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的“学霸”什么样?

来源 :阅读与作文(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yawx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霸”一词,原指把持学术话语权的人,现指专注于学习、分数很高的学生。尽管国内对“学霸”褒贬不一,但他们树立起的“不拼爹,就拼己”的典范无疑具备正能量。相比之下,国外的“学霸”什么样?他们是否被推崇为“全民偶像”?
   美国:“学渣”毕业后不好混
   也许是受到影视剧影响,国内对美国学生有一种认识误区,以为很多美国年轻人不爱学习,大学生热衷社交派对,兄弟会喜欢把酒言欢。事实上,这只是美国教育的一个侧面,而从主流来看,美国学校及家庭对学生的成绩还是相当重视。除了一些纨绔子弟,大多数美国人视教育为重要投资,很多人为了上大学要申请助学金或向银行贷款。一年五六万美元的学费,如果不学出点名堂来,实在对不起这个高昂成本。
   很多大学里的兄弟会都对GPA(平均成绩点数,是大多数大学评估学生成绩的制度)有要求,没有达到3.5,连入会资格都没有。此外,没有一家知名企业愿意聘用平均分才达到C水准的学生。也没有知名大学会录取这样的研究生或本科生。所以不要轻易相信学渣照样能在美国社会混出名堂。尽管美国大学生毕业不至于失业,但如果成绩烂,美国人会认为你只能混口饭吃,而谈不上拥有职业前途。
   在强手如林的美国中学和大学,人们对硬啃书本、成天泡图书馆熬出好成绩的学生叫“Grind”,本意是研磨的意思,也就是中国人常说的“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这类学生把较多时间花在学习上,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
   但和死磕相比,美国人其实更欣赏综合素质出色的学生。这类人不仅成绩出色,而且工作经验丰富,各类活动都有他们活跃的身影,能在组织当中起到领袖作用。他们擅长利用时间,讲究效率,会在健身房一边练瑜伽一边用平板电脑看材料;会在考前到图书馆大战三百回合,也能在周末跟同学把酒狂欢;可以去谷歌、亚马逊实习,也乐意为教会做周末义工;在所有科目获得全A,也可以利用一个暑期项目挣到数万美元。
   可以说,美国学霸始于高分却不止于高分。创意和领导力是一个优秀生走上社会的必备条件。谷歌创始人拉里·佩奇是斯坦福大学的高分毕业生,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佐斯是普林斯顿校史上GPA最高的毕业生之一。中国人喜欢提起从哈佛辍学创业的比尔·盖茨,实际上,他的SAT成绩也够得上今天的学霸标准:数学和语文两门的总分是1600,他考了1590。在美国人眼里,这才叫霸气。
   (本报驻美国特约记者 王海)
  
   韩国:一半国会议员是“学神”
   在韩国,人们喜欢用“学虫”“学神”来称呼那些热爱学习且成绩超群的学生。去年底举行的韩国高考出现33名满分获得者,其中一名是来自全罗南道一所外国语高中的女生,人们称赞她是“学神”中的“学神”。在韩国,外国语高中、科技高中、国际学校等名牌高中被普遍看作“学神”大本营,通过“中考独木桥”的尖子生方能进入这类高中。校园的氛围也相当“求学派”,看到学生拉着旅行箱上学不是新奇事,因为这些“学神”要以大量教材和参考书为伴,一般的箱子不够用。
   与中国相似,韩国人十分看重考试成绩,拼命学习考上三大高校(首尔大学、延世大学、高丽大学)以及国外名校是最高目标。到了大学,学习尖子们一般仍能保持刻苦钻研的好习惯,毕业后不难找到好工作。韩国两大门户网站NAVER和DAUM的创始人李海珍和李载雄分别毕业于首尔大学和延世大学计算机系。这两位IT大佬都是通过学习改变命运的“学神”。
   “学阀社会”在韩国是“学历加门第关系”的统称。学界精英会形成专属他们的“圈子”,寒门子弟想进入这个“圈子”,只能通过学习来实现“身份晋升”。有人在2013年10月做过统计,在298名韩国国会议员中,毕业于最高学府首尔大学的有81人。其余依次为高丽大学(25人)、延世大学(23人)、成均馆大学(22人)。从这四大名牌大学毕业的“学神”政客占国会议员总数的50.7%,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现任蔚山市长金起炫(曾连续3届当选国会议员)。毕业于首尔大学的金起炫在校期间平均每天只睡4小时,多年苦读终于通过难如登天的司法考试,顺利进入司法系统,并逐步走上仕途。即便在当选议员后,金起炫仍被称为“学神”,经常抱着资料奔走各地了解民意,并根据这些调查资料提交法律议案。如今,他依然手不离书,践行“活到老学到老”。
   就目前看,韩国各大公司招聘员工时,也打破不了“学阀”观念,毕业于哪个学校、取得什么文凭几乎决定录用与否。韩联社此前报道说,一家调研机构今年上半年针对2514名27岁左右的韩国年轻人进行题为“幸福年轻人的特征”的调查。结果显示,越是高学历、高门第的年轻人越幸福。这里的“门第”指的是毕业学校。比如,同样是四年制大学本科学历的人群,名牌大学毕业的年轻人更能感到幸福。分析称,在十分重视学历和门第的韩国社会,年轻人能否找到满意的工作单位,很大程度上依赖上述两个因素。这也正好应了那句话,“年少不爭当学神,老大只能徒伤悲”。
   而对于那些批评“一考定终身”制度和“学阀”观念的韩国人来说,下列数据可能是最好的反驳。1998年至2007年十年间,在通过司法考试成功进入司法系统的精英中,毕业于首尔大学、延世大学及高丽大学这三大名校的人数占总数的65.5%。要知道,司法考试可不看你是哪个学校毕业的,而是对所有考生一视同仁。因此,主张“精英教育”的韩国人认为,休怪“学阀”观念绊住你的就业梦,真正的掣肘是“你的付出没有别人多”。
   (本报驻韩国特约记者  曾欣/金惠真)
  
   德国:不单以分数论英雄
   德国比勒费尔德大学社会科学学者胡莱尔曼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德国大学以前都是本硕连读,毕业读多少学期也没有限制,“学渣”特别多。许多学生35岁还在读大学。前几年大学进行改革后,“学霸”又开始多了起来。
   “德国大学里的学霸一般指把时间都花在学习上的学生。”胡莱尔曼说,总体来说,学校和社会对这类学霸持肯定态度。当然,学霸们也有得有失。一项调查显示,2/3的德国学霸患有焦虑、失眠等症状。
   德国各行各业的领导者有许多是大学里的学霸,比如红火的网上鞋店乍蓝多的创业者。不过许多大企业的老板在大学里并不突出,甚至没有上过大学。可以说,德国人从不把“学霸”和“学渣”的发展进行比较。他们认为,在学校的表现和在社会上的发展没有必然联系,因此这是个伪命题。
   有趣的是,德国有3名学霸反而因“学得过快”被校方告上法庭。这3人在短短20个月内完成60门考试,只用了正常学生1/4的时间。3人分工协作,听取不同课程,之后交换笔记,以这种方式提前完成学习任务。他们甚至还有多余精力到银行实习。校方认为,这些学霸违反校规,必须补足每人3000欧元的学费。好在最后双方握手言和。3人毕业后出书介绍成为学霸的过程和心得,受到各大媒体推荐。胡莱尔曼对此表示:“德国大学都是学分制,仅靠记忆是不够的。有人学得快,那也是真才实学,理应获得社会的尊重认可。”
   (本报驻德国特约记者  青木)
其他文献
应台先生要求自己的儿子用功读书,是为了将来拥有更多选择的权利;周恩来总理读书是为了中华之崛起;那我是为了什么而读书呢?我不禁陷入了沉思。   我想到了一九九八年,我国遭遇了一场特大洪水,许许多多的抗洪英雄组成救援队,用身躯组成血肉长城,制服凶如猛兽的洪水;二零零三年,“非典”病毒肆虐中国大地,在与病毒抗争的过程中,许多“白衣天使”不幸感染。這些人,哪一个不是为了我们的国家而“出战”?哪一个壮
期刊
伴随着初中的脚步,我迈进了新的校园,接触到了新的环境,新的课程,新的同学……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我的新老师。老师们各有各的特色,有严厉的班主任、和蔼的英语老师、温柔的道法老师、搞笑的生物老师……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幽默的地理黄志远老师。   地理老师皮肤较黑,看起来三十岁左右,身材高大,属于壮实的一类。   他上课时表面上是面无表情,但仅靠说话就把同学们逗得开怀大笑,一下子提高了我們对
期刊
著名画家吴冠中说:“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周庄,一座江南古镇,一处让现代人流连忘返的地方。让我们随着这四篇描写周庄的美文,一起走进美丽的水乡,品读周庄的神韵吧!  绝版的周庄  王剑冰   你可以说不算太美,你是以自然朴实动人的。粗布的灰色上衣,白色的裙裾,缀以些许红色白色的小花及绿色的柳枝。清凌凌的流水柔成你的肌肤,双桥的钥匙恰到好处地挂在腰间,最紧要的还在于眼睛的窗子
期刊
我站在奖台上,举起奖杯的那一刻,我的心飞出了胸膛。   在获奖之前,我是一个学习了几年舞蹈却学无所成的人。我从不看我跳舞时的视频,因为我知道,那糟糕透了;我从不过问我的成绩,因为我知道,我一定排在末尾。   我已经好久没去上课了,就在这时,练舞同学雪儿告诉我,若想将舞练好,便来公园见她。我抱着最后的希望,来到公园。   她告诉我,我的舞,跳得不错,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不够自信,这导致
期刊
长城有梦,一梦千年。  ——题记   一个坚定的眼神,似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的前路。   一个期盼的眼神,似一泓清泉,滋润着我们的心田。   一个难忘的眼神,似一棵大树,庇護着我们的成长。   中国梦是华夏儿女最崇高最美好的理想,凝聚着多少炎黄子孙渴慕的眼神。   习近平总书为我们记诠释了我们共同的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中国梦,凝
期刊
早上起床的时候并没有什么异样的感觉,似乎天气并不如昨天寒冷。洗刷完毕吃过早饭推车出门时,天空还是黑黑的,偶尔飘下几片雪花拂在脸上,感觉挺惬意。   骑自行车驶出村庄时,天空已经是灰蒙蒙的了,依稀看见路上匆忙的小商贩们骑着三轮车,驮着蔬菜大米來来去去。是啊,“一日之计在于晨”,早晨带给人们的是希望、信心和力量。   不知从哪一个时刻,感觉雪花变大变密了,伴随着耳旁呼呼的北风,刮在脸上,落
期刊
回忆像细碎的沙子,多得数不胜数,有的沙子经历过时间的风尘,被吹得无影无踪。   但那些沉淀在記忆深处的,却挥之不去。闲暇的时候捧起来看看,觉得真是美事一件。   小的时候总盼望着长大,孰不知小的时候才是最快乐的。   记得那时,不知什么时令,田里就会涨许多水,在阳光的照射下,很是漂亮,那时是我最开心的。为什么呢?因为我可以到田里捉蝌蚪。   说起来也矛盾,小时候很是讨厌青蛙,看见青蛙恨不得
期刊
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和父母的“沟通冲突”形式多样——复学后的初一生离不开手机了;在老师面前很听话,回到家就和家长对着干;说父母不懂他,不是“摔门而出”就是“闭门不出”……与子女间激烈的争执背后,站着手足无措的父母。怎么办?亲子关系还能变好吗?听心理老师细细剖析。   拿走手机,孩子就跟我大喊大叫   问:我孩子在念初一,疫情期间拿手机上网课没怎么控制他,现在复学后,依然放不下手机,如果强制拿走手机
期刊
那一次掌声,从此萦绕心间,一丝一缕,将其填满。   ——题记   聚光灯下,我一遍遍地念叨着这次的朗读内容,心里的小鼓不住地敲着,看到远处的同伴谈笑风生,一副胸有成竹之势,“小鼓”便又加快了节奏,在胸腔内“咚咚”作响。   距离开始仅剩五分钟了。   老师突然走过来,拍拍我的肩:“相信自己,放轻松,你可以的!”说罢,她朝我扬起一个明媚的笑脸。我深吸一口气,也将嘴角向上扯了扯
期刊
“叮——叮——”星期五最后一節下课铃响了!我们班激动了,放假了,当然要欢呼雀跃!但最开心的是我们住校生,终于可以回家了。   走出教室,是第一件事;第二件事呢?你猜是走出学校?NO,这是第三件事。第二件事当然是——等人。   “回家”是件多么高兴的事啊!可偏偏有人不激动,那人就是她。而我呢?就等她咯!在那棵我百看不厌的大树下。   今天也不例外,我背着书包,站在那儿。前两分钟,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