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习数学离不开解题,解题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解题过程不仅要求正确,而且还要简洁和规范,学生在数学解题的过程中,常常会进入各种各样的误区,这样不仅挫伤了学生解题的信心,影响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而且还直接导致了数学教学成绩的整体下滑。本文分析了学生解题误区的原因,并探究提高学生解题的准确性和快速性。
关键词:初中数学;解题教学;存在误区;方法对策
新课标下的解题教学,是在老师的主导下,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一种示范性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使其将已学的知识应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然而,在学习过程中,错误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下面进行简要分析。
一、初中学生解题错误的态度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害怕学生出现解题错误,对错误采取严厉禁止的态度是司空见惯的。在这种惧怕心理支配下,教师只注重教给学生正确的结论,而不注重揭示知识形成的过程,害怕启发学生进行讨论会得出错误的结论。长此以往,学生只接受了正确的知识,但对错误的出现缺乏心理准备,看不出错误或看出错误但改不对。
二、初中学生解题错误的原因
学生顺利正确地完成解题,表明其在分析问题,提取、运用相应知识的环节上没有受到干扰或者说克服了干扰。在上述环节上不能排除干扰,就会出现解题错误。
(一)教师对学生解题错误的态度。
在具体的数学教学中,教师由于害怕学生出现解题错误,对错误采取了严厉禁止的态度,害怕启发学生进行讨论会得出错误的结论,教师只注重教给学生正确的结论,而不注重揭示知识形成的过程。长此以往,学生在数学学习和解题中只接受了正确的知识和结论,对错误的出现缺乏心理准备,看不出错误或看出错误,又矫正不对。例如,在讲有理数运算时,由于只注重得出正确的结果,强调运算法则、运算顺序,而对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注意不够,但后者對发展学生运算能力却更为重要。
(二)小学阶段的干扰。
(1)不良习惯的影响。
由于在小学阶段,有的学生就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数学缺乏信心,数学成绩又不够理想,这些都导致他们在数学课堂上注意力不很集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即便有了改正的决心,却没有改正的行动,学习数学的效果不明显,成绩比较差。
(2)学习思维的定势。
小学阶段,学生学习数学形成的某些思维定势,直接妨碍了他们学习的初中知识,很容易产生解题中的错误。例如,在小学数学中,解题结果常常是一个确定的数,受此影响,在中学阶段学生在解答类似问题时,会常常出现混乱与错误;又如,小学数学中形成的一些结论都只是在没有学负数的情况下成立的,因此他们对两数之和不小于其中任何一个加数,即a+b≥a是坚信不疑的,但是,进入初中,学了负数后,a+b (三)数学知识的干扰。
随着初中知识的展开,初中数学知识本身也会前后相互干扰。学生在解决单一问题与综合问题时的表现也可以说明这个问题。学生在解答单一问题时,需要提取、运用的知识少,因而受到知识间的干扰小,产生错误的可能性小;而遇到综合问题,在知识的选取、运用上受到的干扰大,容易出错。
三、减少初中学生解题错误的方法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
解题教学应遵循学生“学的规律”和“认知规律”,制定教与学的双边目标,建立目标实现激励机制。教师把数学教学的任务分解或转化成具体的教学和学习目标,让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目标,养成良好的目标习惯。各个目标不仅要是连续的,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而且都要有可操作性、可比性和可检性。在学生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教师要设法让学生不断地产生责任感和成就欲,从而激发学生通过自我努力去实现目标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二)要注重知识的联系。
初中数学对概念的要求是强化理解记忆,出现许多如正数、负数、相反数以及绝对值等概念,如果学生仍采用机械记忆的方法是远远行不通的。因此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通过变式与比较、肯定例证与否定例证等方式,把有关的数学概念知识进行概括、抽象,彻底弄清它的含义与实质,并通过所掌握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对概念的理解和加深,使学生由片面到全面、由现象到本质、由外部联系到内部联系,很好的去减少学生在解题时出现的错误。
(三)要减少知识的干扰。
教师在备课时要有预见性,要研究教材,即要仔细研究教科书每一个知识内容;同时还要研究学生,揣摸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心理过程,提前能预见到学生学习本课内容可能产生的错误;还要研究教学方法,即教师要以什么样的方法去讲解。在讲课时,教师还要有针对性,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要有意识地指出并加以强调,有效地控制错误的发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随机因变,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对于容易混淆的概念,要引导学生用对比的方法,弄清它们的区别和联系,让学生真正的理解它,而不是去机械地记忆。
(四)要改进学习的模式。
在课堂教学中,要多采取一些有效的激励方法,如目标激励法、表扬促进法、友好交往法等,去大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主动去探求蕴藏在教材中的知识。
要和学生之间加强合作交流,养成活泼自信的品格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在动中学,在学中动,在自动中战胜自我,发展自我,在他动中发现不足,弥补不足,着力培养自己求异、求新的创新思维和敢疑、敢闯的创新精神,不断总结知识,体验学习方法,增长正确解题等能力。
总之,指导学生对错误要正确对待、认真分析、有效控制,就能够使学生的学习顺利进行,有效地纠正错误,正确阶梯能力就会逐渐提高。
参考文献
[1]文海山.《中学生数学解题错误原因探索》《中华教育论坛》,2008.03.
[2]石国峰.《优化教学过程 提高教学质量》《读与写》,2009.4.
关键词:初中数学;解题教学;存在误区;方法对策
新课标下的解题教学,是在老师的主导下,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一种示范性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使其将已学的知识应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然而,在学习过程中,错误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下面进行简要分析。
一、初中学生解题错误的态度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害怕学生出现解题错误,对错误采取严厉禁止的态度是司空见惯的。在这种惧怕心理支配下,教师只注重教给学生正确的结论,而不注重揭示知识形成的过程,害怕启发学生进行讨论会得出错误的结论。长此以往,学生只接受了正确的知识,但对错误的出现缺乏心理准备,看不出错误或看出错误但改不对。
二、初中学生解题错误的原因
学生顺利正确地完成解题,表明其在分析问题,提取、运用相应知识的环节上没有受到干扰或者说克服了干扰。在上述环节上不能排除干扰,就会出现解题错误。
(一)教师对学生解题错误的态度。
在具体的数学教学中,教师由于害怕学生出现解题错误,对错误采取了严厉禁止的态度,害怕启发学生进行讨论会得出错误的结论,教师只注重教给学生正确的结论,而不注重揭示知识形成的过程。长此以往,学生在数学学习和解题中只接受了正确的知识和结论,对错误的出现缺乏心理准备,看不出错误或看出错误,又矫正不对。例如,在讲有理数运算时,由于只注重得出正确的结果,强调运算法则、运算顺序,而对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注意不够,但后者對发展学生运算能力却更为重要。
(二)小学阶段的干扰。
(1)不良习惯的影响。
由于在小学阶段,有的学生就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数学缺乏信心,数学成绩又不够理想,这些都导致他们在数学课堂上注意力不很集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即便有了改正的决心,却没有改正的行动,学习数学的效果不明显,成绩比较差。
(2)学习思维的定势。
小学阶段,学生学习数学形成的某些思维定势,直接妨碍了他们学习的初中知识,很容易产生解题中的错误。例如,在小学数学中,解题结果常常是一个确定的数,受此影响,在中学阶段学生在解答类似问题时,会常常出现混乱与错误;又如,小学数学中形成的一些结论都只是在没有学负数的情况下成立的,因此他们对两数之和不小于其中任何一个加数,即a+b≥a是坚信不疑的,但是,进入初中,学了负数后,a+b (三)数学知识的干扰。
随着初中知识的展开,初中数学知识本身也会前后相互干扰。学生在解决单一问题与综合问题时的表现也可以说明这个问题。学生在解答单一问题时,需要提取、运用的知识少,因而受到知识间的干扰小,产生错误的可能性小;而遇到综合问题,在知识的选取、运用上受到的干扰大,容易出错。
三、减少初中学生解题错误的方法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
解题教学应遵循学生“学的规律”和“认知规律”,制定教与学的双边目标,建立目标实现激励机制。教师把数学教学的任务分解或转化成具体的教学和学习目标,让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目标,养成良好的目标习惯。各个目标不仅要是连续的,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而且都要有可操作性、可比性和可检性。在学生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教师要设法让学生不断地产生责任感和成就欲,从而激发学生通过自我努力去实现目标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二)要注重知识的联系。
初中数学对概念的要求是强化理解记忆,出现许多如正数、负数、相反数以及绝对值等概念,如果学生仍采用机械记忆的方法是远远行不通的。因此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通过变式与比较、肯定例证与否定例证等方式,把有关的数学概念知识进行概括、抽象,彻底弄清它的含义与实质,并通过所掌握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对概念的理解和加深,使学生由片面到全面、由现象到本质、由外部联系到内部联系,很好的去减少学生在解题时出现的错误。
(三)要减少知识的干扰。
教师在备课时要有预见性,要研究教材,即要仔细研究教科书每一个知识内容;同时还要研究学生,揣摸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心理过程,提前能预见到学生学习本课内容可能产生的错误;还要研究教学方法,即教师要以什么样的方法去讲解。在讲课时,教师还要有针对性,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要有意识地指出并加以强调,有效地控制错误的发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随机因变,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对于容易混淆的概念,要引导学生用对比的方法,弄清它们的区别和联系,让学生真正的理解它,而不是去机械地记忆。
(四)要改进学习的模式。
在课堂教学中,要多采取一些有效的激励方法,如目标激励法、表扬促进法、友好交往法等,去大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主动去探求蕴藏在教材中的知识。
要和学生之间加强合作交流,养成活泼自信的品格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在动中学,在学中动,在自动中战胜自我,发展自我,在他动中发现不足,弥补不足,着力培养自己求异、求新的创新思维和敢疑、敢闯的创新精神,不断总结知识,体验学习方法,增长正确解题等能力。
总之,指导学生对错误要正确对待、认真分析、有效控制,就能够使学生的学习顺利进行,有效地纠正错误,正确阶梯能力就会逐渐提高。
参考文献
[1]文海山.《中学生数学解题错误原因探索》《中华教育论坛》,2008.03.
[2]石国峰.《优化教学过程 提高教学质量》《读与写》,2009.4.