生,花的静态与乌的动感相呼应,画面虚实衬托、疏密有致,构图精美,内涵吉祥。
如此,这种丰富的吉祥意蕴也融合了瓷艺人对于感受自然、感受美好生活的艺术心愿,同时也表达了文人的独特个性和高洁心境。品瓷亦如品茶,品茶就是品味人生,曼妙玄奥之中定可悟出几分真切的艺术情怀。中国的瓷器之精妙之处,就在于将艺术和生活相互融合,使人既能感受艺术的熏陶,又能领会生活的真谛。
粉彩是在康熙后期出现的,是在釉(瓷胎)上彩绘经低温焙烧的彩绘方法,又称“软彩”。粉彩除了吸收珐琅彩的技术特点外,又在彩料中加入了玻璃白粉,这种玻璃白粉含有氧化砷,由于砷的乳蚀作用,使所有颜色都“粉化”成不同深浅浓淡的色调和色阶;同时粉彩瓷器又借鉴了西洋的绘画技法,改变了中国传统绘画单线平涂的技法,增加了透视感,纹饰更加细致入微,富有层次感和立体感。
雍正时期的粉彩瓷器素以精巧细腻著称于世,而其中花鸟画一直是主要的装饰题材,在清雍正、乾隆以后,花鸟画装饰成为粉彩工艺的主流。山东博物馆馆藏有一件清雍正年间的粉彩花鸟扁瓶,正是粉彩花鸟瓷器中的罕见珍品。
此粉彩花鸟扁瓶为国家二级文物。该瓶器形完整,高29厘米、腹长23.6厘米、腹宽10.5厘米、底长10.9厘米、底宽5.4厘米。直口、直颈、扁圆身。颈、肩有一对耳,耳绘如意云纹。器身施白釉,主体纹饰为梅花、雀鸟纹。此瓶为雍正粉彩瓷器中的佼佼者,无论是胎质、造型、绘制工艺还是意蕴,都精妙绝伦。
雍正年间的粉彩,胎土普遍都坚硬洁白,结构细密,胎体轻重适度。任何一件粉彩珍品,制胎都经过了采石、淘泥、镟坯、画坯、吹釉、满窑、烧窑、彩器、烧炉九道复杂的生产工序,而这仅仅是生产中的几个主要过程。一件瓷器的生产,正如宋应星在《天工开物》所说:“共计一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其中微细节目尚不能尽也。”
此件粉彩花鸟扁瓶的胎体上下匀称,修胎规整。釉面肥润光洁,其润滑的手感、轻巧的造型让人爱不释手。此时的瓷器分外精细,釉面白净,使粉彩的柔和色彩更能充分显示其清丽的美感,洁白的胎釉更能衬托出梅花雀鸟图的层次感和立体感;在造型上,圆润的瓶身呈现雍正年间的典型特征,别致精巧,线条流畅,反映了当时制瓷人的高超的技艺和非凡的创造力。
粉彩瓷器中的花鸟画是在吸收工笔国画的绘制技艺上发展起来的,瓷画大师将同为国粹的中国书画与陶瓷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别开生面。粉彩的绘瓷技艺复杂细致,需经勾图、定图、上底色、玻璃白料打底、填色洗染、罩雪白料等多道工序。画面题材及要表达的意境,都需瓷艺人经过长期摸索、钻研、反复实验方有所心得。此件粉彩花鸟扁瓶最惹眼的就是它的绘图,莹润细腻的白釉有利于繁密纤细线条的表现,梅花用色典雅,雀鸟灵动,颈肩和底部的变形花纹用色多样,整体构图疏朗清新,令人心旷神怡。
粉彩花鸟的线条勾勒粗细均匀,疏密区别,线条的曲直、虚实、深浅,产生柔与刚、厚与薄的不同特点。此瓶的梅花粉彩勾线,以纤巧精细的线条为主,而花的枝干、叶片,则采用较深的颜料勾线,线条较粗,刚劲有力:用色讲究,梅花花瓣、花骨朵和附衬的部分竹叶采用了粉彩,洁白的梅花花瓣在填色之后采用了洗染法,使花瓣显示出明暗、向背的光感层次和立体感,花色逼真,光泽柔和,梅花或雅然盛开,或含苞待放,描画的精工细腻。花心花蕊鹅黄粉绿相间,竹叶从粉绿、浅绿到粉蓝,色彩搭配和谐、清新。而梅花的粗细枝干,雀鸟的羽毛、部分竹叶皆采用青花色料,使得这件彩绘瓷画中,呈现粉彩和古彩并用,高温颜色釉与粉彩花鸟画结合装饰,整体色调典雅又清新脱俗:造型灵动,粉彩瓶上的白翎雀鸟,羽毛根根分明,灵动别致,画面生动自然。粉彩瓷中的花鸟形象的造型,源于自然,又是瓷艺人用心感受大自然,心境与物象交融渗透而创造的艺术形象。
粉彩花鸟画中,往往“图必有意,意在吉祥”。陶艺人往往将各种吉祥题材缘物寄情,隽永的意蕴寄托了美好的生活愿望。其中“梅、兰、竹、菊”四君子象征高士的清高个性、超凡脱俗的气质,就是粉彩花鸟画中的重要内容。此件粉彩花鸟扁瓶中绘制了四君子中的三种,梅花、竹叶、变形菊花纹饰,主次搭配合理。瓶的直口和梅花主干处修饰了竹叶,竹与“祝”谐音,带有祝福、祝愿的美好意味,梅花五瓣象征花开五福,富贵吉祥,而菊花往往九月盛开,九与“久”同音,象征长长久久。而雀鸟又形同喜鹊,跃动于梅花之中,栩栩如生,花的静态与乌的动感相呼应,画面虚实衬托、疏密有致,构图精美,内涵吉祥。
如此,这种丰富的吉祥意蕴也融合了瓷艺人对于感受自然、感受美好生活的艺术心愿,同时也表达了文人的独特个性和高洁心境。品瓷亦如品茶,品茶就是品味人生,曼妙玄奥之中定可悟出几分真切的艺术情怀。中国的瓷器之精妙之处,就在于将艺术和生活相互融合,使人既能感受艺术的熏陶,又能领会生活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