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角洲地区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发布

来源 :上海质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wpeople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长江三角洲地区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全面提升轨道交通运输服务品质,加快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rn《规划》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轨道上的长三角.形成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多层次、优衔接、高品质的轨道交通系统,使长三角地区成为多层次轨道交通深度融合发展示范引领区,有效支撑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区域一体化发展.届时,轨道交通总里程达到2.2万公里以上,新增里程超过8000公里,高速铁路通达地级以上城市,铁路联通全部城区常住人口20万以上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输服务覆盖80%的城区常住人口5万以上的城镇.
其他文献
项目标杆管理:来自第一手的好经验rn凡罗尼咖·杰尼索伐(“国际生产率周”执行主席):建立永久性改进系统的设计方法是由不同行业的公司实施的.主动组织实施改进方案不仅能快速提供成果,而且是公司改进方法的来源和人力资源发展的工具.
期刊
人工智能创新指数是反映一个国家人工智能创新水平的重要指标.7月8日上海举办的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治理论坛上,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了《2020全球人工智能创新指数报告》.报告显示,中国人工智能创新指数在参评国家中排名第2位,仅次于美国.中国及时把握住人工智能发展机遇,数据中心、超算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科技创新成果数量持续增长,人工智能企业队伍不断壮大,人工智能综合实力已跻身世界前列.
期刊
近日,上海发布《上海市先进制造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rn《规划》指出,“十三五”时期,上海制造业全面落实国家战略,积极应对国内外复杂形势变化,持续发力稳增长、抓项目、扩投资、调结构.工业总产值从33212亿元提高到37053亿元,平均增速2%;工业增加值从7110亿元提高到9657亿元.平均增速2%.2020年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25%,完成“十三五”目标.
期刊
汽车产业是上海市支柱产业之一,是打响“上海制造”品牌、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领域。上海坚持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主攻方向,全面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本文将从政策、需求、供给、技术和基础设施五个方面对上海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现状展开分析。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本月正式对外公布.文件定位之高、希望之重、支持政策之实、创新空间之大,前所未有,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浦东新一轮改革开放所寄予的厚望.rn《意见》明确了浦东发展新的历史使命和方位,立足于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两个大局,立足于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更好发挥龙头辐射作用,打造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窗口,致力于建设更高水平改
期刊
近日看到一则“中国智能海上风机整机出口欧洲成功”的消息,不由得激动,这说明,有能力助力欧洲“去碳化”的中国,摆脱对高碳发展路径的依赖,是时候了.rn去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大会议上宣布:中国将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今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中央财经委会议上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
期刊
2021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一如往届,在炎热的夏季召开.3天的大会,会议、论坛七八十个,线上线下大咖无数,参会年轻人热潮汹涌.记者走会,汗流浃背,只能从关心处出发,展开几点观察.rn关于“脑机接口”rn人类与机器交互接口的每一次演变,都会带来一场颠覆性的革命.每届大会,都会接受到最新的讯息.
期刊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韧劲凸显了经济发展模式的深刻转变。国家“十三五”、“十四五”规划纲要都提出,要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在新发展理念下,人们对质量的提升提出了更高要求。
(接上期)rn三、第5条款 领导力rn在ISO 9001的历史中,术语“高级管理人员”或“高级管理层”一直被用来描述一个组织的决策和政策制定者.这些人从字面上看,是对自己或公司的成功负责的人.他们有权雇用和解雇员工,并建立组织的运营基础设施.
期刊
科技创新中心是创新资源的集聚中心和创新活动的控制中心。加快发展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既是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内在需求,也是实现创新驱动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从区域引领到创新驱动随着技术创新理论的兴起,在世界范围内逐步建立起以企业为核心的科学技术创新体系,并逐渐深化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国家创新等系统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